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人口數如下:新北市398.4051萬人,臺中市277.8182萬人,高雄市277.7873萬人、臺北市268.7629萬人、桃園市217.1127萬人、臺南市188.6267萬人。
戶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張琬宜指出,人口成長包括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自然增加是出生數扣除死亡數,出生高於死亡為正增加;社會增加是淨遷入扣除淨遷出,同理,遷入高於遷出為正增加。
根據近5年的統計資料,社會增加正成長人數臺中市排名第二,僅次於桃園市。臺中市的人口社會增加逐年遞增,尤其在2015年較2014年成長一倍,每年平均成長兩萬人;高雄市的社會增加一直為負值,直到2016年轉為正值,平均每年人口成長為千人左右。以自然增加來看,臺中市一直高於高雄市。
張琬宜分析,自然增加背後的支持原因可能與生育福利有關,社會增加則與工作機會、社會福利等有關;社會增加也會帶動自然增加,移入民眾可能在新城市組家庭、落地生根。
據報導,近年來,臺中市為提升設籍人口,提出首創的「託育一條龍」政策,讓年輕家長能養兒育女。據臺中市經濟發展局長呂曜志介紹,臺中市目前重大投資招商案共計12大項、23件,總投資規模約達1200億元(新臺幣,下同)。在就業部分,臺中市去年平均失業率為3.8%,不僅低於全臺平均,更是6大城市中最低。
高雄市政府發佈新聞稿表示,南部的人口成長低於中部,中部又低於北部,這是一個30年來的固定趨勢。在產業上,高雄仍以石化鋼鐵等傳統產業為主,是臺灣的工業重鎮。2016年高雄的平均薪資是3.2210萬元,高於臺中;2015年高雄的家庭收支調查表明,高雄每人的可支配所得為32萬,排名六都第二,僅次於臺北市。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