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技術升級 戴著口罩也能刷臉打卡

2020-12-23 生活報

研發人員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檢測。受訪者供圖

3月6日,在中國中鐵科學研究院門禁口,員工們戴著口罩和安全帽,排隊陸陸續續「刷臉打卡」。他們沒有摘下口罩或帽子,僅在屏幕前簡短停留,員工信息及體溫狀況就出現在了屏幕上,工作人員也實現了安全、快速入場。

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人臉識別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新冠肺炎疫情下,在建築工地、學校機關等需要鑑別入場人員身份信息的場所,人員在佩戴口罩、安全帽後,實現人臉快速識別並同步檢測體溫,成為一項全新的技術成果。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的技術難點在哪裡?現有成果如何提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的解決方案?未來該技術還有怎樣的應用空間?3月6日,記者採訪了相關科研人員。

全員口罩 身份識別面臨新挑戰

「滴,體溫數據正常!」復工後,在四川成都青白江區,肩負成都地鐵隧道管片生產重任的中鐵八局橋梁公司的復工人員,正在車間門口掃碼企業自主研發的「每日疫情統計小程序」,實現人員疫情防控信息實時跟蹤。進入復工高峰期以來,藉助雲平臺、大數據及物聯網系統等,施工人員體溫門禁系統、渣土車遠程管理、人員無線定位、視頻監控等諸多「黑科技」正有力促進「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的有序推進。

「疫情發生後,復工現場的管理也出現諸多新的技術需求,在戴口罩、安全帽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入場人員準確識別,就是復工管理的一個重點方向。」中國中鐵科研院技術中心智慧工地聯合實驗室研發人員趙陽說,按照安全生產要求,過去施工工地已經使用的「智慧工地平臺系統」,其中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進入工地人員進行身份識別,「但疫情下,戴上口罩、安全帽,還要測體溫,成為新技術挑戰。」

這項技術難點在哪兒?原來的人臉識別算法,是根據面部特徵關鍵點來進行識別的,算法納入的關鍵點越多,識別的結果也就越精確。但佩戴口罩後,可供識別的「關鍵點」大幅減少。「鼻子以下的面部特徵被掩蓋,面部特徵關鍵點減少,機器之前學習的特徵判別能力隨之降低。」趙陽說,口罩會使原有的人臉識別算法模型失效,使機器無法識別當前的人。同時,口罩類型較多且遮擋程度不一,也提升了難度。

「針對人臉識別的新需求,如果對已有的智慧工地平臺進行大範圍硬體更改,一方面增加設備、提高成本,另一方面改造周期較長,難以滿足復工復產要求。」趙陽說,該研發團隊通過加強軟體算法、升級系統平臺,提出了解決方案。

聚焦眼部 優化注意力算法模型

「人臉識別一般分為兩個步驟,一是人臉檢測,二是人臉配對。」趙陽說,識別的流程是,人臉機先從視頻圖像中找出人臉,然後通過人臉上的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等面部的特徵,經過一定算法,在人員資料庫識別出對應的人。

記者在識別後臺管理系統看到,系統的「人員管理」一欄,已經錄入了該單位所有工作人員的姓名、部門、工號、電話等基本信息,以及相對應的個人高清照片。當戴著口罩的員工進入辦公樓刷臉時,系統立刻將檢測出的人臉配對,鑑別出員工身份,同時語音報出測量的體溫,而在硬體方面,該設備僅在原有人臉識別的平板電腦上,新增了一個測溫頭。

戴口罩後如何提高識別通過率?前提就是儘可能地增加面部特徵關鍵點。「當面部幾乎一半被遮擋後,面部特徵關鍵點就主要集中在了眼睛和眉毛兩個部位。」趙陽說。

「我們從算法模型上突圍,採用眼部、眉毛等局部特徵與整體人臉特徵的融合,並結合注意力機制增強眼部特徵,通過訓練眼部關鍵點的模型,來提升模型在口罩遮擋下的人臉識別率。」趙陽說,在人臉遮擋環境下,可通過識別眼部關鍵點作為一種「注意力模型」,快速掃描全局圖像,獲得需要重點關注的目標區域眼部,並形成注意力焦點。「而後對眼部這一區域投入更多注意力資源,以獲取更多所需要關注目標的細節信息,而抑制其他無用信息。」

