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無猜》:心理角度解讀這部愛情電影

2020-12-23 電影陀螺儀

小時候做這種事是調皮,長大後就是變態。你知道什麼是變態嗎?這是品味問題,就像中國菜,有人愛也有人嫌,但身為中國人,別無選擇。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這部浪漫又帶有奇幻色彩的法國電影,電影的拍攝手法很前衛,運用絢麗多彩的多層次多空間畫面風格,像是男女主手裡拿的那個五彩斑斕的盒子,也像是包裝精美的彩色糖果,整個故事就那麼圍繞著一個遊戲徐徐展開,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這部電影很誇張,怎麼會有人一生因為一個遊戲來決定人生的很多事情,甚至最後為了證明兩個人相愛而選擇自殺。其實如果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這個電影,就會發現導演講的並不是愛情。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解讀這部的電影某些情節設置和結局的真正意義,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會對這部愛情電影有不一樣的看法。

解讀之前我先帶大家了解一下對於這部電影情節走向至關重要的心理學—俄狄浦斯情結

「孩子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對孩子而言是源於興奮和性滿足這兩者的持續。與此同時母親表達給孩子的那些感覺,來自於她自身的性慾活動—擁抱、搖籃,這些被認為是完完全全性慾對象的替代品。如果告訴一位母親,正是通過她的溫柔,從而喚醒孩子的性衝動,可能會令這位母親非常的震驚。母親認為她表達出的行為姿態是與性無關而純粹的愛,根本不存在性慾的成分。因為她照顧孩子的時候並不存在小孩性器官的興奮。但是我們明白,性衝動的喚醒不僅僅是局限於生殖區域的興奮,溫柔也能令其興奮。」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看完這段話,大家應該可以看到嬰孩對母親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他必須傾盡全力地依戀母親,這種依戀是非常霸道的感情(母親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母親在孩子生命初期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印證了嬰兒心中霸道的假設(母親只為我一個人服務,我要什麼母親都會滿足我)。

不過隨著嬰孩的長大,他會發現母親並不是屬於他一個人的,還屬於一個比他更有力量,更具權威的人——父親。佛洛伊德認為,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他本能地嫉妒父親奪去了母親的愛,又害怕父親會發現自己的嫉妒而懲罰自己,同時又希望自己可以成長為父親那樣有力量的男人,再次獲得母親全部的愛。

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嬰孩需要在本能的渴望,和理性的對欲望的壓制間取得平衡,此時作為id和superego的協調者的自我(ego)開始快速發展起來。

在電影裡,大家可以看到朱利安和母親的關係很好,但是他的父親卻一直站在他和母親的中間,禁止他打擾生病的母親。其實這就象徵著俄狄浦斯情結的一個代表。

朱利安和母親的感情是性情的原動力,父親代表的是父權,朱利安叫他「暴君」,實際上他確實扮演著這個角色,他的存在是在阻止朱利安內心深處的俄狄浦斯情結,所以更多的時候他希望兒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願那樣—成為下一個「暴君」,也就是克服俄狄浦斯情結。

當母親去世之後,蘇菲實際上是母親的代替品,朱利安喜歡親近蘇菲,就是亂倫的變體,也正是因為這樣,父親無比的厭惡蘇菲,因為這個女孩對於他來講是將兒子引入火坑的魔鬼。

在蘇菲姐姐的婚禮上,餐桌下的她們相互訴說著夢想,朱利安說想要當一個「暴君」,這其實代表的就是父親,他內心深處想要成為父親一樣的人,有自己的女人,這是他自我意識的一個覺醒。

當母親病重那天,蘇菲來看他,他說:「你走吧」,這個時候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這個心理不正常,是不符合現代的原則的,但是他還是按照蘇菲的要求去繼續這個遊戲,也就是他還是不想放棄這個情結。

他和蘇菲一起長大,也就意味著這個情結實際上一直都伴隨著這個男孩,直到自己的父親堅決的要他在自己和蘇菲之間做選擇,這就是要他選擇拋棄不符合現實倫理的心理問題,還是選擇走向深淵。

朱利安最後選擇了回歸正常的生活,電影裡對於他之後的生活是那麼描述的:「這就是35歲的我,什麼都有,1個老婆,兩個孩子,3個朋友,4份貸款,5星期年假,6年沒換工作,7套高傳真音響,8星期做愛一次,9圈繞地球的不環保垃圾,10年沒見過父親。夠幸福吧?終於成為了夢寐以求的暴君,我有可以開到210公裡的引擎,卻開在限速60公裡的路上,這就是長大成人。

可以看到朱利安對於回歸正常生活是不滿的,他還是渴望著那不被世俗所理解的亂倫情節。所以當他35歲再次遇見蘇菲,開始他們的遊戲時,其實就是重新打開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俄狄浦斯情結。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電影的結局,兩個人要選擇葬身在混凝土澆築的墓地裡,因為母親也在墳墓裡,他們之間由鐵盒子串聯在一起,犯了鋼筋水泥澆築的文明社會所不能允許的原罪。

