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告訴我們,神童往往就會夭折於父母的拔苗助長

2021-01-07 挫折刻下的足跡

《天才少女》告訴我們,神童往往就會夭折於父母的拔苗助長

電影講述的是舅舅在數學家妹妹自殺後獨自養育外甥女(也是數學天才)的故事,故事衝突來自「誨人不倦」的外祖母出現爭奪撫養權。舅舅是負責任的暖男,因為對妹妹的負疚,辭掉大學教職,遠離控制欲強的母親,來到佛羅裡達,靠修遊艇養育外甥女,並決心不讓外甥女重蹈其母的覆轍,就像普通人一樣長大。

先是學校校長不願意,接著外祖母出現爭奪撫養權。舅舅雖然沒有財力和外祖母爭訟,還是竭盡全力應訴,最後被迫和解,將外甥女送到寄養家庭(卻很快被外祖母控制)。劇透完了,我想說的是舅舅Frank的「孝」,這是第一次有一個西方人讓我想到「孝」字。看這部電影時有無數次想對外祖母Evelyn說該死的,覺得她逼死了女兒、完全無視兒子的感受、自以為是地接著「迫害」外孫女,可Frank對母親Evelyn從頭到尾都很溫和,不僅沒有怨恨,甚至相當溫暖。

不能否認Evelyn是能幹也盡職的母親,同時有很強的操控欲,由於大部分精力和操控對著有數學天賦的女兒,Frank有機會旁觀了整個過程,他了解妹妹,也了解母親,卻眼睜睜看著悲劇形成到發生。無論庭上庭外,他都不曾表現對母親的憤怒,因為他愛母親,理解並接受她(雖然並不同意她),他也曾經懷疑也許母親的想法對Mary更好。(後來終於想明白,既然他養育的Mary那麼聰明可人表現出過人天賦,他一定是做對了)

他從來也沒打算改變Evelyn,事實上也不可能,最後他用對妹妹的失信,將妹妹生前已經解出卻堅持在母親去世後發表的千禧年難題的解答論文交給母親發表,換取她放手Mary。Evelyn一生都是贏家,很難承認並面對自己的失敗,特別是在人生暮年,Mary重燃她的野心和希望,她怎麼可能放手?女兒Dina的成就不僅給她安慰,也讓她有機會反思自己的錯失。誰知道呢,這個世界也需要Evelyn,如她在庭上所說,天才就是應該鄙夷普通人的幸福而將天賦完全發揮,否則人類還在茹毛飲血。Evelyn給世界奉獻火,Frank給世界帶來光,沒有後者只有前者的世界也許會燒成灰燼墮入無邊黑暗。

假如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也許你親戚家孩子,也許你自己家孩子),他就某一方面來說超出常人,七八歲就可以解開高等數學,或者對音樂敏感度驚人等等。教你自己來思考的話,你會對他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和規劃?大多數人應該會選擇送去更好的學校或機構對其超能的地方進行發展吧。

他叔叔的教育理念很好,小時候沒必要決定獻身於某一個領域,神童往往就會夭折於父母的拔苗助長。一旦在這個領域受挫,沒有其他方面興趣和其它獲取樂趣的方式,就會一蹶不振。 天才難得,平凡亦可貴。美隊真的是非常耐看,雖然小蘿莉的數學學習能力異於常人,但舅舅只是想讓小蘿莉過上普通小孩子的生活,擁有這個年紀該有的快樂與童趣,努力讓她融入到同齡人的生活中,不想讓她再重蹈她母親的覆轍。

麥肯娜·格瑞絲飾演的Marry讓我對國內的一些小生瞬間無感。一顰一笑,一怒一鬧,拿捏得非常到位。讓我以為這是紀錄片而非電影,太真,太像了。拋開演技,這部電影講的一些教育問題,也是我們的不足所在。希望每一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好好看一下這部電影。不要泯滅了孩子的童心。順便說一句,我要粉這位小姑娘,真希望你永遠都不要長大,這樣就不會看透一些世俗。

