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現在有點「火」。
先是著名教授鄭強先生喊出了這樣的話:「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誇張地放大了外語在孩子成長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最近幾天,又有人大代表提議降低英語在高考總分中的權重,甚至還有人建議取消英語高考。
而且,這些呼聲都得到了無數群眾的應和、支持。
英語,真的越來越不受人待見了!
事情怎麼會這樣呢?看看英語是如何壓榨孩子和家長的,就知道原因了。
每一個中國人心裡都明白:大多數人學了英語,將來是派不上用場的。但每一個中國人,更知道,英語非常重要:一個孩子,如果英語學不好,他這一輩子就休想上一個好的高中,更不用說好的大學了。這個孩子的前途和命運就堪憂了。
英語是什麼?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而言,他就是一個敲門磚。有了他就有可能敲開好中學、好大學,甚至好生活的大門。
我認識一個叫王家濤(化名)的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數學奇才,但是,他的語文能力比較弱。上初中以後,他的數學能力依然很強。一些特別難的題目,全班經常只有他一個人做得出來。但他的語文成績依然薄弱,更糟糕的是英語,他根本就沒有興趣。他發音不準,老師讓他站起來朗讀,他一開口,就會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後來,他索性就不讀了,英語作業也懶得做了。每次大考,儘管他數學有時候可以考滿分,但班裡的排名,他永遠處在倒數的那幾名之中。 老師和家長都跟他說,再不努力把英語學好,將來不要說讀好的高中,恐怕連好的職高都考不上。
再後來,這個同學覺得自己反正將來連好的職高都考不上,乾脆徹底放鬆了,連他從小感興趣的數學也不好好學了。 初中畢業,這個同學真的去了一所三流的職高。
每次想起這個同學,我都會感嘆,他的學業被英語一票否決了。
英語如此重要,學生、家長,老師、學校,誰敢怠慢?
全中國的小學,是三年級以後有英語課的,每周兩節,直至畢業。 到了初中、高中,英語跟語文一樣,基本上都是每天一節課,隔一天有一個早讀。
實際情況是學校和老師英語抓得比語文還緊,因為相對而言,中國孩子學英文更困難。
中國學生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精力確實非常多。
培訓機構看到了商機,想方設法引誘孩子和家長。小學一、二年級不是沒有英語課嗎?他們就喊出響亮的口號:「學英語要從娃娃抓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家長們紛紛把幼小的孩子往培訓機構裡面送。小學三年級以上一直到高中,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家長們慷慨解囊支持培訓機構。
有人甚至把目光盯向了孕婦,開發出英語胎教教程……
據13年12月公布的、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編制的《2012中國外語教育年度報告》信息披露,中國家長每年的少兒英語培訓投入高達140億元。這還是六年前的數據,現在肯定更多了。
不可否認,英語確實是個好東西;但同樣不可否認,確實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與英語不會有什麼大的關係。讓絕大部分將來生活、工作不需要英語的孩子,陪著未來少部分會從事與英語有關工作的孩子一起學英語。確實很不公平,也沒有必要,更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當然,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了,學生們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是非常有好處的。
其實,中國人學英語,大可以定位為人際交流的目的,以教學生活常用語為主。比如小學教英語口語100句,初中學英語口語300句。弱化書面考試的要求,成績也不列入中考總分,高考也是只有報考外國語大學才計入總分。
如能這樣,中國的孩子會更幸福;中國的家長會更輕鬆;中國的教育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