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此城「高樓多」,超重慶、武漢之和,不是北京、上海

2021-01-09 阿臻愛世界

高樓通常是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誌,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個城市的高樓、摩天大樓的數量越多,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也基本上越好,這樣的城市也越符合我們心中的國際大城市形象, 國內經濟發展度高的城市其實不少,如果以萬億GDP為粗糙標準,大部分新一線城市都有這樣的實力。

那麼,國內高樓數量最多的城市是哪個?對摩天大樓來說沒有特別統一的高度標準,但通常超過150米的話基本上可以說是摩天大樓,但是,今天介紹200米以上, 這樣會更加「震撼」, 這個城市是深圳, 深圳成了中國最高大樓數量最多的城市,老實說筆者在最初統計數據後也有點吃驚。

畢竟深圳確實是國內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城市,發展速度也非常快,但畢竟是幾十年的時間,基礎還是很難與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城市相比,但是,筆者對「深圳的速度」印象更深, 然後仔細想想,深圳是一個新城市,不僅沒有古老的歷史紐帶,城市也不多需要高限制的地方,所以高樓數量最多也可以接受。

到2018年底,深圳200米到300米的高樓數量達到98棟,300米到400米的高樓達到13棟,400米以上的高樓達到1棟,在現在深圳最高的大樓592米的平安金融中心,其他城市呢? 武漢200米到300米的高樓數量為43棟,300米以上為4棟,重慶200米以上的高樓數量為52棟,其中300米以上為5棟,從北京到2018年建成的摩天大樓數量為24棟( 200米以上),上海的摩天大樓數量為60棟, 深圳不僅國內其他城市以高樓數量領先,而且有「碾壓」的感覺。

這也是很多人對深圳的評價是「年輕」一詞,它充滿活力,充滿活力,它沒有太厚的歷史,可能也沒有滄桑的過去,但深圳的銳氣是國內很多城市無法比擬的,這也是深圳18年的時候,被海外有名的旅行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值得去的目的地城市第二吧!

