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從A股到美股到港股,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片向好,特別是沉寂多年的A股也一度回歸到3300點的關口。實際上,科技股全球大漲已持續一段時間。一季度末,各個資本市場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有11家,二季度末這個數字增加了14家,三家千億美元俱樂部的新成員均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美團、京東與拼多多,最近一年最高漲幅分別高達226.6%、148.5%和414.6%。
千億美元市值重要嗎?
千億美元市值重要嗎?
說重要,也不重要,畢竟市值只是公司在資本層面的指標,是投資者用錢投票的結果。說不重要,也重要,因為長期來看,市值會真正體現出公司的實際價值,特別是在價值投資導向的資本市場。
雖然千億美元跟999億美元一樣均只是一個數字而言,不過其依然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是諸多企業家在公司體量層面的經營目標,比如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趣店CEO在公司上市後不久過35歲生日時,就表示:「在公司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之前,將不再從公司領取一分錢薪水和獎金。」然而,要做到千億美元市值著實不易,趣店最新市值只有5.66億美元。
在全球範圍所有資本市場中,千億美元市值公司均十分稀少,普華永道今年發布的「2020全球上市公司市值100強」排行榜顯示,截至3月底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公司一共只有80家,其中美國企業為46家,中國企業11家中阿里、騰訊位居前列,穩居全球市值TOP10榜單,隨著美團、京東與拼多多的強勢上榜,科技企業在中國千億市值俱樂部中差不多已佔了半邊天。
千億美元市值榜單比《財富》世界500強更稀缺,同時更能體現出企業硬實力。《財富》雜誌編輯們當初決定將收入作為企業排名的主要依據,他們認為收入是衡量增長和成功最可靠、最有力證明、也最有意義的指標。然而收入跟所屬產業、商業模式等等都有很強的關係,收入越高,企業不一定越大越強,比如零售業自營電商平臺在收入這個指標上就會佔很大的便宜。
如果說要按照市值將公司「重量級」歸類,市值萬億美元公司或者說有望衝擊萬億美元的公司屬於超級巨頭,市值千億美元公司則算是當之無愧的「巨頭」。「巨頭」是企業在社會的身份象徵,這一光環可以幫助它們獲得人才、資本、政策與媒體曝光等等相關資源的傾斜。在大部分赴美上市公司每天交易量只有幾萬甚至幾千美元時,「上市公司」四個字的價值已嚴重被稀釋,市值才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關鍵,如今千億美元市值成為有野心的企業在資本層面的追逐目標。
誰是下一個千億美元公司?
7月6日,頂級投資人經緯張穎在微博表達了對當前行業的看好,在投資建議上他說了十個字:集中下注、賺快錢、快賺錢。雪球上這些天甚至出現了「段永平概念股」,很多投資者都想投資下一個拼多多。那麼,在可見的未來,兩三年內,誰最有機會成長為下一個千億美元公司呢?
尚未上市公司字節跳動與螞蟻金服估值遠超千億美元是確定的。
最近恆大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中國獨角獸報告》,這個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螞蟻金服以1500億美元估值高居首位、字節跳動估值750億美元排名第二、滴滴出行估值516億美元排名第三,這個報告應該是比較外行的,跟事實出入很大。
螞蟻金服2018年融資140億美元估值已到1500億美元,這兩年全球已上市科技企業市值本身就水漲船高,螞蟻金服在金融科技戰略引領下核心業務均在高速增長,市值恐怕已遠超1500億美元。
至於字節跳動,750億美元更是有些無釐頭,這是2018年的數字,這兩年憑藉抖音這張好牌字節跳動一騎絕塵,2019年市值超過1200億美元的消息就已見諸報端,有媒體報導2019年字節跳動營收超1400億元,增長近280%,一季度營收飆升至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同比增長130%以上,年度營收目標據說已超過2000億元,營收、增長數據都非常華麗,短視頻、直播、電商與全球化諸多故事均十分性感,再加上2020年疫情期間全球資本市場對科技公司的價值進行了重估,因此我估計字節跳動的估值應該遠超千億美元。
在眾所周知的兩個巨頭外,還有哪些公司可能會在可見的未來進入千億美元市值俱樂部呢?關於此,網上有個投票,「後浪」們聚集的B站高票躋身榜首,截至目前,嗶哩嗶哩最新市值152億美元,距離千億美元差得太遠,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意味著要翻6倍,且嗶哩嗶哩一直虧損。
