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基分化 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容

2020-12-16 財富頭條網

近期,受債市調整、信用債違約等事件衝擊,固定收益類基金業績分化嚴重,首尾業績差接近60%,基金管理人的主動管理能力愈加凸顯。

而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華夏基金債券投資主動管理能力在114家可比基金公司中高居首位,旗下22隻債券基金算術平均主動管理收益率今年內達4.3281%。

這一收益率比排在第二位的算術平均主動管理收益率高出34.86個BP(100個BP為1%),比受評基金數量與之相當的管理人的平均收益率高出89.54個BP,優勢十分明顯。

同時,華夏旗下有華夏聚利、華夏雙債增強等5隻固收產品獲銀河證券三年期五星評級。

華夏的固收主動管理能力也受到了市場認可。上周,華夏剛誕生一隻"固收+"爆款基金:華夏鼎清債券基金髮行總規模為106.4億元,成為今年新成立的二級債基中發行規模最大的產品,也是今年第6隻發行規模超百億的"固收+"基金。

據業內人士介紹,震蕩股市中投資者更希望獲得穩健投資收益,而具備穩健增值、回撤較小特點的"固收+"產品自然受到投資者青睞;另一方面,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打破剛兌,無法做到保本保收益,"固收+"基金有望成為穩健理財的新選擇,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容。

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基金自2008年首隻二級債基成立以來,已經在 "固收+"領域深耕超12年,積累了較長的運作管理經驗。目前,華夏基金固定收益研究組共26人,包含宏觀、資金、利率策略、信用策略、轉債策略、信用評級等各類研究員。華夏基金也是業內最早建立信用研究團隊和最早建立信用債評級系統的公司之一。

近兩年,華夏基金也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升級固收投研體系,並將改革的著力點放在固收投資最重要的「研究」環節,將之前分散在各部門的固收研究員集合設立固定收益研究組,並歸屬於公司投資研究部,與同部門的權益研究員共享研究資源和成果。

