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這就是《孟子·公孫丑上》中揠苗助長典故的由來。在很多「神童」的身上,其實人們都會有揠苗助長的憂慮,誠然小神童們有高於同齡人太多的聰明才智,但他們是否真正適合跳級的超齡教育,始終是天才兒童教育中的重要議題。
山東泰安就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小神童」,名叫蘇劉溢。他出生於2000年,和其他神童一樣,蘇劉溢從小就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學習能力。7歲時他就已經自學完了初中課程,8歲就已經開始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同時學會了C語言、PHP等基本語法,並自己設計了一套網絡界面。
此後蘇劉溢還參加了各種競賽,比如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希望英語大賽等等,而且獲得的幾乎都是一等獎。在這樣的情況下,蘇劉溢的母親選擇讓孩子跳級讀書,先是讀了1年初中、1年高中,又複習了1個月,接著在10歲時,小小的蘇劉溢就走上了高考的戰場。
2010年夏天,蘇劉溢的高考成績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出爐了,556分,被南方科技大學順利錄取。10歲的神童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成為了一個爆炸性新聞,人們都在為天才的誕生歡呼雀躍,卻沒有人考慮到蘇劉溢能否適應本屬於成年人的大學生活。
據蘇劉溢的南科大同學透露,10歲的蘇劉溢不太能融入集體,與哥哥姐姐們幾乎沒辦法交流,而且上課時也會有很多小動作。蘇劉溢在南科大的第一節課很受矚目,但旁聽的記者卻發現這個小神童對課堂絲毫不專注,經常會有玩前桌女生的頭髮、擺弄雨傘、玩手機等行為。
沒有多久,課堂上就看不到那個小小的身影了,據了解是因為蘇劉溢覺得老師講的東西太淺顯,他又融入不了同學,所以暫時回家休整。對於「退學」的說法,校方和蘇劉溢的家長都予以了否認,但此後在大學裡確實很少能再看到小神童蘇劉溢的蹤跡。
其實蘇劉溢難以融入集體的問題很早就現出了端倪,早在7歲讀小學時,因為跳級到5年級的緣故,蘇劉溢沒有辦法和同學很好地相處,故而讀了3天就放棄了。後來不斷地跳級學習,使得蘇劉溢沒有體驗過別的孩子的成長經歷,對於冗長的大學課堂也不太適應,最終造成了「回家調整」的局面。
蘇劉溢的確是神童,也的確很聰明,小學時就學會了高中甚至更高級的知識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然而這種急速推進的模式,是否能讓孩子的心理年齡跟得上他的智商,將會是神童們要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如今蘇劉溢也有20歲了,可網絡上新聞上都再難找到他的消息,曾經的天才光環慢慢消失,不由得讓人有些惋惜。有教育學家表示,與其操之過急地培養神童,不如讓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不要讓更多的天才兒童耽擱在不適合的教育方式中,最終只能落得個「傷仲永」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