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寫道,日本大阪地鐵於12月開始測試一種面部識別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人們僅需露面就能乘火車,而無需使用車票或IC卡。該系統已在四個站點實施,可以預先註冊人臉並在入口處進行比較。
該試點目前僅針對員工,並將持續到9月。到2024財年,目標是解決所有可能的問題,然後在城市的所有地鐵站中安裝面部識別系統。
大阪地鐵高級官員井上隆弘說:「作為優勢,我們將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僅需露面而不用買票就可以通過登機口。」
推出前,在長hor鶴見綠土線的巨蛋前千崎站進行了演示,攝像機在進入大門後瞬間識別出員工的面部特徵。然後將功能與預註冊的圖像進行比較。監控安裝,廣州宸興科技技術有限公司
戴著口罩時,大阪地鐵會報告識別錯誤,但希望在試點過程中予以解決。
12月,日本宣布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在三個主要機場安裝面部識別登機系統,以減少等待時間並改善安全性和登機流程。
中國在火車,火車站引入人臉識別掃描
彭博社報導,中國推出了一種新的帶有面部識別功能的高速無人駕駛火車。智能火車具有5G和無線充電功能。它以200英裡/小時的速度行駛,這意味著它可以在47分鐘內行駛108英裡。它將把乘客從北京帶到2022年冬季奧運會。
據北京國際報導,北京火車站已在30臺自助售票機上部署了面部識別功能,以減少春節40天期間的處理時間。該機構預計將有834萬人次使用該服務。
印度在火車站安裝面部識別
印度鐵路公司在班加羅爾,Manmad和Bhusawal 安裝了 AI支持的面部識別,以提高安全性。
鐵路保護部隊(RPF)希望利用這項技術來分析人臉,將其與犯罪追蹤網絡和系統等現有資料庫進行比較,並在車站抓捕罪犯,如PTI報告中所述。如果識別出犯罪分子,面部識別軟體將立即向RPF發出警報。雖然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但計劃是在整個印度鐵路網絡中推廣該技術。
其他計劃包括增加將監視983個火車站的視頻監視系統(VSS)。為了確保清晰的圖像,它將安裝四種類型的全高清攝像機:用於平臺的子彈型,用於室內區域的快球型,用於關鍵位置的超高清4k攝像機以及用於停車區域的平移變焦類型。CCTV實時流媒體將顯示在多個屏幕上,視頻素材將保留30天以供分析。該組織表示,被認為重要的視頻將保留更長的時間。
第一步涉及在200個火車站安裝視頻監控系統,並已完成81個。帶有CCTV攝像機的集成安全系統已在11個火車站投入使用。
德國人拒絕在公共場所進行自動面部識別
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西霍弗(Horst Seehofer)希望在134個火車站和14個機場安裝自動面部識別,但是民間社會組織已經與許多要求禁止使用生物識別監視技術的政客聯手。
Seehofer的計劃是安裝攝像頭,以識別人群擁擠的地方並將其連接到該國的面部識別系統。
政府發言人說,對《聯邦警察法》的修正旨在確保執法「改善了技術可能性,並在可能和合理的情況下擴大了責任範圍」。
維權人士,「數字自由」倡議的創始人維克多·施呂特(ViktorSchlüter)成立了一個名為「人臉識別停止」的聯盟,認為很多人懷疑該提議是否有效和有用。Schlüter進一步聲稱,該技術尚不完善,可能會產生「誤報」。
支持Schlüter的其他團體包括激進主義者Chaos Computer Club和epicenter.works,以及媒體渠道netzpolitik.org,他們在1月9日表示,他們要求禁止使用該系統,並最終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面部識別。
內政部於2018年在Berlin-Südkreuz站進行的一項測試正確識別了80%的人。這個數字受到一個名為「混沌計算機俱樂部」的激進黑客組織的挑戰。
Seehofer當時說:「這些系統已經證明了自己,因此有可能廣泛推廣。」
根據1月4日的帖子,社會民主黨(SPD)領導人薩斯基亞·埃斯肯(Saskia Esken)也擔心誤報。
其他關注點是歧視,例如麻省理工學院與微軟進行的一項研究,在該研究中,皮膚黝黑的人假陽性更為普遍,人們可以通過將面部改變成部分遮蓋面部15度的角度來逃避檢測。
Schlüter甚至拒絕使用功能完善的人臉識別系統,但他指出,政府的意圖並非惡意。
Schlüter說:「我們看到自我約束的巨大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