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告訴我們,神童往往就會夭折於父母的拔苗助長
電影講述的是舅舅在數學家妹妹自殺後獨自養育外甥女(也是數學天才)的故事,故事衝突來自「誨人不倦」的外祖母出現爭奪撫養權。舅舅是負責任的暖男,因為對妹妹的負疚,辭掉大學教職,遠離控制欲強的母親,來到佛羅裡達,靠修遊艇養育外甥女,並決心不讓外甥女重蹈其母的覆轍,就像普通人一樣長大。
先是學校校長不願意,接著外祖母出現爭奪撫養權。舅舅雖然沒有財力和外祖母爭訟,還是竭盡全力應訴,最後被迫和解,將外甥女送到寄養家庭(卻很快被外祖母控制)。劇透完了,我想說的是舅舅Frank的「孝」,這是第一次有一個西方人讓我想到「孝」字。看這部電影時有無數次想對外祖母Evelyn說該死的,覺得她逼死了女兒、完全無視兒子的感受、自以為是地接著「迫害」外孫女,可Frank對母親Evelyn從頭到尾都很溫和,不僅沒有怨恨,甚至相當溫暖。
不能否認Evelyn是能幹也盡職的母親,同時有很強的操控欲,由於大部分精力和操控對著有數學天賦的女兒,Frank有機會旁觀了整個過程,他了解妹妹,也了解母親,卻眼睜睜看著悲劇形成到發生。無論庭上庭外,他都不曾表現對母親的憤怒,因為他愛母親,理解並接受她(雖然並不同意她),他也曾經懷疑也許母親的想法對Mary更好。(後來終於想明白,既然他養育的Mary那麼聰明可人表現出過人天賦,他一定是做對了)
他從來也沒打算改變Evelyn,事實上也不可能,最後他用對妹妹的失信,將妹妹生前已經解出卻堅持在母親去世後發表的千禧年難題的解答論文交給母親發表,換取她放手Mary。Evelyn一生都是贏家,很難承認並面對自己的失敗,特別是在人生暮年,Mary重燃她的野心和希望,她怎麼可能放手?女兒Dina的成就不僅給她安慰,也讓她有機會反思自己的錯失。誰知道呢,這個世界也需要Evelyn,如她在庭上所說,天才就是應該鄙夷普通人的幸福而將天賦完全發揮,否則人類還在茹毛飲血。Evelyn給世界奉獻火,Frank給世界帶來光,沒有後者只有前者的世界也許會燒成灰燼墮入無邊黑暗。
假如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也許你親戚家孩子,也許你自己家孩子),他就某一方面來說超出常人,七八歲就可以解開高等數學,或者對音樂敏感度驚人等等。教你自己來思考的話,你會對他的未來有怎樣的期待和規劃?大多數人應該會選擇送去更好的學校或機構對其超能的地方進行發展吧。
他叔叔的教育理念很好,小時候沒必要決定獻身於某一個領域,神童往往就會夭折於父母的拔苗助長。一旦在這個領域受挫,沒有其他方面興趣和其它獲取樂趣的方式,就會一蹶不振。 天才難得,平凡亦可貴。美隊真的是非常耐看,雖然小蘿莉的數學學習能力異於常人,但舅舅只是想讓小蘿莉過上普通小孩子的生活,擁有這個年紀該有的快樂與童趣,努力讓她融入到同齡人的生活中,不想讓她再重蹈她母親的覆轍。
麥肯娜·格瑞絲飾演的Marry讓我對國內的一些小生瞬間無感。一顰一笑,一怒一鬧,拿捏得非常到位。讓我以為這是紀錄片而非電影,太真,太像了。拋開演技,這部電影講的一些教育問題,也是我們的不足所在。希望每一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好好看一下這部電影。不要泯滅了孩子的童心。順便說一句,我要粉這位小姑娘,真希望你永遠都不要長大,這樣就不會看透一些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