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神舟總師」戚發軔帶你走進航空

2020-12-26 環球網

2月23日(周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第十二期將走進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由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先生擔任主講人,以「我的太空」為主題,為大家帶來一堂航天課。此外,航天員劉洋、陳冬也將作為助教,與現場同學一起走進航空,走進太空。

「偉大的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戚發軔講述航天故事傳遞航天精神

校訓,是每所大學的精神和靈魂。「德才兼備,知行合一」八個字,便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師生們做人做事的行為和準則。而康輝通過這八個字想到了哲學家康德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深深地震撼我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星空。為什麼想起這句話?康輝表示,因為這句話不僅僅是對北航校訓在某種程度上的解讀,更是點出了今天這堂好課的主題,「今天這堂航天課講的更多的不是技術,而是夢想,是人類亙古不變探索太空的夢想,是我們中國人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再到如今的神舟夢圓都一直不變的這個夢想。同時,這堂課上還將更多地談談未來,未來將如何繼續去追夢,而未來那個浩瀚的宇宙空間將繼續迎接中國人的出發和抵達。」

本期《一堂好課》特別邀請到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擔任航天課的主講人。如今八十六歲的戚老,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院長、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獲2019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項。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飛彈、第一次兩單結合,到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通訊衛星、第一艘載人試驗飛船,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有很多個第一,都有戚發軔的參與和貢獻。

此次回到「主場」講課的戚發軔,將重點圍繞「中國人和天的關係、交集」以及「航天的意義和精神」兩個話題展開,並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航天故事,向同學和觀眾講述中國進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捍衛太空的能力,傳遞中國航天事業鑄就的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他表示:「我們航天事業六十年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這一種事情是無形的,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但是它是巨大的力量,推動我們隊伍能夠克服困難。」

康輝現場品嘗太空食品「黃粉蟲」

課代表朱正廷帶領小朋友與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

從有文化記憶開始,中國人便在「天」上留下了各種行跡,而我們似乎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天」的責任。直到今天,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在蒼穹之上站穩了腳跟,中國航天事業一步一步的突破,一次一次的發展,則猶如一道一道的光芒照亮了我們的強國夢,也照亮了人類向著未知領域不斷前行的道路。而每一個航天人的壯舉和精神,也在感召著更多的年輕人踏上這條航條路,並在更多的小朋友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種下了一個航天夢。

在本堂課的第一個課間討論,「課代表」朱正廷將帶領四位小小航天員與航天員劉洋、陳冬進行一場「天地通話」。究竟小朋友們對太空和外星人有著怎樣的想像和疑問?真正的航天員們在太空中又是如何解決吃喝拉撒的?此外,康輝與李其鴻小朋友還將現場品嘗太空食品黃粉蟲。究竟這種看似可怕的食物有著怎樣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課代表」朱正廷不僅是青年歌手、演員,還是曾參與中國青少年航天科普計劃「太空C計劃」的一位志願者。此次,他也將輔助航天員,為小朋友們講解一些航天知識。

航天,就是我們不斷地去認識自己,不斷地向著未知領域前行的永遠的渴望和追求。而中國航天的精神,使得中國航天事業有著那麼多的超燃時刻。2月23日(周日)20:30,《一堂好課》航天課帶你走進那個充滿激情、夢想和信仰的浩瀚空間。

