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叨叨姐、刀小胡&刀劍笑
本屆美國政府還在釋放「對華瘋狂」。
當地時間17日,美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突然發布一份「研究報告」。裡面集華盛頓近年來對華攻擊抹黑之大全,並且詳述美國應該如何應對中國的「擴張和挑戰」,列出「必須執行的十大任務」。
這份「抗中報告」,距離美媒爆料川普政府正在密謀「最後時刻對中國的重擊」,剛過了3天。
有媒體說,這是一份「喬治·凱南式」報告。
但它真有那種錨定冷戰的「重大歷史意義」?為什麼美國務院在最後60天還推出這樣的報告,它還有機會得到執行嗎?
光看報告名字,就能聞到刺鼻的反華味道:「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明晃晃衝著中國來了。
先來看看報告的大致內容。
70多頁的報告除了20多頁註腳之外,正文分為五大部分,無外乎還是些關於中國的陳詞濫調。
第一部分就是所謂中國構成的挑戰。
報告說得言之鑿鑿:「中國要在世界秩序中佔據主導。」暗含之意,就是在華盛頓眼中,中國的「全球野心」對美國構成嚴峻挑戰。
第二三部分則是冠冕堂皇地分析中國的行為和思想根源,說是發揮經濟、軍事力量維護馬列義信仰。
光看這個表述,好像沒什麼問題。只不過,華盛頓在闡述時用上「霸權」「極端」之類的詞彙,對我們的批評態度一如既往。
在第四部分渲染所謂「中國的脆弱性」之後,報告最後又細細羅列美國為「確保自由」需要完成的十項任務。
十項任務中提到「中國」的有三項:「讓美國人民了解中國帶來的挑戰」「讓政府人員了解美中的競爭」「在適當領域與中國合作,同時一些領域反制中國」。
相比之下,另外七項任務我們聽說過很多次了,比如要加強國際秩序、維持最強軍力、推廣民主人權、改革美國國內教育體系等等。
大家看看,這份報告可真是為「美利堅的再次強大」操碎了心,其中不忘夾帶批評中國的私貨。
其實,搞明白報告的出品方,就知道它為什麼這麼針對中國了。
簡單說,美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就是國務卿的智囊團。現任國務卿是誰,對中國又是什麼態度,還用說嗎?
當然,這個政策規劃辦公室的歷史,還是大有來頭的。1947年,美國外交官喬治•凱南應時任國務卿喬治•馬歇爾的要求,建立了這個辦公室,初衷就是為了給美國國務卿建言獻策。
它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規劃大名鼎鼎的「馬歇爾計劃」。
大家知道,馬歇爾計劃雖然打著「幫助歐洲復興」旗號,實際上也是在歐洲方向遏制冷戰對手蘇聯的工具。
美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的現任主任是彼得•伯科維茨。他也是很拼,10月底的消息顯示,他在訪歐回國後即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辦公室成員裡還有一個熟悉的名字:餘茂春。
這個一肚子壞水的極端反華派,號稱蓬佩奧的「頭號對華政策智囊」。當前美國政府出臺的不少反華政策,據說背後幾乎都有他的影子。
由余茂春之流炮製的對華報告能是什麼樣?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
美國媒體Axios將美國務院的這份報告,稱為「凱南式」報告。
喬治•凱南被一些人成為美國冷戰初期對蘇「遏制戰略」 的締造者和設計師。1946年2月,他從莫斯科發出那封著名的8000字長電報,為美國對蘇政策指明方向。1947年,他又發表《蘇聯的行為根源》,論證為何美國必須在一些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領域遏制蘇聯。
那么半個多世紀後,美國務院發布的這份報告真像媒體說的那樣,是喬治•凱南「長電報」的翻版嗎?它會像當年那封8000字「長電報」一樣,為現任甚至下屆美國政府「指明」對華政策方向嗎?
