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6大城市中新北人口最多 臺中超越高雄成第二

2021-02-14 臺商匯資訊
根據臺灣內部事務主管部門2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臺灣6大城市中,新北市人口數最多,臺中市人口超越高雄市,一躍成為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具體人口數如下:新北市398.4051萬人,臺中市277.8182萬人,高雄市277.7873萬人、臺北市268.7629萬人、桃園市217.1127萬人、臺南市188.6267萬人。

戶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張琬宜指出,人口成長包括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自然增加是出生數扣除死亡數,出生高於死亡為正增加;社會增加是淨遷入扣除淨遷出,同理,遷入高於遷出為正增加。

根據近5年的統計資料,社會增加正成長人數臺中市排名第二,僅次於桃園市。臺中市的人口社會增加逐年遞增,尤其在2015年較2014年成長一倍,每年平均成長兩萬人;高雄市的社會增加一直為負值,直到2016年轉為正值,平均每年人口成長為千人左右。以自然增加來看,臺中市一直高於高雄市。

張琬宜分析,自然增加背後的支持原因可能與生育福利有關,社會增加則與工作機會、社會福利等有關;社會增加也會帶動自然增加,移入民眾可能在新城市組家庭、落地生根。

據報導,近年來,臺中市為提升設籍人口,提出首創的「託育一條龍」政策,讓年輕家長能養兒育女。據臺中市經濟發展局長呂曜志介紹,臺中市目前重大投資招商案共計12大項、23件,總投資規模約達1200億元(新臺幣,下同)。在就業部分,臺中市去年平均失業率為3.8%,不僅低於全臺平均,更是6大城市中最低。

