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師女兒考上同濟卻沒錢 同濟:不讓一個同學掉隊-王佳鑫 山村...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山村教師女兒考上同濟卻沒錢 同濟回應:不讓一個同學掉隊

  30年來,王振國是當地山裡幾千名娃娃的啟蒙老師。今年女兒被同濟大學錄取,這是村裡面有史以來第一位名牌大學學生,卻交不起學費。今天,同濟大學通過官方微信表示,學校已經和小王同學聯繫上,保證不讓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將通過多種渠道,保障小王的基本學習生活,請大家放心。

  央視《經濟半小時》:山村教師為9個孩子苦守大山30年!女兒考上名校家裡卻沒錢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這裡是南水北調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所在地,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教育,是這裡很多寒門學子走出貧困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地政府最重視的扶貧手段。

  在今年的高考中,全縣有800多位學生考上了一本,比去年的數字翻了近一倍。5名同學上了清華北大,其中一名同學成為了南陽市的理科第一名,他也是淅川縣的第一位市級理科「冠軍」。今天我們就先走進他的故事。

  貧寒家庭走出理科狀元父親病重卻放棄治療

  羅夢龍是南陽市淅川縣第一高中的高三畢業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考出了685分的好成績,成為南陽市理科第一名,並被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錄取。考取中國最頂尖的大學,這是無數高中學子的夢想,也是羅夢龍奮鬥十幾載的最大獎勵,但是這份喜悅只停留了短短片刻,這個17歲男孩的心頭便壓上了沉甸甸的心事。

  羅夢龍的家在淅川縣上集鎮羅寨村,在羅夢龍還不到一歲時,他的母親就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父親和奶奶把他撫養長大。本來在縣城建築工地打工的父親羅遂昌,每月有兩千元左右的收入,可以養家餬口。可就在三年前,孩子剛剛考上高中時,羅遂昌突然患了雙側股骨頭壞死,病情不斷加重,過去的兩年多裡,他幾乎只能躺在床上,甚至生活自理都變得越來越困難。家裡的頂梁柱就這樣倒下了,全家的生活只能靠三口人每月550元的低保來維持。

  在這樣的貧困條件下,羅夢龍卻一直在努力學習,能夠走進重點大學的校門一直是他心中的夢想,也是病榻上父親最大的期盼。等待高考放榜的日子,羅遂昌比兒子還要緊張。

  羅夢龍父親:突然他們班主任打來電話,我一看是他們班主任,我讓孩子接了,孩子一問一說,說成績出來了,說是河南省第14,當時是光出來個名次,之後反正心裡特別高興。

  作為父親,羅遂昌總覺得非常歉疚,三年來,他連孩子每個學期1600元的學費都拿不出來。幸虧羅夢龍的母校淅川縣第一高中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後,為他減免了全部的學費,這才讓他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成為了全市的理科第一名。羅逐昌沒什麼文化,生病前他只在淅川縣城打過工,連南陽市都很少來,更別提首都北京了,他多麼希望親自把兒子送到北京,送進中國最高學府的校門,但現在看來,這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其實對父親,羅夢龍同樣懷有一份歉疚。這些年來,為了讓他安心上學,父親一直不捨得去花錢買藥治病。

  為了省錢,羅逐昌就這樣把該吃的藥全部停了,即便疼痛難忍時,他也從不去醫院。直到高考捷報傳來,這位自強不息的狀元打動了當地很多人,南陽市骨科醫院得知了羅夢龍父親的病情,專程把羅遂昌接來進行治療,這也了卻羅夢龍最大的一樁心願。

  經過一周多的治療,羅逐昌已經能拄著拐下地走路了,儘管醫生承諾還會繼續關注自己的病情,但羅遂昌並不樂觀,這幾年由於治病,已經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外債,眼下更發愁孩子上大學一年一萬多元的學費、生活費該如何籌集?

