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註定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一場疫情讓我們國家展現出了何謂大國擔當,短短幾個月時間,我們國家已經基本上在這場疫情戰中獲勝了。可以說我們已經完成了上半場,海外正在打下半場,因為美國等國家的一些調整,國際上的整體經濟環境其實並不是很好,其中美聯儲再次打開了水龍頭開始瘋狂的印鈔票。央行也在積極的調整,通過逆回購等操作來保證國內經濟的健康穩定的發展。
對於國內的企業來說,雖然今年會比較難,但是他們是幸福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可以看見國家對於整個企業的扶持,不僅僅是那些微小型和中型企業,甚至是那些大型企業都會得到國家的幫助。減免社保等等方針政策都是為了企業可以快速的復產復工,讓企業可以繼續正常的運轉,而且對於工作人員來說也是很好的,因為只有企業不受影響,員工的待遇才會更好。
所以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開始被提及:辭職。今年可真不是一個可以說辭職就辭職的年份,有些專家也表示:離職前,想想自己能做什麼。確實如果你在今年選擇離職,再就業的可能是要打個未知數的。正常情況下,每年的三月和四月份是招聘的黃金時期,但是今年線下招聘會延期或者關閉,崗位縮減或者取消等問題都在出現,根據一項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30.4%的企業將會縮減人員,29.68%的人員薪水是無法按時收到的。
以下的這幾種情況也說明了今年求職會很困難,在今年的2月10日,新潮傳媒復工,創始人張繼學表示將裁員10%,也就是500人,而且高管還將集體降薪20%,這是復工之後首個公開宣布裁員的企業,當然這也是很過國內企業的一個縮影。雖然國家已經開始大力扶持了,但是對於企業的影響也不會一下就消失。其次就是今年的求職競爭會更加激烈,除了在找工作的人群之外,847萬的應屆畢業生也將進入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疫情的影響也讓招聘會延期了,很多人的找工作的計劃也被打亂了,原本心儀的工作是否還會招人都是個未知數。最後就是消費需求增長是很緩慢的,我們發現恢復正常之後,並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甚至說還有可能出現下降。通俗的來說,企業對於員工數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產能,當然產能又是受到市場的影響的,所以如果市場影響較大,那麼自然就不會招收太多的人,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輕易離職。
其實如果你真的要辭職,那一定要知道你辭職之後能幹什麼,想幹什麼。不少人是有裸辭的想法的,顯然這個想法在今年來說是個比較危險的想法,其實有位小夥子的話是很真實的,即使月薪降到了1000,我也不能辭職,因為我需要生活。還有個企業公布了一個文職的工作,短短時間內就收到了接近800份的求職簡歷,競爭激烈程度是很大的,2020年,不跳槽、不辭職,可能你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