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五大洲複賽現已落幕,最終來自非洲組的佟佳穎、馬寧、米拉,大洋洲組的沙可實、莫麗莎、孔曼玲,歐洲組的馬洛、丁澈、克謝妮婭,亞洲組的陳漢釗、李興盛、農長安,美洲組的甜甜、葛天問、羅德脫穎而出,成功晉級全球15強。
12月19日晚20:00,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半決賽將在央視頻、「漢語橋」俱樂部App和大家見面,主持人由尼格買提擔任,本次比賽由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冬梅,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文化學者趙玉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主持人鄒韻擔任評委。現場還有一群在中國生活的外國朋友組成的「學長團」,為參賽選手助陣。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尼格買提 節目組供圖
「漢語橋」評委(從左往右依次:趙玉平、趙冬梅、鄒韻) 節目組供圖
全球半決賽十五強選手齊聚「雲端」 節目組供圖
「漢語橋」學長團 節目組供圖
尼格買提誠約選手相聚中國 加拿大姑娘真誠致敬鍾南山
受今年疫情影響,「漢語橋」首次打造「雲賽場」,選手們雖遠隔千山萬水,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喜愛卻絲毫不減。比賽現場,一道有關中國城市景象的題目,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主持人尼格買提更是向「雲端」選手們發出真誠邀約:「多麼希望能夠邀請你們來到中國,去感受一下中國的廣闊與魅力,從最西的喀什到最北的漠河,到最東的撫遠,到最南的三沙,一個中國人都不敢說自己走遍了天涯海角,但是我們有這份渴望去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也熱情地張開懷抱,未來的有一天我們一起能夠在中國相聚。」
對選手來說,「漢語橋」既是一場感受中國魅力的聚會,也是一場中文的實力較量。此次全球半決賽,由趣味知識答題、「誰是真的」「我的漢字故事」三個環節組成,涉及古詩、成語、城市風貌、四合院建築等多個領域。在回答一道與醫學相關的成語題時,加拿大賽區的甜甜提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雲端」向其表達了敬意:「今年新冠疫情,鍾南山教授為中國和世界做出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另一位來自克羅埃西亞賽區的小夥馬洛,則對北京的四合院文化掌握得十分透徹,不僅分享了自己在四合院的「奇遇」,連尼格買提即興拋出的「附加題」也能輕鬆應對,引得尼格買提打趣:「馬洛,請你把你的面具撕下來,你肯定是個北京孩子。」
相聲演員化身「出題官」 尼格買提邀選手結識佟麗婭
除了考察選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掌握,此次半決賽還通過「誰是真的」環節,對選手的中文分辨、理解、反應力,進行綜合性測試。相聲演員陳印泉、侯振鵬將化身「出題官」,以接地氣的形式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火焰山以及山城重慶。現場,侯振鵬表示:「地面溫度89攝氏度192華氏度,你想想這麼熱的地方它能不叫火焰山嗎?」而陳印泉則認為:「有著火焰的山就叫火焰山。」這道和「火焰山」有關的題目也勾起了尼格買提的兒時回憶,「在火焰山一處沙漠裡,親眼看到了當地人把生雞蛋和麵餅埋到了沙子裡,過了半個多小時,拿出來雞蛋就熟了,餅也變成了饢」,尼格買提的分享聽得眾人津津有味。
相聲演員陳印泉、侯振鵬擔任「出題官」 節目組供圖
經過一系列專業的考察,選手們對中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全球半決賽中他們還將分享自己與漢字結緣的故事,並展示各自強勁的中文演說實力。「同一個字,不同發音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漢字奇特之處」,來自澳大利亞坎培拉賽區的沙可實,通過多音字「樂」表達對漢語和音樂的無窮熱愛。印度尼西亞賽區的陳漢釗不僅講述了自己與漢字「舞」的故事,還藉此機會和老師、同學、家人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引得尼格買提感嘆道:「所以『漢語橋』它不僅是一個交流的橋梁、語言的橋梁,它更是情感的橋梁。」 來自南非賽區的佟佳穎則因為自己的姓氏「佟」,獲得了尼格買提給予的特殊福利:「你知道佟麗婭嗎?希望有機會來中國,我讓你認識她。」
面對三輪多維度的考核,最終誰能闖入「漢語橋」全球總決賽?12月19日20:00,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半決賽將在視頻、「漢語橋」俱樂部App準時上線。
【來源:國際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