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相識是一種緣分,請你隨手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中學教師將隨時更新精彩教育類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教育、暢聊教育吧!
經常聽周圍的人說起神童這個詞語,那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天賦之高,學習之厲害,讓人不可思議。而今年北京大學招收的最小考生僅15歲,這本該是一個初三學生的年齡,卻已經被國內最頂級的北京大學錄取,說明這個學生有可能出現了跳級的情況。那麼這些神童跳級真的好嗎?有網友指出:違背了自然規律,99%都會付出成長的代價。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位15歲的考生還不算太離譜,和正常考生也就相差兩三歲,去適應大學生活應該是沒有一點問題的。不過如果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明明孩子沒有那個天賦,卻要強行去拔苗助長,這個就會出大問題了。大家應該還記得2006年,遼寧考生張炘煬以10歲年齡成功考入天津某大學,創造我國最小年齡大學生紀錄。當時獲得了一片讚美之聲,各種電視臺和媒體採訪不斷,堪稱達到人生巔峰。
但進入大學校園之後才發現,由於年齡太小,缺少基本的生活閱歷,很難和同學產生共同語言,交流比較困難,因為同學們談論的是戀愛和追劇,而他看的是《藍貓淘氣3000問》,即使上大學了還需要父母陪讀,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笑話。張炘煬擁有倔強的性格,要求父母存錢在北京買房,否則就退學。雖然連續獲得最小碩士生和最小博士生的稱號,但究竟算不算成功還有待於商榷。
如果說張炘煬有幾分天賦還可以理解,但接下來這個故事看完讓人更多的不是讚美,而是心酸和憤怒。一個叫張易文的女孩,明明只是個普通孩子,父親卻強行將她神童化,9歲和10歲兩次參加高考,最終352分被河南一所大專錄取。別人都覺得這是一個神童,這麼小就上了大學,但仔細一想,真的是神童嗎?這麼小就被父親剝奪了快樂的童年,大學後張易文和父親都後悔了多次,但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曾經和一個朋友聊天,她就非常贊成跳級,而且眼裡充滿了崇拜,只恨自己孩子不爭氣。我說跳級有什麼好,她說別人就覺得自己很厲害啊!我又問,跳級了早畢業幾年又有什麼用呢?她又說,早畢業幾年就比同齡人多幾年工作經驗,更容易成功。已經不想再辯駁,奇葩的邏輯,早畢業幾年就更容易成功,是不是意味著比你早畢業兩年的人,一定混得比你好,是不是意味著比你晚畢業兩年的人一定都比你混得差呢?
總結:人的成長是多方面的,成績只是其中一方面,必要的生活閱歷會讓人心智更加的成熟,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更強,為人處世的能力更圓滑。順其自然才是生命成長的本質,確實天賦秉異,各方面都具備的情況下,適當跳一兩個級無可厚非,但如果要拔苗助長,強行神童化,只會給孩子帶來痛苦。有些神童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這個神童是正常的成長,說不定成就會更高呢?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兒了,你同意中學教師的觀點嗎?對於神童跳級,你有什麼看法呢?暢所欲言,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