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財經】雖有雙11捧場,天貓銷量再創新高,但是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在這兩天在資本市場上卻遭遇滑鐵盧。
電商中的新貴拼多多卻憑藉優異表現,意外逆襲京東;而美團雖然不直接參戰雙11,但股價同樣大跌。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雙11火爆,巨頭為何不經「打」?
阿里巴巴在港股交易中,11月10日大跌5.1%,11日再跌9.8%。而進入11月以來,阿里集團還遭遇關聯公司螞蟻金服突然終止上市之重大變卦,所以阿里股價已經從月初293港元跌至248港元,尤其是以雙11跌幅最為慘烈;甚至比螞蟻終止上市後帶來的衝擊更甚。僅僅兩天,阿里股價跌幅就有14.5%。
按照市值而言,阿里、騰訊、美團和京東,是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四巨頭。大跌的公司不止阿里集團,港股大盤科技股這兩天非常疲軟的還有美團和騰訊。
其中美團10日跌幅為10.5%,11日再跌9.67%,兩天跌幅超過19%。騰訊10日跌4.42%,11日再跌7.39%;兩天跌幅也達到12%。京東10日跌8.78%,11日再跌9.2%。
此時還有雙11銷售數據助威!京東雙十一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已經突破2715億。天貓同樣銷售暴增。2020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成交額突破4982億。雙11加持,銷售數據紅火,阿里巴巴為何不漲反而大跌呢?此外,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和美團股價為何重挫呢?
或許與即將出臺的新政有關。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明確諸多基礎性概念;也對廣受批評的「大數據殺熟」、「搭售」、「二選一」作出分析界定。除了對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監管部門還陸續公布相關規定和指導意見,旨在規範線上經濟的發展。
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召開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京東、美團、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滴滴、快手、拼多多等20多家主要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代表參會。該會議亦明確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強化自我約束。
監管收緊,對大平臺影響更大。因此巨頭們股價紛紛回調也就不奇怪。就市值損失而言,阿里這兩天市值蒸發大約9000億港元;京東蒸發約1950億港元;美團蒸發約3800億港元;騰訊蒸發約6900億港元。沒有千億市值損失,就說明距離一線還有距離。
騰訊市值再挑戰阿里,拼多多意外逆襲
看看網際網路巨頭最新市值,京東市值為9389億港元;美團市值為15943億港元;騰訊為52812億港元;阿里市值為53311億港元,在11日盤中交易,騰訊一舉奪回港股市值最高公司寶座。
即便兩天大跌,但是從年初至今,美團累計漲幅還有166%,京東(美股)累計漲幅為135%,依舊十分驚人;而騰訊和阿里(美股)累計漲幅已經縮水至47%,25%。
不過,比京東漲幅更強的電商巨頭無疑是拼多多,從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為195%,市值一度被京東壓制後,再次實現反超。
截至11月12日北京時間美股收市,拼多多大漲超過8%,總市值為1335億美元,超過京東的1296億美元,再次逆襲。
而新政旨在讓平臺、商家、用戶共贏,並非刻意打壓平臺方,畢竟只有一家贏的市場也不會長久。美股最新交易中,阿里和京東都止跌,也是明顯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