討論:為什麼足球世界裡有那麼多的「噴」

2021-02-15 足球不過是個球

最近一直在關注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的轉會新聞。在這一系列新聞中,記者白國華有過許多爆料,也在爆料過程中遭受到了一些網民的攻擊。事後,他的報導被證實的時候,那些攻擊他的網民卻很多都不出現了。

這個事件是中國網絡、甚至中國球迷當中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球迷們的心態。足球總是無法與「噴」這個字絕緣,從有職業足球開始就如此,而隨著網絡的逐步發達,足球的「噴」文化也隨之越來越發達。我與白國華素不相識,這篇文章也並非為他說話,我只是想通過這樣一個事例,來探究一下為什麼在足球世界中,「噴」永遠是消除不了的。

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別人,不用任何標準要求自己。

某些球迷們有一個很典型的心態: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別人,卻不用任何標準來要求自己。具體地說,就是他們可以在不求證的情況下,貿然聲稱別人的說法是錯誤的;當事實證明其實是他錯了的時候,他卻不會向曾經攻擊過的人道歉。別人永遠在明處,而他永遠在暗處。

球迷們或許會說:他是媒體人,報導準確不是應該的嗎?

當然是應該的。但是,在沒有確認別人的報導是否準確前提下,就對其進行攻擊,難道也是應該的嗎?

實際上,只要大家經過比對求證,就能發現:中國的足球媒體(無論是哪一家)報導的準確率要遠遠高於歐美的媒體,尤其在涉及轉會的時候。即使事實最終與報導存在一定偏差,這個報導本身也肯定是有根據的,不會是完全憑空捏造。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俱樂部、球員,和中國媒體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家時時刻刻都在打交道,不可能編造一些毫無根據的事情。中國的社交媒體發達,消息的傳播速度快,如果你編新聞,對方闢謠是很快的事。加上大家都了解中國網民的特點,誰也不會拿自己開玩笑。

歐洲媒體就不一樣,尤其是英國和西班牙媒體,轉會傳聞離譜的過分,能給曼聯編出100多個緋聞目標,還是在短時間內報導的,很明顯大多數都是毫無根據或是炒冷飯。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球迷,似乎對外國媒體的報導就寬容很多,即使事後證明完全沒有這事,他們也不會跑去聲討這個媒體。比如,大家都知道《鏡報》、《太陽報》的轉會新聞不靠譜,大家還是會去看,選擇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相信自己願意信的。

信自己願意信的,批判自己不願意相信的,這可能是中國球迷的一個特性。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圓,但我們對外國媒體和中國媒體的寬容度不同。究其原因,主要也是因為外國媒體與中國媒體相比,對中國球迷的切身利益相關沒那麼緊密。一旦涉及到自己主隊的切身利益,球迷們會「選擇性相信」,或是「選擇性抵制」。

當然,外國的球迷也不會像中國球迷有這麼多互相撕逼的花樣和精力。或許,這也是因為外文沒有中文這麼博大精深,沒有如此多的撕逼詞彙。

在涉及轉會的時候,某個媒體說:某某隊伍想要引進某某。最終如果沒成行,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球員自身的問題、雙方俱樂部的問題,甚至俱樂部會出於商業秘密的考慮,矢口否認有這回事。但如果就因為轉會傳聞沒成真,你能說原本的那篇新聞是「假新聞」嗎?

許多球迷沒有搞清楚一點:媒體記者,在足壇的一線,他們能接觸到球員、俱樂部,擁有球迷沒有的資源和消息源。他們的消息比球迷靈通是很正常的,他們的報導比球迷自己的想像更準確,也是很正常的。但許多球迷不接受這一點。

曾經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足球記者和我吐槽:足球記者像是廚師,給球迷服務的。廚師做出了菜,球迷一方面把菜吃光,另一方面邊吃邊罵廚師。如果你覺得這個菜不好吃,不吃就行了。但你一方面把菜吃的精光,一方面又說這菜不好,對身體有害。即使事後證明,這個菜其實對身體很健康,你也不會回來給廚師表示感謝。

