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業加密貨幣交易員Kirill K在LinkedIn上的標註,這些屬於中本聰時代的1,000個比特幣(今天價值11,425,000美元)被移至另外一個地址。
這些比特幣是在2010年9月開採的,當時比特幣誕生還不到兩年,每個幣價值不到10美分。 當時,這種加密貨幣實際上不為人所知,而且挖礦成本非常便宜——這些幣在2010年的價值加起來都不到100美元。
如果今天出售這些幣,這些「中本聰時代」的神秘比特幣持有者毫無疑問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樣。
「中本聰時代」比特幣是指當比特幣的化名創建者中本聰仍在與加密貨幣世界交流時開採的比特幣。 自2010年以來,再也沒有人聽說過中本聰的消息,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一些人相信(也許是錯誤的)相信,任何移動中本聰時代比特幣的移動都一定是中本聰有著某種關聯。
但是為什麼現在有人要移動這個比特幣呢? 加密貨幣公司Ikigai Asset Management量化策略負責人Hans Hauge在LinkedIn上寫道,「這些老礦工必須謹慎行事,以免嚇倒市場。」
但他補充說,如今每天有數十億比特幣在錢包中轉移,價值1100萬美元比特幣並不能真正「左右市場向任何方向推進」。
值得注意是,這是本月以來,第二次出現中本聰時代比特幣轉移。10月3日,有人將50個中本聰時代的比特幣(價值527,120美元)轉移到了加密貨幣交易所Bitfinex的熱錢包中。這50個比特幣是在2010年5月開採的,當時比特幣已有一年半的歷史了。 從那以後,所有者一直持有這些幣,並一直等到現在將它們轉移到加密貨幣交易所。 Telegram機器人BTCparser跟蹤了這筆比特幣交易。
再往前推移,上一次有人轉移中本聰時代的比特幣幣並引起轟動是在5月,當時有人轉移了50個在2009年2月開採比特幣,這些錢大部分流向了Binance和Coinbase。那次轉移當時在市場造成了轟動,因為這些幣被開採的時間更早,是在2009年,中本聰還在活躍之際,因此5月份的那次轉移被很多人猜測是中本聰本人,但之後的分析否認了這個觀點。
根據Whale Alert鏈上分析數據顯示,比特幣匿名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預計總共開採約1125150 BTC。研究人員發現,中本聰持續使用相同的礦機進行開採,直到至少2010年5月。
隨著流動率挖礦的火熱以及ETH2.0即將落地,現在也正屬於以太坊挖礦的紅利期,收益很不錯,基本很快就回本,很多礦工都選擇在這個風口期來挖礦屯幣。
1HBT=0.7元,可以在平臺裡面當RMB使用,可以用來復購比特幣算力,每天平臺積分獎勵1500HBT,每天可以復購3T比特幣算力。
挖的以太坊和比特幣你隨時可以提到任何一個可以交易主流數字貨幣的交易所去變現!!!
手機挖礦也就是算力挖礦,其實非常的簡單,直接下載挖礦軟體,因為挖礦的收益是公開透明的,用戶自己也可以在網上查看到每天的產出量以及收益,挖到的幣每天到帳,隨時可以提幣,並且自己也不用擔心礦機的運維以及更新迭代。
挖礦永遠都是最低成本獲取數字貨幣的唯一方式!挖礦家slf776
不需要你買礦機,你下載一個APP,在APP裡面可以同時挖到BTC和ETH!
需要的看下圖了解下!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