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造就了像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偉大的繪畫大師,由於前者大師的光輝太過耀眼,造成了後來者的在畫壇的影響力非常的渺小,這就造成了文藝復興末期的樣式主義風潮,所以也造就了後來流行於十七世紀以巴洛克命名的藝術思潮。
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造就了像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偉大的繪畫大師,由於前者大師的光輝太過耀眼,造成了後來者的在畫壇的影響力非常的渺小,這就造成了文藝復興末期的樣式主義風潮,所以也造就了後來流行於十七世紀以巴洛克命名的藝術思潮
比利亞半島上大部分都是西班牙的領土,十七世紀的西班牙由於航海事業很發達,於是建立了強大的艦隊,成為了歐洲的強權。菲利普二世王權不斷地在西班牙擴張,巴洛克藝術在菲利普的二世和四世的時代達到了巔峰
半島上巴洛克的文化與先前的文藝復興,手法主義時代以及後來持續幾十年的啟蒙運動,卻沒有明確的界限。主要原因是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或者說之後學院派的阻撓。
因為教皇反宗教改革帶動了整個義大利的巴洛克運動,同時,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帶動了奧地利的巴洛克運動,可以說,同樣西班牙王室的強大也帶動了巴洛克藝術。
代表人物:
薇搜工總號光國繪畫課堂
委拉斯凱茲(1599-1660)
委拉斯凱茲是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是國王和貴族的畫家,他所處的時代正是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興起的時代,當時的民族文藝極大繁榮。他也受到人文主義的教育。
他以畫肖像著稱,曾兩次去義大利,考察並精心研究威尼斯畫家的作品,他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不藉助於想像。他只畫他能看到的東西,在畫布上只畫下真實可信的形象,因此他所畫的宗教畫往往不成功,而由於他的人文主義思想與卓越的寫實的繪畫技巧,所以他的藝術能達到現實主義的高度成就。
委拉斯凱茲作品欣賞:
委拉斯凱茲《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布上油畫 (1650)141*119cm 羅馬多利亞潘菲利美術館
委拉斯凱茲《酒神》布上油畫 (1628—1629) 225*165cm 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美術館
委拉斯凱茲《宮娥》布上油畫 (1656-1657) 220*289cm 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1598-1664)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出生於農民家庭,一生都保持著農民的氣質。幼年時代家境貧苦,放過羊。由於他喜愛畫畫,父親便把他送到塞維亞深造。初時是隨一位木雕老師學藝,後來從事於著名美術老師教育家巴切科,此時與委拉斯凱茲同窗,他倆後來都成為西班牙畫壇的巨匠,但他們走著各自的藝術道路。蘇巴朗從未離開過西班牙,藝術之邦義大利對他似乎沒有吸引力。他不喜歡城市的喧鬧,是個安守家園的農民式畫家。他回到寂靜的農村小鎮,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樂園裡,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蘇巴朗最早受到卡拉瓦喬現實主義的影響,醉心於描繪世俗生活,後來他過著隱士般的生活,藝術走向寂靜的僧侶世界。主要畫教堂的祭壇畫和修道院的裝飾畫。但在宗教畫的創作中始終保持著心靈與藝術的自由,堅持世俗化。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的生活一樣莊嚴、平靜和抑制,迴避激情和悲劇氣氛。人們評價他的藝術具有女性般的溫柔和纖細。他既不喜歡裡貝拉的雄強闊大氣質,也不喜歡格列柯的瘋狂與不安。
他始終堅持畫面的寧靜和有條不紊,人物造型健康和莊重。作為農民出生的藝術家,他更愛民間美術。由於他的地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他的宗教題材作品富有樸素親切的現實主義傾向,物象塑造具有樸實的質感。人物和環境都充滿了質樸的鄉土氣息。另外,他對豐富和諧的色彩、厚重的形體和強烈的明暗對比關係,都作了深入研究,人們稱他為「西班牙的卡拉瓦喬」。
弗朗西斯柯作品欣賞: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聖皮埃爾帕斯卡·傑恩主教》 布上油畫 (1630)194*110cm 西班牙塞維亞塞維亞美術博物館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聖博納文圖拉之死》 布上油畫 (1629)249*220cm 法國巴黎羅浮宮
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聖徒安德烈》 布上油畫 (1631) 146.7*61cm 匈牙利布達佩斯布達佩斯美術博物館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平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