對了,吃菜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免費吃,自己沒有損失。

對球迷來說,看重的是立場而不是對錯。

從小我就是個不近人情的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沒有中間地帶,屬於那種「會和女人講道理」的人,凡事總要弄清楚、搞明白。甚至在家人和外人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如果是家人錯了,我都不會站在他們一邊,而是告訴他們應該改正自己的錯誤做法。正因為這樣,我也一直被認為是「性格古怪」。

大多數人確實不會像我這樣。從人性的角度上說,人類對情感認同的需求,總是要大於對正確與否的判斷。理智在足球世界中與此一樣,是很微弱的。

足球是競爭性運動,競爭就會有對立,有了對立就一定有立場。而當這種「立場」出現對抗的時候,以消息形式呈現出來,球迷往往會指責某些新聞「帶節奏」、「引戰」。但他們從不考慮,這個事情本身是不是客觀存在的。

一直以來,我對「帶節奏」和「引戰」這兩個詞都不是很理解。這倆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裡找不到,在外文裡也找不到。我不知道如何把這兩個詞翻譯成英語(如果球迷當中有英文好的,可以試著翻譯一下這兩個詞)。這說明,可能只有中國的網民會把某個消息定義為「帶節奏」或是「引戰」。但他們忽視了一點:新聞本身不會戰,戰的都是閱讀新聞的人。

有的人義憤填膺的表示,歸化是治標不治本,你讓他說出治本的辦法,他除了嘟囔「青訓」兩個字,其他再也說不出什麼有價值的話語來。那就先治標吧,先把這個階段的成績搞上去。

因為假如國足成績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成為不入流的代名詞,還會有多少家長讓孩子去踢球?青訓還有未來嗎?

青訓要想有成果,需要正向的熱度,需要足夠的時間。只要國足的成績能保證,就算耳邊會飄揚著各式各樣的風言風語,但是現在的青訓熱度仍然可以保持。

現在的中國足球,非常需要用過得去的成績來穩住等待進步的時間。

不管現在的輿論如何聒噪,國足只要能進入世界盃,就是真香。

就亞洲來說,別看伊朗、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這四個隊挺厲害,放到世界足球的大環境下去考量,也就是菜雞互啄,我們暫時還啄不過他們,但是假如引進了幾隻老鷹加入我們的隊伍,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同樣類型的消息,在歐洲球迷那裡,絕不會引發像中國球迷這樣大規模的撕逼活動。中國還不是個足球發達國家,但擁有比足球發達國家更多的球迷,且非常容易情緒激動,也從不會反思自己有什麼問題,只要主觀認定別人有問題,就會十分著急地廣而告之,對和自己意見不一的人似乎有什麼深仇大恨似的,實際上生活中他們可能素不相識。

再說到球迷們經常說的「媒體需要流量」的問題。且不說世界上任何媒體本來就需要流量這個淺顯的道理(因為媒體本身就是給人看的):單說流量,它是從哪裡來的?

流量來自閱讀這些消息的人。如果他不需要這樣的消息,並不會去閱讀,自然不產生流量。所以,流量大,恰恰說明需求多。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現在總有人很反感娛樂圈的小鮮肉。如果你反感,你的做法應該是不關注,不討論任何和他有關的消息,而不是一邊罵著,一邊參與有關他話題的討論。這樣你無形之中就為他帶來了流量。

足球本質是消遣,許多人不會為了足球而思考。

有一段時間我想不通一個問題。許多年輕球迷,平時能學懂三角函數,能背下來元素周期表,能記住那麼多公式,在學校的分數也不低。這說明他們腦子是好使的,可為什麼在足球方面,卻體現出如此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的時候甚至不仔細看報導說了什麼,也不思考其中的邏輯,而是上來就噴呢?