這也就我稱這部電影為亂倫的原因,導演的真正含義,實際上是在為我們講述一個男孩努力克服俄狄浦斯情結但是最後還是選擇欲望的故事,不過因為有這層愛情的外表,我們似乎才更能接受。

希望大家可以多去看一看法國電影,基本上法國電影商業片很少,很多的導演大都是真的為了藝術而創作,電影裡那些細膩的鏡頭,人物的細微表情、小物品的擺放位位置等等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去體會的,那些波濤洶湧的情感都隱藏在電影裡,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震撼之處。

相關焦點

  • 五十歲的老電影《兩小無猜》,講述孩子眼中的愛情,純粹而又美好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已經快有五十多歲了,應該比很多在看這篇文章的人年紀都要大吧?這部電影曾經是我們很多父母都看過的,是他們的青春中最初對於愛情的認知,這部電影就叫做《兩小無猜》。《兩小無猜》講述的是一對十歲左右的小孩兒之間純真美好的初戀。
  • 《兩小無猜》電影手法運用很精妙,劇情體現了浪漫主義至上!
    或者角度的不同,我們在這個世俗裡,因為他人的眼光,評價,周遭的一切都是影響我們判斷生活,某個時候你是否問過你自己,自己想要什麼。當然作為世俗的我,也只能選擇繼續這樣看著父母老去,為了他們的期待而活。再次重溫這部電影已經4年過去了,第一次看的時候有種透不過氣的壓抑感,感覺整部電影呈現出一種灰色的感覺。
  • 英國電影《兩小無猜 Melody (1971)》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看這部電影,總是讓人感覺心情愉悅。電影拍攝於1971年,過去了快50年,經典永不過去。記住是英國版,千萬別看法版的,你會懷疑人生的。那簡直就是兩個瘋子之愛,看得我全程問號臉,是不是我打開電影的方式錯誤了。
  • 《兩小無猜》電影影評
    兩小無猜法式浪漫有時幾乎是不可理喻的。那種充滿文藝氣質的、瘋狂而敏感的浪漫,對於法國文藝片來說是它根深蒂固的「不可說」的秘密,使得外國人即使不明白它各種根源,依然不妨礙被感動被吸引。《兩小無猜》如果用看慣美劇的眼睛來看,只會覺得過於「神經質」,就像我不明白片中男主角的父親為何那麼恨女主角一樣,男女主角蘇菲與朱利安的愛情悲劇其實也一樣來得毫無邏輯。邏輯也不能阻止我陷入這部片子愛恨的瘋狂裡。
  • 影評《怦然心動》兩小無猜的我們,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意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影評《怦然心動》,兩小無猜的我們,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聽過一句話:「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一些愛情如同宿命般無從逃避,不可取代,色授魂與,需以性命相拼。」《怦然心動》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初戀的故事。
  • 法國電影《兩小無猜》被很多人反感,為什麼還能成為經典影片?
    法國電影《兩小無猜》被很多人反感,為什麼還能成為經典影片?前幾天小編在網上找電影看的時候。無意之間看到了很多的網友對法國電影《兩小無猜》的評論和影評。但是大多數人似乎都是非常反感電影的,特別是電影的結局。小編帶著好奇心,去看了這部評價不怎麼樣,但是卻又有著8.0分的經典影片。
  • 九部最佳愛情電影!每一個都能讓你更加相信愛情
    今天,我推薦一系列溫馨美麗的愛情電影。他們有相同的主題——愛。有人說愛讓人感到痛苦和麻木,愛讓人感到孤獨。但我相信,無論你是否仍然孤獨,看完這些電影後,你會重拾對愛情的幻想,相信愛情的力量。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永遠不要放棄愛。
  • 世界十大愛情電影 你看過幾部
    愛情是人們永恆的嚮往,愛情電影能夠給觀眾很多想像,悲傷,歡喜,浪漫,其中的酸甜苦辣鹹讓人感慨萬千,你印象最深的愛情電影是哪部呢?經典的愛情電影你又看過幾部呢?如果你覺得你看過的還不夠,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部經典的愛情影片吧!
  • 《兩小無猜》一部法國電影
    很久很久以前,我只有四歲,有一部法國電影上映了,影響了一眾文藝少男少女。它的英文名是"Love Me If You Dare",翻譯過來就是「愛我你怕了嗎?」「兩小無猜」。多麼美好的名字啊——但稍微總結一下,全片卻是一個糖果盒子引發的慘案。這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少吃糖。就是它男主和女主從小玩著「敢不敢」的遊戲一起長大。
  • 情人節特別推薦《五十度灰》,換個角度你會愛上這部電影
    相信對於這部電影很小夥伴早就已經看過,而最終的看法雖然不太一樣,普遍來說評價並不高,一部分人是衝著劇情重的SM來看的,還有一部分則是當一部瑪麗蘇愛情電影來看,所以不管是通過哪個角度得到的體驗都不是很好。
