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後股價漲十倍,登上第一高價股寶座23天後被超越;分析稱公司難以支撐如此高市值
3月25日,全通教育盤中以348元的股價,刷新了A股股價的紀錄。按照這個價格,全通教育的市盈率已超過700倍。
就在當天的「龍虎榜」上,大舉買入的還有兩家是「機構席位」,累計買入近5000萬元,這樣的操作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不僅如此,一些券商分析師也在300多元的高位仍然給出了「買入」的評級,然而「打臉」的是,就在盤中刷新紀錄後,全通教育的股價就從最高348元掉頭下探至304元,此後連續兩天下跌,截至27日收盤,全通教育股價為255.97元。26日,第一高價股寶座已讓位朗瑪信息。
這家總部在中山的在線教育公司究竟有多大的投資價值?支撐這家公司股價一年多翻十倍的邏輯是什麼?
教育 重組推股價上漲
全通教育股價的瘋狂上漲,是從今年1月28日開始的。此時距全通教育2014年1月21日登陸A股僅一年的時間。
在停牌3個多月之後,全通教育在1月27日晚間公布了資產重組預案,宣布將斥資10.5億元收購繼教網,8000萬元收購西安習悅,並且募集配套資金2.82億元。公告顯示,繼教網是一個為中小學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在線平臺,目前已覆蓋31個省。西安習悅開發的「家校即時通」產品,也已覆蓋了西安950所學校。
這份重組預案,讓公司股價快速啟動,連拉4個漲停板。緊跟在兩筆收購之後的,是全通教育限售股的一次解禁。
2月10日,全通教育1992萬股限售股解除限售條件,解禁後,公司無限售流通股數量將從2445萬股增長至4437萬股,幾乎增加了一倍,但絕對數量並不算多。
這些新增流通股的入場,並沒讓全通教育股價下行,反而是迅速被搶籌。全通教育股價在2月一路上行,3月初已突破200元,3月24日突破300元的高位。超過之前的A股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125元。
與30.31元的發行價相比,這時的股價已經暴漲接近10倍,成為名副其實的牛股。投資分析人士丁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有兩項因素驅動了全通教育成為第一高價股,「一個是教育概念,一個是重組概念。」
在「網際網路 」的熱點之下,全通教育又被認為是「網際網路 教育」的一個典型,成為熱門炒作標的。
3月24日當天,全通教育收盤價為320.65元,公司董事會發布了一則《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寫道:「根據24日股價,公司股票動態市盈率為748.2倍,偏離公司所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平均動態市盈率125.12倍的幅度較大,鄭重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風險,避免盲目炒作。」
然而,這則公告發布之後的第二天,全通教育股價繼續上漲,這一天,全通教育盤中一度達到348元,刷新了A股的股價紀錄。
有投資者在論壇裡留言說:「(公司)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值這價位,但是市場任性,你也沒辦法!」
高價之下機構出沒
飆升的股價背後,到底是誰在炒作?誰在推波助瀾?
從資金集中度來看,今年1月至今,全通教育的股東人數減少了一半多,資金越來越集中。1月15日,全通教育的股東數為9055戶,2月15日為5306戶,到3月13日已只剩4019戶。
從3月3日和3月25日的兩次龍虎榜信息來看,參與炒作的不僅是遊資,更是頻繁出現機構掃貨的身影。
3月3日的買入前5名中,3個都是「機構專用」,合計買入近5000萬元。3月25日,全通教育股價一度飆到348元最高點,仍有兩家機構大舉買入,這兩家機構分別買了3226萬元和1401萬元。
「在這個價位上還有機構敢買,真的太出人意料了!」一位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機構的操作不應該這麼冒險。
據統計,今年1月復牌以來,全通教育已經先後10次登上龍虎榜,只有3月25日、27日,以及2月6日、10日,機構賣出的金額高於買入的金額,其餘6次上榜,幾乎都是機構投資者在大舉買入。截至去年三季報,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均被機構佔據。
在機構資金大舉買入的同時,有兩家券商也在研報中給出「買入」的評級信號。
3月23日,全通教育發布預案,擬收購河北皇典。24日和25日,安信和國海分別發布研報維持買入評級。
國海證券的研報稱:「雖然公司目前的付費用戶以及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較低,估值較高,但我們認可公司的模式和後續發展空間。維持『買入』評級。」