後來我漸漸明白了:我們不能苛責這部分人,既然他們平時都把大部分思考的時間花在了學校裡,那麼在學習和工作之外,他們不想再思考了,這也是很正常的。

說白了,足球本質上就是一個娛樂消遣的東西。它更多的是情感投射的對象,而不是研究思考的對象,有時候球迷不是不懂道理,只是不願意讓足球變得太理性。他們需要解決的是情感需求。

有的時候,我過於「理智」,卻忽視從人性角度思考這件事情。而足球媒體人們在這個行業內,他們的理性只會超過我。而理智與情感,一直以來都只會是矛盾體,想平衡兩者的關係,實在太難太難。

極端情緒有時也是人性的需要。

曾經擔任西安市委宣傳部部長的王軍,對足球的社會作用做過一個闡述:「你上班被領導批評,回家被老婆罵。這個時候,來到球場裡吼一吼,第二天高高興興上班去。」足球運動的特性,決定了它有幫助球迷宣洩情緒的作用。

在網絡上也是一樣的。網絡亞文化,其實可以歸入社會學範疇,因為這些東西很好地體現了中國網民的心態,或者說是人性。許多人最真實的一面,往往會在網絡中展示出來。

比如,最近幾年比較火的一個網絡亞文化就是「帶帶大師兄」,即網絡主播孫笑川和他的「狗粉絲」文化。一般的網路遊戲主播不會像他那樣,和網友產生衝突時氣急敗壞地互噴,這反倒形成了喜劇效果,又在無形中打開了人性裡的潘多拉魔盒,大家在肆意口嗨的過程中宣洩了自己的壓力,甚至到後期完全變成了一種調侃和玩笑。所以,孫笑川的走紅,很大程度上也體現了極端情緒是人性的一部分。

生活在明處,網絡在暗處。

我曾看過一篇專門寫孫笑川和「狗粉絲」的文章。文中提到,在生活中彬彬有禮、儒雅隨和、看上去十分正常的一個人,很有可能在網上就是一個「狗粉絲」。你完全無法把網絡上的他和現實中的他結合起來。

就我個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平時在網絡上極少回復,也很少跟人在網上起爭執、抬槓。工作之餘,我甚至都不怎麼上網。但這並不代表我在生活中就是個逆來順受、溫文爾雅的人。尤其在學生時代,我做過的「憤青」事件比大多數人都多得多,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我其實是個極易「爆炸」的人。

高中時代,我曾因為學校違規亂收費,衝到教導主任辦公室,下午課一節都沒上,和教導主任拍著桌子大吵三個小時,甚至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寫了將近一千字的文章聲討這件事,文章還被送去給校領導看(最終我成功地沒有交這個費);大學時代,因為任課老師坐校車出車禍受傷,學校不給報銷醫療費,我直接去校長辦公室,為自己的老師打抱不平(最終校長同意了給老師報銷醫療費)。後來到了工作崗位,如果領導們做出了不合理的決定,我首先肯定是爭辯(甚至發火),而不是心裡不情願,表面上接受。

這樣的事情我幹過不少,而且大多都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但我很少上網和別人爭執。因為在現實當中爭執,是為了解決問題;在網絡上爭執的人,出發點根本不是解決問題(他們也知道解決不了問題),而是為了發洩,或者說是口嗨。

另外我也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學校亂收費的時候,我的同學裡有怨聲載道的,但他們不敢做點什麼;大學老師醫療費沒有報銷,也有同學表示憤憤不平,但他們同樣不敢做點什麼。通過這麼多年觀察,我發現了一個幾乎像是定理的規律:

私下裡喜歡抱怨,網絡上喜歡爭執的人,生活中往往從不敢做任何越界的事情,一個個都乖得很。

原因很簡單:他們把這些事情都分得很清楚。在私下裡、在網上,他們處於暗處。他們這個時候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即使隨意口嗨,也不會給自己在現實當中造成影響。而生活中涉及到可能影響到他們的事情,他們就在明處了,這時候根本不敢上前。

最後,我想引用一下「狗粉絲」們經常拿來玩梗的兩句話(其實我還覺得挺有道理的):

