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提起高價股,人們首先第一反應的,就是貴州茅臺,2019年的茅臺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股王」。如果你是個老股民,那麼曾幾何時,A股市場第一高價股的王冠,爭奪的很激烈,茅臺也並非一直佔據榜首,這就包括曾經的「股王」--全通教育。
在市場環境巨變後,全通教育如今被打回了原形,股價也迎來了長達3年的慢慢跌途。全通教育曾有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日子。2015年,頂著「在線教育第一股」的光環,全通教育開啟股價飆漲。2015年3月,全通教育就以199.90元/股的價格取代貴州茅臺,成為當時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市盈率一度達到800倍。2015年5月13日,全通教育觸及467.57元的歷史最高價,全通教育市值突破535億元。在那一天,貴州茅臺的收盤價僅為216.16元/股,不到全通教育的一半。如今全通教育的總市值僅有35億左右,距離最高時點蒸發了近500億。
近日,全通教育登上「熱搜榜」了,被市場關注的原因是一樁價值15億的大買賣黃了!
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9月27日晚,全通教育發布公告,受宏觀經濟環境、上市公司及標的資產經營情況、重組政策變化以及股票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交易雙方未能就本次重組方案所涉交易定價、業績承諾與補償安排等要素達成最終共識,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並籤訂有關終止協議。
這意味著,全通教育歷時六個月籌劃收購「吳曉波頻道」母公司,即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權的舉動宣告失敗。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巴九靈成立於2014年,是「吳曉波頻道」等多個傳播平臺的運營方,業務板塊包括泛財經知識傳播、企投家學院、新匠人學院和知識付費。吳曉波何許人也?吳曉波被譽為國內最出色的財經作家,著有暢銷書《大敗局》《激蕩系列》,是泛財經領域的意見領袖,影響著國內年輕的精英階層。巴九靈的業務線主要藉助他的個人IP展開。
今年3月,吳曉波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把「吳曉波頻道」賣了!3月17日,全通教育就初步公布了這項收購案,而在4月1日,全通教育的重組預案出爐,其打算向吳曉波、邵冰冰、藍彩投資等19名交易對方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巴九靈96%的股份。該併購案的每一次進展都會吸引很多關注的眼球,但遺憾的是,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來看一下巴九靈的財務數據2018年營收2.3億元,淨利潤7537萬元,高達32.8%;與此同時,營收同比增長23.7%,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
實際上全通教育這一交易很快遭遇深交所詢問,問詢函中從8個方面提出了29項針對此次交易預案的問詢,主要包括幾點:
1,巴九靈對吳曉波個人影響力的依賴度、吳曉波個人IP的價值變化及可持續性等,說明巴九靈業務模式的穩定性、業務經營的可持續性。
2,核實說明吳曉波個人影響力對交易估值的影響,本次交易的實質是否為吳曉波個人IP證券化。
全通教育自2015年以來陸續收購繼教網、西安習悅等14家公司,累計確認商譽14.25億元。2018年,公司預計虧損6.21億元,主要系對繼教網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6.43億元。
深交所要求核實說明本次交易的可行性,是否為「忽悠式」重組,並對本次交易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充分的風險提示。
「吳曉波」是巴九靈最值錢的招牌,卻也是重組中最大的障礙之一。耐人尋味的是,本次收購標的核心資產吳曉波頻道APP,已正式更名為890新商學App。9月21日,「吳曉波頻道」APP給用戶推送了一則簡訊,表示其正式更名為「890新商學」APP。目前在蘋果應用程式中搜索吳曉波頻道,出來的正是「890新商學」。對於依靠個人IP獲得發展和營收的自媒體創業公司,一旦去掉個人IP,影響會有多大?如今「吳曉波頻道」無曉波?實際價值存質疑。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自媒體創業公司,依靠個人IP獲得發展和營收,不適合成為上市公司收購標的。如果標的公司去個人IP化,對上市公司收購的影響是致命的,可能只是收購了一個空殼。
