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依海而建、傍海而興、向海圖強。在RCEP的東風下,市北迎來新使命,也迎來了重塑「市北力量」的重大歷史機遇。
2020年11月15日,東協10國以及中、日、韓、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5個國家正式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從國家層面,籤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於城市而言,RCEP的籤署讓經濟外向型城市,擁有了更多配置要素的主動權,戰略地位愈加凸顯。
作為「雙節點」城市的青島,正加速向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穩步邁進。作為膠州灣東岸主城核心區的市北區,敏銳地抓住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風口。
聚焦新航運,市北勢在必行
當前,眾多國家戰略加持的青島如同一艘破浪前行的衝鋒舟,而市北區,決心要做這艘衝鋒舟的「動力槳」。這既是市北作為主城區應有的示範,亦是應擔的責任。
近年來,市北區圍繞新航運產業方向,精準聚焦航運服務相關產業發展。依託山東省海洋特色產業園平臺載體資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為優質航運產業項目落地提供空間保障。
回望2019,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也是市北區全面開放發展、推動老城復興,全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開局之年。如今一年已過,新的賽道已經鋪就。而市北,正蓄勢待發。
目前,市北區正以打造中國北方郵輪中心為目標,依託青島百年老港優質資源,加快「功能再造、要素集聚、活力注入、復興引領」,全面推進新航運產業發展提速。
2020年3月20日下午,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總部經濟發展政策發布暨項目籤約大會在中聯自由港灣一樓會議室舉辦,吹響了市北發力總部經濟、領跑「新基建」賽道的衝鋒號,也拉開了核心區產業招商攻勢月的序幕。市北區將聚焦「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三新」產業)和科技創新、新基建產業,全力攻堅、全速起跑。
站在青島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風口,市北區把啟動郵輪港區建設作為引爆點,邀請麥肯錫諮詢公司進行產業發展規劃頂層設計,為創新中心核心區「量身定製」了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的產業賽道,打造膠州灣東岸重要增長極、青島開放與創新高地、老城煥新地標示範區。
擁有大港這座國際港口,市北亦因港而興,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產業結構,都被賦予了「開放」的色彩。如今,把握青島深化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市北正緊緊依靠港口這一開放樞紐,對內聯動京津冀、黃河流域、東北三省,對外聯通日韓、東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力打造服務全市全省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客廳」,以全面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區域經濟布局。
在2019年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的話擲地有聲:「航運、貿易、金融,三者是一個互動的系統。航運是貿易的重要載體,貿易是金融的重要依託,金融是貿易的重要槓桿。」
市北區自2019年9月開始全面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一年多來,各產業已然在互動耦合中形成增量,實現了新的開放、賦能與發展。
2020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正式落戶青島國際航運中心;與此同時,挪威船級社有限公司等15個涉海項目也陸續籤約落地,註冊資金近百億元,點燃了市北在新航運賽場的燎原之勢。
RCEP的籤署,讓作為主城核心區的市北區,在青島充分發揮「雙循環」發展格局中,藉助「雙節點」優勢充當起先行軍——在以郵輪港區為核心的34.2平方公裡土地上,市北區率先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面對新機遇,市北區正加緊「排兵布陣」,劃出新賽場,角力新賽道。
角力新賽道——船舶管理
2020年12月28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市北區第二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加快增量崛起、存量變革,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圍繞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重點產業方向,聚焦船舶管理、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工業網際網路、醫養健康等17個發展賽道,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生態完善、效益明顯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船舶管理賽道上,市北區銳意進取,與遠洋華林、英國衛獅集團等頭部船舶管理公司聯合組建青島國際船舶管理聯盟,帶動國內外船舶管理公司集聚發展。發揮港口集團、山東海運等頭部企業的平臺力量,開展船舶維修、船舶供給等業務,打造中國北方船舶設備交易及物資供給中心。依託衛獅集團、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和中國海洋大學、青島遠洋船員學院、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等專業院校,開展船員、海員及航運人才培訓,打造國際航運培訓中心。出臺吸引航運人才優惠政策,吸引全球優質航運人才及從業人員在核心區集聚發展。
預計到2022年,市北區將引進船舶維修、船舶供給、船員培訓等船舶管理企業10家以上,其中總部企業不少於3家。
集聚新航運產業,開發青島特色航運指數
依託青島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集聚航運要素,市北區建立船舶管理大數據信息平臺,做實青島航運交易所,做強航運發展研究院;用好港航產業發展基金,打造完整的航運生態鏈;建設海鐵聯運公共信息系統,發揮規範交易、交流信息、配置資源、聚集要素作用,並進一步提升青島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和市場資源配置能力。
不僅如此,市北區還持續推動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挪威船級社等項目落地,發揮青島航運服務業協會行業帶動效應,吸引航運信息、分歧協商、代理訂艙、貨運諮詢等航運服務企業、機構集聚。加強同騰訊、浪潮等大數據龍頭企業合作,大力發展航運科技,開展港航大數據研究和服務。開發青島特色航運指數,也是市北區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
預計到2022年,市北區將新引進航運服務企業10家以上,優化發布中歐國際班列海鐵聯運價格指數等不少於5支航運指數。
依託百年優質資源,活力注入郵輪產業
以打造中國北方郵輪中心為目標,市北正在依託百年老港優質資源,發揮港口集團、海運集團等頭部效應,加快「功能再造、要素集聚、活力注入、復興引領」,全面提升港航輻射能力,加快由傳統的門戶港向樞紐港、目的地港轉型升級。
圍繞郵輪研發設計、郵輪運營、郵輪船供、配套服務等環節,開展郵輪全產業鏈招商,打造中國北方郵輪中心。加強與歌詩達、皇家加勒比等國際郵輪公司戰略合作,鼓勵來青設立分支機構,吸引更多訪問港航線,推動郵輪公司在青常態化運營。支持上海藍夢等本土郵輪公司發展壯大,推動實施「國內多點掛靠」,豐富母港郵輪航線。培育發展本土郵輪船供,支持船供企業拓展業務、做大做強。豐富「郵輪+岸上遊」多元化組合產品,加快郵輪港區轉型改造,發展文化旅遊、餐飲酒店、休閒娛樂等郵輪配套產業。拓展特色客貨班輪業務,支持「新金橋」中韓客貨班輪航線發展,推動中外運恢復中日航線,協調開通近海客貨班輪航線,加快阿波羅三體船項目落地,打造中國近海及中日韓海上高速。
到2022年,市北區將引進國際郵輪公司分支機構、培育本土郵輪公司2-3家,郵輪出入境遊客達到50萬人次以上。
傍海而興,港、產、城融合,加速鋪展宏偉藍圖
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崛起的引爆點在於膠州灣,而讓膠州灣實現高質量崛起的重要一級正是位於東岸的百年老城區——市北區。
作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片區之一,青島承擔起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歷史重任。而市北,也以爭創山東自貿區市北協同改革先行區為目標,深度融入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建設大局,提升貿易集聚能力,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勇當自貿區建設的先行者。
作為在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建設的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及協同區,將與上合示範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在區位上形成「品」字形結構,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區域協同作用,以點帶面引領青島乃至膠東半島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今,RCEP良機已經賦予「二次創業」的青島新機遇。而時代發展的浪潮也期待率先行動的市北區以先行創新的姿態,主動拓寬對外開放的大門,形成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增長極,進而引領青島、乃至膠東經濟圈,擁抱變局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