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裝臺》:人民倫理和底層經驗的藝術表達

2020-12-23 西部網

經過較長時間的精心籌備、拍攝、製作、修改,甚至一度擬定名為《我待生活如初戀》,電視劇《裝臺》最終恢復原名,在央視熱播。這一部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小說的電視劇,也在多重意義上嘗試既保留原作的精義,也有基於新的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它仍以底層普通人諸種生活困難為基礎,表達他們置身其中的煙火漫捲的俗世生活和世態人情的種種變化,自複雜細微處,呈現他們的興衰際遇、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但即便必須面對種種具體的生活困難,他們的精神卻並不頹然,而是內蘊著一股向上的力量。創作者著意強化原作本有的友愛、同情和溫暖,且以藝術表達的輕逸轉化了以刁大順為代表的裝臺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從而有著輕喜劇的風格,整體格調明快,精彩處叫人捧腹。但從喜劇表現的背後,仍然可以意會到原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更為深入的思考,理解作者以裝臺人為典型,書寫時代和更多人的命運的宏闊志向。

《裝臺》的一個重要的「發現」,是將鮮為人知的裝臺群體推到了藝術世界的舞臺中央,讓他們以自身的經驗講述普通人的生命故事。刁大順從事著為劇院裝臺的工作,他的口頭禪是「咱就是個下苦的」,就是為他人搭臺,讓主角唱戲。裝臺也是藝術,不單是戲劇藝術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生活藝術的重要內容。在廣闊的生活世界中,我們都是在為他人裝臺,因此為時代和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也都是自己世界的主角,完成著個人作為「歷史中間物」的社會和家庭責任。刁大順帶著一幫兄弟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努力為家人謀求即便普通的生活。每個人各有其愛憎,有他們的價值堅守和奮鬥的目標。他們對人生的希望願景也並不複雜,努力過上簡單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的共通處。但具體的生活卻並不輕鬆,大女兒刁菊花年過三十仍然待字閨中,心理多少有些扭曲,見不得父親的「幸福」生活,故而時時處處與刁大順為難,成為刁大順必須面對卻無從紓解的家庭難題。為了維持生計,他還需要多方攬活,承受艱苦的工作之外報酬時常難以拿到的無奈。但即便是這樣一個普通人物,身上仍然秉有一種正大氣象,他堅信不論生活如何艱難,人皆需安守本分,相信以誠實勞動安身立命是不可動搖的基本生活原則,他渴望擁有一個普通的、溫暖的家,能夠在每日的艱苦勞作之後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飯,也希望女兒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因此,即便起早貪黑、艱苦勞作,他從無怨言,面對來自生活的種種壓力,他以隱忍的、樂觀的態度逐一化解。這部作品因此意圖表明,即便最為普通的生活,也有因希望而生的幸福和美好;哪怕最平凡的崗位,也能發揮個人的價值從而完成其之於時代和社會的責任擔當。刁大順內蘊著的勃勃的生氣和朝向未來的向上的力量,也感染著他周圍的同事和朋友們,激勵著大雀、猴子等人努力承擔個人責任,去追求平凡生活的平凡幸福。

《裝臺》是繼《一僕二主》等作品之後,張嘉益和閆妮合作的又一部表現家庭生活的作品。不同於《一僕二主》對成功人士情感生活的細膩表達,《裝臺》中的刁大順和蔡素芬,皆為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中當然不乏悲涼和教人心酸之處,但仍然內蘊著一股精進的、向上的力量。刁大順即便面臨生活的不斷磋磨,面對工作和家庭剪不斷理還亂的接二連三的困境,仍然勉力承擔個人之於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充分說明其價值堅守和倫理承擔的時代意義。張嘉益、閆妮的演出也可圈可點,既貼近日常生活真實,也在舉手投足之間,體現出普通人物內在的精魂和細膩豐富的情感。可以說,他們為影視作品中對普通人物生活狀態的藝術表現,提供了又一具有典範意義的重要形象。在以刁大順為主線詳細展開並充分肯定有精神堅守的普通勞動者生活的同時,該劇還批評了刁大軍這樣的形象。刁大軍一生不務正業,投機倒把,似乎也一度過得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然而這種劍走偏鋒的生活方式並不能長久,刁大軍晚年風光不再,悄然而逝,也從另一側面說明刁大順之人生觀念的價值所在,說明成千上萬普通人平凡生活的不凡之處。

