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省移防,他們怎樣紮下根站穩腳?
第27集團軍做好移防搬遷後的政治工作實錄
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使官兵們煥發出練兵備戰的高昂熱情。鄭立洪攝
寫在前面
按照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第27集團軍從河北移防山西,成為全軍第一個因改革而進行部署調整的軍級單位。部隊移防,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變遷,更帶來一系列的衝擊挑戰:離開配套齊全的原有營區,官兵要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駐地環境變了,兩地分居、家屬隨軍、子女入學等問題接踵而至。如果說移防是「上篇文章」,那麼之後的各項工作開展則是「下篇文章」。
「上篇文章」寫得出彩,「下篇文章」落得要實。第27集團軍移防搬遷到幾百公裡外的晉中某地新營區後,針對新環境、新情況、新任務,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讓部隊不僅搬得順,還能駐得穩、訓得好。
適應新環境
面對艱難困苦,更要穩定心神振奮精神
採訪途中,記者心中就打了一個大問號:移防前,動員大會上喊口號、唱軍歌、宣軍令,官兵們熱血沸騰。可是,搬遷到位後,面對位置偏僻、條件簡陋、配套設施不全的新營區,這種激昂的精神狀態能否持續?
5月上旬,記者3天驅車400餘公裡,踏訪移防部隊的3個營區和2個駐訓點,心中的問號隨即被拉直:官兵士氣高昂、戰備秩序正規,很難看出這是一支剛剛經歷移防的部隊。
「面對艱難困苦,更要穩定心神振奮精神。」集團軍政治部領導告訴記者,針對部隊移防後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困難,他們採取系列措施,持續跟進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堅定了官兵克服艱難困苦、矢志改革強軍的信心意志。
面對分心走神,思想引導做在前。集團軍各級未雨綢繆,瞄準思想苗頭,分階段分層次組織「正確面對改革」「正確看待苦累」「正確對待走留」「正確看待發展」系列教育,引導官兵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正確理解改革、衷心支持改革、自覺服從改革、積極投身改革。
面對工作苦累,領導表率幹在先。部隊移防後,集團軍黨委明確要求,堅持以主官穩定帶動班子的穩定,以班子的穩定帶動機關的穩定,以機關的穩定帶動部隊的穩定。記者採訪時發現,基層部隊家屬房修葺一新,但集團軍領導至今仍住在辦公室。
面對矛盾難題,傾心盡力不斷線。置身某炮兵團新營區,面對嶄新的門窗、整潔的營院,絲毫覺察不出這裡曾經廢棄了13年。團領導告訴記者,集團軍領導多次來營區檢查調研、現場辦公,洗澡、水電暖等10餘個問題在限定時間內全部得到妥善解決。
「改革,可能會帶來短暫的苦累,但必將推動單位和個人的長遠發展。」教導員謝瑋煒告訴記者,雖然部隊從大城市搬到了農村,但官兵們普遍感到經歷改革很榮幸,能為改革作貢獻很自豪。
面對新情況
政治工作必須迎難而上主動作為
收拾物資、安置新家……去年11月以來,第27集團軍涉及搬遷的部隊官兵都很忙碌,秘群處處長翟繼群就是其中的一員。
「集團軍原來對口幫扶河北省贊皇縣川房村,現在移防搬遷後,與其相隔數百公裡,再對其進行對口幫扶已不現實。」翟繼群道出了集團軍雙擁共建工作遇到的新情況:「舊親戚」需要妥善交接好,不能留下扶貧「爛尾工程」;和「新親戚」還沒接上頭,需要找到合適的幫扶對象。
儘管自身還處在百業待興的狀態,但面對這一棘手問題,他們毅然選擇了迎難而上
