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甬江口,督臣死提臣走。再戰吳淞口,提臣死督臣走。三戰乃及金陵城,江濤寂靜噤不聲,陳將軍後誰敢兵。君不見走者皆棄諸市,死者長如生」。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腐朽的清廷屢戰屢敗,最終在道光皇帝的授意下,清廷放棄抵抗,於1842年和英國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軍條約》。
此戰,清廷敗了,但是在鴉片戰爭中,無數英雄豪傑,中華兒女,視死如歸,為國捐軀,這樣的精神令人慨嘆,令人扼腕。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些馬革裹屍的烈士們,無愧為中國脊梁,正因為一代又一代的華夏人前赴後繼,才有了今天強盛的中國。
「俎豆馨香薦忠良而易名兩字,粵閩江浙垂功烈而炳節千秋」。
在優美的海濱城市廈門金榜山下,一座滄桑的墓園,有一對望柱,刻著這樣一副對聯,長眠在墓中的正是一位民族先烈——陳化成。
陳化成,字業章,號蓮峰,出生於福建廈門同安縣,是清廷著名水師將領,在鴉片戰爭中,力戰不退,怒斥主和派,最終率領官兵八十餘人,與英軍決一死戰,壯烈犧牲。
童年時期,他前往臺灣追隨親族,因身材孔武有力、壯碩勇武而參軍,據說早年是一名軍旗手。
「由行伍授水師把總」。
《清史稿》中記載,他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至把總,把總是清廷基層軍官,正七品,手下統領數十至百人,相當於今日的排長或連長級別。
嘉慶年間,陳化成受到提督李長庚的重用,率領清軍與盤踞在臺灣海峽一帶的海賊巨盜蔡牽。
「數有功,以勇聞……手擒巨盜四百八十餘人,勤勞最著」。
憑藉過人的軍功,陳化成也從把總一路升官至參將、副將,最終在道光十年的時候,成為福建水師一把手——任水師提督一職,統領臺海兩岸數千兵馬。
此時的英軍因為貿易問題,已經在中國沿海蠢蠢欲動,他曾親命水師驅逐英屬東印度旗下「阿美士德」號,該艦由胡夏米等人掌控,在沿海各處從事測繪偵查等間諜活動。
在任福建水師提督之時,陳化成屢次擊退中國海域內的英國艦艇,維護了海疆太平,或許正是這一時期的歷練,讓他對英國人的狼子野心深惡痛絕。
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陳化成在閩海擊退英軍後,調任江南提督,這時候江南水師久經太平,懦弱不能戰,他厲兵秣馬,親自訓練水師,士氣稍振。
在今上海吳淞口處,陳化成嚴防死守,構築眾多炮臺,沿江修築堡壘26座,嚴密戒備防衛著長江水道,森嚴警戒之下,英軍秋毫無犯。
在此期間,英軍攻陷定海,定海三位總兵鄭國鴻、王錫朋、葛雲飛一同壯烈殉國,九州震蕩。
清廷兩江總督裕謙親自回師鎮海城,英軍船堅炮利之下,鎮海城最終失守,裕謙聽聞前方戰敗,跳入鎮海泮池,以身殉國。
陳化成聽到這些昔日同袍,為國而戰死沙場,心中大慟,對屬下說道:武臣死於疆場,幸也。汝曹勉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決定改變策略,畢其功於一役,集結全部兵力,攻擊中國長江水道,以此脅迫清廷就範。
英軍率領大小艦艇上百艘,陸軍一萬人,開始「揚子江戰役計劃」。
當時的兩江總督牛鑑畏英軍如虎,他曾上疏道光皇帝,認為英軍不會攻打吳淞口,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主和派。
「吾經歷海洋四十餘年,在炮彈中入死出生,難以數計。今見敵勿擊,是畏敵也。奉命討賊,有進無退。扼險可勝,公勿怖!」
陳化成對於這位頂頭上司,不得不循循善誘,勸導他放下心中恐懼,一同抵禦外侮。
當年6月份,英軍全軍出擊,進犯吳淞口,陳化成不避鋒芒,親自督導將士,英勇作戰,固守吳淞口數日。
然而牛鑑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看到陳化成的軍隊頗為用命,極有機會打退英軍,為了爭奪功勞,便跑到前線督戰,卻被英軍一炮轟掉了演武廳。
牛鑑見屋宇敗壞,嚇得屁滾尿流,竟然不顧前軍將士正與敵廝殺,掉頭就跑,兩江總督棄師逃跑,引發前線戰事雪崩,士氣渙散,英軍因此順利登陸。
小沙背總兵王志元緊隨其後,狼狽逃竄,守衛東炮臺的參將崔吉瑞也放棄作戰,隨軍脫逃,吳淞口全線大亂。
而此時,駐守西炮臺的陳化成,一時間成為孤軍,原本互為犄角的小沙背、東炮臺被英軍攻佔,轉過頭來轟擊陳化成部隊。
「屍積於前,化成猶掬子藥親發炮,俄中彈,噴血而殞。炮臺既失,寶山、山海相繼陷」。
最終,陳化成寡不敵眾,他在死前仍然盡忠職守,親自發炮,與他一同陣亡的將士,有部將守備韋印福、千總錢金玉、許攀桂、徐大華等八十餘人。
陳化成一死,長江防線失守,英軍長驅直入,在中國腹地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縱火屠城。
即使如此窮兇極惡的英軍,也不得不承認陳化成所率領的吳淞口守軍:自與中國軍隊作戰以來,中國人的炮火以這次最厲害。
清廷兩江總督牛鑑一路跑到了寶山,當年作為清廷代表,在南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事後,道光皇帝只是將其降職七品官銜,戴罪立功,鹹豐年間因剿滅捻軍又被升職至二品資政大夫。
試問,如此腐朽不堪的朝廷,如何不亡國!
牛鑑作為民族罪人,必然永遠得被釘在恥辱柱上,而陳化成死後,人們為了感念他的功德,於其犧牲之地立了祠廟祭祀。
上海人不僅將他的塑像放入城隍廟,成為上海三大城隍神之一,在寶山區還有以他命名的化成路、陳化成紀念館,松山區有陳化成祠。
位於福建廈門金榜山的陳化成墓園,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數人來到此地,緬懷這位千古英雄。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
——趙樸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