為了更為充分地釋放原著本有的以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同情化解艱難生活的沉重和彼此心靈隔膜所致的世情的涼薄,編劇特意強化了「喜劇」的成分,力圖以生活的輕逸化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讓原本沉重的生活進行曲能夠奏出喜劇的輕快之音。故而濃墨重彩地強調各個人物內涵的喜劇特徵,也對當下戲曲的狀況做了藝術化的處理——劇中所敘述的戲曲的不景氣,與當下現實並不完全相符,而是多年以前曾經有過的短暫的困難期。刁大順在處理種種生活困境時所秉有的以柔克剛,以「喜」制「悲」,舉「重」若「輕」的特點,既足以化解現實的種種具體的矛盾和困難,也可以充分彰顯個人內在的堅鋼不可摧其志的精神的堅韌。蔡素芬的隱忍張弛有度,亦足以呈現其豐富複雜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作為裝臺隊伍的中堅力量,大雀敢為人先,不計個人利害,也予人深刻印象。而墩子的情感經歷雖並不複雜,但仍然體現著這一類人物的生活祈願的藝術化實現。宋丹丹、秦海璐雖戲份不多,但均有堪稱出彩的表現。秦海璐所飾演的演員敢愛敢恨,不受世俗觀念的約束,克服種種困難與憨厚老實的墩子結合,雖屬「戲筆」,卻足以表現生活的另一種複雜的面向。鐵扣及其夫人等等人物,亦有讓人深思的意涵,表現著圍繞刁大順的裝臺隊伍的另一種生活和生命狀態。它們在劇中交互影響,共同呈現著底層生活百味雜陳的多樣特徵,有著溫暖人心的藝術力量。

如原著小說一般,該劇也在以裝臺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表徵底層生活基本特徵的同時,傾心於書寫他們對生命價值的堅守和內在的歡悅,他們無疑是支撐社會結構的龐大「底座」,體現著一個群體的生命的堅韌和精神的穩固之於時代和社會的宏大意義。刁大順和他的兄弟們的生活和命運遭際,似乎可以極為方便地被納入底層書寫的譜系加以評判。但如原著作者陳彥的觀念,該劇也努力呈現另一種底層形象,他們無需來自外部的悲憫和同情,也不依賴所謂的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意義判定方式,而自有其價值,自顯其意義。這部作品也因此成為人民倫理藝術表達的重要嘗試,其中人物雖身處底層,卻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即便面臨種種生之艱難,仍然以能吃苦、肯背虧的精神勉力完成個人之於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刁大順的工作是平凡的,他的生活遭際、情感起伏也可以表徵同樣的平凡人物的生命狀態,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似乎也缺少震人心魄、波瀾壯闊的大起伏、大悲喜,但他們仍然秉有內在的價值和尊嚴,仍然以普通人所從事的普通工作而企及不凡和偉大。他們是社會並不沉默的大多數,也將會因《裝臺》這一部作品的熱播而有力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裝臺》是陝西人創作,在陝西拍攝,也主要由陝籍藝術家演出的陝西故事。其所著力呈現的是富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日常生活,瀰漫著獨特的況味和濃重的煙火氣,有著極強的「辨識度」。劇中不但頻繁出現西安城具有地標意義的大雁塔、鐘樓、城牆等等,也比較豐富地展示了西安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對西安美食的介紹尤其引人注目。這些意象即便偶然一現,但和城牆、秦腔等等一起,營構了陝西文化的濃厚氛圍。刁大順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演繹著個人、家庭和群體具有共通意義的生活和生命狀態。這是真正的「陝西故事」,是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積澱塑造的獨特人格的自然呈現,不獨可以表徵陝西人的生命狀態,亦可指稱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徵。他們生活在這裡,吃泡饃、吼秦腔,也在秦腔經典劇作中獲取橫亙千年、不曾退隱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們大氣、實誠,表面的隱忍背後,實有骨氣、硬氣,屬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之力量的藝術表達。觀看這一部劇作,如不意會於此,則其複雜豐富的意義會減損不少。值得一提的是,或因藝術形式的差別,該劇重心與原著略有差別。是故,拿長篇小說《裝臺》做參照,去在兩個略有不同的世界中體味刁大順們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及其獨特的生命經驗,便成為該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作者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電視劇《裝臺》海報

