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頂尖的智慧型人才,諸葛亮與劉伯溫常常被人們放在一起提及。人們為了讓這兩個人有關聯,甚至還編造了一段傳說故事。故事中說,姜子牙封神之後,因其天賦不足無法得到成仙。一向護犢子的元始天尊認為虧欠了姜子牙,於是親下地府找到找到閻王,談論其成仙一世。閻王無法拒絕元始天尊,只好答應元始天尊,姜子牙轉世投胎之後給他配以九竅玲瓏心,以彌補其仙根不足,助他成仙。這才有了姜子牙一次轉世為孫臏,但因身體殘廢,成仙前選擇兵解。二世轉世諸葛亮,可是因為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等計謀過於狠毒,給自己招致災禍,最終也是無法成仙。
三世轉世劉伯溫,因其助朱元璋統一天下立有大功,最終得到飛升。這雖然只是故事而已,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民間百姓認為諸葛亮與劉伯溫可以相提並論。分析如果單單從民間傳說,演義故事裡看,諸葛亮與劉伯溫是完全可以相提並論的。兩個人都是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就是百姓們口中的活神仙,都有著很深的群眾基礎。可要是比照二人的功績,諸葛亮終其一生,只是完成了其目標的一部分即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則是輔佐朱元璋起義成功的最大助力之一,算是完成了其人生價值。這麼看來,劉伯溫的成功要大於諸葛亮。不過現在筆者打算回到這兩個人本體身上進行一下比較,看看二人是否可以相提並論。
一比:著書立說跨時代的比較兩個人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時代發生變化,所面對的局勢也有變化,想要客觀的評價兩個人自然會面臨一些問題。既然如此,那麼我先把兩個人對時代的影響放在一邊不談,只談談兩個人的學術成就。這個比較不會有太多其他因素幹擾,會相對的客觀。諸葛亮名氣最大的傳世作品莫過於《隆中對》與《出師表》,而劉伯溫的作品則是《鬱離子》。諸葛亮的《隆中對》體現了其戰略思維,以及對未來天下格局的一種預判,對劉備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出師表》則是一篇抒情、勸誡類的文章,表現的是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以及對劉禪的期待。
除了這兩篇文章之外,諸葛亮還有《將苑》傳世,在這裡面他闡述了自己的軍事思維。有人說諸葛亮長於政治而短於軍事。但武廟十哲的信仰地位,以及四庫全書中「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託於亮」這一句評價,都可以側面論證諸葛亮的軍事影響多麼深遠。那麼《鬱離子》是什麼樣的呢?如果用劉伯溫自己的話來評價《鬱離子》,那就是「講堯舜之道,論湯武之事,憲伊呂,師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肄禮樂,以待王者之興。」《鬱離子》這部書,是劉伯溫的一部筆記。在這裡面包涵了他的政治經濟理念,哲學人文思想,也可以看出他的文學素養。
後世把諸葛亮的文章進行整合有了《諸葛亮集箋論》,把劉伯溫的作品整合出了《誠意伯文集》。這樣看來在著書立說上,諸葛亮與劉伯溫可以相提並論。二比:能力才幹比較能力才幹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有人推崇諸葛亮,也有人推崇劉伯溫那就可能會出現並不客觀的比較。還好,筆者對兩個人都很喜歡,不會踩一捧一。但即便這樣,比較起來也是有難度的。畢竟兩個人時隔千年,而且一個是成功了,另一個卻沒有達成最終目標。這樣一來,又該如何比較呢?我們還是先找一個點來說。諸葛亮再剛剛入蜀就連同法正、劉巴等人共同制定了《蜀科》。《蜀科》中詳細分為《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
這點上就充分說明了諸葛亮是相當重視律法制定的。而劉伯溫作為原元政府官員,他在擔任元朝官員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律法的重要性。在他的理念中,律法不僅可以約束人甚至可以教化人。《大明律》的制定劉伯溫是功不可沒的。至於《蜀科》與《大明律》孰優孰略無法比較。畢竟年代不同,面臨情況也不同,律法的內容也會有所改變。但僅僅從重律法、立律法來看,二人相提並論沒有問題。三比:對君主的影響人們之所以習慣把諸葛亮與劉伯溫放在一起說。除了因為能力之外,還有他們對君主的影響。毫不誇張的說,諸葛亮與劉伯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可以左右君主的思想與行為。
他們在各自所處的集團中有不可替代性。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制定了未來劉備集團的發展軌道。他的《出師表》又在約束蜀漢後主劉禪的行為規範。劉備給諸葛亮的評價是「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在蜀漢集團,諸葛亮輔佐了兩代人。在劉備處於不利局面下,諸葛亮為他謀劃出了一條可以和東吳、曹魏三足鼎立的發展之路。而在夷陵之戰失敗,蜀漢陷入危局的時候。也是諸葛亮挺身執掌大局,重新確立吳蜀聯盟,挽救了蜀漢。那麼劉伯溫對於朱元璋又是何等重要呢?劉伯溫出獻策就是讓朱元璋避免兩線作戰,採取各個擊破。同時向朱元璋提出要有奪取天下的終極目標。
在朱元璋面對陳友諒進攻壓力的時候,也是劉伯溫支持朱元璋與陳友諒進行決戰。正是這一戰給朱元璋未來奪取天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朱元璋對劉伯溫的評價是「吾之子房也」。可以說,諸葛亮於劉備,劉伯溫於朱元璋都有著引導以及匡正的作用。即便他們的集團中還有其他謀士,能替代這兩個人的也沒有。結語雖然諸葛亮終其一生北伐沒有成功,而劉伯溫卻成為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統一天下的開國功臣。但這並非二人的能力有所差別,而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在筆者看來諸葛亮與劉伯溫完全可以相提並論。二人同樣有著作傳世,也同樣有著超乎常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二人對各自的君主都有不可替代性。
或許兩個人能力的細節之處各有千秋,但整體考量的話也是旗鼓相當。除此之外,二人的品性都有著共性。兩個人都有君子之心,都是心懷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