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有滋味」:「不統」「不獨」「不武」「不武」的深味

2020-12-12 十年一劍擎

偶然想到了馬英九曾經提了好長時間的「三不」政策,感覺裡面,除了有股「綏靖」的味,還有一股怪怪的味。

於是,將「不統、不獨、不武」翻出來,仔細地琢磨了一下,發現這三個詞中的「不武」確實是個另類。

這三個詞中,「不統、不獨」很好理解,就是不支持兩岸統一,也不搞臺灣獨立的意思。「統一」「獨立」都是招打、找打的事,都是兩頭受氣的事,當個四年、八年的臺灣臨時頭頭腦腦,糊弄一時是一時,風光一會是一會,誰也不應、不願去做那冤大頭、烏龜殼。

唯獨「不武」這個詞很另類。

其實,「武」的意思很好理解。字典解釋到:「武」是會意字,由「戈」、「止」構成,「戈」代一種兵器,「止」代一隻腳;兩和會意,表示行軍、徵伐,就是運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意思,戰鬥用武的氣氛很濃。

「不武」,似乎可以勉強解釋為「不用武」,這好像比較符合臺灣的意願。

問題是,漢語中,「不」這個否定副詞,一般不修飾「武」這個名詞。「不武」一詞,在現代漢語中,顯得不倫不類。如果說漢語中有「不武」一詞,那也好像只出現在「勝之不武」這個成語中。但從「勝之不武」這個成語中斷章出來「不武」一詞,似乎意思不大好聽。

據專家考證,「勝之不武」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公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意思是: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去自己的同盟,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以亂易整不武」中「不武」就是失去了聯盟的威武,作戰就不名正言順的意思。

《左傳·襄公十年》還有一句話:「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意思為:城池小而堅固,小就沒有名聲,堅固就不容易取勝;城小,打勝了也顯示不出武力強大,打不下來就淪為笑柄。

這兩段中的「武」,其實涉及的都不是「武」的字面意思,而是指上古使用武力應遵守的道義準則、軍人的職業道德,是古代的一種道德標準和文明風尚。

那麼,這樣看來,「不武」的意思就搞陽謀,搞實力對等,搞公平對抗!和孫子的「兵者,詭道也」是對立的。或者,我們可以用大白話這樣來解釋,「不武」就是「別欺負人」!就是「不帶這樣玩的」!

如此解釋,馬英九的「不武」,很有點嬌嗔的味!

自然,在他的統治之下,兩岸風輕雲淡,就有了政治基礎。

必須指出的是,從2008年馬英九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首次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主張,到如今,已經過去十多年!他的「三不」政策,確實維持了兩岸和平發展的現狀,但也給臺獨分子留下了喘息、生存的空間,以致到現在,臺灣民粹主義做大!

以前,馬英九還來個「話說一半、留一半,企圖遮一半、露一半」。如今,蔡英文2020大選勝出,再次當選「臺灣省長」後,就有點得意忘形了,連「三不」這樣的遮羞布、障眼法也不要了!尤其是大陸抗擊疫情期間,更是明目張胆、肆無忌憚地搞「反中」,不斷小動作、大嗓門地掀「臺獨」!天天聒噪,會會不寧,真真成了討人厭、人人想拍的「小蒼蠅子」。

在這裡,我想將毛澤東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送給「小蒼蠅子」:「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相關焦點