相關焦點

  • 「神舟總師」戚發軔主講,《一堂好課》航天課精彩預告!
    今晚20點30分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航天課隆重推出這堂課以航天為主題錄製時間為2019年12月錄製地點選在了新中國創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北京航空學院)這堂課的主講人是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1933年4月出生的戚老為中國空間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國際宇航界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
  • 一場好課,是什麼魅力引人民日報點讚
    對話雖然溫馨,卻留有遺憾:「爸爸,你吃飯了沒有?你吃的是什麼?」「吃過了,我吃的是航天食品。」「你感覺航天食品怎麼樣?」「味道好極了!」這段看似普通的對話,因為是太空與地面的連結,是父子間真實和溫馨的對話,而備受關注,但是真的有遺憾。它的時間太短了!
  • 《一堂好課》激發向上好學之風 點亮思想之光
    經廣電總局組織評選,確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堂好課》、《故事裡的中國》等13檔電視節目,以及《共和國聲音日曆》、《共和國記憶》2檔廣播節目入選為2019年第四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是繼《朗讀者》、《國家寶藏》後又一次全民思想狂歡。
  • 面對面丨戚發軔:每一個「渺小」積成偉大
    作為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的戚發軔,遵循著這一從失敗中總結出的原則,和團隊一道,為東方紅一號衛星做了充足的地面試驗。戚發軔:一是我歲數大了,二是這個任務太重。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美國和(前)蘇聯都有人因此喪生,這個壓力太大。
  • 人人都不可錯過的一堂好課
    在科威特天氣很熱,金將軍的這位戰友帶了桶汽油去燒同學的屍體。但因為沒燒過人,燒到最後仍然不乾淨,只能取了幾塊骨頭放在石頭上砸,砸碎了,包一小包骨灰帶回祖國。這是金一南將軍在《一堂好課》上講的事,他說,這就是今天的中國軍人,不要以為戰爭的考驗離我們很遠,有一部分軍人就是從一路硝煙、一路烈火、一路犧牲、一路鮮血中蹚回來的。
  •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場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都力求能將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高效,這就涉及到一堂好課。如何才能上好一節課,它的標準又是什麼?很多老師都希望用標準化的方式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接近優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 《一堂好課》:好的作品,會讓人熱淚盈眶
    這種感覺,多年以後,我在《一堂好課》上也深有體會。那時《一堂好課》剛剛播出,陪兒子一起看,竟然被深深吸引,尤其是金一南教授的那堂課,聽下來,竟和兒子一樣熱淚盈眶。我常常想《一堂好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魔力,讓我們深受感觸?
  • 《一堂好課》:聆聽名家故事,感悟非凡人生,照亮人生之路!
    無論是懷揣夢想的個人,還是蓄勢待發的團隊,在前進的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課。不論是一言定邦,還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這都是一堂好課的意義。--- 康輝讓我們攜手走進「一堂好課」的教室,在班主任康輝的引薦下,靜心聆聽名家們的故事,從他們平凡而動人的故事中,感悟非凡的人生之光,以此來照亮前行之路,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平坦、更順暢。
  • 《一堂好課》:文有王蒙、武有金一南,眾大咖為我們點亮思想之光
    小時候經常被問這樣的問題:你的理想是什麼?你長大後想做什麼?為什麼想要做這個?我記得我每次都很認真地回答大人的話:我長大後要做一名老師。至於說到為什麼?我已記不太清楚,也許是因為老師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職業,也許是因為老師在三尺講臺上侃侃而談的形象吸引了我。說到做老師,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一堂好課》。
  • 《一堂好課》,這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世界
    《一堂好課》,十二堂課與《一堂好課》相遇有點晚,因為它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時候我並沒有看。作為一個不怎麼看電視的人來說,由此錯過了很多的比較好的節目,《一堂好課》便是其中的一個。雖然我錯過了電視節目裡的《一堂好課》,但是網絡發達的今天,重溫《一堂好課》的方式有很多種。
  • 張柏楠總師:科技、科普、科幻,一個都不落
    張柏楠總師:科技、科普、科幻,一個都不落 央視網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這些名號都是響亮的,但你可能並不知道名號背後的那個人——張柏楠。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再到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他接過前人的火炬,點亮國人太空夢的未來。
  • 用十二節《一堂好課》為我們解讀:教育是民族振興的搖籃
    近年來,有很多機構在教育宣傳方面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央視先後推出《開學第一課》《一堂好課》等等節目。前者,是每年中小學生開學的時候,老師們都會提醒家長陪孩子一起看的節目。雖然出場的人物會有些許爭議,但積極向上的整體氛圍是可以感染觀眾的,充滿激勵孩子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 「神舟飛船之父」與「敦煌女兒」齊聚清華,兩位都提到同一個字……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20日,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有一場特別的報告會報告人是兩位銀髮老人:82歲的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87歲的戚發軔戚發軔經歷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是神舟一號至神舟五號的總設計師被稱為「神舟飛船之父」戚發軔正在作報告。
  • 《一堂好課》:越是平凡,越是需要知道人生的其他活法
    於是盼望著休息日,盼望著節假日,能好好的吸收一些適合自己的課程顯得格外奢侈,我就在這樣的心情下碰到了《一堂好課》,我以為這本書一定是曾經校園裡流傳的德智體美勞的混合體,誰知一打開書,好像誤進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 「神舟飛船之父」來深大了!近距離分享中國「逐夢航天」的故事!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戚發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研究員、「天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員王定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自動武器專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馮葳四位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大咖在深圳大學匯星樓報告廳為200多名深大師生獻上了精彩的主題講座。
  • 「三總師」共話「三兄弟」
    經過60多年的發展積累,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創新創造,我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產業開啟了全新的時代,對於航空工業來講亦是如此。新的時代意味著新的機遇,更充滿了新的挑戰,在建設航空強國的徵程中,我國的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產業必將再創新的輝煌!作為「國企開放日——媒體走進大國頂梁柱之航空工業」系列活動的開場,中國大飛機總師媒體見面會於5月7日在閻良舉行。
  • 《開學第一課》VS《一堂好課》,教育必須細水長流,方見實效
    要我說,你想讓孩子看哪個節目,直接讓孩子看就可以了,別看什麼都讓寫讀後感。為什麼不要寫讀後感呢?這就好比你現在要去看一場電影,然後,腦子裡不時會閃現:哪個點好寫讀後感呢?這個點能寫到800個字嗎?明天還要交作業呢?你若是以這樣的心理去看電影電視的,能看得下去嗎?
  • 戚發軔院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Hall of Fame)」獎
    近日,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IAC)在美國舉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榮獲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