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筆下的水滸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尤其是那其中個別人物的故事刻畫更是生動逼真,例如廣為流傳的「武松打虎」,那麼水滸故事反應給我們的僅僅是在描述英雄人物的悲歌落幕嗎?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跟一個環境是分不開的,那麼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會造成水滸故事的大背景呢?文中其實多次提到,是因為官府不作為,皇帝不擅朝政,朝中大臣官官勾結愚弄皇帝不說,更是大權在握,當朝廷的最大統治權力落於大臣的手中時就會出現行賄受賄的惡劣之風,而北宋的這股風暴也是颳得非常的嚴峻。
林衝,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位比較懦弱的人,自家娘子被朝廷大臣之子調戲卻不敢有太大的脾氣,除了抱怨也僅是想用平和的手段向高俅討一個公道而已,實在有失血性,但我們從林衝的言行舉止以及書中的簡單描述可以看出,林衝出生於世家,所學之事也主要是為人謙和,懲惡揚善,抱打不平之類的儒家觀念,絕對沒有與人為惡之想法,所以這並非是懦弱,只是所學理念不同。
但這僅僅是好漢的悲情故事而已,真正的北宋卻絕對不是這般。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從三個人物的故事中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北宋情況。
牛二
說起牛二,或許有些人會把他忽略掉,他的主要作用就是推進故事發展而已,確實容易忽略,但他所行之事,確實故事的一個兩點,
牛二最早出現於故事「楊志賣刀」,楊志因為「花石綱」之事得罪朝中大臣,為了不讓祖上榮譽蒙羞,於是變賣家產,想著通過行賄一事,將功贖過,但人家並不給他這個面子,反倒將他打下大牢,為了將他撈出來,更是將他所剩的銀兩都給花得一乾二淨,連付給客棧的錢都沒有,無奈之下才打起了變賣祖傳寶刀的想法,可人衰喝水也被嗆,賣刀當天遇到了當地出了名的潑皮無賴牛二。
這種人天生沒什麼本事,但唯獨喜歡欺負老實人,而楊志恰恰就是個老實人,從他賣刀不是靠吆喝而是插個稻草杆就可以看出來,你要讓李逵來賣刀,那場面自然不同。
楊志的寶刀有三個神奇之處,那麼在前兩個都應了牛二的意願展現完之後,牛二卻依然要觀賞第三個神奇之處「殺人不見血」。說無賴就是無賴,牛二就是仗著自己無賴潑皮的性子,去賭楊志不敢殺人,那麼不敢殺自然也就沒辦法證明這把刀的神奇之處,甚至牛二想白白得一把寶刀,幾番推搡之下卻把自己小命用來驗證刀的好壞了,
所以這邊反應了第一個當時的社會現象,老實人容易被欺負。
鄭屠
鄭屠外號鎮關西,出自「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起因是金翠蓮父女之事,鄭屠欲強佔金翠蓮做妾,此事被吃酒的魯達知曉,便欲替其打抱不平。
起因為金翠蓮同父母至渭州投親不遇。其母在客店裡患病身死,欠下店主債務。當地惡霸鄭屠,見翠蓮年輕美貌,寫了三千貫文書,並未付錢,即將其強佔為妾,後被鄭屠之妻趕出,隨父流落街頭,無奈到酒樓賣唱,哭唱聲擾得魯達吃酒煩躁,知曉其因果後魯達憤然出手,最終打死鄭屠,犯了官司。
所以這邊反映了第二個當時的社會現象,可憐人容易被欺負,
蔣忠
蔣忠外號」蔣門神「,因其生得兇神惡煞,如門神一般可嚇退諸鬼邪神,又有一身好武藝,加上一點社會背景以及自己的姐夫在朝為官,因為恃強凌弱,佔山為王。
起因為蔣忠霸佔施恩的快活林,而施恩無奈武力抗衡不了,於是向刺配到此的武松求助,說白了就是利用武松為自己去奪回自己的產業,說好不好,說壞不壞,但是側面說明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強者為尊,官大壓人的世界,但奪回快活林後事情並為了斷,想著報仇的蔣門神和他姐夫更是利用武松的老實本性,欲要加害於他,才引出了後面的」大鬧飛雲浦「和」血濺鴛鴦樓「的故事。
所以這邊反映了第三個當時的社會現象,恃強凌弱,官民勾結,壓迫百姓等。
要說三起事件都是為民除害,但三人最終的結局卻都是落草為寇,說白了還是當時的朝廷政府不作為,民間老百姓受到官府的剝削,但大部分人無力反抗,只能寄希望於青天大老爺,可是所謂的青天大老爺卻是一群烏合之眾,一群給錢好辦事的人。這樣的環境下,相比較的話肯定是落草來得痛快,也才有了那麼多」冤有頭,債有主「的江湖恩怨,而自己報仇的結果就是獲得自由,獲得賊寇的稱號,但這些卻都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逼迫,若有正義在,誰人願當梁山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