  • 「武統」離臺灣有多遠?臺媒列出三條件
    但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持續在「臺獨」道路上飆車,讓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對此,有臺灣媒體分析,什麼情況下大陸會選擇非和平方式統一臺灣,「武統 」的觸發條件又有哪些?
  • 「武統」臺灣話題很熱,會發生嗎?
    這篇文章不長,但信息量巨大,有必要給大家好好解讀一下。  第一、回應了近期網友「武統」臺灣的強烈訴求。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臺灣綠營裡面各路妖妖醜醜都出來跳腳,正事不做,心裡只有「獨」。
  • 大陸出兩招就能完成「武統」,「臺獨」還不醒醒?
    臺灣民進黨當局還沉迷於「美國會協助臺灣謀獨」的美夢中,在美國大選之後,抓緊向拜登送去了勝選祝賀,並且也不忘諂媚川普政府,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錯誤言論表示了感謝。 民進黨當局還聲稱「要爭取美國跨黨派對臺灣的支持」,「 臺美」勾結越發的檯面化。
  • 「困臺」、「窮臺」、「武統」,罪魁禍首是民進黨當局
    「困臺」、「窮臺」,甚至是希望大陸儘快「武統」臺灣的聲音變多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臺灣博士生王裕慶在評論中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就連一些過去對臺灣抱持友好立場、對兩岸關係態度樂觀的大陸媒體或學者,觀點也有所改變。
  • 大陸遠未做好「武統」準備?港媒:美國前國防官員誤判
    一些前華府官員、智庫專家近期常提及「武統」話題,有理性的,有帶偏見的,不少人撇開「臺獨」尋釁、外力介入等因素,不問其因,只問其果,顯然是誤判了。美國前國防部官員唐安竹的觀點,就屬於這一類。唐11日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撰文說,目前「武統」的可能性仍小,大陸遠未做好準備:1,新冠疫情之下,大陸面臨內外風險和威脅;2,進攻臺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3,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不利於北京進行一場可能代價高昂的戰爭。
  • 大陸決定「武統」啦?
    編輯:供奉 12月6日當天,臺灣「中時新聞網」發布的一篇報導將不少臺灣網友嚇得夠嗆,之所以會引起他們這麼大反應,主要在於標題提及「大陸決定武統臺灣
  • 「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
    針對目前由於臺灣採取的措施所導致大陸的輿論風氣,火箭軍前研究院楊成軍之前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針對民眾所發出「武統」呼聲進行了分析,同時對於目前兩岸的局勢以及未來發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預測,並提出了諸多的建議和思考。
  • 何時「武統」臺灣?解放軍專家做出解釋:6大觸發條件
    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太「騷」,對中國大陸和美國完全是兩副面孔,對自己的同胞冷血之極,叫囂著一片口罩也不會給中國大陸,卻諂媚地向美國每周送上10萬片口罩,這一無恥行徑,引發網上 「武統」聲音。楊承軍解讀「武統」時間:6大觸發條件解放軍專家楊承軍對關於什麼時候「武統」臺灣,做了詳細的解說。
  • 祖國必統一,「臺獨」收到絕望消息,美高官:大陸「武統」機率升高
    而就在日前,美國前高官更是表示,解放軍軍力近年大幅躍升,北京「武統」可能性提高。據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當地時間17日,喬治·華盛頓大學西古爾亞洲研究中心舉辦在線研討會,邀請2017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美國國防部戰略與軍力發展助理部長幫辦的科爾比及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系教授任雪麗,針對未來兩岸與所謂「美臺關係」進行討論。
  • 守住澎湖就能擋下「武統」?美國人給臺灣灌迷魂湯
    ·艾克斯的美國軍事記者,在Forbes雜誌撰文指出,解放軍進攻臺灣有許多路徑,但時間優勢都不站在中國大陸那邊,如果穩穩守住澎湖,就可能終結「中共的武統意圖」。   不過,我們倒是要思考一下,蔡英文連任以後,一些美國媒體和綠營機構為什麼一再鼓吹 「大陸不敢打、攻不下臺灣」這樣的論調呢?   美國一些政客聲稱大陸可能在臺海製造「武統」的「既成事實」,但鼓吹大陸「無力犯臺」的聲音又浮出水面?