不過,就像特斯拉「離奇」的狂飆一樣,企業價值往往體現出人們對一件事物未來發展的共識,或者說,「估值即信仰」,B站牛掰的地方在於,它成功貼上了「後浪」就是年輕人的這個標籤,同時積極破圈二次元成為內容平臺,與愛奇藝們來到同一賽道,積極向遊戲等領域拓展,堪稱「年輕人的精神食糧提供者」。年輕人+精神消費,均代表未來。
業績層面,B站增長能力在已上市百億美元公司中同樣位居前列,一季度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7000萬達到1.72億,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56億,同比增長77%;日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了69%,達到5,100萬,這些都遠遠超出往年同期的增長速度。B站也早已不再是「用愛發電」,不知不覺已經將飯恰了,一季度總營收約為2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關鍵指標的增長率均表現很好且呈現出加速度增長的跡象。如果增長率能夠保持,B站千億市值就絕對不只是一個夢想。
從賽道來看,B站所處的賽道充滿潛力。在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中,有一個說法是「五大花旦」即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以及Google),一度是美股增長的領頭羊,在耳熟能詳的社交、手機、電商與搜索外,流媒體平臺奈飛能夠躋身其中足見內容產業的巨大潛力,Netflix最新市值2171億美元。這樣看,跟B站屬於同一賽道,領銜長視頻平臺的愛奇藝也有一定的機會,其最新市值為175億美元。
在B站外呼聲較高的是快手。去年底,快手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金額達到30億美元,有媒體稱這極有可能是快手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286億美元,雖然現在看上去距離千億美元同樣很遙遠,不過快手具有獨特的標籤,很難被抖音替代,且直播、電商等業務發展十分迅猛。快手有一個參照物:字節跳動,有媒體報導稱快手2019年總收入500億元,直播收入接近300億元,大約是字節跳動的三分之一,就算其市值只有字節跳動三分之一,千億美元市值也並非可望不可即,字節跳動是可與AT 一較高下的巨頭,3000億美元市值對其來說是非常現實的。
此外還有蔚來汽車(以及準上市公司小鵬與理想)有望衝擊千億美元的說法,原因是其對標者特斯拉如今已有2542億美元市值,最近一年股價翻了6倍成了資本市場的傳奇,而在疫情期間,特斯拉突破千億美元時就有很多人說貴了。基於這一參照物,對標特斯拉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特別是在經過混戰後活下來的少數玩家,價值將被重估,千億市值不是夢。蔚來汽車最新市值136億美元。
浪花不可預測,但潮水的方向不會變化
當然,資本市場本身充滿不確定性,科技產業也是日新月異,因此像「誰是下一個市值千億美元公司」的預測難免會被打臉,就像拼多多,一年前有誰說了它是千億美元市值的潛力股呢?我網上搜了下,2019年以及之前的「千億美元市值預測」,基本沒一個準的。不過,我認為潮水的方向不會變化,有幾個事情是可以確定的:
1、兩三年內,下一個千億美元市值的中國公司,一定來自於科技產業,且大概率來自內容產業。如果看得更遠一些,三五年內,隨著AI to B深入推進,AI相關企業將有望衝擊千億美元俱樂部。就像我很早說的,移動網際網路下一波是內容網際網路(有真金白銀的),接著是智能網際網路,再接著是硬體網際網路(AioT),最後才是產業網際網路。
2、今年躋身千億美元市值俱樂部的三家都具有騰訊投資背景,被業界稱作是「騰訊系」公司,「將半條命交出去」走開放合作路線的騰訊式戰略投資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下一個千億美元市值的中國公司,同樣很大概率來自於騰訊投資公司。當然,阿里的模式同樣有其長處,螞蟻金服是未上市科技巨頭頭牌,與字節跳動可一較高下,其外還有菜鳥等潛力公司。
3、大象也可起舞。在我們討論誰是下一個千億美元市值公司時,阿里與騰訊最近一年同樣迎來較大增長,阿里增長58.9%,最新市值6438億美元;騰訊增長70.7%,最新市值約合6361億美元,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微軟)最近市值集體進入萬億美元俱樂部,這一俱樂部自然也是阿里與騰訊市值的下一個階段目標。京東、美團與拼多多的千億美元也不會是終點。
很多人錯過了拼多多、美團與京東,也會有很多人錯過下一個千億美元獨角獸。趨勢大多數人都看得到,但真正可以堅持信仰與判斷,並進行長線價值投資的人又少之又少,此所謂知易行難,任何市場的投資,「中途下車」或者「未及上車」,再望塵莫及一直都是常態。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