相關焦點

  • 神童難以成材?看看華裔神童陶哲軒是如何被父母養成數學天才?
    有天賦的孩子確實很厲害,但是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神童長大後也有可能會變成普通人。例如:北宋金溪的方仲永,年幼便聰明過人,五歲就會寫詩。很多人為了一睹「神童作家」的風採,紛紛出錢邀請方仲永的父親進城作客。結果,其父親無知,整天樂此不疲地帶著仲永參加各種活動,致使仲永在該讀書的年齡,卻得不到正常的學習機會。
  •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我是日光海岸,來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來叨叨一個話題:假如你有一個被人稱作是神童的孩子,你會對TA實行怎樣的教育?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從小就擁有在某些方面異於常人的驚人天賦,並且為人所知。這些人我們稱為「神童」。我們驚嘆於他們這方面的天賦,他們的父母家長也是很受人注目,估計也是非常驕傲的。
  • 「小時了了,大時未必佳」,10歲上大學的神童電腦天才,真應驗?
    記得初中語文課本上有過王安石《傷仲永》這樣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講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很小的時候就能吟詩作賦,其表現出來的才華遠遠超過同齡人,甚至達到一些文人的水平。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人人羨慕不已的「神童」!
  • 河南神童何碧玉,14歲以750分考上清華,後來她去哪發展了?
    教師並不把現成的結論、對某一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 --[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已經成為了每一位家長最關心的事情,都希望可以望子成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開始報名各種輔導班,更是有不少的家長拔苗助長,都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神童,誰都想要一個天才般的孩子。
  • 「天才少女」岑怡諾背後令人悲哀的家庭教育
    近日,一個叫岑怡諾14歲少女在網上火了,名字在微博熱搜榜持續多天。岑怡諾到底是誰?一個自稱一天創作2000首詩,300首詞牌,是宇宙超能量品牌創始人,還有眾多頭銜的14歲少女。我們來看看她的簡歷,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 16歲「神童少女」每日作詩兩千首,挑戰公眾智商,天才還是打字員?
    執筆:歐陽比文 這段時間,有關「神童」的話題在網絡上討論得沸沸揚揚,前有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後有16歲「神童少女」橫空出世,作詩量幾乎能挑戰古人。 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對孩子的未來寄予厚望,殊不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壓力過大會壓垮孩子,而涉嫌造假,則會毀了娃的一生!
  • 獨家:中國「神童」養成記 父母的權力變成孩子進階之梯
    但事實上,什麼天才少女、少年記者、文化品牌創始人,最後發現都是營銷的噱頭。從陳某某到岑某諾,細究他們的「過人之處」,無一例外都有不合邏輯的硬傷,稍有常識就能發現其中的破綻。但這種拙劣的造假把戲屢屢上演,讓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於「神童」趨之若鶩?
  • 天才神童張滿意:11歲上高中,多次考入985,為何卻屢遭勸退
    ——赫爾普斯」前言天才是什麼?捫心自問,每個人都想成為天才,因為天才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學習上的成就感,還有一些各種各樣其他的事情上的便利。今天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不僅孩子的成績優異,自己說出去也很有面子。但事實上很多孩子都普通人,他們每天輾轉於繁重的興趣班、作業班,這些家長們加固於孩子身上的,大多數屬於自己當初沒有完成的理想。
  • 山東神童蘇劉溢,2天半讀完小學,10歲考上重點大學,為何休學下場?
    從古至今,神童歷來被人們所推崇,天才少年被視為一個金光閃閃的標籤。古有7歲就寫出了《詠鵝》的駱賓王,有替父親稱象的曹衝,還有12歲就當上宰相的甘羅。今有山東神童蘇劉溢,他自打出生就天賦異稟,用兩天半的時間上完小學,之後的學習生涯更像是坐了火箭一樣,連跳多級,在10歲時參加高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被重點大學錄取。無數家長羨慕推崇這樣的天才兒童。
  • 13歲天才少女,大學畢業沒人要:醒醒吧,自以為是的父母
    和4年前,她參加高考時,網絡鋪天蓋地的「9歲考生」「天才少女」「神童」的大肆報導不同,如今,13歲已從大學畢業的張易文,媒體已少問津: 她畢業的並非名校。 畢業後,也沒有單位敢要她。 這個尚且是個孩子的女孩,不得不按照父母規劃的人生,再次回到家中。
  • 山東天才神童,僅2天半讀完小學,10歲考上大學,後來怎樣了?
    電影《天才少女》為我們描述了一位7歲的少女瑪麗是如何的天資聰慧,擁有著超強大腦,比科學研究員還更甚一籌。這樣的電影觀眾觀看起來很是過癮,但是不免也會生出疑問,世上真的有這樣的天才少年嗎?天才少年這個稱謂似乎離我們普通人很遠,這種說法倒是在小說或者電影中更為常見。