  • 美前高官提醒臺灣:大陸「武統」的機率日益升高
    「武統」臺灣的可能性很高。 美國國防部前助理:大陸「武統」臺灣可能性大 美國前國防部助理表示目前解放軍的實力不容小覷,臺灣問題相當嚴峻
  • 以武拒統?臺灣首次實彈軍演,模擬應對解放軍登陸
    以武拒「獨」,不切實際臺灣的首場實彈軍演,是對中國大陸的示威,也是在宣誓「臺獨」分子企圖謀求「獨立」的態度。從臺媒曝光出的畫面來看,此次民進黨當局秀出大量作戰武器以及去年剛剛成立的「聯合兵種營」的戰力組合效能,模擬反登陸戰,蔡英文還將親自視察臺中甲南演練以示臺軍用行動展示所謂「捍衛疆土」的決心。
  • 臺媒:美前高官稱大陸「武統」機率升高
    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幫辦埃爾布裡奇·科爾比當地時間17日表示,解放軍軍力近年大幅躍升,北京「武統」可能性提高。報導稱,喬治·華盛頓大學西古爾亞洲研究中心17日舉辦在線研討會,邀請2017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美國國防部戰略與軍力發展助理部長幫辦的科爾比及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系教授任雪麗,針對未來兩岸與所謂「美臺關係」進行討論。
  • 1996年喊「武統」全臺皆備 如今為何「不痛不癢」?
    原題 1996喊「武統」全臺戒備,如今「不痛不癢」?
  • 「武統」是最後手段!王在希:此番就是在震懾「臺獨」
    「十月驚奇」的具體內容島內有媒體認為,美國總統或許會從目前岌岌可危的臺海局勢下手,畢竟兩岸的關係現在已經危機重重。美媒則根據近期解放軍軍機不斷到臺空域進行演訓活動分析指出,川普可能會尤其注意臺灣地區。但是美國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70%的人認為新冠肺炎、經濟等美國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才可能對選情起到關鍵作用。而認為中國問題對選情有影響的只有35%。
  • 「武統」呼聲持續高漲,大陸是否採用這個方式?國臺辦回應來了
    大陸方面「武統」呼聲迅速升高就目前形勢而言,蔡英文對兩岸友好關係造成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自她上任以來,所作所為均令人氣憤,為了謀求所謂的臺灣主權,蔡英文無所不用其極,不僅惡意中傷大陸,還肆意篡改教科書,將其「去中國化」。
  • 蔡當局「以武拒統」闖禍,島內連傳3個惡劣信號,解放軍已經行動
    今年以來,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獨」勢力可謂是動作頻頻,從今年年初開始,蔡英文當局就一直緊跟美國步伐,妄圖倚美謀「獨」。除此之外,蔡當局還一度揚言「以武拒統」,甚至鼓吹臺海戰爭,嚴重影響了臺海局勢的穩定,蔡英文此次已闖下大禍。
  • 時政點評丨接受「武統」,鬱慕明我已經做好準備,你們呢?
    「仇中」、「謀獨」更是民進黨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現在已經原形畢露。大陸對於民進黨的小動作更是盡收眼底。兩岸關係緊張「臺獨」分子的所作所為十分囂張,這樣一來兩岸關係本來就是處於緊張的狀態,現在更是雪上加霜的存在。兩岸保持友好的合作與交流對於兩岸和平統一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可現在一來,未來局勢不確定因素十分顯露。
  • 不如此,枉學武!武者情懷當如是-再瞻《霍元甲》有感
    當年霍元甲父親和趙健的父親擂臺比武,本來霍元甲父親一腳將對手踹到擂臺邊上,樁步不穩,身法已滯,最後一招絕殺掌已經劈到了對手頭上,這一掌,有鐵砂掌的功力,一掌下去對手肯定頭骨碎裂而亡。因為籤了生死狀,擂臺上必然是性命相搏,他不死,就會反撲。霍元甲父親這一掌不忍劈下,於是被對手趁機反撲,踢下了擂臺,輸了比賽。這在少年時期的霍元甲心裡,很不是滋味,打擂明明可以贏竟然沒有贏,後來還被趙健譏諷,打趴在地上。
  • 武術的「武」字,真的是止戈為武的意思嗎?
    首先,武術這個詞彙,分別是由「武」和「術」兩個字構成。術字很好理解,就是技能的意思。那麼,「武」字就成了「武術」這個詞彙的核心字眼了,只要解決了「武」字,就可以順利成章的搞明白「武術」到底是什麼了。第一種說法:武,止戈為武,即停止幹戈、打鬥的意思就是從「武」這個字做拆解來看,「武」字有「止」和「戈」兩個字組成,就順利成章被會意為停止鬥爭的意思,而且這個說法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