電視劇《裝臺》海報

電視劇《裝臺》海報

電視劇《裝臺》海報

電視劇《裝臺》海報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人民倫理和底層經驗的藝術表達——評電視劇《裝臺》
    這一部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小說的電視劇,也在多重意義上嘗試既保留原作的精義,也有基於新的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它仍以底層普通人諸種生活困難為基礎,表達他們置身其中的煙火漫捲的俗世生活和世態人情的種種變化,自複雜細微處,呈現他們的興衰際遇、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但即便必須面對種種具體的生活困難,他們的精神卻並不頹然,而是內蘊著一股向上的力量。
  • 《裝臺》:以平凡寫實為人民藝術「裝臺」
    冷凇 張麗平近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裝臺》,再次掀起了全民追劇的熱潮。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一幕幕細碎的日常,滿肚子哀愁喜樂,這些浸透著煙火之氣的「原味兒」生活構成了電視劇《裝臺》的藝術底色。
  • 《裝臺》:一部真正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懷,為人民抒情的電視劇
    這是一部真正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懷,為人民抒情的電視劇,在看到素材之後,我們深深被這部劇的小人物在平凡,甚至是一地雞毛的生活中,能始終保持著如初戀般樂觀的態度所吸引。憨愣愣的刁順子和羞答答的蔡素芬在一起碰撞出平凡生活的精彩,將生活中的長短小事與雞飛狗跳演繹的淋漓盡致,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珍貴的溫暖。刁順子這樣在生活搭建舞臺的底層人物,用自己的積極樂觀在散發著自己的光與熱,體味著生活中另一種酸甜苦辣,做自己人生的主角,為藝術奉獻出自己微薄的能力。
  • 褪下「美顏」後的《裝臺》,留下怎樣的褶皺和滋味
    《裝臺》則敢於褪下這生活的美顏,以其強烈的生活氣息與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共鳴。  裝臺很特殊,因為它是一種依附於特定行業的工作,刁大順的裝臺班子和秦腔劇團就密切聯繫在一起。但如果電視劇只是注目於這特殊的題材,那不免會陷入魯迅曾經批評的「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
  • 電視劇《裝臺》火了,方言版長篇小說《裝臺》您聽過嗎?
    著名作家陳彥帶給了我們諸多值得回味的作品,從《西京故事》到《裝臺》再到最新長篇《主角》;大部分作品被製作成電視劇、話劇等。其中《裝臺》更是深受大眾喜愛。那麼,方言版長篇小說《裝臺》您聽過嗎?長篇小說《裝臺》講述了裝臺人刁順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經歷,刁順子踏實肯幹,帶著幾個兄弟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計,雖然身處底層,始終貧困,但心中一直有滅不掉的燈火。小說以一個裝臺人的視角描寫了西京城裡的人生百態,表達了作家對人的生存境況的感受與思考。
  • 《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 劇情是什麼 為什麼火了
    《裝臺》則敢於褪下這生活的美顏,以其強烈的生活氣息與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共鳴。  裝臺很特殊,因為它是一種依附於特定行業的工作,刁大順的裝臺班子和秦腔劇團就密切聯繫在一起。但如果電視劇只是注目於這特殊的題材,那不免會陷入魯迅曾經批評的「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裝臺》的高明之處在於以刁大順為情節核心形成雙線並進的敘事安排:一條是刁大順的家庭故事;一條是裝臺隊的社會故事。
  • 電視劇《裝臺》——最是人間煙火氣
    近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電視劇《裝臺》就生動地描繪了一群普通人為了生活而奔波奮鬥的故事,贏得了廣泛關注與好評。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以常年為專業演出團體搭建舞臺布景和燈光的普通勞動者為主角,藉由他們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面相。劇中主人公刁大順,同每一位努力奮鬥的普通人一樣,品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 褪下「美顏」後的《裝臺》 留下怎樣的褶皺和滋味_娛樂頻道_中國...
    《裝臺》則敢於褪下這生活的美顏,以其強烈的生活氣息與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共鳴。  裝臺很特殊,因為它是一種依附於特定行業的工作,刁大順的裝臺班子和秦腔劇團就密切聯繫在一起。但如果電視劇只是注目於這特殊的題材,那不免會陷入魯迅曾經批評的「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裝臺》的高明之處在於以刁大順為情節核心形成雙線並進的敘事安排:一條是刁大順的家庭故事;一條是裝臺隊的社會故事。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著名劇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小說《裝臺》自推出,即獲得多方好評。如今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中,這部以古城西安為背景的都市群像劇,鮮活熱鬧。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秦海璐、宋丹丹、陳小藝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該劇講述了在西京城市底層為舞臺布景而忙碌的人群的生活。
