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在河南省濟源市的一個建築工地內,工人們挖出了一座古墓。經考古人員現場鑑定,這座古墓建於金代。
在墓室內,還發現有一塊名為「故贈登州防禦使楊公墓」的石碣。通過這塊石碣,考古人員發現了墓主人的身份——北宋武將楊志。
由墓志銘的記載得知,他是與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同時代的楊志。那麼,此楊志是否就是《水滸傳》中的那個「青面獸」楊志呢?我們先來看墓志銘上的這一段文字:
「公姓楊氏,諱志,鄧州淅川人,世業耕桑,性剛烈,年十六因傷人亡命充軍伍,後以戰功補官至武德郎閤門宣贊舍人。公勇敢超絕,收勳有素。上皇嘗召見嘉之,曰: 「膽勇過人,可尚。」獨領雄兵,敢戰,遇敵無不先鋒。」
第一點,這裡的楊志,是河南鄧州人,祖上世代務農,從出身上來講,這與水滸中的「楊家將」後人楊志差別很大。
第二點,墓主人楊志性格剛烈且勇敢超絕,經常擔任先鋒角色,這與水滸中武藝高強的楊志頗為相似。
第三點,墓主人楊志在16歲時因傷了人命而被發配充軍,後來又因為戰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升級為武官;水滸中的楊志,也是因怒殺牛二被發配充軍,後來通過努力又成功獲得了梁中書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軍官。但因在黃泥崗丟失了生辰綱,他又先後落草二龍山、梁山,並最終通過殺敵立功重新做回了武官。
兩個「楊志」的命運同樣曲折,又何其相似!他們倆的關係也似乎清晰起來:他們的名字相同,所處的時代也相同,都曾傷人性命而被發配充軍,也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
儘管兩個「楊志」的出身不同,但我們可以認為,《水滸傳》畢竟是小說家言,並不足信。歷史上真實的楊志,或許就是這位墓主人。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水滸傳》並非憑空想像,它的故事原型是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在《水滸傳》的藍本《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也均有楊志的大名在列。
第二,兩個楊志不僅都曾被充軍,而且與招安都有交集。
在南宋史學巨著《三朝北盟會編》中,也曾經多次提到過「楊志」這個名字。
「楊志」之名第一次出現,是宋徽宗與金國結盟,並派宦官童貫領兵攻打大遼時,在童貫的部將當中,就有楊志的名字:「趙明、楊志將選鋒軍。」
「楊志」之名第二次出現,是在一個叫沈的人寫給抗金名帥李綱的信中。他提到:
「楊志昨在燕,曾受高託山極賂。」(《三朝北盟會編》卷30注引《沈琯與李綱書》)
高託山是當時的匪盜領袖之一,而楊志曾收了他的賄賂。高託山最後的命運是被童貫率軍攻滅,那麼曾經受賄的楊志,又得到了怎樣的懲罰呢?這可以從下一次楊志的出場推論而出。
「楊志」之名第三次出現,是北宋末年宋軍在太原抵抗金軍進攻之時:
「翌日,敵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前軍……公(种師中)遂力戰而死。」(《三朝北盟會編》卷47注引《靖康小雅》)
剛才還是童貫部將的「楊志」,在這裡搖身一變,成了巨寇。他被朝廷招安,作為宋軍的先鋒。但是,楊志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臨陣潰逃,致使宋軍完敗,北宋末期的西北名將种師中也在此戰中戰死。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梳理出楊志的「故事線」了:他先是童貫部下將領,後來因接受起義軍首領的賄賂而獲罪;接著,他畏罪潛逃,落草為寇;最後,金軍進犯太原時,他又接受朝廷招安,成為抗金先鋒,但卻不戰而逃。
這段事跡,與水滸中接受朝廷招安的故事不謀而合。這裡的「巨寇」楊志,肯定是《水滸傳》中楊志的原型無疑。
那麼,《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裡的楊志,是否又是墓志銘中的那個楊志呢?這裡,我們還要引用墓志銘中的一段話:
「靖康初,大軍攻太原,都統王淵率師往援,時公受制於淵,不意緣私憾,虛坐失利。越明年,八月二十二日,例置之以法,享年五十有五。」
這段墓志銘中,提到了時間、地點、事件三個關鍵要素。其中,時間是在靖康初年,地點是在太原,而事件也是金兵入侵,這正好與《三朝北盟會編》裡的楊志所在時空相吻合,而兩個「楊志」也同樣都是一線將領。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三朝北盟會編》等文獻裡的楊志,與墓志銘中的楊志,應該是同一個人。
但是,墓志銘卻沒有提到楊志不戰而逃這件事,反而是交代了他的死因。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作為墓志銘,是不可能將墓主人不太光彩的事情記錄在案的。
而楊志的真實死因是什麼呢?
原來,楊志當時與自己的上司都統王淵關係不和。於是,王淵便因為私人恩怨為楊志羅織了罪名,導致他後來因為「觸犯」軍法而被殺害,終年55歲。
那麼,楊志在太原的「不戰而逃」,是否就是王淵為其羅織的罪名呢?
這個,墓志銘中未講,而《三朝北盟會編》等文獻也沒有體現,只能由專業人士通過更加細緻的史料,深入探尋了。
畢竟,在「靖康之變」這種歷史洪流之中,像楊志這樣一員普普通通的戰將,很快就會被大潮所淹沒。誰是誰,已經極難考證。
而讓楊志的粉絲欣慰的是,在墓志銘中,還交代了這樣一件他的身後事:
「後聞朝廷知淵以私隙見害,就死無辜,復降淵罪。贈公前官。」
後來南宋朝廷知道楊志是因為與王淵有仇而被冤殺的,不但治了王淵的罪,還追贈楊志以官職。這也算是對九泉之下的楊志的一種補償。
由此可見,真實歷史中的楊志,與《水滸傳》中的楊志,都是悲劇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