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安裝,廣州宸興科技技術有限公司,人臉識別技術在火車運用

2021-01-09 奇寵悟空

《朝日新聞》寫道,日本大阪地鐵於12月開始測試一種面部識別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人們僅需露面就能乘火車,而無需使用車票或IC卡。該系統已在四個站點實施,可以預先註冊人臉並在入口處進行比較。

該試點目前僅針對員工,並將持續到9月。到2024財年,目標是解決所有可能的問題,然後在城市的所有地鐵站中安裝面部識別系統。

大阪地鐵高級官員井上隆弘說:「作為優勢,我們將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僅需露面而不用買票就可以通過登機口。」

推出前,在長hor鶴見綠土線的巨蛋前千崎站進行了演示,攝像機在進入大門後瞬間識別出員工的面部特徵。然後將功能與預註冊的圖像進行比較。監控安裝,廣州宸興科技技術有限公司

戴著口罩時,大阪地鐵會報告識別錯誤,但希望在試點過程中予以解決。

12月,日本宣布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在三個主要機場安裝面部識別登機系統,以減少等待時間並改善安全性和登機流程。

中國在火車,火車站引入人臉識別掃描

彭博社報導,中國推出了一種新的帶有面部識別功能的高速無人駕駛火車。智能火車具有5G和無線充電功能。它以200英裡/小時的速度行駛,這意味著它可以在47分鐘內行駛108英裡。它將把乘客從北京帶到2022年冬季奧運會。

據北京國際報導,北京火車站已在30臺自助售票機上部署了面部識別功能,以減少春節40天期間的處理時間。該機構預計將有834萬人次使用該服務。

印度在火車站安裝面部識別

印度鐵路公司在班加羅爾,Manmad和Bhusawal 安裝了 AI支持的面部識別,以提高安全性。

鐵路保護部隊(RPF)希望利用這項技術來分析人臉,將其與犯罪追蹤網絡和系統等現有資料庫進行比較,並在車站抓捕罪犯,如PTI報告中所述。如果識別出犯罪分子,面部識別軟體將立即向RPF發出警報。雖然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但計劃是在整個印度鐵路網絡中推廣該技術。

其他計劃包括增加將監視983個火車站的視頻監視系統(VSS)。為了確保清晰的圖像,它將安裝四種類型的全高清攝像機:用於平臺的子彈型,用於室內區域的快球型,用於關鍵位置的超高清4k攝像機以及用於停車區域的平移變焦類型。CCTV實時流媒體將顯示在多個屏幕上,視頻素材將保留30天以供分析。該組織表示,被認為重要的視頻將保留更長的時間。

第一步涉及在200個火車站安裝視頻監控系統,並已完成81個。帶有CCTV攝像機的集成安全系統已在11個火車站投入使用。

德國人拒絕在公共場所進行自動面部識別

德國內政部長霍斯特·西霍弗(Horst Seehofer)希望在134個火車站和14個機場安裝自動面部識別,但是民間社會組織已經與許多要求禁止使用生物識別監視技術的政客聯手。

Seehofer的計劃是安裝攝像頭,以識別人群擁擠的地方並將其連接到該國的面部識別系統。

政府發言人說,對《聯邦警察法》的修正旨在確保執法「改善了技術可能性,並在可能和合理的情況下擴大了責任範圍」。

維權人士,「數字自由」倡議的創始人維克多·施呂特(ViktorSchlüter)成立了一個名為「人臉識別停止」的聯盟,認為很多人懷疑該提議是否有效和有用。Schlüter進一步聲稱,該技術尚不完善,可能會產生「誤報」。

支持Schlüter的其他團體包括激進主義者Chaos Computer Club和epicenter.works,以及媒體渠道netzpolitik.org,他們在1月9日表示,他們要求禁止使用該系統,並最終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面部識別。