採用同樣的原理,在算法層面,針對基於人臉全局特徵及局部特徵相結合的方法,可優化現有人臉識別算法模型,當人面部出現其他遮擋時,也同樣能夠精準鑑別。「如戴安全帽進入施工項目時,人臉識別依然有效,就是這麼實現的。」趙陽說,當前通過大量訓練數據,戴口罩或戴安全帽人臉識別率可達到99.9%。

除了能夠精準識別出戴口罩的人,該實驗室人臉識別系統還特別增加了口罩與安全帽檢測和提示功能,以保障工程建設人員的安全。「這是與同類技術相比,我們技術成果的特色所在。」趙陽說,當開啟口罩與安全帽檢測功能時,設備配有沒戴口罩自動語音提示;若沒戴安全帽,採集設備上則會出現「請佩戴安全帽!」提示。

「主要是升級了後臺的算法,其次是儘可能小地對硬體系統做了改進,最終實現了多項新功能的添加。」趙陽說。

信息增值 挖掘數據背後的價值

其實在疫情暴發前,面部遮擋障礙的人臉識別技術,已有不同程度應用。如在安防領域,大多數犯罪嫌疑人為了躲避「天眼」等監控設備追蹤,往往會戴上帽子或口罩,這時候更精準化的人臉識別便可以幫助更好地破案。

「針對越來越多的不同識別情況,一些科研人員正從硬體上想辦法,通過添置硬體設備,增加新的功能。」趙陽說,高精度識別也是對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在當前硬體技術條件下,對現場採集的數據進一步挖掘,可以短時間內實現更多功能。」

他提出,高清監控攝像機採集的圖片、視頻信息,經過後臺分析,在不改變原有設備情況下,通過技術的提升,能夠實現身份識別、安全帽佩戴檢測、反光衣穿戴識別、車輛信息狀態展示、危險源管理、安全區劃分等,真正實現信息增值、硬體降成本。

「這種挖掘能力進步後,舉個簡單例子,在未來我們或許不再看到道路上如小鳥臥枝頭一樣密密麻麻的電子眼,一個監控設備加上高超的識別算法能力,就能解決所有需求。」趙陽說。

為讓新的智慧工地平臺系統持續適用於更加複雜的場景應用,趙陽團隊還將進一步進行技術創新。「下一步計劃豐富後臺管理功能,增加工地防反光背心檢測等其他識別功能,同時開發系統接口,使其可無縫銜接當前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使人員一次打卡、網絡通用。」趙陽說。