  離開南陽的醫院,父子倆回到了淅川縣羅寨村的家裡,想著孩子上大學的費用,羅遂昌躺在家中,心急如焚,家裡已經沒有一點積蓄了,他猶豫再三,還是撥通了一個他不太願意撥出的電話號碼。

  羅夢龍父親:你現在手頭寬裕不寬裕,我想給娃籌點學費,讓他路上帶著,看看你咋樣。不行就算了,我肯定理解,沒事。

  這是羅遂昌以前的朋友,自從生病以來,他已經不止一次地借過錢,直到現在也沒還清。今天硬著頭皮又開了口,他也感到很難為情。

  羅夢龍父親:以前借了兩萬塊錢,就還了六千。

  翻遍了通訊錄,羅遂昌猶豫著又撥通了一個電話。

  羅夢龍父親:我不好意思再跟你張嘴了,想讓你再幫個忙

  但這一次,羅遂昌同樣沒能借到錢,因為他還欠對方兩萬多元沒還清。借錢這條路行不通,羅遂昌望著自己的腿沉默了很久。

  比起爸爸,羅夢龍要樂觀得多,他早就給自己打聽好了,可以通過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幫助自己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和住宿費。所謂生源地信用貸款,就是國家專門向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發放的助學貸款,不需要擔保和抵押,貸款期限原則上按全日制本專科學制加10年確定,最長不超過14年。學生在校期間的利息由財政全部補貼。

  羅夢龍:到時候可以申請貸款,無息貸款。不夠了就勤工儉學,還有申請助學金,還有獎學金之類的。

  可是,爸爸治病的費用,仍然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重重地壓在羅夢龍的心頭。

  羅夢龍:儘量掙獎學金,如果掙到獎學金了,肯定要給家裡拿一部分。讓他們都過得比較簡單,快樂一點。

  山村教師的女兒高分考上同濟大學家裡卻沒有一分錢積蓄

  在羅夢龍年輕的肩膀上,扛著重重的責任,他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也改變家庭的命運,讓爸爸和奶奶過得簡單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而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位女同學,她是羅夢龍的同班同學,今年高考她被同濟大學錄取,家境同樣貧寒,來自大山深處的她,又有著怎樣的求學故事呢?

  高三的畢業生們剛剛離開校園,高一的新生就已經入學報到了。這一天,淅川縣第一高中的高三畢業生王佳鑫,帶著高一新生,她的弟弟王中強來報到。一走入學校大門,就能看到今年高考的紅榜,王佳鑫以640分的好成績排名全校第十,被上海同濟大學物理系錄取。而弟弟今年中考以很好的成績考上了自己的母校,王佳鑫的心裡比自己考上名牌大學還要高興。

  在王佳鑫姐弟倆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從此他們和爸爸相依為命,爸爸是村子裡的一名山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只有一千元,姐弟倆都在縣城上學,生活再節儉,每人每月也需要400元的生活費、書本費。每年開學季,都是爸爸最犯愁的時候。

  過去的三年,淅川縣第一高級中學為王佳鑫免除了全部的學費,讓她順利完成高中學業。考慮到貧寒的家境,今天,王佳鑫帶著弟弟來報導,又找到了班主任孫均可,希望學校能繼續免除弟弟的學費。在孫均可的印象中,王佳鑫的生活極其節儉,平時捨不得多花一分錢。

  孫均可:一頓飯可能就是兩三塊錢,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不低頭,沒飯吃了,幫學校賣飯,飯堂的師傅就讓她吃飯不掏錢,交不上學費了,自己想辦法找老師,找學校。

  從不低頭,永遠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班主任對王佳鑫最深刻的印象。今年高考成績出來不久,王佳鑫就花了50元錢坐火車去了西安,住在一個親戚家裡,在餐廳打工掙學費。

  為了安頓弟弟入學,王佳鑫又從西安趕了回來,看到老師很肯定的回答,她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第二天一大早,王佳鑫啟程回家,她的家在盛灣鎮盧莊村,雖然就在淅川縣,但是每次回家,都要花上3-4個小時。

  河南省淅川縣,正是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水庫的所在地,一望無際的丹江口水庫和綿延不絕的伏牛山脈,正是阻隔這裡和外界的屏障。