  • 電影《天才少女》,一場教育引發的衝突,天才該如何培養
    成為天才,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夢想,但是天才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和掙扎,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覺得天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天才是教育和培養出來的,是優質教育下的一個碩果。這部《天才少女》會讓觀眾對教育有一個新的認知。
  • 從「岑某某」到「裸跑弟」,是誰在「製造神童」?
    望子成龍是父母最普遍的心願,誰不希望自己孩子是個「神童」呢?也正因如此,社會上對於各類「神童」的報導從未間斷過。然而,一般的「神童」無非是幾歲背詩、年年第一、如願考入中科大少年班這樣的經歷,可最近出現的一位「神童」卻著實令大家吃驚不小。
  • 又一個蔣方舟:浙江天才少女日均寫詩2000首,打造天才目的是啥?
    近日多名神童現身網絡,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先是,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接著,網友們深入搜索發現,兩年前武漢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的兩名小學生榮獲三等獎。不但有科技神童,網上還爆出了文學天才少女岑某諾。岑某是浙江慈谿人,今年16歲。據介紹,她天資聰穎,文學天賦強大,日均能寫詞300首、詩2000首。如果是寫小說,日均能15000字。在十幾年的人生裡,岑某成就斐然,出版過3本書。
  • 沒上過系統學校的張易文,10歲考上大學,不過是父母的一場豪賭
    被拔苗助長的神童2017年9月14日,一條新聞被河南本地媒體轉載,並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河南商丘10歲女孩考352分被大學錄取,被稱作"神童"引爭議。無數讀者被這一標題引發了好奇心,並對此發表自己的議論與見解。
  • 天才神童養成記:夫妻倆養出13歲研究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近幾年中國掀起了「天才神童」的狂潮,各種領域的「神童」層出不窮。你知道「天才神童」是怎麼養成的嗎?智商高、有某種天賦就一定能成為「天才神童」嗎?中學課本中有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傷仲永》一文,文中寫了一個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歲時沒有經過任何學習的他突然寫出了四句詩,此後他的神童之名大震鄉裡,而他也因此淪為了父親炫耀和賺錢的工具,沒有經過任何後天學習,不到二十歲就變成了一個普通人。由此可見,即使再天才的人不經過後天的學習也會泯然眾人。
  • 6歲寫自傳,日寫詩兩千首……「神童」出沒的背後是什麼?
    原標題:12歲準備碩博連讀,日寫詩兩千首……警惕「神童」出沒背後的生意經販賣成功學,打著「神童教育」旗號的商業機構,放大成才焦慮,用販賣成功學的生意經,精準收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回溯「神童」何宜德的成長經歷,其超越同齡人生長規律的事例比比皆是。此前,最受爭議的莫過於他「3歲在雪地裡裸跑」,當年那段視頻也曾引發教育方式大討論,讓其父過於嚴苛的「鷹式教育」飽受輿論質疑。
  • 曾受矚目的「少年班」和「神童班」為啥取消?看神童的經歷就懂了
    從古至今中華大地出現的神童不知凡幾,但並非所有神童都有一帆風順長成參天大樹,很多神童反而被年少時的盛名所累,最終下場令人唏噓。古有方仲永,今有中國第一神童寧鉑,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代表人物,在屬於自己的時代閃閃發光。可是他們的結局並不盡如人意,方仲永"泯然眾人矣",而寧鉑則於2003年出家修心養性。
  • 神童少年勸說父母提前買房,當時不被看好的決定,如今卻令人羨慕
    引言小的時候人們都告訴我們,人都是生來平等的,只要付出相同的努力,一定會得到好的成績。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學生,諸如此類的教學當然是正確的,但這種說法並不是全部。人們常常對天才的事跡津津樂道,尤其是有關神童的話題一直流傳在家長的心中。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位引起網絡巨大關注的神童,這一切還要說到他當年提出的那個建議。小學年紀考上大學,學習天賦令人驚嘆張炘煬就是大家眼中的神童,並且他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考上了大學,這個年紀的同齡人還僅僅是小學水平。
  • 2天半讀完小學,10歲考上大學的山東神童,被寄予厚望後如今怎樣
    前言:各個省份都有少年班,而少年班一般都是天賦異稟的孩子,那些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暴露出他們的高智商,因為高智商,他們就會接受一些奇特的訓練,而這一些訓練,也讓他們成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天才是花兩天半的時間讀完了小學,10歲就考上大學的山東神童,被寄予厚望後,如今怎麼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