你只看到別人眼中有梁木,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刺。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麼多人噴《原神》?
    原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原神被噴的主要原因。而單機玩家們又習慣了買斷制,因此,氪金抽卡免不了被噴。無論是否影響遊戲內容。三、抄襲事件這從《原神》內測時就存在的黑點,如果沒人因此而噴《原神》,反倒是不正常。
  • 為什麼中國足球的未來有可能會翻盤?你來看看就知道了
    >其實說真的這兩個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比較,畢竟他們是兩個不同的行業,就拿國足來說吧,如果我們要是按高考的標準算,將許多不公平的機制都除去,那麼一定會很公平,美團王興還有北大學者王小東都紛紛噴國足,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說了些什麼,為什麼有一些人沒事就噴國足呢,無非就是閒出病了,我國足球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 贏球也被罵,梅西跟國足一樣無奈,網絡世界裡也有足球流氓
    對於這些無腦噴,我認為應該把他們定義為網絡上的足球流氓。通常意義的足球流氓具有以下幾個特徵:第一,道德素質低下;第二,經常在足球場上尋釁鬧事;第三,其到足球場是借看球之名發洩情緒和尋找刺激,他們往往故意製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亂,並以此為樂為榮,輸了球就打架。
  • 梅西想離開巴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噴他
    這幾天有關梅西去留的消息可謂世界體育界的大事件,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霸屏體育新聞。於是國內各路人馬也紛紛加入評論大軍,其中出現了很多「噴梅」者,這些人的觀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種是所謂的專家認為梅西已經不符合現代足球的發展,誰籤梅西誰倒黴。
  • 杜拜為什麼有那麼多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卓美亞帆船酒店; 世界第一高樓、高828米的哈利法塔,世界最快的觀光電梯60秒從底層到達124層的觀景臺; 塔前有全世界最大最高的音樂噴泉,噴泉最高可以噴到150米,相當於50層樓的高度。
  • 陳一冰吐槽國足,為什麼被噴?他代表了大部分偽球迷的心態!
    最近幾日,奧運會冠軍陳一冰因為在中國隊戰勝泰國隊,晉級8強後,在不恰當的時機發表了不友好的言論,被很多球迷朋友噴得體無完膚。為什麼他會噴呢?先來看看他到底說了什麼吧?對陣泰國隊上半場結束,中國隊0-1落後,陳一冰便發表一條微博,大意是:如果泰國隊都能輸,自己也可以拿裡皮的年薪,反正都是輸,只是多輸幾個而已。很明顯,這是中國大部分偽球迷的言論。
  • 2018世界足球報告中文版首發!這裡有你想要的足球金礦
    因為足球的影響力、商業價值和普及程度,我們稱它為世界第一大運動。但深究其中,足球產業的發展,究竟處於怎樣的節奏?當我們談論足球有形,亦或是無形的價值時,我們的依據在哪?1998年夏天,大街小巷處處迴蕩著瑞奇·馬汀的Ole Ole Ole,學校門口小賣部兜售著盜版的世界盃吉祥物,初識足球的人們熱衷於談論羅納爾多和齊達內誰更厲害,加入討論的人往往會加一句,其實蘇克也很棒。
  • 為什麼那麼多人活在「照騙」裡?
    縱觀朋友圈  幾乎已經找不到原相機照片  各種美圖軟體、P圖濾鏡用不完  為什麼那麼多人活在
  • 陰陽師玩家曬歐氣被噴 為什麼遊戲戾氣那麼重
    陰陽師玩家曬歐氣為什麼會被噴?曬歐氣被噴是因為曬的方式不對嗎?要怎麼曬歐氣才不會被噴?
  • 克雷斯波談足球先生,為何討論C羅的人很多,沒有人提名迪巴拉?
    隨著2020年FIFA頒獎典禮的臨近,各項足壇最佳的歸屬引發了名宿們的廣泛討論。畢竟《法國足球》已經取消了金球獎,今年唯一有價值的最佳球員,就是國際足聯評選的世界足球先生,大家尤為關注。「的時候,不少球迷們就說過,C羅連意甲最佳都不是,為什麼他能成為世界最佳呢?
