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出爾反爾,會影響孩子一生,別讓你的言而無信毀了孩子

2020-12-23 逗兒媽媽

我國有句古話「人無信不立」,意思是一個人若是失去信用,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很多父母也秉持這句古訓所傳達出的主旨,從小就教育孩子一定要說話算數,可真正落實到自己身上時,卻常大打折扣。

電視劇《少年派》中就有這樣的片段,在一次考試中,林妙妙拿到全班倒數第一的成績,爸爸為鼓勵她努力進取,承諾下次考試只要及格,就獎勵她1000元獎金。可當第二次考試,林妙妙三門課程均超出及格線時,王勝男卻以剛過及格線為由,不願兌現1000元獎金,只給了100元作為獎勵,當即遭到林妙妙的強烈不滿,說父母總是說話不算數。

類似這樣的片段在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父母經常給孩子做出許多承諾:

「你放暑假,就帶你去北京玩!」「你寫完作業,就可以自由活動!」「你考到年級前十名,爸爸就給你買樂高!」

可孩子真正放暑假、寫完作業、考到前十名,父母的承諾卻遲遲不兌現,或變相減少兌現,使孩子感到大失所望。父母嚴格要求孩子,卻對自己格外寬容,父母總是不兌現承諾,會對孩子會產生不良影響。

一、父母對孩子出爾反爾,會對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給孩子做出錯誤示範

父母不遵守承諾,出爾反爾的做法,是在給孩子做出錯誤示範,這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使孩子會從父母的錯誤行為中,看到父母雖做出不守信用的事情,卻並沒有遭受任何損失,於是孩子也會模仿父母,在不願兌現諾言時,會做出違背諾言的事情。

孩子將來步入社會,也會時常失信於人,處處碰壁,難以立足於社會,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與社會交往。

2、影響父母的個人形象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我國中小學生期望調查」,其中有一項是「中小學生對父母的三大喜歡」,調研結果顯示,分別有43.7%小學生、52.5%的中學生對父母說話不算數表示強烈不滿。

父母總是在事前誇大承諾,兌現承諾時卻十分艱難,在孩子看來,這就是說話不算數的表現,父母的這種做法勢必會影響自己苦心建立起來的高大形象,喪失家長的權威,很難再贏得孩子對自己足夠的尊重。

3、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總是說話不算數,經常說一套做一套,對自己和孩子雙重標準,會讓孩子感覺到很不公平,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降低,從而影響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連接,親子關係會變得很糟糕。

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聽不進父母的話,父母越想讓孩子這樣做,他就越是要對著幹,孩子逐漸走向失控邊緣,越來越難管,而父母卻束手無策。

父母經常說話不算數,不僅是用錯誤的示範教育孩子,而且有損父母的個人形象,影響到親子關係,聰明的父母絕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他們一般都會這樣與孩子做約定,下面這三點,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關於跟孩子做約定,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1、別輕易承諾

生活中,父母常常隨口做出無原則的承諾,有時自己還沒想清楚怎麼兌現或能否兌現,就已經誇下海口做出承諾,給自己後來的反悔埋下隱患,不得不以道德綁架、提高標準的方式拒絕兌現,使孩子很受傷,因此父母不要隨意給孩子承諾,應有明確的原則,制定出一個標準。

2、別承諾過度

父母的承諾要量力而行,因為父母一旦對孩子做出承諾,就意味著雙方已經達成一致意見,同意按此承諾進行兌現,此時父母必須說到做到,如果父母出爾反爾,就會給孩子留下言而無信的印象,以後孩子再也不會相信父母,想要重新獲得孩子的信任將會難上加難。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過度承諾,對於自己無法兌現的承諾不要提,這只會給兌現帶來諸多麻煩。

3、給出正當理由

當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比如受疫情影響,無法兌現外出旅遊的承諾,父母就需要第一時間給出正當的理由,讓孩子明白不能實現承諾的真正原因。只要父母能解釋清楚,並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比如延期或替換,就能完美解決兌現承諾的問題,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就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學習育兒知識,與孩子同步成長。願每位父母都能在養育孩子的同時,讓自己更優秀!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過對孩子不守承諾的經歷嗎?給你帶來哪些啟示呢?請在下方評論區談談你的經歷吧~

