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第三城:成都西安實力不俗,武漢南京希望更大!

2020-12-23 騰訊網

上周,知名高校研究機構軟科,發布了一篇中國高校第三城的文章,也就是中國大學實力第三城。一直以來,各地都非常重視大學的發展。在二戰時期,德英雙方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雙方發生交火時,不能毀壞對方的大學。戰爭是殘酷的,但對於知識的尊重一直都存在。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高校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中國大學的格局中,有清北復交的說法,北京和上海也是我國目前大學實力最強的兩座城市。截至目前,北京擁有34所雙一流大學,上海為14所雙一流,實力確實遙遙領先。而廣州作為我國綜合實力第三城,也是我國三大門戶城市之一,但雙一流大學僅為5所,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

軟科指出,中國高校實力第三城,有四座城市的呼聲是最高的,分別是成都、西安、武漢還有南京。高校實力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概念,要比較孰強孰弱確實非常困難。

不少學者也是認為,這四大城市的高教實力處於同一個梯隊,實力高低並不明顯。但我們認為,成都和西安的大學實力確實不俗。但中國高校第三城的位置,還是武漢、南京的希望更大一些。

成都、西安、武漢和南京,四個備選種子選手,有三個來自於中西部地區,足以體現了我國科教資源的均衡性。從這方面,我們也對我國全面崛起的發展有了足夠的信心。

中部崛起的規劃實行了十幾年,也明顯感受了中部六省的經濟崛起。而中部發展的背後,正是依靠了武漢大學、中科大、華中科技、中南大學等高校的支撐。未來西部地區的發展,必然也需要成都、西安、重慶等地高校的鼎力相助。

從大學本科數量來看,武漢達到了46所,暫時位居四大城市之首。西安以44所緊隨其後,而南京與成都在大學本科數量方面的優勢並不大。之前,武漢方面公布了具體措施,從五大方面採取14條措施,支持在漢高校推進「雙一流」建設,其中包括打造3個環大學創新經濟帶。從高校規模來看,武漢目前是僅次於北京、上海的。

但高校實力除了規模以外,還需要質量的體現。如今,雙一流高校的數量足以體現一座城市的大學含金量。這四個城市中,南京的雙一流高校達到了10所,而成都、武漢和西安的雙一流高校數量都為5所。結合本科高校數量以及含金量,武漢和南京成為我國高校第三城的希望更大。