另外一方面看,全通教育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並不樂觀。
2018年,全通教育實現營業收入8.4億元,同比下降18.57%;歸母淨利潤為-6.57億元,上年同期為6629.16萬元,上市後首次出現虧損。對於業績虧損,全通教育稱本期以商譽減值為主的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加,其中主要是全通繼教發生商譽減值6.09億元,這也就是上面所提到了通過大規模併購後的不確定因素顯現。
今年上半年,全通教育業績仍未好轉。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48億元,較去年同比減少16.6%;歸母淨利潤為-2546.27萬元,同比下滑9264.53%。全通教育對此解釋稱,受宏觀環境及部分客戶自身因素的影響,報告期內部分項目應收帳款回款未達預期,根據公司會計估計政策導致計提的壞帳準備同比大幅增加。
從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就可以看到,2016年開始,全通教育的業績,就已經開始了下滑的走勢,去年已經巨虧超過了6個億,今年上半年,虧的還算少了點,但是主營收入同樣下降的很厲害。財務數據上看,全通教育目前的情況,並不理想。
財務報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通教育的貨幣資金為4.06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貨幣資金為2.48億元。相比於18年年底,貨幣資金又少了接近2個億。而本次相關的收購資金則達到15個億,帳戶上流動資金少,就意味著全通教育不可能自己掏腰包拿出15億真金白銀來收購杭州巴九靈。
交易方案顯示,全通教育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杭州巴九靈及其除寧波摯信新經濟二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外的其他股東合計持有的杭州巴九靈96.00%股權,同時可能涉及募集配套資金。筆者不禁一看,難道又是A股市場上熟悉的「套路」?畢竟帳面的貨幣資金相對於收購標的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股價持續低迷,股東則減持再減持
股價跌成這樣了,按道理來講,大股東怎麼也要象徵性的增持一下,說到這裡,還真有這個事件。2015年7月,在全通首次大跌之際,陳熾昌發出『兜底式增持』的公告,號召員工增持股票,忽悠韭菜不要拋售。事實上,陳熾昌只增持1000萬元,其他的股東則23次減持,套現金額18億元。其中,吳鷹的中澤嘉盟套現7.9億元,4年內增值N倍,賺得滿盆滿缽。
2017年2月13日,陳熾昌、林小雅(其妻)的首發限售股解禁。4天後,陳氏夫婦忙不迭地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1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4%,合計套現2.7億元。2018年3月、5月,陳熾昌又兩次減持。根據全通教育2018年5月18日的公告,在4月27日至5月29日之間,陳熾昌共減持了3907290股全通教育。由於2017年的減持在業績預報之前10日,陳熾昌、林小雅一度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來,全通教育股價從最高點的467.57元/股降到現在的5.47元/股,市值從最高時的535億元降到現在的34.7億元,蒸發逾9成。更讓人擔心的是,大股東陳熾昌的高比例股權質押融資也不容樂觀。值得關注的是,如果股價繼續下跌,跌破質押融資平倉線,陳熾昌基本沒有迴旋餘地,既不能增加質押股權比例,也沒有減持套現的股票了,只能被強平。
上市以來,全通教育雖曾坐上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的「寶座」,但是並未給股東創造真正的價值。可以說,這是一家只「圈錢」,不回報的公司。統計發現,上市五年,全通教育累計分紅5次,累計分紅金額為0.58億元,融資和股東套現金額卻超過了30億元。
如今來看,全通教育15億收購吳曉波公司可謂是泡湯了,巴九靈已經逐漸去吳曉波化,本次被收購不成,登錄A股變現的願望也成為一場空。而比高峰期跌去9成市值的「妖股」全通教育想要依賴巴九靈挽回增長力,似乎不靈了。2019年中報繼續慘澹的業績,也似乎意味著全通教育,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拐點。
來源: 和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