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時間定了
要開學了!
這回真的是開學了,而且開學也定下來的。
經過網上幾輪假的廣東開學信息闢謠之後,大家都以為廣東省的開學時間會是最晚的幾家之一。
但剛剛,廣東省教育廳發布權威通知!經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學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錯峰返校。
一、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返校安排
4月27日,全省高三、初三年級學生返校。
5月11日後,各地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分期、分批、錯峰安排中小學其他年級學生返校。
幼兒園幼兒、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返園(校)時間另行研究確定。
幼兒園幼兒返園前,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開展線下教學活動。
二、大專院校、技工院校、中職學校學生返校安排
5月11日後,具備條件的大專院校可安排畢業班學生返校。
5月18日後,大專院校其他年級、技工院校、中職學校可根據生源特點、疫情防控情況、防控物資準備情況,安排學生分期、分批、錯峰返校。
三、教職員工返校安排
符合返校條件的學校,可在學生返校前一周安排教職員工返校返崗,提前做好疫情防控、教育教學等準備工作。
接下來,要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落實「四精準」「六分」「一獨立」「三全」「五管」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防控物資保障,配備足夠的醫護人員,加強校園環境整治,加強學生學習生活管理,加強校園應急演練,做好教育教學管理,確保學生返校平穩、有序、安全。
5個安全方面的擔心
雖然幼兒園的返校時間還沒有明確,但應該也是指日可待了。
只是在3月底,發生在貴州一家中學裡209名返校學生出現集體發熱、腹痛、腹瀉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做為一名學生家長與孩子的父親,仍有許多的擔心和糾結:
第一個擔心:會不會有無症狀患者?這不是不講政治、不顧大局,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但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心頭的這個擔憂:在境外輸入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成為目前新增確診主要來源時,開學後,學校會不會有境外輸入隱瞞者和無症狀患者?
尤其是深圳做為全國主要的口岸城市,也是境外輸入患者比較集中的城市之一。
第二個擔心:學校在應對疫情安全上新的管理制度與流程、責任分解、應急預案、工作檯帳等工作有沒有到位?人員培訓到位了麼?有沒有做提前演習?
第三個擔心:學校的防控物資到位了麼?防控物資發放與管控上,流程與制度是否完備?針對開學後突然增加的學生帶來的工作量,有沒有提前安排與演練?
有沒有準備做好生活垃圾的新的分類處理,尤其上廢棄口罩的正確處理上有沒有理解準備、操作到位?
第四個擔心:學校的各項清潔衛生、消毒工作做的徹底麼?開學前消毒培訓作的怎麼樣了?教室、活動室、睡眠室、辦公室的消毒與通風做的怎麼樣了?
有沒有對公共場所的預防性消毒?有沒有對戶外大型玩具、電梯的按鍵、入口處的門把手等地方進行重點消毒?提前多少天開始消毒的,消毒了多少次了?
對教室內的家具、毛巾格、水杯架、幼兒玩具、玩具架、玩具收納箱、班級圖書、教室門框、門把手、水龍頭等等所以孩子能觸摸到的物體的消毒是怎麼做的?
第五個擔心:食品安全。食堂備餐時,相關的操作人員有沒有嚴格按照規範執行,有沒有做到認真洗手、生熟分開、分餐管理?餐車餐具消毒夠不夠徹底?有沒有做到食品的全流程封閉管理,食品驗收上有沒有制定新標準?
而貴州209名返校學生的集體食品衛生事件,說明在水源與食品上,仍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工作死角。
4憂學生能否適應
一憂:孩子能不能重新適應集體生活?因為這次疫情的特殊情況,孩子一直處在一種比較封閉的環境裡,有些能力甚至有些「退體」了。
比如,前幾天兒子的班主任老師進行視頻回訪時,皮皮就害羞的一直不敢看手機鏡頭。班主任布置的安全教育作業,他也躲躲藏藏的不怎麼配合。有些回到了2歲時在早教中心初次上臺講自己作品時的那種狀態。
二憂:開課後,幼兒園的第一節有沒有準備孩子的心理引導措施?能不能幫助家長疏導孩子的分離焦慮等心理?
在過去3個多月裡,孩子一直到家裡一天24小時的與父母形影不離的。這也可能是全國大部分的孩子,第一次與父母這麼長時間的親密相處。
所以,當他們習慣並享受這種緊密相處後,讓他離開父母去學校,肯定會存在分離焦慮等各種心理上的不適應。
三憂:孩子在教室裡要不要戴口罩?能不能與其他孩子身體接觸和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如果這種比較嚴格的防守與疏離措施,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不好的影響?
四憂:在新的抗疫標準下,會增加幼兒園老師很多的工作量。原來的師資配置,能不能照管的過來這些孩子麼?
所以當學校開學時,要不要馬上送孩子去學校?還是再等個幾天,先觀察一下再送?
好糾結。
往日原創:
209名返校學生集體發熱,6問貴州270項細則都護不住孩子的安全?
為公平,今年高考正式延期,藝考與中考也延期,影響電商618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