內政部於2018年在Berlin-Südkreuz站進行的一項測試正確識別了80%的人。這個數字受到一個名為「混沌計算機俱樂部」的激進黑客組織的挑戰。

Seehofer當時說:「這些系統已經證明了自己,因此有可能廣泛推廣。」

根據1月4日的帖子,社會民主黨(SPD)領導人薩斯基亞·埃斯肯(Saskia Esken)也擔心誤報。

其他關注點是歧視,例如麻省理工學院與微軟進行的一項研究,在該研究中,皮膚黝黑的人假陽性更為普遍,人們可以通過將面部改變成部分遮蓋面部15度的角度來逃避檢測。

Schlüter甚至拒絕使用功能完善的人臉識別系統,但他指出,政府的意圖並非惡意。

Schlüter說:「我們看到自我約束的巨大危險。」

相關焦點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報告還提到中國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2017年佔有12.88%市場份額(佔世界比例)。 人臉識別是AI技術發展較快、應用較多的一個領域,目前國內人臉識別應用已相當廣泛,並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 01 發展史 1.
  • 盛視科技: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是自主研發的技術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12日訊,有投資者向盛視科技(002990)提問, 親愛的董秘您好,作為一個高科技的領軍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貴司在人臉識別領域具有較多的業務,想請教一下貴司的人臉識別技術,是與華為、海康、曠世等進行合作研發,還是完全自主研發呢?在該領域,公司的技術實力能排到前列嗎? 希望能夠予以解答,讓我們對公司更有信心,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是自主研發的技術。公司為研發驅動型企業,公司軟體為公司自主研發。
  • 人臉識別技術絕不可濫用
    12-18 08:49:4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楊玉龍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
  • 泛娛樂人臉識別技術帶你「穿越時空」 「返老還童」
    他表示,數字文創產品的全球貿易正在高速地進行,數字文創產業是科技最前沿的試驗場。在服貿會綜合展區,騰訊泛娛樂人臉識別——「穿越時空」、圍棋AI程序——「絕藝」、AI尋人等技術展品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現場看到,趣味性最強的「穿越時空」泛娛樂人臉識別機器最受觀眾喜愛。
  • 《安全防範人臉抓拍設備技術要求》團體標準發布並實施
    近年來,安全防範人臉抓拍設備已廣泛應用於公共安全防範領域,通過部署安裝人臉專用採集設備,對經過的人員進行人臉抓拍、人臉特徵的提取和分析,並將數據送入後臺,進而實現各類人臉識別應用。 據了解,《安全防範人臉抓拍設備技術要求》(T/CSPIA003-2020)團體標準研究了安全防範人臉抓拍設備的產品形態、技術路線、功能和性能特點以及檢測方法,針對二維、三維人臉採集設備,提出了安全防範人臉抓拍設備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信息安全要求及相應的檢驗方法,旨在規範安防行業用人臉採集設備的研發、生產、檢驗和使用的規範化。
  • 報告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網絡圖片10月13日,小蠻腰科技大會在廣州開幕。在「後疫情時代的大數據應用與隱私保護」分論壇上,南方都市報人工智慧倫理課題組和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了《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
  • 專訪閱面科技童志軍:FDDB、LFW雙奪冠的人臉識別技術
    6月末,LFW公布了最新的測試結果,閱面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以 99.82% 的識別精度獲得第一名。由此,這家創業公司成為了史上第一個在FDDB和LFW同時奪冠的團隊。為此,雷鋒網採訪了閱面科技算法總監童志軍,從技術的角度了解了一下關於閱面科技在這兩次比賽中所獲突破的技術細節。
  • 泰國1.1萬家7-11便利店將採用人臉識別技術
    PingWest品玩3月16日報導,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日本便利店運營商7-11在泰國的1.1萬家分店將採用人臉識別和行為分析技術,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人臉識別技術在商業上被最大規模的採用,顯示人工智慧技術在亞洲正變得日漸流行。
  • 人臉識別技術升級 戴著口罩也能刷臉打卡
    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人臉識別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新冠肺炎疫情下,在建築工地、學校機關等需要鑑別入場人員身份信息的場所,人員在佩戴口罩、安全帽後,實現人臉快速識別並同步檢測體溫,成為一項全新的技術成果。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的技術難點在哪裡?現有成果如何提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的解決方案?未來該技術還有怎樣的應用空間?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應有法可依
    近日,有用戶反映,他們所在小區正在安裝人臉識別,且和住址、身份信息綁定在一起。小區給出的理由是智能化管理可以精準識別出入小區人員,讓小區管理更安全、更高效。但有居民擔心人臉信息被洩露:我什麼時候不在家,別人都知道。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先回答五大安全問題