  王佳鑫回家,要先坐一個多小時公交車,然後再登上擺渡船,到水庫對岸的盛灣鎮,從鎮上再去村子,就沒有公共運輸了,只能靠爸爸騎著摩託三輪載她回家。

  這一天,王佳鑫的爸爸在山裡面教課,沒辦法來接她。《經濟半小時》記者帶著王佳鑫,又開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終於到了盛灣鎮盧莊村。

  盧莊村盧莊小學正傳來陣陣讀書聲,這位50歲的山村教師叫王振國,也是王佳鑫的父親。因為離中心小學路途太遙遠,村子裡三歲以上的孩子都會到這裡來念書,到小學三年級再轉入袁坪中心小學。王振國是盧莊村唯一的一名老師,其餘3、4名老師都陸續離開了這個艱苦的地方,如果他也離開了,教室裡的這9個孩子,就沒有老師了。任教30年來,他是幾千名山裡娃娃的啟蒙老師,但是他最最得意的學生還是自己的女兒——王佳鑫,這是盧莊村有史以來第一位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

  今天氣溫達到39度,但講臺上的王振國一絲不苟,衣服早已溼透了好幾次,他卻毫不覺察。臨近中午,王振國要趕去給孩子們做飯。夥房的溫度有40多度,看到爸爸已經渾身溼透了,王佳鑫趕緊過來給他扇風。平時在縣城上學,很少回家,但她心裡十分清楚,爸爸每天既當老師,又當廚房師傅,非常辛苦。

  王振國:作為一個深山裡的人要為山裡的孩子做點事。能成才,能出去,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社會做點貢獻,這就是我最大的期望。

  王佳鑫的家,破舊的木屋已經有30年歷史,姐弟倆和父親,就擠在這間屋子裡,外屋的一張低矮的小桌子,是姐弟倆學習的地方。這個年久失修的家,只有從牆上厚厚的一疊獎狀,和父親案頭的書籍,才能看出這家人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望。

  回到家,王佳鑫顧不上休息,拿起了爸爸的髒衣服就去洗。這些年,爸爸又當爹,又當媽,又種地,又教書,把他們拉扯大,冠心病越來越重,白頭髮越來越多,背也越來越駝,王佳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非常希望能替父親多分擔些。

  看著女兒忙裡忙外,王振國猶豫半天還是開口了,他想和女兒商量一下學費的事,這也是他眼下最發愁的事,這些年都是自己省吃儉用,緊巴巴地供養倆孩子讀書,家裡可以說一分積蓄都沒有了。

  懂事的王佳鑫一直安慰父親不用擔心,在西安她打工賺了七八百元,眼下把學校和家裡的事情幫著做完,還可以回縣城繼續打工,她覺得如果開學前就這樣待在家裡,就白白少了一份收入。儘管王佳鑫不希望父親總是前出門借錢,但王振國還是想試一試,不過跑了好幾家,村裡也只借到了幾百元。王振國知道鄉親們的家底兒,對於這些錢,他心裡很感激。但是,離他心裡四五千元的目標,卻差得太遠。

  就在王佳鑫和父親為錢四處奔波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淅川縣縣委縣政府倡議設立的愛心助學基金,特別為成績優秀的第一批寒門學子們捐贈了助學金。這一天,在淅川縣第一高中進行捐贈儀式,王佳鑫獲得了3000獎勵,羅夢龍獲得了5000元獎勵。

  在學校的幫助下,王佳鑫在淅川縣學生資助中心,成功地申請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即將到帳的六千元貸款,將解決她大學第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

  中共淅川縣縣委書記盧捍衛:我們全縣60474人,貧困人口比較多,但是我們脫貧的路徑比較窄,可以說是有水不能養魚,有山不能放牧。

  所以我們這個,對於脫貧攻堅這項任務,異常艱巨。連續三年來,我們對教育的投入,每年在5個億以上,要使我們淅川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

  半小時觀察

  來自於殘缺和貧寒的家庭,這兩位學子卻以樂觀、陽光、自強不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高考答卷。而他們所在的淅川縣,政府、學校和每一個家庭都矢志不渝地把教育扶貧放在重要位置,今年全縣有800多名學生考上一本院校,其中300多人都是貧困生,教育為這些寒門學子打開了一扇窗,而國家學生資助體系的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對教育的進一步重視和投入,都是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教育改變命運」既是源自自身發展需求的切身感悟,更是國家意志的強力推動,祝願這些歷經生活磨難的寒門學子,早日看到那一抹最絢麗的彩虹。