管好「舊親戚」。部隊撤離石家莊前,翟繼群專門驅車來到川房村說明情況。部隊移防後,集團軍領導多次利用調休機會,到川房村走訪慰問、接力幫扶。前段時間,他們順利將川房村這一幫扶對象移交給了某新組建單位。
認好「新親戚」。部隊移防山西後,集團軍機關相關處室主動與山西省民政廳、山西省軍區、山西省扶貧辦等單位進行溝通協調,並多次實地考察,最終選定了一個貧困村和一所小學作為新的幫扶對象,並在春節前展開走訪慰問。
移防搬遷,千頭萬緒。記者在採訪中看到了另一個忙碌的身影。
某團從大城市搬到小城鎮後,團保衛股股長安璐頓感「壓力山大」:一方面,新駐地周邊環境複雜;另一方面,新營院已廢棄數十年,圍牆有多處坍塌。
對此,這個團通過嚴格請銷假制度、加大巡查力度等方式,確保部隊無論到什麼樣的環境,都能夠保持安全穩定、乾淨純潔。同時,他們還派出便衣糾察隊到街道暗訪,糾治違反紀律規定的行為。前不久,安璐和戰友們配合地方相關部門,對駐地多名身穿假軍裝、破壞軍人形象的地方青年,依法進行了嚴肅處理。
「官兵自覺服從大局,組織也須關懷備至。」集團軍計生辦主任邵玉介紹說,軍機關移防後,80%以上的幹部士官面臨兩地分居的新情況。為解除官兵的後顧之憂,他們根據部隊規定和管理實際,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出臺了《幹部輪休管理規定》,新增的兩地分居幹部在指定位置可以兩周輪休一次,每周五和周日下午派專車到火車站接送;協調駐地民政、教育等部門,為31名幹部辦理了家屬隨軍,為12名幹部解決了子女轉學等難題……「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政治工作必須迎難而上主動作為。」集團軍領導介紹說,他們積極與軍地有關部門協調,一系列暖心舉措正在持續跟進。
擔當新使命
生活條件可以慢慢改善,練兵備戰一刻不能鬆懈
「營區裡的官兵怎麼這麼少?」在某炮兵團營區採訪時,記者只發現了幾名崗哨和整修車輛的戰士。
「大部分都到野外駐訓去了。」負責團隊留守工作的副參謀長李曉東接著介紹說,野外駐訓展開前,團裡一些官兵持不同看法:有的認為,前期生活條件這麼艱苦,好不容易安頓好了,該適當放鬆休息;有的認為,修整新營區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駐訓可以暫時往後推一下。
針對這些思想認識偏差,該團及時利用政工網開展「移防搬遷為什麼、改革強軍靠什麼」群眾性大討論,引導官兵將工作重心向軍事訓練上傾斜。「生活條件可以慢慢改善,練兵備戰一刻不能鬆懈」「搬遷是為了改革強軍,不能守著新家不駐訓」……一番深入廣泛的討論後,官兵心中的練兵備戰之火更加熾烈。
「越是改革關鍵期,政治工作越要跟著訓練任務走。」該集團軍一位領導告訴記者,他們根據訓練階段轉化和年度大項演訓任務,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一線摸思想,組織集團軍首長機關以按綱幫建、當兵蹲連的形式,深入班排與基層官兵零距離、心貼心,了解其思想困惑、現實需求,蹲連結束後召開對接會,現場答覆解決基層面臨的矛盾問題;
按綱過連打基礎,指導旅團組建按綱過連幫建小組,按照每年幫一批、3年過一遍的總體計劃,優先幫建基礎薄弱連隊和小散遠單位,重點幫建支部、幫帶幹部、幫抓骨幹,持續打牢按綱過連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素質基礎;
以人為本搞服務,集團軍協調駐地新華書店,更新各駐訓點圖書室,並為駐訓點建設網際網路網吧和軍綜網網吧,定期組織網上在線交流,幫助官兵緩解心理壓力……
因地而變、因時而變、因事而變,第27集團軍部隊結合移防實際,讓政治工作生命線綻放出新的光芒。目前,該集團軍官兵思想穩定、訓練熱情高漲、工作秩序正規,順利完成了赴澳射擊比武、中部戰區陸軍基礎訓練考核、組織集團軍五級軍事主官集訓等大項任務。
(《解放軍報》2016年05月16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