就在這兩份研報發布之後的一周內,全通教育的股價已經從300多元的高位跌至250元左右。
公司否認網際網路巨頭入股
當全通教育的股價開始下行,這家公司的價值究竟多大引發熱議。
全通教育的主營業務是「校訊通」,這種業務屬於電信運營商的一種增值服務,在一些分析師看來,這樣的業務增長空間不大,但業務背後的教育資源和用戶資源頗為可貴。
中山證券研究所所長劉佳寧曾在2014年初撰文分析全通教育的投資價值。在他看來,校訊通整體市場規模在40億量級,基於基礎運營商的分成政策,歸屬於全通這類運營商的市場在20億級別,並且增速慢、集中度低,本質上不完全是產品能力驅動的產品,而是和電信運營商、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利益息息相關。
根據全通教育2014業績快報,去年公司營收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淨利潤4487萬元,增長6.87%
但另一方面,校訊通業務最大的看點在於本身是打入學校內部的一個渠道,而教育是一個潛藏的金礦。一個200億到300億的教輔市場已經可以吸引無數教輔供應商利用各種手段趨之若鶩,線下培訓市場在4000億的量級,線上滲透率不及十分之一。「校訊通」作為一個渠道,上面可以疊加很多的產品,線上線下立體來做。
正如分析師給出的建議,全通教育正在嘗試產品的多元化。2014年8月,公司旗下的網際網路在線教育平臺「全課網」正式上線,與「校訊通」業務與線下的中小學密切捆綁的做法類似,全通教育有500多名線下服務團隊協助推廣這項新業務。截至目前,已有683所學校、1.3萬名教師、超過100萬名學生正在使用。
但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全通教育的業務仍在擴張期,業績增長有限,即便未來可能與網際網路巨頭達成合作,也難以支撐現有股價。此前348元的高位是資金投機炒作的結果,股價下跌更多是一種理性回歸。
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聞是,未來全通教育可能會跟一些網際網路巨頭達成合作。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全通教育之所以被瘋狂炒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業內已有風聲,BAT當中的某一家可能會跟全通教育達成合作。
安信證券在之前的研報中指出:「公司教育場景價值持續提升或觸發線上巨頭滲透,公司成長進入新階段。」
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與全通教育的合作傳聞,公司董秘辦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回應稱,這樣的傳聞還是第一次聽說。
「就算這個傳聞是真實的,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全通教育目前的現狀,離故事全部完成還有很遙遠的距離。」前述分析師表示:「現在,市場的瘋狂已經超乎預料。」
從3月3日股價超過貴州茅臺到3月26日被朗瑪信息超越,全通教育在第一高價股的位置上只堅持了23天。
近日兩度遭遇「假消息」
就在全通教育成為兩市「第一高價股」之時,負面消息接踵而至。
上周,先是有媒體從全通教育招股書中挖出線索,稱全通教育背後的投資者包括中澤嘉盟,而中澤嘉盟的股東包括了俞敏洪、江南春、吳鷹和桂松蕾等「大佬」。
俞敏洪隨即微博回應:「我目前和全通教育沒有任何股東關係,也不佔有任何股份。希望各媒體不要再把我和全通教育放在一起進行宣傳。」
3月25日,有媒體公布兩張圖片,一張是在一棟尚未完工的樓房旁邊,豎立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全通教育歡迎您」幾個字,另一張是一棟普通的五層商務樓,其外立面有全通教育的廣告。一時間,全通教育「辦公環境簡陋」成為話題。
全通教育董秘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實際上只是全通教育舊的辦公樓,全通教育當年的確是在這裡創業的,但如今,這家公司絕大多數的部門已經搬進了中山市CBD的一棟寫字樓裡。
更加驚悚的是,當晚,一些微信群裡開始流傳這樣的消息:「證監會稽核部昨天的深圳會議,各大證監局都參加了,主題是要嚴厲打擊創業板中小板操作股價,點了全通教育的名。」
對此,全通教育回應稱:「本公司就此信息與深交所和廣東證監局相關監管部門求證,上述監管部門回復沒有收到任何通知或從正式渠道獲悉此事。」
隨著一個接一個的「假消息」放出,全通教育公司的電話已被各路投資者和媒體人「打爆」,一位公司內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自己這幾天就像是一塊「人肉擋箭牌」。
3月26日,當全通教育股價下跌,「第一高價股」的位子被朗瑪信息接管之時,全通教育的員工們也鬆了一口氣。(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