有美國問題學者認為,二者確實有相似之處。
從目的來看,它們都想在政府內部構建對蘇或對華共識。1946年,當時美國政府內部對蘇政策存在分歧,社會輿論層面對蘇看法也沒統一。在當時的美國政界看來,起碼有一部分人認為蘇聯仍是可以合作的盟友和夥伴,而凱南這篇文章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消除分歧的重大作用。
如今,美國務院的報告也在試圖想達到這個目標:進一步強化美國內部對華政策共識,向著它自己的主張方向看齊。
從內容上看,兩份報告的思路都是想通過論述蘇聯或中國對美國的不妥協和強硬,來論證美國施以遏制的正當性。
換句話說,美國是被「對手」逼的,實屬無奈。具體到中國,實際就是在說:不是我們美國不想跟中國好,而是中國不想跟美國好。
既然如此,這份報告就真可以稱得上新「凱南報告」了?
也有學者認為,這種看法有點操之過急。
凱南的長電報和文章雖然助推甚至錨定了對蘇冷戰,但至少還是基於現實主義視角對當時蘇聯狀況進行了一些深刻分析。而現在美國務院這份報告呢?裡面基本就是蓬佩奧和其他美國反華政客對華攻擊的大雜燴,沒有多少新話。
兩份報告的起草用意也完全不同。當年,凱南曾為電文的罕見長度作出解釋:
當時美國各部門關於蘇聯的問題,涉及十分複雜、精細、跟,跟美方慣用思維格格不入的部分,同時對當時國際環境的分析也很重要。
而如今美國務院的報告,明顯是為鞏固對華極端路線。報告只是泛泛地從意識形態角度抹黑攻擊中國,是為意識形態而意識形態。
而這正是凱南一直反對的「簡單化」處理國家對外政策。
讀罷報告,美媒Axios的中國問題記者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顯得有點摸不著頭腦。
這位女記者早年留學中國並曾供職於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最近幾年以在西方媒體上變著花樣抹黑中國著稱。她在報導中試著解讀美國務院「抗中報告」字裡行間的意思。
抹黑和攻擊中國,肯定是毫無疑問的了,但......不對啊!怎麼美國必須完成的十項任務,基本沒展現出川普政府外交中標誌性的單邊主義呢!
一家德媒在轉述貝書穎和Axios的報導時甚至說,這份報告實際是在「反對」川普時期推崇的單邊主義和孤立政策。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務院現在仍在蓬佩奧掌控之中,難道大統領還沒卸任,就開始造反倒戈了?
事實恰恰相反。
一位美國問題學者認為,這份報告背後其實藏著川普團隊包括美國務院的不少心機。
首先是發布時機。為何任期只剩兩個月了還搞這個動作?
美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聲稱,報告早寫好了,只不過需要走內部程序,正好趕上這個時候發表。他還特別解釋,「並不是像某些人猜測的那樣,要為下屆政府對華政策定調」。
但他越是強調,越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再者就是內容。有專家說,報告處處聲稱遏制中國,但真正核心和主題是如何重振美國,至少是要以此作為「抗中」的基礎。
但報告中所說「十項美國必須達成的任務」,川普執政期間大部分都沒努力去做。比如「重新審視美國全球盟友陣線」「強化與盟友關係」「在合適的領域與中國合作」「重振美國教育系統」等等。
這些都是旨在修補美國價值觀體系和外交號召力的事,明知道該去做卻沒做。現在要卸任了,卻如此條清縷析地列出來。
啥意思?不僅繼續「報復」中國,也給拜登政府畫道。
彌合分歧治癒內傷是美國國內上下的普遍訴求。如果拜登政府不按報告中說的去做,很可能會招致國內批評。如果按照這些去做,那就證明川普政府提出的建議都是對的,至少站上了道義高地。
蓬佩奧和他那些在對華問題上心術不正的下屬,知道能在任上搗騰的時間不多了。他們在抓緊最後的機會給本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塗脂抹粉,抓緊最後的機會鼓譟對華「新冷戰」。
但他們再怎麼用盡心機,也無法為嚴重跑偏的美國對華政策圓場。他們泡製的這份所謂研究報告,也終將是一堆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