    小區人臉識別系統的安裝需求來源、目的眾多小區開始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有小區強推人臉識別系統,導致很多不願意接受人臉識別系統的住戶不能回家。如此這般操作,小區住戶非但沒有體驗到安全、便利,甚至還有家難回、生了氣、鬧了彆扭。給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困擾,這顯然不是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初衷。做一件事,首先要明確的是需求方和目的。那麼到底是誰提出安裝小區人臉識別系統的呢?
  • 江蘇玖典電子安防技術有限公司
    公司簡介:  江蘇玖典電子安防技術有限公司(江蘇玖典)暨北京玖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玖典),為方便戰略部署,特設以徐州為中心的子公司(江蘇玖典),來建設江蘇地區以及淮海地區工作開展。  北京玖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位於北京中關村核心區--海澱科技園,是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安防協會專家單位,中國信息安全聯盟發起單位。2017年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北京四板標準版掛牌(股權代碼099521)。
  • 人臉識別技術新突破,網友:匪徒帶著面罩呢?
    近日,人臉識別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根據相關報導,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 Corp)推出了一種新的人臉識別系統,這一套新的人臉識別系統即使戴著口罩也能識別出你的身份。而研發該套系統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目前的新常態,為了防止新冠病毒傳播。有網友不禁打趣道,那帶著面罩的匪徒是不是也可以識別出來了以後。NEC表示,驗證時間不到1秒,準確率超過99.9%。
  • 波士頓禁用人臉識別:該技術導致嚴重的種族歧視
    波士頓也宣布禁止面部識別技術。6月24日,波士頓市議會以13票贊成,0票反對「波士頓禁令臉監測技術規定(禁止條例面對監控技術在波士頓)」的結果。條例進行規定,波士頓市的任何市政機關和公務員均不得獲取、保留、擁有、使用人臉監控技術系統及通過對於此類系統可以獲得的信息,而且我們不能同時通過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繞過條例。違反法律條例規定獲取的人臉監控分析數據將被視為違法行為數據,一經發現問題會被刪除。
  • 【盤點】人臉識別的2020年:諸事不宜
    國際:人臉識別再遇禁令 2019年4月5日,舊金山監事會(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政府部門(受聯邦政府管轄的機場、港口等出入境場所不在此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並規定城市機構在購買其他類型的監控技術之前獲得城市議會批准,例如自動車牌閱讀器和支持攝像頭的無人機
  • 高考模考作文|大學教室安裝人臉識別,對此你怎麼看?
    秋季開學後,某大學在部分教室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系統自動籤到籤退,並全程監控學生上課聽講情況,連發呆、打瞌睡和玩手機等行為都能識別出來。安裝這一系統後,選課和「替同學答到」或將成為歷史。不過,這一做法卻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你怎麼看待校方這一做法?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
  • 上萬人臉識別廁紙機進駐上海?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圖源/IT時報而這個機器的設備商生產商,跟近日上熱搜的東莞公廁人臉識別廁紙機是同一家——天津首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津首聯」)。「上海已經安裝了上萬臺人臉識別廁紙機。」《IT時報》記者在走訪售樓處時了解到,人臉識別應用在樓盤銷售已有2年光景,許多大型開發商都深諳此道。至於是否告知客戶有人臉識別攝像頭,每個售樓處都有各自的做法。在萬科上海某售樓處,20多平方米的售樓處內,安裝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攝像頭。萬科方面也向記者證實,萬科許多項目安裝了人臉識別攝像頭,不過僅記錄用戶的到訪時間。
  • 各地人臉識別禁令紛紛上線,科技企業或遭遇重大損失
    圖源:Getty Images人臉識別的相關法律對亞馬遜有著重大影響。該公司旗下的人臉識別系統Rekognition運用深度學習技術來分析人臉、識別物品、分辨圖片和視頻中的人臉。市議會的工作人員表示,亞馬遜想修改草案中的用語,包括如何對「人臉識別」這個詞語進行否定。對於公開更多信息的請求,亞馬遜以及Oxley& Associates的說客都沒有給出回應。出於對監控侵犯性和技術不安全性的擔憂,越來越多的美國城市開始禁止政府和警察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或考慮增添一些使用限制。
  • 人臉識別技術出錯 男子當著老婆孩子面被警察帶走
    美國人臉識別技術錯誤導致的首例逮捕案例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警方當時或許高興得太早,因為他們認為已經找到了2018年手錶盜竊案的嫌疑人。是人臉識別程序幫警方在資料庫中找到了這個涉嫌盜竊5塊價值3800美元手錶的嫌疑人。
  • 審視人臉識別:一種AI技術的全球性濫用
    顯然,一場比以往更大範圍的對 AI 技術合理使用(尤其是人臉識別)的批判正在展開。人臉識別問世所走過的 60 年人臉識別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 Bledsoe 的研究有情報機構的贊助,使得其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基本緘口不言,直到 2000 年以後 CIA 逐漸解密,Bledsoe 才被公認是最早研究人臉識別技術的科學家。Bledsoe 的發明之後,技術的改進集中在如何增加人臉測量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