相關焦點

  • 論武漢與成都的發展格局:分別對標的是上海與北京
    從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來看,兩座城市都是我國高教實力雄厚的城市,但是上海的高教質量要更強,武漢的高校數量和學生數量要更多,正如上海擁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這對實力不相上下的雙子星,武漢也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這對綜合實力處於伯仲之間的強校,雖然實力差了些,但是格局都是相同的。
  • 中國高樓最多的城市:上海都不是第一名,北京連前10都進不去
    比如說中國高樓最多的城市,大家猜得到是哪裡嗎?估計會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猜想吧,但事實上我國高樓最多的地方上海都不是第1名,而北京居然連前10名都排不進去,這個結果有沒有讓你覺得十分驚訝?根據2020年的最新榜單,我們可以看到北京這樣的老城市,雖然他的文化底蘊是非常大的,但是提到那些高層建築數量卻沒有其他城市那麼多。
  • 中國大陸高樓最多的城市,287座高樓比紐約還多,GDP達2萬多億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速,城市發展也越來越完善,各大城市的高樓拔地而起。高樓大廈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以及象徵著城市的繁榮,現在我國有很多的城市都在開始不斷地建設摩天大樓,各大城市之間對於高樓的數量以及最高高度都在不斷地刷新。
  • 中國高樓最多的城市,數量是上海的2倍,是著名的花園城市
    對於高樓大廈比較多的城市,大家首先想到可能是北京、香港、廣州或者是重慶等等地方,但實際的情況是,首都北京雖是各種政治、歷史、文化、教育以及經濟中心,但是如果提到高樓大廈的建設話,確實是沒有我們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多。
  • 美國第四城休斯頓,經濟實力比上海還強,高樓卻不如上海一個區多
    雖然經濟上是這麼強,可是在城市建設上美國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除了紐約、芝加哥少數幾個城市,其他城市的高樓比較少,跟經濟實力對比一點兒也不匹配。美國第四城休斯頓,經濟實力比上海還強,城建跟上海比較差太遠。休斯頓,中國籃球迷非常熟悉的一個城市,NBA火箭隊就在這裡,當年我國籃球巨星姚明就是在這裡打球。
  • 高樓第一城:擁有超4000座100米以上高樓,摩天大樓比杜拜多2.4倍
    一座城市高樓多,雖然證明不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狀況,但至少是可以證明一座城市是否繁華的。那麼這個世界上這麼多大都市,究竟哪座城市的高樓數量全球最多呢?根據wiki收錄的數據,這座城市裡達到「高層建築」標準的超過9000座,其中超過100米能夠稱得上是「高樓」的就達到了4000座,而超過150米的摩天大樓建築超過了480座。不管是哪一項數據都全球第一,可能有的粉絲對這一數據的高低沒有概念,要知道在很多人印象中高樓很多的杜拜,目前境內超150米的摩天大樓數量都才200座。
  • 2020年國內十大高樓排名,第一仍然位居上海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了房地產行業的迅猛發展,比肩林立的寫字樓和商業中心拔地而起,逐漸成為中國各大城市興盛繁榮的標誌。這些高樓鱗次櫛比,高聳入雲,使得城市的天際線被一次次的不斷刷新。那麼在我國位居前十的寫字樓和商業中心,你知道是哪些嗎?
  • 中國十大城市第一高樓大PK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位居第一
    是中國目前第一高樓、世界第三高樓、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樓高492米,地上101層。   中國十大城市第一高樓PK  目前,國貿大廈(即國貿三期主樓)創造了北京第一高樓的新紀錄,成為北京的最新地標。看看中國其他城市還有哪些高樓地標。
  • 高樓全球第三的城市:高樓數量比肩美國紐約,卻不是北京不是上海
    高樓對一座城市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緩解人口帶來的壓力。像我們農村一百平的土地可能就住一戶人家,但要是在城市裡面。一百平米的土地可能住的就是幾十戶人家,幾百口人。所以大家不要認為高樓就是為了好看,其實高樓真的是為了能夠住更多的人而已!
  • 上海重慶搶跑!AI賽道逐鹿,武漢在哪?
    「BAT」中掉隊的李彥宏,去了重慶籤訂人工智慧方面戰略協議又趕回北京發布最新人工智慧化工業化成果。密集行程的背後,是李彥宏押寶人工智慧,發起的絕地反擊。中關村勞模雷軍又披上了紅授帶。背後難言的,是業績飆升、股價飄綠的尷尬,怎樣讓股民相信小米是家網際網路公司,人工智慧牌打出。從重慶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到上海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未來產業高度。
  • 國內交通「最發達城市」高鐵站數量多達16個,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
    在每個人的眼中,繁榮的城市自然是交通發達的城市,例如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城市應該是許多人眼中最便捷的城市,但實際上,中國最便捷的城市既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而是武漢。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有些驚訝,畢竟,武漢只是中國一個新一線城市,怎樣才能比上海和北京更發達?
  • 我國高樓大廈多的城市,上海僅排第二,但第一卻得到全球公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建造了無數高樓,因此高樓也在城市和城市之間進行了比較,甚至在國家之間進行了暗中比較,但高樓越來越多,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位於杜拜的哈利法塔, 那麼,你知道中國的哪個城市有最多的高樓嗎?
  • 武漢和重慶,誰才是真正的橋都?重慶橋多,但武漢是建橋之都
    武漢和重慶,到底誰才是橋都呢?之前,重慶被一個協會認定為唯一的橋都。重慶是一座山成,而且嘉陵江和長江在此相遇,形成了兩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長江沿線,兩江四岸比較顯著的,一個是上海,黃浦江匯入長江。一個是武漢,漢江匯入長江。
  • 韓國第一高樓:由樂天集團所建,如今在此樓主動打出武漢加油
    比如說到上海中心大廈,你們就會知道這是中國最高樓,並且也是目前上海最為顯著的地標。韓國首爾自然也有這麼一座高樓,是首爾這座城市最為顯著的地標建築,這座建築就叫做樂天世界大廈。是一座總高度達到555米的超高建築,目前是整個首爾甚至是整個韓國最高的建築。作為一座建成於2017年4月的建築,這裡目前的高度仍然保持在全球第6的位置。
  • 我國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數量遠超深圳和上海,比紐約還要多63座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特別是近兩年來中國在城市房建方面更是有不少的出色成績,不少城市許多高樓已經拔地而起,不斷地突破著城市的天際線。如果說起國內哪座城市高樓最多,不少人都會首先想到北京或者上海還有深圳,但其實如果真正要論哪座城市高樓最多且規模最大,香港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老大。
  • 中國「第一高樓城」,擁有超4000座100米以上高樓,比杜拜多2.4倍
    城市最重要的標誌是什麼,無非就是高樓大廈,高樓林立就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繁榮,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大城市,你知道哪個城市的高樓最多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香港,這裡的摩天大樓數量不僅是全球第一,還有很多的超過100米以上的高樓大廈,而且香港高樓的密集程度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由此可見香港的繁華程度,境內的夜景也是出了名的壯觀。
  • 中國高校第三城:成都西安實力不俗,武漢南京希望更大!
    中國大學的格局中,有清北復交的說法,北京和上海也是我國目前大學實力最強的兩座城市。截至目前,北京擁有34所雙一流大學,上海為14所雙一流,實力確實遙遙領先。
  • 美國「西部最大城」洛杉磯,僅有20多棟高樓,和上海相比差距多大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經濟體,作為高度發達的國家,美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位居世界前列, 洛杉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是加利福尼亞州第一大城市,是全美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市),被稱為「天使之城」, 洛杉磯具有世界聞名的各種專業和文化領域機構,是世界流行文化的主導城市,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上海等5城超6萬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什麼類型的城市,居民擁有更高的收入和獲得感?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展望「十四五」,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如果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收入持續提高,擴大消費,中國市場也將持續擴大,這是形成國內大循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