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頓機場增加面部識別以阻止病毒傳播 | 美國三大科技巨頭停止向警方提供人臉識別

2021-01-20 休斯頓在線
魅力休斯頓網Merryhouston.com之「休斯頓在線」微信平臺每日推送休斯頓、德州、美國精選信息。點擊上方「休斯頓在線」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中國日報  美國三大科技公司IBM、亞馬遜、微軟本周先後發布聲明稱,未來不會再向警察部門出售人臉識別軟體與服務,除非美國出現能有效管控並約束這項技術的法律。


綜合媒體6月13日報導,微軟成為本周第3個宣布不向警方銷售人臉識別軟體的美國科技巨頭。微軟總裁兼執行長史密斯(Brad Smith)11日宣布上述決定,並呼籲美國國會從保護人權的角度出發、立法加強針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管理。


圖片來源:攝圖網


6月8日,IBM在寫給國會議員的公開信中表示,IBM將退出通用臉部識別業務,並反對將該項技術用於大規模監控。


6月10日,亞馬遜表示,暫時中止美國警方使用其人臉識別服務1年,「希望能透過為期1年的禁令,給美國國會足夠的時間來制定該項技術的監管規則」。


在微軟和亞馬遜的聲明中,兩家公司都沒有提及相關技術是否會出售給其他政府機構,如美國移民局、海關執法局等。


目前微軟還沒有將其臉部識別技術出售給警察部門。該公司還支援加州的立法,以確保員警獲準使用該技術時,須遵從一些限制。



魅力休斯頓網報導  休斯頓防疫局面嚴峻。最近喬治-布希洲際機場(IAH)在E航站樓的兩個登機口增加了面部識別技術,以幫助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



據Houston Business Journal,機場官員表示,這項技術消除了航空公司服務員觸摸登機牌的現象,以期最大限度地減少接觸冠狀病毒的機會。官員解釋說,新技術還將加快登機流程。


