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細節解密》系列正在繼續,本期第一百三十九回!
最近大錘的水滸細節解密,一直跟列位讀者聽友,聊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涉及的各路罵人話。目前我們這個小章節已經陸續推出了九講,今天我們做一個小結,也就是第十講。之後我們會開啟關於《水滸傳》的其他細節解密。
在正式開啟本期節目之前,大錘仍舊要代表整個團隊,向此時此刻仍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廣大逆向前行者們,致敬。
書歸正傳。本期大錘要介紹的,是一個《水滸傳》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罵人詞彙,這就是「腌臢」。
「腌臢」在《水滸傳》中是一句標準的罵人話,它的意思就是「惹人討厭的、骯髒的」。在膾炙人口的水滸故事《拳打鎮關西》中,魯達就曾稱呼欺男霸女的惡霸鄭屠為「腌臢」潑才。這裡大錘額外解釋一下,「潑才」在宋元時代的意思就是無賴。而腌臢作為起到關鍵性攻擊作用的罵人形容詞,反覆在《水滸傳》中出現。而且它的適用範圍也比較廣泛,既可以是魯達罵惡霸鄭屠,也可以是潘金蓮罵自己的丈夫武大郎,還可以是楊雄罵自己的老婆潘巧雲。
如果簡單介紹「腌臢」的詞義,那麼到這裡,基本就說完了。但是「腌臢」這句罵人話,出現在《水滸傳》中,其實還代表著宋元時代另外一個罵人詞彙的歷史發展轉折點。
這就是我們今天常用的「骯髒」。從詞義來說,這個「骯髒」可以說是跟水滸世界中頻繁使用的「腌臢」,意思是非常接近的。因此一直有學者認為,從罵人話的發展角度來說,「腌臢」才是「骯髒」的祖先。
其實這不完全正確。從「骯髒」的詞義發展來說,它出現的時間要比「腌臢」早很多年。至少在早於梁山好漢們活動的1000多年之前,也就是在我國的東漢時代,「骯髒」這個詞就已經出現了。
不過在那個時候,「骯髒」這個詞還是一個褒義詞。骯髒的骯,起初是咽喉的意思,而髒是內臟的意思,兩個放在一起,表達的是一種剛直不阿的美好品格。後來「骯髒」又演化出來肥胖的意思。但是依舊跟後世我們使用的骯髒有很大差別。
「骯髒」的這個剛直的正面意思持續使用了數百年。一直到北宋年間,著名文人黃庭堅在歌詠陶淵明的詩中,仍舊有「悽其望諸葛,骯髒猶漢相」的句子,這意思可不是說陶淵明諸葛亮不乾淨,而是說陶淵明的性格跟諸葛亮一樣剛直。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宋元時代,也就是水滸故事逐漸成型的時代,與後世的「骯髒」基本同一個意思的「腌臢」出現了。在宋人的記錄中,「腌臢」的本意就是不乾淨的。這個詞是個標準的市井用語,在宋元時代市井文化大量進入罵街領域的時候,「腌臢」就正式進入了罵人話序列。並且到了清代,其罵街的功能逐漸轉移到「骯髒」這個詞中以後,腌臢這個詞在隨後的二百多年間逐步退出了古代文藝作品的書面語序列。
也就是說,現代社會我們可能還會遇到,有人堅持使用「腌臢」這個詞而不用「骯髒」,可能有人會以為,既然當初《水滸傳》中大量使用「腌臢」而不是「骯髒」,說明「腌臢」這個詞更古一些、更講究一些。其實不是的,「腌臢」這個詞從出現的時候就是古代俗文化的一個直接表現,它出身於市井,最適合在市井俗世中表現其罵人話的攻擊價值,也非常粗俗。
所以到了清代,它作為歷史上的一個從「骯髒」中發展出來的分叉路線,又重新被納入到了「骯髒」的發展路線中,也就是到了清代,骯髒作為更常用的書面語,再度重新替代了「腌臢」。
那麼「骯髒」為什麼從一個古代的褒義詞,變成了「腌臢」的同義語呢?這是因為,骯髒這個詞彙,到了元明時期,從原本的「剛直」這個正面意思,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意思,那就是「窩囊的、被糟蹋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詞義變化呢?有現代學者推測說,這很可能是因為古人認為,過於剛直的性格常常會在社會中遭到很多挫折,比如在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的「三言」中,就有「忠臣翻受奸臣制,骯髒英雄淚滿襟」這樣的表述,這裡的「骯髒」就在表達剛直的同時,也含有遇事不順的意思。
從遇到挫折,再進一步,「骯髒」這個褒義詞就同時具備了「不順利、窩囊」的意思。而「腌臢」這個詞從宋元時代出現之後,也一直有「被糟蹋」的意思,由此「骯髒」就與「腌臢」建立了同義的關係,最終那個世俗的腌臢被更古老的「骯髒」所取代了。
當然這只是學界的一種觀點,還有觀點通過考察「腌臢」和「骯髒」的古代發音,認為這倆詞的古代讀音很可能是相近的,進而推測「腌臢」可能在宋元時代跟「骯髒」是一個詞的不同形態,腌臢只是骯髒的市井俗語形態。
不管哪種推測,從歷史考察來說,從宋元到明代「骯髒」發展出「窩囊」的意思之後,在清代就順利地從「腌臢」那裡繼承了不乾淨的、惹人討厭的意思,同時導致了自己原來的正面意思逐漸消退,到了清末民國的時候,「骯髒」已經具備了如今我們所常用的罵人話。而「腌臢」則保留在《水滸傳》中,成為「骯髒」一詞歷史發展的一個時代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