  • 從表達、主題意蘊和現實意義的角度解讀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前》
    這部小說的作者喬喬·MOI斯,是一位英國當代通俗小說家。她的作品《外來的水果》和《最後一封信》被美國愛情小說家協會授予年度愛情小說獎。因此,她成了為數不多的兩次獲獎的作家之一。她以編劇的身份參與了電影《遇見你之前》的編劇工作。影片講述了高福海因車禍導致的威爾四肢癱瘓,改變了他原本美好的生活。他計劃用「安樂死」在六個月後結束他的生命。
  • 悲劇經典愛情電影《兩小無猜》,無瘋狂不青春,用死亡祭奠愛情
    「愛情」一直都是導演們鍾愛的題材,或悲情、或圓滿、或抑鬱,愛情的力量總能令觀眾感同身受。前有經典之合作《鐵達尼號》、《羅馬假日》、《亂世佳人》等,後有《怦然心動》、《兩小無猜》佳片。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法國著名導演楊·塞繆爾執導的《兩小無猜》,由吉約姆·卡內、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聯袂主演,講述一對法國青梅竹馬遊戲人生,瘋狂青春,愛得驚世駭俗,最終一起隕落,用死亡祭奠愛情的故事。
  • 豆瓣得分為9.1分,必須查看愛情電影系列的《怦然心動》
    我推薦愛情電影-《怦然心動》,愛情是美麗的,初戀是愛情中最激動人心的怦然心動。與許多帶有悲劇元素的愛情電影不同,如果你不虐待別人死去活來,你就無法展現愛情的偉大,這部電影簡單地回憶了愛情最初的樣子。安靜的敘述,讓你回憶起電影中愛情萌芽的瞬間。故事發生在夏天,男主人布萊斯和他的家人搬到了一個新房子,隔壁的女孩朱莉第一眼看到怦然心動就看到了布萊斯。我想他是我喜歡的人。從小學到初中開始了兩個故事《怦然心動》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內容豐富。主要講兩小無猜、青梅竹馬。
  • 《兩小無猜》:法式極致瘋狂浪漫電影 用死亡定格愛情 甜蜜到憂傷
    似乎瘋狂而又浪漫的愛情是法國電影的專屬,法式浪漫有時幾乎是不可理喻的,那種充滿了文藝氣質、瘋狂而敏感的浪漫,對於法國文藝片來說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說」的秘密,使很多人即使不明白它各中淵源,依然不妨礙被深深的感動和吸引。
  • 因為講述了「愛情的不在」,這部電影讓人心心念念了20年
    可見這部電影的口碑與人氣。無疑,《花樣年華》構成了某種全球性的流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成功地整合起了一種全球性的愛戀和認同。也正是因此,即使20年過去了,影片依然讓觀眾念念不忘。「與其說這部電影講述了愛情,不如說講述了愛情的不在。
  • 《兩小無猜》涉及到的是種族歧視,悲劇結尾也在所難免
    《兩小無猜》涉及到的是種族歧視,悲劇結尾也在所難免非常不喜歡《兩小無猜》這部電影,兩個連愛對方都不敢說出口的沒勇氣,最後竟然敢以那麼慘烈的方式殉情,不合邏輯,不尊重愛情,不尊重生命。愛就勇敢的愛,活就努力的活,玩點小遊戲是可以的,情趣嘛,但是最後玩脫線了只能說太矯情,自己作。
  • 影評:《兩小無猜》最唯美的初戀
    昨晚看完了法國的愛情電影《兩小無猜》,看完時,皓月已經站在了高處,以俯瞰之姿溫柔的灑在我的臉上,悄無聲息的。我久久不能入睡。在很久就聽說過《兩小無猜》這部電影非常好看,我也一直沒看,但對於法國電影著實了解不多,看過的也屈指可數。
  • 從符號學角度解析電影《山楂樹之戀》
    摘 要:《山楂樹之戀》是張藝謀於2010年根據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一部電影。電影上映後在國內取得1.6億票房。甚至有人稱其為「史上最乾淨的愛情。」本文從符號學的角度對這部電影進行了解析,主要剖析了《山楂樹之戀》的人物符號、臺詞符號以及色彩符號,對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思想進行不同層次的了解。
  • 全程姨母笑看完,英國版《兩小無猜》美好得堪比《怦然心動》
    看到關於愛情的好電影能夠讓人感到幸福,感到胸腔中流淌的飽滿熾熱的情感。在這之中,描繪人們年少時春心萌動的愛情電影,更是能讓阿姨大叔們不能自已,夢回當年。 也會想到法國電影《兩小無猜》,敢不敢和我玩一輩子的遊戲,冒一輩子的險。
  • 《小丑》多角度解讀這部現象及影片的魅力與獨特之處
    關於這部低成本佳作的解讀有不少,但是從多角度來解讀該電影魅力及深刻內涵的幾乎沒有。今天我就帶著大家多角度來看看。觀影后我看了很多影評,發現大多人是從「故事內容」和「影片深度」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然而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獨特之處並不凸顯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