  資助信息

  教育部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010-66097980、010-66096590,於7月21日至9月10日每天08:00-20:00開通。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官網(www.xszz.cee.edu.cn/)和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查詢國家學生資助政策及相關規定,反映相關問題。

  羅夢龍:13333658959

  王佳鑫:13037652175

  原標題:山村教師為9個孩子苦守大山30年!女兒考上名校家裡卻沒錢

相關焦點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教師在同濟大學醫學院2020...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教師在同濟大學醫學院2020年微課教學比賽中獲得佳績 2020-12-04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新聞】追求卓越,不負新時代——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惠...
    【同濟•新聞】追求卓越,不負新時代——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惠蔚同志獲得「2020同濟大學卓越女性抗… 2020-12-24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考上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將來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所以,能考上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是好事,大學期間努力學習真本事,將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同濟大學是怎樣的一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實力又如何呢?同濟大學最早以醫學起家,原名德文醫學堂,由一位德國醫生創辦,採用德文教學,後來飽經風雨,更名、改建、遷址等很多中國大學都有的過程同樣發生在同濟大學身上,逐漸發展成為一所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綜合性大學。
  • 【同濟•新聞】醫譜濟華章,慰問暖師心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
    【同濟•新聞】醫譜濟華章,慰問暖師心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院領導教師節親切慰問專家教師 2020-09-1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新聞】夢溯醫源 追求卓越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兩...
    ,通過激烈的角逐,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2015級本科生張萌萌和2017級博士生孟通分別榮獲「追求卓越學生獎」和「追求卓越學生(提名)獎」。「同濟大學追求卓越獎勵基金」於2010年設立(簡稱追求卓越獎),分設追求卓越教師獎、追求卓越學生獎、追求卓越學生提名獎和追求卓越服務(校友)獎等。每年評選追求卓越學生獎及提名獎各6人,是同濟大學學生的最高獎項。今年,經同濟大學各院系推薦,共有59名學生經過初審進入複評名單,其中本科生29人、研究生30人,同濟大學醫學院有本科生2人、研究生2人入圍。
  • 同濟學長親述:我考上同濟前,都採取了哪些備戰策略
    今天我們請到了今年考上同濟大學的龍學長,來為大家做備戰期間的戰略分享。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具體原理啥的我就不多說了,反正結論就是人睡覺是一個半小時為一個周期,用半小時入睡的話那麼你的睡眠時間最好控制在0.5+n1.5小時。我們考研的來說無非就是三種:5小時,6.5小時,8小時。其中推薦6.5小時睡眠。醫學上認定超過十一點睡著就算是熬夜,而起床則不能早於5點。所以很自然晚上十點半睡覺,早上五點起。
  • 恰同學,風華正茂,同濟MBA2020級新生數據大揭秘!
    同濟MBA我們都是一家人!同濟MBA祝福中華民族和諧永昌,繁榮興旺!Q6同濟MBA中姓什麼的同學最多?同濟MBA不管是張同學還是王同學,進了同濟MBA,我們都是好同學!Q7在同濟MBA脫單機率有多大?56%我儘量不秀恩愛
  • 同濟大學的浪漫,憑什麼「徵服」上海灘?
    在德華人留學生群體裡一直流傳著這樣的笑話,據說所有留德華人中有一半都是同濟人,同濟人中更有一半都來自這個人稱CDHAW的中德工程學院。CDHAW的同學在留德後大概率依然能夠成為同學,留學對他們而言,似乎不過是將整個班級從中國搬到了德國。
  • 光明時評:一個山村女孩仰望多少次,才能看到音樂天空
    演唱會的煙火照亮整個山村,這個閃亮的日子也成為孩子中心中的一道照亮遠方的光芒。  感謝那些善良的人們,當這些熱愛藝術的孩子說對著鏡頭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有的說想成為攝影師,有的說想成為鼓手,有的說想成為歌手時,人們都在給她們點讚,熱情地鼓勵她們,沒有「山裡的孩子搞什麼藝術」「還是先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再談音樂」「現實點吧音樂當不了飯吃」之類的冷言冷語——這些聲音在過去曾很流行。
  • 一個山村的蛻變
    一個山村的蛻變 2020-12-21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同濟大學李國強教授團隊
