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垮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警惕職場的「野馬效應」

2020-12-27 網易

2020-12-24 12:04:04 來源: 娛樂開心說

舉報

  在職場大家可以發現,有些人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感覺他的一天就很輕鬆,而有的人每天坐在位置上忙得熱火朝天,連上個廁所還要跑著前進,下班之後還要留著加班。其實,大家的工作量都是一樣的,累垮你的不是工作而是你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方式。

  

  1.太累的原因

  只知道工作任務,但是沒有確定工作目標。工作目標往往能夠幫助大家找到快速完成整個工作最好的方式,確定目標,能夠讓你明確自己要做什麼。

  工作不專注。觀察周圍的同事會發現,那些成天忙忙碌碌,處理各種任務的人,有時產出並不高。他像是在打地鼠似的看著他們幹活,打完一隻,另一隻又爬了上來,甚至有人看也不看。而那些準時下班的人呢,他們做事專注,有條理,似乎很淡定,多難的事情都在默默地解決。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種人總是緊張地工作。效率低的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計劃當天的工作,而是立即投入工作,以致於到了下班後,發現有許多事情還沒有完成,而沒有完成的,也許是最重要的。

  

  2.改變思維,調整心態

  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很重要,但工作量一大,就必須認清自己不能全心全意地去做的事實,有下屬可以分擔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利用,如果老是不放心地分配任務給下屬,只會讓自己的工作量越積越多,不但做不完,更有可能使最終的總成效下降。也許你的工作能力確實很好,公司非常依賴你,但也不要不相信自己的公司和同事的能力,一個公司不太可能因為一個人的缺席而倒閉。嚴格的專注也會使你害怕休假,成為了一個有抱負又要拖著身體去上班的工作狂,這樣不但讓自己吃虧,還容易給身邊的同事帶來負擔和壓力。

  做好本職工作,追求完美,對你來說並不難,但如果想要獲得別人對你的肯定,要不斷地把別人的事做好,這時就要小心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量力而行,不逞強,適時懂得拒絕也很重要。

  

  3.正確的工作方式

  要有計劃的工作,例如在星期天的晚上安排下個星期的日常工作,在早上安排當天的日常工作。另外,任務列表在工作的時候一直開放,實時更新,完成一個項目刪除一個項目,臨時增加一個項目再插入相應的時間間隔,當天沒有完成的,非緊急的任務,就改為第二天完成,在制定計劃時,你當然要把最多的時間分配給高價值的工作。

  養成固定的時間習慣。一方面讓不同難度的工作結合一下,自己工作起來不會太苦難,以求達到最大效率,另一方面,你會清楚的知道,5分鐘,10分鐘,30分鐘,分別能做什麼。

  按時記錄,每日總結。在你工作的時候,老闆給你分配任務,而客戶又提出一個問題,你怎麼辦?許多人會直接去做一些臨時性的工作,但是真正的好方法是:假如不是十萬火急,你可以把關鍵字直接寫在筆記本上,不需要思考,然後立即返回到剛才的任務,完成後再查看筆記本。此外,在一天中,你所學到的東西和所犯的錯誤,當時也要記下來。

  