  • 《人民日報》點讚《裝臺》「歪滴很」!
    《裝臺》則敢於褪下這生活的美顏,以其強烈的生活氣息與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共鳴。裝臺很特殊,因為它是一種依附於特定行業的工作,刁順子的裝臺班子和秦腔劇團就密切聯繫在一起。但如果電視劇只是注目於這特殊的題材,那不免會陷入魯迅曾經批評的「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
  • 電視劇《裝臺》原著作者披露創作細節
    最近,電視劇《裝臺》火了。截至目前,它在豆瓣收穫了8.4分的評分,不少網友為之打出5星,認為它是國產劇中的一股清流。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男主角刁順子帶領一群人從事舞臺演出裝臺工作,十分辛苦,但始終盡心盡責,最終大獲成功。  有評價稱,《裝臺》的故事很接地氣,在瑣碎的生活中寫盡了小人物的酸甜苦辣。
  • 裝出了大世界裡的小人物 《人民日報》點讚《裝臺》 「歪滴很」!
    但就像前幾年流行的「小鮮肉」一詞所隱喻的那樣,當下電視劇的藝術創作普遍存在過度濾鏡化的問題,在追求爽感的過程中遮蔽了生活本身的褶皺。《裝臺》則敢於褪下這生活的美顏,以其強烈的生活氣息與觀眾的生活經驗相共鳴。裝臺很特殊,因為它是一種依附於特定行業的工作,刁順子的裝臺班子和秦腔劇團就密切聯繫在一起。
  • 電視劇《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專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
    連日來,這部還原了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的煙火人生、透視出底層勞動者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莊嚴的現實主義力作,牽動著萬千觀眾的心。12月4日,電視劇《裝臺》的兩組數據出爐:據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顯示,該劇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2%,最終峰值收視率超過2.3700%;據豆瓣的觀眾評分顯示,該劇當晚開出8.4分的好成績。
  • 小說《裝臺》搭好臺 電視劇《裝臺》唱好戲
    小說《裝臺》搭好臺,電視劇《裝臺》唱好戲【見仁見智】 近日,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亮相,就顯出爆款的品相。不僅首播收視破1,豆瓣也幾乎都是五星好評,各種評論不吝讚美之詞,#裝臺#等相關話題閱讀量早早突破1億,其紮實接地氣的劇情、豐沛的思想底蘊和飽含時代精神的精湛表演,被觀眾「裝進了心裡」。《裝臺》講述的是舞臺拆卸行業裡的普通人用雙手和汗水改變命運的故事。
  • 揭秘《裝臺》配樂:貼近底層生活 突出高級陝味
    西部網訊(記者 趙昊)隨著電視劇《裝臺》的播出,這部充滿煙火氣的作品就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除了劇情強大的吸引力之外,豐富巧妙的配樂及《不愁》、《我待生活如初戀》這兩首歌曲也為整部劇增色不少。據悉,《裝臺》原聲帶中的20首作品是從劇集配樂曲庫超過350分鐘的素材中精選出來的,包括原創歌曲4首、伴奏3首和原創配樂13首,其中既有清新、幽默的器樂小段,也有深情、細膩的管弦曲目。不少作品中隨處可見秦腔、方言、民間音樂等地域性因素,洋溢著音樂團隊和劇組上下濃濃的老陝情結。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電視劇《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 專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作家陳彥
    連日來,這部還原了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的煙火人生、透視出底層勞動者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莊嚴的現實主義力作,牽動著萬千觀眾的心。12月4日,電視劇《裝臺》的兩組數據出爐:據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顯示,該劇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2%,最終峰值收視率超過2.3700%;據豆瓣的觀眾評分顯示,該劇當晚開出8.4分的好成績。
  • 《裝臺》:憋屈的人生,大愛的坍塌,中年男人怎麼了?
    電視劇《裝臺》在今年不知不覺中火了,這部講述城中村一幫農民工的碎碎小事,和中年人的家庭矛盾,讓人看後心靈被震撼,倫理被湮滅。有對中年男人的同情,也有對子女認知的吶喊,疊加在一起更感覺到生活在底層的人的不易。
  • 張藝謀首拍電視劇!竟然和《裝臺》裡的TA有關?
    同樣由陳彥撰寫的小說《裝臺》,已被改編成為電視劇,目前正在CCTV-1黃金檔熱播!小說原作者對電視劇改編怎麼看?一起來看獨家專訪 Q:為什麼想到要以「裝臺」這一職業去創作故事,跟你本人經歷有關嗎? 陳彥:我是寫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我曾經在文藝團體幹了幾十年,與裝臺人打了幾十年交道。裝臺人其實就是幕後人,為別人搭臺,讓別人上去唱戲,唱主角。
  • 我們都是「裝臺人」——評電視劇《裝臺》
    我們都是「裝臺人」——評電視劇《裝臺》□玉 簫 仲呈祥由李少飛執導,馬曉勇編劇,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大劇《裝臺》正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改編自陳彥的同名小說,圍繞古城西安「裝臺人」這一特殊群體和「城中村」這一特殊空間,以人民為中心講述了普通民眾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用誠實勞動開創美好生活的故事。《裝臺》在敘事上跌宕起伏、張弛有度,既有感人的生活細節,又有深沉的思想意蘊;既有真誠的社會諷喻,更有溫暖的人性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