  • 同是東亞國家,為什麼日本韓國的足球水平那麼強,中國卻很差?
    在最新一期的男足世界排名裡,國足排名第76位,在亞洲球隊裡排第9。而同樣是東亞國家的韓國和日本,排名卻高得多。日本位列全世界第28,韓國則是第40位,比中國男足高出了不少。在過去幾屆世界盃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日本隊、韓國隊的身影,可是我們自己的男足,上一次進世界盃還得追溯到18年前。
  • 為什麼說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
    相信體育迷們一直對一個問題充滿疑惑,那就是,四年一度的奧運會,為什麼只有足球項目對於參賽運動員的年齡有限制?
  • 為什麼說科比噴垃圾話厲害,他能用多國語言噴不同對手!
    為什麼說科比噴垃圾話厲害,他能用多國語言噴不同對手! 為什麼說科比噴垃圾話厲害,他能用多國語言噴不同對手!
  • 為什麼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
    這裡我們用數據來說話,專門討論一個很重要、也是經常被人提起的因素。在體育運動中,足球是極為稀少的,即便在最高水平的競技中,也不需要對運動員的身材進行特化改造的運動。換言之,足球是一項真正為大眾設計的運動。現代競技體育,尤其是職業體育,本質上是一個具有「自然選擇」色彩的殘酷博弈。
  • 只有足球有換人次數限制?為什麼?
    為什麼足球有換人次數限制,籃球沒有?本文大約1000字,看完需要3分鐘,如果覺得太長不看,直接看我總結如下:1,所有足球比賽都有換人名額限制?先別這樣以為!2,你以為不同的換人規定是足球與籃球的區別?錯!是他們與美國人的區別!
  • 這個南美小國:有發達的足球,更有讓人熱血噴張的混血美女
    大家一說到南美大陸,就會想到巴西的足球和熱情的桑巴女郎,還有巴西老冤家阿根廷的探戈和性感迷人的探戈女郎。這兩個都是足球運動非常發達的國家,堪稱南美雙雄。可是大家也別忘了,南美大陸不僅有巴和阿兩個國家,還有烏拉圭和巴拉圭這兩個「龜」。
  • 為什麼世界足球史上只有貝利和馬拉度納被公認為球王?
    其實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機構都有更多版本的球王評選,比如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環球足球雜誌》就曾評選過世界範圍內的球王,他們評出的世界五大球王是貝利,斯蒂法諾,貝肯鮑爾,普斯卡斯,還有中國的李惠堂。而本世紀初也有一個球王評選的版本,將齊達內也列入球王的行列。雖然球王評選的版本如此之多,但真正被球迷認可的,在全世界得到最廣泛承認的球王,還是只有貝利和馬拉度納兩人。
  • JB 為什麼那麼硬?
    JB 為什麼那麼硬?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當人們在討論早上7點半和早上9點哪個JB更硬時,我在想,JB為什麼會那麼硬?NBA總決賽賽場,帶著一群自稱"下狗"的人,砍下40分超級三雙,對著詹姆斯怒噴"你們有麻煩了!"
  • 為什麼在中國 足球俱樂部「起死回生」那麼難
    不僅如此,所謂的「生死大限」之後,中國足協並沒有發布任何官方信息,也沒有對已提交的工資確認表進行公示,甚至有媒體表示,中國足協「不敢」公示。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即便是按時提交工資確認表的俱樂部,確認表裡依舊「埋」著不少雷。蘇寧老將劉建業就在朋友圈裡發問,自己明明還是俱樂部的一員,為何沒有人找我籤字呢?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克洛澤?
    這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場足球賽,90分鐘裡,整整8個進球讓廣場上的人群沸騰了8次,有一個人,在第20分鐘、25分鐘,和第70分鐘各進了一個球,大概有 很多人和我一樣,是通過這場比賽開始認識他、關注他的。對了,他有一個標誌性的慶祝動作——穩穩落地的前空翻,也就是這個動作,讓我忽略了滿腿的蚊子塊,也讓我一記記了他12年。那一年他24歲,那時候他還被中國的媒體譯做克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