相關焦點

  • 年底盤點債基首尾分化嚴重 證券類機構新增QDII額度居首
    債券型基金則「相形見絀」,受債市調整、信用債違約等因素影響,債基分化嚴重首尾業績差接近60%。新基金髮行方面,12月1日,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華基金」)、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國基金」)分別新發了一隻混合型基金,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瑞銀基金」)則於12月2日推出一隻混合型基金。
  • 債基規模連續6個月縮水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行失敗的基金達22隻,其中純債基金有10隻。年內已有60隻債券型基金被迫清盤,超過去年全年的50隻。此外,在債基淨值出現回撤,且避險情緒不斷降溫的同時,多隻產品募集失敗。由於債市低迷,債基持續面臨贖回壓力,自今年5月以來,債基規模已連續6個月縮水,目前規模相比去年年末減少超千億元,是七大類細分基金中唯一一類年內規模縮水的基金。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債券型基金資產淨值約2.68萬億元,較2020年二季度末下跌13.93%。
  • 「固收+」市場大擴容
    【「固收+」市場大擴容】今年「固收+」市場大擴容,為該類產品提供增厚收益的打新策略面臨變局。Wind數據顯示,12月以來發售的「固收+」基金已有13隻,佔新發基金總數的近三成。其中包括博時雙季鑫6個月持有、安信浩盈6個月持有、永贏鑫欣等偏債混合型基金,還有英大智享、平安雙季增享6個月持有等二級債基。多位投資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固收+」基金受到市場熱捧,原因是產品淨值穩健,持有體驗較好,打新策略也為組合收益做出了較大貢獻。(證券時報)【來源:中新經緯】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關注場內交易債基投資機會
    最新公布的宏觀數據顯示國內經濟增速快速下行,而通脹水平仍溫和可控,這對債券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支撐。在經濟面不佳的背景下,目前投資者寄望於政策的放鬆。雖然近期央行淨回籠力度略微加大,使資金面環比趨緊,但市場流動性總體上相對仍較為寬鬆。從信用債來看,5年期AA-企業債收益率利差最近也出現下行,市場對於信用風險的預期有所改善。
  • 不浪費每一場危機,債基這波該怎麼操作?
    大浪淘沙……永煤控股超短融違約事件,引發連鎖反應,信用債陷入風波,債基受到衝擊。那麼問題來了:1、如果您已經持有債基,如何處置?2、危中有機,打算抄底債基,又該如何優選?「我們判斷,近期信用債風險事件對於流動性的衝擊不會過大,今日央行開展8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對市場來說是比較友好的,但是這一輪風險過後,投資者對國企債的信仰可能會出現分化,比如對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國企或者產業過剩的國企,未來發行債券估計不會像之前那麼容易了,即時可以發行,收益率也會上升。」
  • ...債違約是否影響股市?手中債基怎麼辦?固收大廠張洋與中信餘經緯...
    來源:中國基金報戳文字進入直播間看投資大咖談當下債基投資如何操作受今年宏觀經濟下行和新冠疫情影響,債券市場產生劇烈波動。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債券市場點狀違約是否會擴散?多隻債券被迫取消發行,信用分化是否成為必然趨勢?權益市場因此受到多大影響?「多米諾骨牌」效應逐步顯現,相關上下遊企業受牽連程度幾何?持倉違約債的基金淨值波動明顯,個人投資者是否應即刻贖回?優質債基又該如何篩選?12月6日公開發布,主辦方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華夏基金包攬前11月一級債基業績冠亞軍
    來源:一財網隨著市場進入12月,今年前11月的基金業績排行隨之出爐。儘管經歷了債市調整、信用債違約等不利因素,債券基金業績分化,但優秀的一級債基最高收益還是超過了20%。萬得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一級債基收益前三名分別是華夏聚利、華夏雙債增強A和諾安優化收益,分別上漲21.34%、21.24%和19.52%。華夏基金包攬了前11月一級債基業績冠亞軍。
  • 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凸顯:爆款不斷、「迷你基」黯然離場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基金業分化現象愈發明顯。自2021年開年以來,新發基金勢不可當,百億級爆款基金頻現。1月7日,再有2隻於近日發行的新基金髮布提前結募公告,同日,也有多隻產品發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提示性公告。
  • 公募FOF配置場內基金需求巨大 債券ETF和指數債基供給不足
    FOF配置場內基金需求巨大  FOF指引出臺之後,各家基金公司摩拳擦掌,開始準備上報產品,包括內部FOF、外部FOF、全市場FOF,初期多數基金公司以內部FOF為主,除了內部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在交易所上市的眾多場內基金成了FOF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
  • 「突發解讀」金融委定調嚴懲逃廢債,債基機會來了?該如何挑選?
    違約環境裡,債基還能投資嗎?該如何挑選債基?解讀1:金融委為什麼如此重視近期的信用債違約?華晨、永煤違約事件之所以備受矚目,引起金融委的關注。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它不僅是國有企業違約,而且是AAA高評級國有企業違約。
  • 信用債2020年2季度策略:信用分化加劇 風險或在發酵
    不過疫情對主體經營的影響不得不關注,而且近期融資環境雖然寬鬆,但也存在分化,市場對信用風險的甄別能力不斷提升,高風險主體融資仍相對困難,我們認為不排除疫情影響會成為風險爆發的催化劑。信用依舊分化。投資上建議關注地產債機會,房企資金為王邏輯清晰。城投債建議仍要參與,低評級短久期操作,中高評級可適當拉長久期,如要下沉資質,堅決不碰最差,區域上建議關注安徽、江西、河南等債務率尚可地區。
  • 最高收益超14% 可轉債基金再次領跑債基
    面對這樣一個千億級市場,有分析人士指出,再融資新規的推出可能將促使定增市場回暖,可轉債發行規模將受到衝擊。不過,從長期來看,上海證券認為,A股整體將處于震蕩反彈行情,可轉債市場仍有較佳配置機會。業績領跑債基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存續的可轉債基金共有98隻(份額分開計算)。
  • 老丁說財經:明年攤餘債基發行還會帶來交易機會嗎?
    今年攤餘債基發行的新特徵: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以其估值穩定、高槓桿、低費率和稅收優惠等優勢,受到銀行和保險等低風險偏好機構的青睞。自2019年5月第一隻攤餘債基成立至今,攤餘債基累計發行份額和只數分別為9936.65億元和160隻。
  • 同樣是債基 為何差距這麼大?
    同樣是債基 為何差距這麼大?  根據債券基金投資資產的具體不同,我們可以將債券基金分類:  純債基金  只能投資於債券,不能投資於股票市場。  純債型基金在債券基金裡屬於風險和淨值波動都偏小的債券型基金,其風險和預期收益高於貨幣型基金。
  • A股分化明顯百元股陣營急速擴容 提質增效成上市公司「吸金」籌碼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吳曉璐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A股分化趨勢愈加明顯,上證指數在3400點左右徘徊時,A股百元股陣營已大幅擴容。不斷提質增效成上市公司吸引投資者最重要的籌碼。市場人士認為,百元股數量猛增,一方面說明市場投資熱情高漲,另一方面說明註冊制改革背景下,優質企業獲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青睞,價值投資理念增強,A股逐步向頭部化靠攏。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則要不斷提高質量,才能吸引投資者。
  • 債基失利:11隻發行失敗 72隻被迫清盤
    發行失敗的案例中,11隻是純債基金,佔比50%,成為失利的重災區。「債市今年流年不利,出現兩波明顯的調整。一波是今年二季度末,貨幣政策並沒有如預期的大水漫灌,導致債市回調;第二波則是年底的違約事件,這一波殺傷力更大,至今債市還沒有恢復元氣,一定程度上也讓投資人對債基更是避而遠之。」有分析人士表示。
  • 平安基金髮新債基張恆一拖八 執掌3隻「熊基」漲幅不敵同類平均
    同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基金」)則推出一隻新債基。3、深交所首批兩隻跨市場債券ETF上報,後續或將迎來擴容12月4日,首批上交所跨市場債券ETF上報,經過一個周末,深交所也迎來了首批跨市場債券ETF上報。
  • 東方基金劉長俊:債市配置價值仍在 優選中短債基
    中證網訊(記者 李惠敏)東方恆瑞短債基金正在發行中。在權益市場大幅震蕩的背景下,相對穩健的投資就成了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契合此類需求的固收產品也因此備受市場青睞。東方恆瑞短債擬任基金經理劉長俊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季度以來,債券市場處于震蕩行情中,但短期調整或基本到位,把握結構性機會。
  • 債市上演「風波惡」 想繼續愉快地持有債券債基得有「招」
    在債券違約風波一直未止息的情況下,大家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持有債券、債基呢?債市風波對銀行理財產品具體又有哪些影響呢? 債券債市升溫,分化局面不會結束5月初以來,信用債市場逐漸從4月份的疾風驟雨中緩過神來,最近幾日,升溫跡象更加明顯,各類型各等級各期限的信用債收益率紛紛走低,表現不遜於國開債等大熱的利率產品。
  • 東興臻至債基、首隻FOF募集失敗 暴露中小公募募資難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爆款基金層出不窮,也有基金募集失敗,基金髮行市場分化鮮明。進入11月份以來,又有兩隻基金髮行失敗,其中一隻為基金中基金(FOF);全年募集失敗基金的數量也增加到了19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