這項技術有一個很酷的地方,就是即使人戴著眼鏡或面部遮擋物,它也能識別面部特徵。


布希機場表示,這項具體技術將在6月30日之前增加3個登機口,到10月計劃共有15個功能性登機口採用面部識別技術。


    中國日報援引CNN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進行一系列實際發現,基因突變影響病毒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令其更加容易入侵人體細胞,更具傳染性。若有關發現得到證實,將是首次有展示出,病毒的變化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別是在美洲的傳播)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倫敦成西方人臉識別應用先鋒,誤報率88%攔不住警方部署
    其實,人臉識別技術在西方社會應用並不少,本月,超過600家執法機構就被爆出正在使用ClearviewAI公司的面部識別系統;但同時,實時的面部識別技術在西方應用相對較少,比如在美國舊金山、奧克蘭和伯克利等地都已禁用。
  • 人臉識別,禁!
    事實上,微軟公司已經宣布將會暫停對警察機構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服務。而備受爭議的亞馬遜也曾發布聲明,將會暫時禁止警方使用該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這份禁令將會實施一年。不過,該公司不會完全放棄人臉識別,將繼續允許其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失蹤兒童尋找等方面。
  • 【盤點】人臉識別的2020年:諸事不宜
    國際:人臉識別再遇禁令 2019年4月5日,舊金山監事會(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政府部門(受聯邦政府管轄的機場、港口等出入境場所不在此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並規定城市機構在購買其他類型的監控技術之前獲得城市議會批准,例如自動車牌閱讀器和支持攝像頭的無人機
  • 「幫尼晚報6.12」微軟暫停向美國警方出售面部識別技術;達實智能...
    微軟暫停向美國警方出售面部識別技術 據外媒報導,微軟公司於本周四表示,在美國聯邦法律對面部識別技術有監管前,不會向美國警方出售面部識別技術。路透社援引研究發現,對於膚色較深的人群,面部識別和分析的準確性較差,這也激發了抗議者的擔憂,假匹配可能導致不公正的逮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律師馬特·卡格勒(Matt Cagle)表示:「擁有這項技術的公司考慮到其危險性而拒絕出售這項監視技術,現在議員們將不得不承認面部識別技術對我們權利和自由的威脅。」
  • 人臉識別把我認成波多野結衣,怎麼辦?在線等
    無論是刷卡支付、考勤打卡,還是在機場港口,門鎖門禁都可能要用到人臉識別。你走在街巷上可能被路邊攝像頭拍下,並經過一系列人臉識別技術判斷出你的身份。這項新的技術已經成為警察尋找罪犯的最強助攻,還記得張學友演唱會上落網的那些疑犯嗎?技術背後的支撐是數據。如果這些隱私數據被竊取,你的臉可能不只屬於自己,可能屬於任何人。
  • 人臉識別登上Nature封面!看臉的世界,AI卻心懷偏見
    【新智元導讀】面部識別系統早已在機場、火車站和智慧型手機上使用,但它們的應用範圍正日益擴大到公共和私人空間。本期Nature探討了這項技術的力量和缺陷。從誤判到隱私、道德與人權,面部識別是否被濫用了呢?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 亞馬遜面部識別軟體存膚色偏見 麻省理工研究測驗不過關
    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評估了39個面部辨識系統的準確性,並表示近年來看見準確性的增9長。但是該評估是自願參與的,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都拒絕參與。布奧拉姆維尼敦促亞馬遜提交其辨別系統模型,參與國家的基準測試。她還提醒使用者注意系統結果偏差,並「立即停止在警察和政府監管等高風險環境中使用」。
  • 監控安裝,廣州宸興科技技術有限公司,人臉識別技術在火車運用
    《朝日新聞》寫道,日本大阪地鐵於12月開始測試一種面部識別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人們僅需露面就能乘火車,而無需使用車票或IC卡。該系統已在四個站點實施,可以預先註冊人臉並在入口處進行比較。該試點目前僅針對員工,並將持續到9月。到2024財年,目標是解決所有可能的問題,然後在城市的所有地鐵站中安裝面部識別系統。
  • 人臉識別下的隱私讓渡,代價有多大?
    MarketsandMarkets諮詢公司研究預計,到2024年,全球面部識別市場規模達70億美元。但是,在人臉識別的迅猛發展的另一端是人臉識別頻發爭議的民意滔滔。2019年,Ada Lovelace研究所(Ada Lovelace Institute)的一份調查發現,55%的受訪者希望政府限制警方使用該技術。
  • 各地人臉識別禁令紛紛上線,科技企業或遭遇重大損失
    該公司希望至少能緩和這一法案中的用語,法案一旦通過就意味著在美國對人臉識別技術實行最嚴厲的管控。新法案不僅會從政府和法律層面禁止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同時還禁止私營企業的任何商業用途。此外,當地的機構也不能對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測評,包括向公眾免費開放的系統。
  • 美國利用人臉識別搜捕國會騷亂參與者,服務商使用量激增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美國又一次展現了「我可以你不可以」的美式「雙標」。1月6日國會騷亂發生後,美國警方迅速對參與者進行大搜捕,執法部門還利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公司Clearview AI的資料庫,這也導致後者在國會騷亂後使用量激增。
  • 人臉識別科技領域:360主打安全牌,以終端產品入局
    4月15日,360公司召開人臉識別新品雲端發布會,宣布「亮劍」人臉識別科技領域,主打「安全牌」,推出了由360城市安全集團視覺科技打造的5款人臉識別終端硬體產品、5套人臉識別管理軟體,以及5大智慧解決方案。
  • 人臉識別系統被運用於出入境審查 日本機場於10月推行
    【TechWeb報導】7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司法部表示,將於10月中旬在東京羽田機場推出一種新的面部識別系統,以方便日本公民在返回日本後繼續實施入境管制。
  • 人臉識別再爆爭議
    這家公司創立於 2016 年,兩位聯合創始人中,一位是來自澳大利亞的越南裔人 Hoan Ton-That,他在十三年前輟學並移民美國,在嘗試成為職業模特以後,突然投身科技圈,每天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的知識為伴。Clearview AI 創始人 Hoan Ton-That。圖源:紐約時報。
  • 中國人臉識別相關企業突破10000家 2020年人臉識別企業分布格局...
    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近年來,人工智慧在國內狂飆突進,科技巨頭扎堆布局,越來越多的
  • 李開復「口誤」,螞蟻集團、曠視秒「打臉」,暴露了人臉識別數據...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不小的爭議,矛頭直指用戶最為關心也最為緊張的人臉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螞蟻集團表示,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 人臉識別「抓」錯了人,他在監獄呆了 10 天
    目前,一名高級法院的法官已經開始向檢察官辦公室施壓,要求他們在案件中拿出更多的證據,而不僅是面部識別軟體。總之,看起來事情還沒結束。抓罪犯,人臉識別說了算不算?無獨有偶,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出現人臉識別抓錯人。帕克斯被抓還不是類似事件中最嚴重的一起。
  • 東京羽田機場10月中旬將啟用人臉識別自動門
    人民網東京7月5日電 據《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法務省於7月4日宣布,為提高出入境管理效率,10月中旬將在羽田機場引入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的自動門,並計劃於明年在成田,關西,中部等幾個主要的機場也加設自動門。
  • 「人臉識別第一案」:沒有勝訴的勝訴
    2019年10月26日,我邀請了一位曾經在法院工作過多年的同事陪我一同去了野生動物世界,當面和年卡中心工作人員確認了人臉識別簡訊通知內容的真實性,店堂公告上也明示了相應內容。我向年卡中心工作人員諮詢,為什麼要變更成人臉識別的入園方式,工作人員沒有明確答覆,只是強調智慧景區、智慧旅遊的趨勢。我詢問人臉識別技術是誰提供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告知。
  • 虹軟推出最新人臉識別算法:戴上口罩也能精準識別
    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人臉識別應用已日趨成熟,但在此次疫情中卻也面臨了全新挑戰——口罩下的人臉該如何完成識別?基於原有的人臉識別算法,佩戴口罩會大大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如果為了刷臉脫掉口罩,則又會增加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