  總結:大家從學校進入社會的這幾年,是思維和工作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大家養成了錯誤的工作習慣,對以後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年輕時的工作選擇,你不僅選擇了一份工作,而且選擇了一種思考習慣、工作方式、價值觀,甚至生活方式。當你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在什麼樣的工作環境中,與誰共事,由誰指導,這些都足以影響你未來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野馬效應」?野馬效應對人有什麼危害?
    早上你睡懶覺的時候,而不得不匆匆忙忙地趕著去上班,走在路上的時候旁邊開過的車濺了一身的水,本來心情就不是很好,焦急怕自己遲到,而現在又被人濺起了一身的水,任誰的心情都好不到哪裡去,好不容易到了公司,還遲到了,這個月的全勤獎還沒有了,又由於沉浸在剛才不好的心情之中,所以你這一天的工作狀態都不太好,遲遲進入不了工作狀態。
  • 職場心理學:人在職場,工作到位,不「越位」
    任何工作都可以稱之為職場,職場中也有很多不同的職業。並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表達出來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了少部分獨立工種的工作外。許多工作還是需要團隊協作完成的,退一萬步來說,在職場上人與人的接觸總是避免不了的。
  • 在職場,真正自律的人不是熬夜工作的人,而是堅持早睡的人
    在職場,真正自律的人不是熬夜工作的人,而是堅持早睡的人 我的一個朋友經常和我抱怨他的職場生活,他認為自己在職場已經足夠努力、自律了,卻還是沒有辦法收穫同事的喜歡,領導的重視,還是只能在職場非常平庸的生活。但是他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他想要得到的更多。
  • 累垮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嘴笨!真正的高手都在用這個高效表達公式
    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得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來完成,也就是說,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表達是思想通往財富的工具。語言表達的過程就是思想營銷的過程。有效的語言表達才能讓對方接受你的思想,你才有可能在商業活動中實現售賣的機會,與其說對方為你的產品買單,還是不如說是對方花錢為你大腦的思想買單。
  • 職場開拓者:對不起,老闆不需要傻工作的人,而是這四種工作方式
    ,得到老闆的認可,並不是只靠工作能力就可以的,你如果只是在傻傻的工作,那麼很有可能,只是一顆螺絲釘,而不會成為公司的核心人物,老闆更加喜歡的是這四種工作方式。第一種工作方式,匯報工作說結果。我們要知道,在職場上,你只是老闆的一個員工,他們把你招過來,肯定是想讓你完成工作給公司帶來更高的業績,所以他們幾乎不怎麼去管你的過程,只看中你的結果,如果你的結果能夠達到他的預期,那麼他是高興的,如果你達不到他的標準,那麼你就相當於是沒做好工作,找你匯報工作的時候要直接說出來,你這個工作的結果如何?
  • 面試官問,你撿到8萬失主說丟了10萬咋辦?女孩巧妙回答被錄用
    2.面試官出題的想法通過面試官的非常規問題,我們很容易就會把自稱失主的人當做真正的失主,這就是引導你的思維按照面試官的套路走。在正中圈套的情況下,前兩個測試者的結果也很明顯。面試中的第三種方式是通過自己的思考,不受面試官思考的限制。
  • 職場效應之:共生效應、投射效應、互惠效應
    共生效應——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我們,都會互相影響職場共生效應:職場中,我們會經常有不同的分工,那就需要不同的是人做,這過程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地打開自己,與團隊合作、互相學習、探討,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經歷、知識結構、技術專長
  • 職場效應之: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破窗效應
    職場現象職場中,大多數的人做事努力、循規蹈矩、穩重,從沒出現大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優點,但是在一些有想法的領導看來,這可能是很大的缺點,因為都是埋頭幹活,從不抬頭看路,做事情的方式是按照前人的經驗,重複去做而已。現象總結起來就是:埋頭拉車、盲目崇拜式、理論迷信、墨守成規、懼怕風險。
  • 工作場所總是與世隔絕的,不是你不好,是你沒有正確的工作方式
    這樣的煩惱會直接影響心情和工作效率,但小編可以清楚地告訴你,辭職和逃避並不能改變問題,只有隻有你開始改變你的相處方式,你才能走出困境。那麼,初入職場時,我們應該如何與同事相處呢?在工作場所學習「主動」當你剛進入職場或來到一個新的環境,這裡的一切對你來說都是陌生的,在你來公司之前,你的同事們已經互相認識並一起工作了,他們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想儘快融入他們,你必須採取主動。