我們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高校實力第三城的位置還在不斷變化中。廣州、杭州、長沙、合肥、天津、重慶等城市都有希望競爭高校第三城,深圳、青島等後起之秀也在高校教育方面奮力追趕。那麼大家對於中國高校第三城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西安、成都、武漢、南京瞄準綜合性科學中心第五城,誰更有勝算?
    南京南京亦是我國科教重鎮,科教實力全國前5位,全市共有高等院校53所,其中本科院校35所。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8所211高校,兩所985高校。擁有兩院院士80餘人,國家重點實驗室21個。
  • 榜單:軟經濟指標榜,武漢、杭州、西安、成都、南京、長沙上榜
    根據華頓經濟研究院最新的榜單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軟經濟指標排名第一的是北京,上海和廣州分列二三位,武漢和杭州排在第四五名,其他上榜的城市還有重慶、西安、成都、南京和長沙。 縱觀榜單,一線城市之中深圳跌出了榜單,這座快速興起的城市人文科教衛生等方面的建設還需假以時日,繼續成長。
  • 武漢第六,南京超杭州、成都,西安、無錫進入20強
    綜合實力往往來說比GDP總量更具有權威性,因此,讓很多機構在每年都出爐全國城市排名,雖然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順序,但是往往也能賺取很多「流量」。就在這兩天,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尼爾森發布了全國城市20強排名,下面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
  • 誰將成為中國的第五城?難分伯仲
    比如有人認為成都應該排名第五,有人認為第五城應該是武漢,有人表示支持杭州,而重慶、天津、南京的呼聲也此起彼伏。 綜合來看,第五城競逐基本上集中在「成都、武漢、重慶、杭州、南京」這五個城市。但誰將成為中國的第五城,難分伯仲。
  • 這份高校分布地圖,暴露了各大城市的真實實力
    再看211高校分布。目前全國共有116所,排在前五的依次是北京26所,江蘇11所,上海10所,陝西8所,湖北7所。除了河南外,山東同樣比較「突出」。作為第三大經濟省份,山東擁有146所高校,全國第三,不過211隻有3所,分別是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跟它的經濟實力相當不匹配。
  • 中國內地25大城市綜合實力排行
    國家中心(1個):北京; 國家重要中心(3個):上海、廣州、深圳; 潛在國家重要中心(8個):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 06 國家教育中心: 南京西安武漢領先,深圳蘇州重慶落榜 中國內地城市的教育實力與GDP排行出現明顯偏離。
  • 高校城市對決:南京+合肥PK上海
    作為中國高教的兩大中心城市,上海與南京是除北京之外,高教資源最豐富密集的兩座大城,長期霸榜在全國第二與第三的位置。雖然時至今日,高教第三城位置一直爭論不斷,很難蓋棺論定。不過從全國第四輪高校學科評估來看,就體量上而言武漢相較於南京略微佔優,但是從A類學科的總量上來說南京稍勝武漢,一個「高精尖」,一個「巨無霸」,可謂尖峰對麥芒,互有勝負。但是令人無比扼腕嘆息的是,曾經與南京武漢並列第三城的西安目前已經逐漸的被拉開距離。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南京+合肥Pk上海,可否有叫板高教第二城上海的一戰之力?
  • 中國內地25大城市綜合實力排行發布,標準不唯GDP
    、深圳;潛在國家重要中心(8個):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一個原因是深圳雖然高科技產業眾多,但缺乏一流高校和一流研究機構,這一報告將論文、學術團隊等納入指標,深圳明顯吃了這方面的虧。合肥能夠與杭州成都南京等並列入圍?畢竟,合肥坐擁中國科技大學這一強校,且拿下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實力穩步增長。
  • 2020多省高校本省高考錄取排位百分比揭曉,哪些高校錄取難度更大
    成都理工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在本省排位百分比為12.88%,生源質量也算不錯了,而四川農業大學和西南大學都在15%左右,可以看出專業對於一所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影響還是很大的。而緊隨以後的是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大學、西華大學和西南科技大學,本省排位百分比均在20%左右。
  • 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公布,西安交通大學進入前十,不配?
    論壇上公布了《2019-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其中,有一個榜單是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在這個榜單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位居榜單前十。
  • 非一線城市競爭力模塊化評價:西安、武漢、南京並列第一
    物流是現代經濟最核心的環節之一,物資集散、流通,會創造大量商業機遇;6、產業系統:現代製造業產業化特徵越來越明顯,孤立的企業難成氣候,只有產業聚集,形成規模效應、產業鏈效應,才有強大競爭力;7、外貿系統:內外雙循環才是王道;8、高教系統:好大學能從內核改變一座城市,好的城市需要好的大學;9、文化系統:文化是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氣質,上海的東西合璧、重慶的賽博朋克、西安的唐風漢韻
  • 觀察|南京躋身中國內地GDP十強,能否趕超杭州、蘇州?
    雖然南京GDP剛剛躋身十強,但無論是人均GDP、上市公司數量、中國500強企業數量、獨角獸企業規模,相比武漢、成都,南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城市競爭,不進則退,南京躋身十強,可謂沒有懸念。02南京,既非強省會,也非網紅城市,但「徽京「之名卻長久流傳。
  • 2020中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300強排名:武漢大學第4名!有你學校嗎
    2020中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300強排名 2020中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依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
  • 我市舉辦西安、成都高校專場招聘活動
    12月5日至6日,由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承辦的2020年「才聚日照—直通名校」西安、成都高校專場招聘活動成功舉辦。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崔久成主持活動,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公務員局局長王金祥介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985大學就業率最新排名:西安交大實力奪冠,武漢大學退步很明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綜合實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不少高校更是趁此機會成為了985工程大學,因此評論一所高校實力到底怎麼樣,相信不少人都會先看這所大學是不是「985」,當然能夠考上985大學不僅是對教學質量的一個保證,同時也是對將來就業找工作的一個保證。
  • 美國制裁高校完整名單,哈工大、西交在列,無「清北華五」
    與今年5月份公布的一樣,最新清單中再次出現了高校的身影,分別是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天津大學等5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至此,國內高校圈登上美國「實體制裁清單」的大學數量達到了18所。
  • 上海交大落戶成都!西部科技中心,成都、西安、重慶,花落誰家?
    重慶,可以說是如今西部勢頭最猛的城市,北有兩江新區,引進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致力於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西有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也引進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共建研究院,致力於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的科研共建。
  • 人民網發布2020年度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
    論壇上公布了《2019-2020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本次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與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推出,截取時間段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選取對象為165所部屬重點高校及地方重點院校,由媒體影響力、新媒體影響力、網絡輿論影響力、科研影響力等多個榜單構成。首先揭曉的是高校社會影響力榜單。
  • 繼「北上廣深」之後,「中國第五城」是誰?這五位最有可能
    在四大一線城市身後,有著15座新一線城市,雖然每年榜單中的成員都會出現變動,但排在榜單前端的幾位十分穩定,2020年排在新一線城市中前五位的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也是繼「北上廣深」之後,最有希望成為「中國第五城」的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