高雄市政府發佈新聞稿表示,南部的人口成長低於中部,中部又低於北部,這是一個30年來的固定趨勢。在產業上,高雄仍以石化鋼鐵等傳統產業為主,是臺灣的工業重鎮。2016年高雄的平均薪資是3.2210萬元,高於臺中;2015年高雄的家庭收支調查表明,高雄每人的可支配所得為32萬,排名六都第二,僅次於臺北市。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臺灣6大城市中新北人口最多 臺中超越高雄成第二
    新華社臺北8月2日電(記者何自力齊湘輝)根據臺灣內部事務主管部門2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臺灣6大城市中,新北市人口數最多,臺中市人口超越高雄市,一躍成為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具體人口數如下:新北市398.4051萬人,臺中市277.8182萬人,高雄市277.7873萬人、臺北市268.7629萬人、桃園市217.1127萬人、臺南市188.6267萬人。  戶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張琬宜指出,人口成長包括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自然增加是出生數扣除死亡數,出生高於死亡為正增加;社會增加是淨遷入扣除淨遷出,同理,遷入高於遷出為正增加。
  • 關注│託育一條龍 臺中人口竄增搶第2大城
    為爭「全臺第二大城市」,臺中、高雄展開人口大戰,臺中「託育一條龍」
  • 臺中是怎麼贏高雄的?網:光_ _就屌打
    曾經臺灣的直轄市只有臺北與高雄,也是唯二有捷運的城市;只不過幾年過去了,變成六都之後,臺中竟然也壓過高雄成為「臺灣第二大都市」!雖然根據統計臺中人口數比高雄多,每當討論起到底是哪個城市比較繁榮,還是會引起大批網友爭論不休。
  • 2020年大城市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Top10
    大城市公共資源網越好,就業問題越多,對外來人口的誘惑力就越大。前不久,有新聞媒體依據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相應信息及其一部分大城市的統計年鑑,對42個關鍵大城市的人口數量流入具體情況做好了整理。從信息看來,現階段人口數量流入數最多的10個大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這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上海的人口流入做到了958.84萬人,總產量穩居全國首位。深圳以793.17萬的流入人口數量穩居第二。
  • 四川人口第二大城市,正在衝擊經濟副中心,綿陽會有影響嗎?
    毫無疑問,成都是四川最大的城市,成都是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是省內一市,經濟遠高於第二大城市綿陽,但是今天我們說的是四川另一個人口最多的四川城市,那就是南充,四川地級市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城市,登記人口760多萬,城市人口150多萬,南充也是成都向東,重慶向北的主要交通路線,目前南充在四川經濟排名第五
  • 臺灣溫泉區推薦 北臺灣溫泉之旅
  • 【報告】最快2019年 臺灣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出生人口數直直落,長壽年齡又攀新高,人口的「死亡交叉」就在眼前。臺當局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原本估計4年後臺灣出生人數將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但臺內務主管部門的最新資料顯示,最快2019年,「死亡交叉」就會來臨,由此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益發嚴重。
  • 移居臺灣,究竟哪個城市適合自己?
    已移民臺灣兩三年的土生香港退休教師黃璟瑜在新著《樂戶臺灣—移居生活提案》中,就教大家如何從臺灣「六都」(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高雄市和臺南市 6 個直轄都市),挑選適合自己性情喜好、資本實力的城市居住。
  • 臺中攻略(新修版)
    旅館-東海大學臺中市公車(300-308)免費在臺灣大道上等車。東海大學-臺中國家歌劇院歌劇院臺中市公車(300-308)免費在臺灣大道上等車,往臺中火車站方向,在新光/遠百站下車走路抵達。臺中國家歌劇院-科博館臺中市公車(300-308)免費在臺灣大道上等車,往臺中火車站方向,在科博館站下車走路抵達。科博館-勤美美術館+草悟道走路朝南方走,跨過臺灣大道即能抵達。
  • 陝西「第二大」城市,人口眾多,擁有機場卻未開通高鐵
    陝西省位於西北內陸腹地,是中國毗鄰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和中國重要的科教高地,全省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裡,共轄一個副省級市、九個地級市、四個縣級市和78個縣,到2017年,全省共有常住人口3835.44萬人,作為陝西省的省會,西安是第一大城市不是懸念,但第二大城市的爭論很大,根據GDP排名,榆林是陝西第二大城市,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 蘇州市雕塑協會·臺灣雕塑協會藝術交流考察火熱報名中
    時間:2018年12月6-17日報名指定聯系人:施老師(18862169323)地址:蘇州市吳中區致能大道189號C04-N105室蘇州市雕塑協會(工藝美院內) 第一天12/06星期四>上海-高雄抵達高雄小港機場專車接送至酒店辦理入住入住高雄西子灣愛河館或同級第二天12/07星期五高雄-臺南上午:安平樹屋、安平古堡、安平老街下午:奇美博物館入住臺南老爺行旅或同級
  • 關注│臺灣30年後 水淹5000個小巨蛋
    圖/綠色和平提供綠色和平昨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未來卅年若不積極減碳,到二○五○年臺灣將有一三九八平方公裡的土地,遭上升的海水淹沒,一二○萬人受影響。由於海平面上升,當「風暴潮」來襲時,威脅也更甚,推估屆時強颱襲臺最多可能有二一二○平方公裡的土地泡水,面積相當於五千個臺北小巨蛋,衝擊二九三萬人口。
  • 歡喜來臺灣,7天的路線~
    人口和臺灣一樣多的澳洲,靠著比臺灣大214倍的自然美景吸引全球觀光客前往,人口和面積與臺灣接近且曾經統治過臺灣的荷蘭,以藝術文化吸引1400萬的觀光客
  • 臺灣餘氏祖籍與人口分佈
    臺灣餘氏祖籍與人口分佈 1. 臺灣人口分佈臺灣餘姓人口平均分佈在全臺各縣市,但是在北部地區人口數比較多,東部人口數比較少。依據「臺灣人的祖籍與姓氏分佈」研究報告顯示,公元1956年9月臺灣人的餘姓人口共11,718人,佔臺灣人總人口的0.5%,是臺灣姓氏排名的第41 大姓。在全臺21個縣市中,餘姓是基隆市的第17大姓。依據「臺灣姓名統計分枌」公元2016年10月臺灣人口總數計有23,500,000人,餘姓人口計有12萬人,佔臺灣人總人口的0.5%,仍是臺灣姓氏排名的第41大姓。
  • 山東的第二大城市,GDP將破萬億,未來有望超越青島
    山東是我國很重要的經濟省份,在19年的時候,此地在全國的排名中是排第三的,在它前面的就是「廣東」和「江蘇」這兩個地方,它的GDP總額達到了71067.5億,而我們今天說的是它內部的第二大城市,它的GDP即將突破10000億,在未來是很有可能超過青島這個地方的,你們或許已經猜到小編說的是哪裡了。
  • 臺灣虎航澳門-臺灣各大城市來回只需600!
    臺灣虎航推出臺北旅展促銷,10月底前出行適用,來回HKD600連稅!!是的,你沒有眼花~~HKD600!
  • 臺中房市交易北屯拼六連霸
    臺中北屯區搭上年底即將通車的捷運綠線,還有美商好市多、臺中巨蛋、漢神百貨等重大投資案將陸續進駐,吸引新移居人口不斷湧入,目前總人口數已超越嘉義市,也是中臺灣人口數最多的行政區。看好北屯區的發展前景,建商近幾年爭相進場推案,吸引民眾紛紛移居北屯區,帶動北屯區9月買賣移轉棟數,不僅創同期歷史新高,前三季更超越去年同期逾一成;預期第四季在自住買盤持續回籠帶動下,今年有望連六年稱霸臺中房市交易最熱區。
  • 焦點│文博會「品臺中」 臺灣898攤位展活力
    特派記者蔡敏姿/攝影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廈門文博會)昨天開幕,首次設立兩岸主賓城市,由寧波、臺中雙城共同亮相,盼能透過建立友好城市,聚焦文旅項目,促進兩岸文化經濟合作。本屆文博會臺灣參展攤位達八百九十八個,佔比近三成。
  • 【臺客活動】臺灣北/中/南春節聚會 /成都球聚/上海飯友團
    為了充分利用歡樂的春節假期,小編特別號召臺客網義工群,趁初四、初五的空檔,在臺灣北/中/南三大城市,聯合舉辦春節臺客聚會!現場不僅有熱心臺客贊助的各式驚喜獎品,同時還可擴大內地生活人脈網、分享各自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論你現在在哪個城市工作,抓緊機會,逗陣來熱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