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駒簡介
黃民駒1947年4月21日出生於廣東中山。
職業棋手、西洋棋高級教練、專欄作家。服務廣東西洋棋隊數十年,培養了多名國際特級大師:彭肇勤、李師龍、餘少騰、梁充、李若凡和國際大師:鄧孔亮、呂小莎、鄺穎慧、龔倩雲、徐桐等。1994年——2003年間,帶領廣東隊獲得過7次男子全國團體冠軍,以及2次女子全國團體冠軍。其中隊員彭肇勤曾三次進入世界女子八強並獲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李若凡也曾獲亞洲錦標賽女子個人冠軍。
多年來致力於俄羅斯西洋棋訓練體系的研究,翻譯了近40本經典著作,組成一個內容豐富的西洋棋訓練智庫,是西洋棋界研究、訓練用的珍貴資料,十多年來在國內不脛而走,深受眾多棋手、教練的喜愛。
在地方及中央報刊上發表近百萬字的文章,堅持不懈地推介西洋棋,影響頗大。
下面內容摘自 黃民駒「全國教練員培訓班」講稿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網際網路和電腦軟體的出現加快了棋手的成才周期。20年前,我們培養一個特級大師大致需要8-10年的時間。現在大概只需要4-5年。上世紀50-60年代,菲舍爾15歲成為國際特級大師是世界紀錄,一直到1991年才被小波爾加打破。然後電腦時代來臨,波諾馬列夫、列科、卜祥志、巴克羅、卡利亞京、卡爾森等先後橫空出世,都是在12歲成為世界最年輕的國際特級大師。
網際網路帶來情報信息的空前迅速傳播。棋弈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情報性。下棋離不開情報信息,特別是開局的創新信息。上世紀從1970年開始,南斯拉夫創辦《情報》,已經開始加快信息的傳播,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是如虎添翼。謝謝網際網路。
隨後,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高水平的人工智慧分析、對弈軟體陸續開發出來了。
從此,棋手特別是職業棋手都離不開使用軟體檢索資料,分析變化。電腦軟體發展之迅猛,來勢之洶洶,一段時間令棋手成為電腦的「孩子」。克拉姆尼克的笑話。
電腦軟體的普及拉近專業棋手與業餘棋手的差距。克拉姆尼克的國際笑話,
嚴重傷害了人類的自尊心,於是一場避開電腦的布局變革就悄悄拉開帷幕。職業棋手們避開戰術,找到一些電腦不容易插手的局面型布局(列齊開局、英國式開局等等),從此開啟一個卡爾森時代。
電腦軟體無疑有驚人的信息量,也有超強的分析能力。現在,7隻子的殘局,勝與和的判定,都以軟體分析為準。
電腦無疑有超強的能力,但這是一把雙刃劍。
它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它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位好老師。它只會告訴你這是什麼,對還是不對,但不會詳盡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我們要考慮如何控制好它的使用,不要被它的信息淹死。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對青少年棋手有一些建議:
1)多讀棋譜,特別是由世界冠軍和特級大師評註的棋譜。
要特別留意他們對局面的評估,留意他們如何通過分析找到有效的棋路(計劃),也要留意他們如何劃分出形勢的轉折並如何加以處理。當年,菲舍爾一本《我難忘的60局》影響了中國幾代棋手。
2)也要多看一些有典型錯誤的精彩對局,從錯誤中學會批判。
養成挑剔的眼光,這是走向創作的開始。《444個被打倒的國王》是一本很適用的讀本。
3)多拆棋,養成和夥伴討論、辯論的習慣。
對每個局面都要拿出自己的看法來。我的,我的,這才是一個好苗子。
4)許多戰術、技巧手段需要勤操練,變成自己的日課,不要隨便中斷。
孩子們下完棋,不要首先打開電腦,看電腦怎麼說,首先是自己的復盤,拿出自己的理解,有條件的話再和教練一起探討一下。最後才去看電腦怎麼說,想想它有什麼道理。有沒有這樣的自我意識,將決定你以後是否有出色。要記住:我們是人,不是電腦的「孩子」!
摘自 黃民駒「全國教練員培訓班」講稿,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或陪娃學習西洋棋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西洋棋業餘愛好者,可以及時收到我發布一些西洋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