  • 最常見的十八個定律和效應,看看你有沒有遇到
    破窗效應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取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可能被人莫名其妙的打爛,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啟示:在工作中,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惕,別讓自己成為職場上那扇任人踐踏的破窗戶。
  • 職場上看的不是工作時長,而是工作效率
    職場日劇教會了我們很多方法去提升工作效率,但是真正用起來你會發現,做事情依舊會拖延!所以在具體的執行上,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1. 計劃後馬上著手解決拖延症的最佳方式是馬上開始。無論是做什麼事,做計劃固然重要,但是不要糾結於計劃的細節。
  • 警惕!如遇這3種情況,領導不是在培養你,而是把你當廉價勞動力
    警惕!如遇這3種情況,領導不是在培養你,而是把你當廉價勞動力我們在進入職場工作的時候,總會遇到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和領導進行工作上的聯繫,有時候是因為領導因為社會市場的變動和反饋等情況,需要調整或者增加我們的工作任務,和我們進行交接,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的工作狀態出了問題,領導就會找我們進辦公室進行談話,還有的時候就是定期向領導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和成果
  • 職場效應之:蝴蝶效應、鯰魚效應、莫扎特效應
    蝴蝶效應——細節決定成敗職場蝴蝶效應:蝴蝶很微小,哪怕扇動下翅膀,都會引起巨大的後果。正如職場中每個員工,哪怕你是不起眼的一個打螺絲工位,也有可能因為你的一顆螺絲沒打好,而引起工廠倒閉的後果。蝴蝶效應警示職場的人們,要認真的去對待處理的每一件事情,襲關注好細節,這樣才不會惡性循環導向不良的結果。
  • 職場那種人最可怕?不是第一種,不是第二種,而是第三種
    辦公室的日常職場是我們每個人都逃不開的一個話題,也是許多人都不願意提起的一個話題,初入職場我們只覺得什麼都新鮮,時間久了才知道職場處處是兇險,步步為營,小心謹慎才能最終成為贏家。我都說職場可怕,其實可怕的並不是工作,而是人心,東西壞了可以修,食物壞了,可以重新做,人心一旦壞了就永遠無法彌補。你知道職場上什麼樣的人最可怕嗎?
  • 你適合什麼工作,80%由它說了算!|MBTI職業性格測試
    這一點,無論是應屆生,還是職場老人,都應該在擇業前就搞清楚。而如何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呢?不單單是從職業技能上來判斷,更由你的性格來做判斷。職業技能是可以隨著工作經歷不斷累積,但一個人的性格可不能說改就改!
  • 走好職場鋼絲,你只需要克服「瓦倫達效應」
    一、工作任務總想精益求精,卻並不盡人意?你只需克服「瓦倫達效應」周末,小紅委屈滿滿的跑來找我,沒等我開口,她便梨花淚雨般痛哭流涕:原來她被選中代表公司去參加集團總部的演講比賽,作為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她也算身經百戰,公司上下對她信心滿滿。領導還說,如果小紅這次能夠拿到第一名,那麼除了獎金之外,工作職務再提一級。
  • 「職場中,漲工資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要來的」你怎麼看?
    有網友問:「職場中,漲工資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要來的」你怎麼看?把職場當成商場看,自己就其中一件商品,把自己的價值推銷出去,並不是單單靠嘴說,而是本身的價值,白菜永遠賣不到黃金的價格,即便能賣到黃金的價格,也要有自己品牌效應。所以提升自身價值,增加自己的履歷「背書」,當價值大於崗位時,離升職加薪的也就不遠了。
  • 壓垮你的不是事,而是情緒
    何老師是這樣回復的:在這種時候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因為其實事情壓不垮我們,反而是情緒會壓垮我們。何老師看問題確實很通透。那種感覺就好像夜深人靜的夜晚,總有蚊子圍著你飛,哪怕你咬不到你,可是你聽著它嗡嗡嗡的聲音就是覺得很煩,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野馬效應。
  • 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
    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沒有徹底勝利,還需要全國上下保持警惕、嚴密防範,堅持再堅持。作者:方鴻濤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 為什麼就找不到好工作?其實你找的不是工作,而是「完美戀人」
    看著小滿憂鬱的表情,我淡淡的說了一句:「其實你找的不是工作,而是一個完美戀人。」小滿正在試圖喝口水,滋潤下他快冒煙的嗓子,聽到我的話後,一下子把還未咽下去的水,一口吐出來。好工作就像戀人一樣,沒有完美,只有適合什麼是好工作?曾流傳過這樣一種說法:錢多、事少、離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