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賦的孩子確實很厲害,但是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神童長大後也有可能會變成普通人。
例如:北宋金溪的方仲永,年幼便聰明過人,五歲就會寫詩。很多人為了一睹「神童作家」的風採,紛紛出錢邀請方仲永的父親進城作客。結果,其父親無知,整天樂此不疲地帶著仲永參加各種活動,致使仲永在該讀書的年齡,卻得不到正常的學習機會。長大後的仲永便由神童變成為了一名普通人。
又如,數學天才柳智宇,在2006年不僅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還被保送至北京大學;並在畢業前夕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然而,由於他在年幼時沒有得到父母正確的引導教育,他時常感覺到人生孤獨、沒有意義,最後竟然放棄大好前程,選擇出家當和尚了,讓人唏噓不已。
由此可見,神童即使擁有天賦,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很難成材。
「望子成龍,望女成凰」是父母的願望,作為父母雖然明白「子不教父之過」的道理,但是在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往往犯難,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本文帶大家一起看看神童陶哲軒是如何被父母養成數學天才的?希望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幫助。
一、陶哲軒是誰,他有多厲害?
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華裔數學家,菲爾茨獎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連串的名譽讓人看得不明覺厲,那再往下看看,你就知道神童有多厲害。
在幼兒園,陶哲軒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7歲時開始自學微積分,8歲半就上初中了。
13歲的他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金牌,而我國的柳智宇在高中時期才獲得奧數金牌。
16歲的他獲得弗林德斯大學學士學位;17歲獲得弗林德斯大學碩士學位;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起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教授。
更值得一提,2006年31歲的他獲得了菲爾茨獎。菲爾茨獎是世界數學最高獎,目前中國無人得此殊榮。
當下,數學領域已經高度細化,對數學家來說想要掌握所有數學領域的知識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然而陶哲軒卻是個特例,他的興趣橫跨多個數學領域,包括調和分析、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和組合論等,且皆有突破,被喻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看完這些,不覺得讓人感嘆: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別人努力一輩子,陶哲軒卻只需努力一下子!
二、神童陶哲軒是如何被父母養成數學天才的?
神童陶哲軒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父母給了他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陶哲軒兩歲時,其父母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於是在他3歲半時,把他送進一所私立小學。
然而沒多久,他的父母發現:儘管他智力明顯超常,但是他卻不懂得如何與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所以,在幾個星期後,其父母明智地選擇將他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的一年半時間裡,由母親指導,他自學了幾乎全部的小學數學課程。
其間,他的父母開始閱讀天才教育的書籍,並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他也因此結識了其他的天才兒童。
陶哲軒雖然天資聰明,但是他不因此而感覺到孤獨。他的童年在父母的「特別」安排之下,有同齡人相伴,過得很開心。
值得一說的是,柳智宇的童年恰好與陶哲軒的相反。柳智宇從小就表現出有極高的數學天賦,特別喜歡學習,別的小孩在玩,他卻在家裡學習,並常常思考別人在玩有什麼意思。因此他缺失了童年的快樂,以致於後來上初中、高中了,都無法融入到同伴當中。
不過在此,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陶哲軒的家庭背景。
他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均畢業於香港大學。父親是一名兒科醫生。母親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1972年,夫婦倆從香港移居澳大利亞。
陶哲軒有如此好的家庭背景,無疑是他獲得成功的一塊墊腳石。在父母的文化薰陶下和呵護下,他的成長之路似乎比別人順暢得多。
在陶哲軒中學期間,其父母曾請教費弗曼和其他數學家,陶哲軒是否真的是天才,並得到了費弗曼的肯定。之後,他曾參加美國高考數學部分的測試,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為滿分)。
「還好我們做了肯定答覆,否則今天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傻瓜。」費弗曼回憶說。
總而言之,在陶哲軒成長的路上,其父母不但是陪伴他左右,並為他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適當的鼓勵和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神童的世界需要避免孤獨,而普通孩子的童年大概是快樂的,卻缺乏學習的興趣。
只是在如今「數學難」的時代,一看到數學,就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孩子對數學缺乏興趣,就很難將它學好。
陶哲軒也說是興趣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如何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是一個天大的難題擺在了父母面前。
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培養興趣很重要。孩子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就會獨自去思考;為了獲得更多的新知識,他就會自覺去學習。
1983年,楊振寧在一所初中學校裡向學生介紹了一個人。
他說,有一位叫劉薰宇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他讀了之後,連連稱讚不已,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特別是劉薰宇的《數學三書》這三本,讓許多中小學生受益匪淺。
第一本《馬先生講數學》,劉燻宇以馬先生口吻,講解了一百多道數學題,並著重講了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講的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用生活中平常遇到的東西來學數學,更易懂易學。
第三本《數學的園地》,雖然有點深度,但講解的方法很妙,五六年級的學生還能看懂部分的內容。
這個三本書適合廣大中小學生,可以作為自學教材。書不貴,三本書也就幾十塊錢,買的是一個希望!也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如能幫助到孩子一點點,這就值了。
點擊下面連結給孩子買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