    作為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鋼結構領域的一名學科帶頭人,李國強帶領團隊始終懷有一份為國培育專業棟梁的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團隊老師們在李國強教授的耳濡目染下,長年如一日,自覺守護三尺講臺,甘願為培育學生投入極大的熱誠和大量的時間精力。團隊中的教授、副教授長期耕耘在教學第一線,為本科生授課,擔任班主任、本科生指導教師,並堅持每年帶教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指導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樂在其中。
  • 薛尚實:從創建學藝中學到執掌同濟大學
    在同濟大學百年校史上,梅州籍的校長有兩位。除了為世人所熟知的李國豪外,還有一位素不為人所知的梅州鄉賢曾擔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他就是薛尚實。薛尚實是土生土長的梅城人。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在家鄉梅州卻幾乎沒有人知道他的過去。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他給同濟大學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 林州盤龍山村:山村蝶變 「獨臂村支書」託起紅旗渠畔致富夢
    在紅旗渠的故鄉、豫晉冀三省交界的河南省林州市,一個「獨臂村支書」的故事,在當地百姓中廣為傳頌。他就是任村鎮盤龍山村62歲的黨支部書記王生有。多年來,「獨臂村支書」王生有在海拔1300米的太行山巔上,帶領盤龍山村群眾譜寫了一曲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的新時代發展之歌。
  • ...持續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召開2020年教學…
    專家指出教研室主任重視、教學主任重視是做好教學工作的第一要素,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腳踏實地做好日常教學和培訓,持續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工作分管領導花豔副書記在聽取交流匯報後指出,臨床教師要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專業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講好「抗疫故事」,通過言傳身教將抗疫精神傳遞給學生。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全院教師要關注學生,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藥劑科順利通過「上海市...
    12月10日下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藥劑科接受了上海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現場查驗。由上海市衛健委藥政處處長吳文輝攜多位上海市著名臨床藥事專家蒞臨同濟醫院進行現場查驗。查驗工作由上海市衛健委藥政處處長吳文輝主持。吳處長肯定了同濟醫院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認可了建設周期內取得的成效和亮點。
  • 高校足球氛圍解密 | 同濟大學
    此外,由於足協的業務以專業的裁判培訓和比賽執法為主,所以校園內一些希望單純的享受足球樂趣的同學便自發地組織了另一個學生社團——看球者聯盟。看球者聯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組織,不僅是學校比賽的忠實觀眾,更是強大的粉絲後援團。每每組織轟趴看球活動,總是人數爆滿,社團招新時更是人潮洶湧。近年來,同濟足協也會和看球者聯盟一起舉辦活動,甚至不乏為此同時加入足協與看球者聯盟的同學。他們共同努力,豐富了同濟大學的足球活動形式,也提升了同濟的足球氛圍。
  • 同濟這份成績單,碩果纍纍!
    這一由同濟大學測繪、土木、信息、物理等多學科教師組成的研究團隊,憑藉多年自主研究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方法,以高可信度探測出月石月坑障礙,從而助力嫦娥五號完成高難度落月。這僅是同濟大學以高水平科研成果為國家重大工程任務保駕護航的一個案例。
  • 山村教師張修海:小河裡「搬」來座籃球場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奪冠了,在各種困難和壓力面前,鐵車中學不斷實現著更多的突破,讓這所山村學校在鋼城教育發展中持續寫下濃墨重彩的紀錄。這裡面,有一個人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他就是張修海,一個有些靦腆卻又能量無限的山村教師,一個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山東省優秀教師。
  •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首例經...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2020-11-27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MEM提面發布,專科學歷考生不允許報考!
    為了選拔具有管理和創新潛能的優秀MEM學員,同濟大學MEM項目中心特實施「同濟大學2021年工程管理碩士(MEM)優秀學員選拔計劃」(以下簡稱「優選計劃」)。項目概況學習年限:2.5年,最長不超過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