相關焦點

  • 父母說話不算數,總是出爾反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總是言而無信認為反悔的後果並不嚴重很多父母總是肆無忌憚地對孩子言而無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做的後果並不太嚴重。這些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就算為這個事情生氣,一會兒也就過去了,父母子女之間哪還有隔夜仇呢。往往就是這種對出爾反爾後果的低估,卻對孩子造成了許多的負面影響。對於承諾的定義不同在孩子的世界裡,對於承諾這件事情他們可是不允許缺斤少兩的。
  • 孩子說話不算數,長大也會出爾反爾?不一定
    很多三四歲孩子的家長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孩子說話不算數,本來答應你的事,卻出爾反爾,比如孩子答應好好,只玩一次的遊戲或看一集的卡通,但實際上卻玩了三、四次或多看了幾集了也不肯罷休。強制關掉,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讓家長惱火卻毫無辦法。 家長群裡有的寶媽可嚇壞了,為什麼呢?
  • 別讓「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概念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更是渺茫,農村的孩子的父母大多數都是農民,父母忙於在田地幹活,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視。我還算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孩子,父親是一名教師,對我學習中遇到的不會解決的問題能夠加以指導。母親雖然是個農民,但對家中孩子的教育卻是少有的重視,她總是說以後你們姊妹幾個都要好好學習,不要像她一樣幹一輩子苦力活。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02-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但別讓無辜的孩子成為你的負能量宣洩筒。一雙好父母,勝過100個好老師,有一個情緒失控的父母是孩子的悲哀,千萬不要用冷漠與苛責在我們與孩子面前豎一道牆,讓他們成為無助的孤島。
  • 你對孩子是打擊還是教育?混淆概念影響孩子一生
    什麼是對孩子的打擊?看看這些情景你有沒有中招。考試考好了,你就會對孩子說:別以為你這次考得好,你就可以驕傲了。比你學習好的人有的是。你這次能考第一,下次能保證還考第一嗎?考試沒考好,你又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了多少遍了還是做錯!你是屬豬的嗎?」孩子摔倒了,想得到你的安撫,你冷冰冰的說:「你就不會好好走路嗎?
  •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父母別不當回事,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仍舊不為所動,認為孩子只是矯情,或者直接認為這是暫時性的,只要家長給點糖果的話,孩子立馬能恢復"本性"。然而,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父母別不當回事,因為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消極情緒。
  • 父母不管多累,都不能把負能量傳給孩子,會讓他一生自卑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教育孩子,不僅僅在於把孩子健康平安地養大,更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千萬不要把負能量傳給孩子。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會給孩子帶去陰影的這幾件事!比父母打罵更讓孩子害怕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 父母要注意: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在陪伴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影響。孩子的性格與思想更是會因為父母的評價而產生影響。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曾說:人的一生都是催眠的結果,想一想你對孩子說話的高頻詞是什麼,你就是在暗示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慢」就是在暗示孩子是一個「慢」的人;所以爸爸媽媽在評價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反思一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 父母對錢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一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愛讀,ID:sqad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窮窮一陣,心窮窮一生。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在家庭教育當中,金錢教育是一個會貫穿孩子一生的問題。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容易發脾氣的父母,會造成孩子這種性格,是為人父母的悲哀
    生活節奏的加快,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壓力,也讓很多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流露出焦躁的情緒,禁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不管你有怎樣發脾氣的理由,這種方式也只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傷害。你不以為意的一次小情緒,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
  •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會有啥影響,結果超乎你的想像
    宋慶齡說:「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孩子長大成人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所以說,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將來的成長。
  • 當孩子跟你說「爸媽,我有喜歡的人了」,父母的反應影響孩子一生
    的確,父親用這樣極端的行為去阻止女兒談戀愛,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恐嚇,這樣的教育方法勢必會給女兒留下陰影,甚至影響孩子未來交友。不管父母對早戀持什麼態度,有一件事始終不會變,那就是當孩子說「爸媽,我有喜歡的人」時,父母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父母回答決定孩子未來:三種場合給孩子留面子,孩子會感激你一生
    可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有的時候父母為了顧及孩子的面子,任由孩子胡作非為,最後無法無天,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那父母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才能在照顧孩子面子和教育孩子之間達到平衡呢?專家指出,在三種場合給孩子留面子,孩子會感激你一生。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是這樣,父母的行為往往讓孩子在人生的起點學會了該怎麼做,在孩子的判斷善惡的能力沒有形成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第一、父母的日常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模仿對象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往往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損壞了公共物品不主動賠償、為了自己方便而闖紅燈、抄近路,這樣的日常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
  • 《三叉戟》中的非愛行為,是中國父母通病,別讓情感勒索毀了孩子
    因為孩子幼小,沒有學過相關知識,不懂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錯的。所以做父母的我們,更應該去規束自己,不讓自己無知行為而毀了孩子。竟然要改正錯誤,那麼我們得先搞清楚非愛行為的其中典型策略,以及這種策略會對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