相關焦點

  • 復工復產的打卡尷尬:戴口罩刷臉打卡、指紋打卡都不能用怎麼辦?
    比如,在公共場合的火車站檢票時,帶上口罩檢票會不能識別,摘了口罩可以識別了,卻要面臨病毒的威脅。或者,全國都在推動復工復產,如果你不能遠程辦公,且必須在公司用人臉識別來打卡的話,同樣面臨摘不摘口罩都尷尬的局面。有人說,建議特殊時期將人臉識別打卡替換為傳統的指紋打開。不得不說這是個昏招,人人都摸一下的打卡機,危險指數似乎更高。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
  • 北京大興建興家園小區軟體升級,居民不摘口罩也能「人臉識別」
    疫情來臨,市民紛紛戴上口罩隔絕病毒。然而,因為口罩遮擋面部,小區的智能門禁「人臉識別」系統似乎無法正常工作了。記者今天上午探訪了大興區林校路街道建興家園小區,發現這裡通過軟體升級,讓居民不摘口罩也能成功通過「人臉識別」。
  • 虹軟推出最新人臉識別算法:戴上口罩也能精準識別
    在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人臉識別應用已日趨成熟,但在此次疫情中卻也面臨了全新挑戰——口罩下的人臉該如何完成識別?基於原有的人臉識別算法,佩戴口罩會大大影響人臉識別準確率,如果為了刷臉脫掉口罩,則又會增加感染風險。
  • 戴著口罩也能刷臉驗證健康碼 杭州老舊小區改造 推廣數字賦能智慧...
    杭州日報訊 「刷臉就能驗健康碼、開門禁,我們小區現在可『洋氣』了……」家住杭州城西金田花園小區的張女士說,現在「解放」了雙手,手裡拎著袋子只要刷臉就能進出。難道不看綠碼也不查出入證、核對身份證嗎?市建委、市舊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機器已自動對來人面部進行識別,數據後臺則將他的臉與街道數字駕駛艙、杭城健康碼信息聯動,自動完成三方信息比對,並準確無誤顯示他的準入狀態。刷臉門禁與健康碼聯動據了解,在去年全市65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中,一批老舊小區成為智慧社區改造試點。
  • 人臉識別技術新突破,網友:匪徒帶著面罩呢?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到來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而為了預防,戴口罩已經成為了許多人出門必做的事情。近日,人臉識別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根據相關報導,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 Corp)推出了一種新的人臉識別系統,這一套新的人臉識別系統即使戴著口罩也能識別出你的身份。而研發該套系統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目前的新常態,為了防止新冠病毒傳播。有網友不禁打趣道,那帶著面罩的匪徒是不是也可以識別出來了以後。NEC表示,驗證時間不到1秒,準確率超過99.9%。
  • 人臉識別方便了誰?這樣做或許能躲過「被識別」
    視頻中該男子頭戴著一頂黑色機車頭盔進入了售樓處。為什麼要帶頭盔看房呢?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 上班打卡刷臉、收快遞刷臉 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技術應用邊界在哪?
    本人公眾號:小董問股去年4月,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得知,自己在杭州野生動物園辦理的年卡被「升級為人臉識別入園」,園方以此為由,要求他提供個人面部信息。郭兵對此不解並作出拒絕,在協商未果後將該動物園訴至法庭。此次上訴被業內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其實去年我們在做小區改造的時候,就已經開展了智慧安防系統升級。」文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斌告訴錢報記者,疫情來了,系統臨時做了升級優化。針對疫情期間有戴口罩的需求,系統截取了眼睛以上的面部特徵做了統計。居民們不用摘口罩,也可以刷臉進出。當初,小區600多戶1200多人的人臉採集工作就花了蠻多工夫,大部分人也挺配合。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 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其實去年我們在做小區改造的時候,就已經開展了智慧安防系統升級。」文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斌告訴錢報記者,疫情來了,系統臨時做了升級優化。針對疫情期間有戴口罩的需求,系統截取了眼睛以上的面部特徵做了統計。居民們不用摘口罩,也可以刷臉進出。當初,小區600多戶1200多人的人臉採集工作就花了蠻多工夫,大部分人也挺配合。
  • 當刷臉支付和人臉識別應用在交通場景,會有哪些新發現?
    一提到刷臉支付,很多人想到是應用在餐廳和便利店、超市裡的刷臉支付收銀機,刷一下臉就能實現人臉識別和刷臉支付。但刷臉支付除了可以應用在餐飲零售場景,還能在交通場景中發揮特別的作用。今年七月,哈爾濱地鐵就首次開通了刷臉坐地鐵。地鐵閘機可以支持刷臉支付和人臉識別過閘。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視覺中國 圖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刷臉取廁紙?僅上海安裝上萬部 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多地開始禁用人臉,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等唯一的生物特徵信息作身份認證。不戴頭盔看房我可能損失30萬,為了60公分的廁紙我出賣了自己的臉……是的,我知道我的臉正在被濫用,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很多人臉識別是強制使用的,如果拒絕刷臉,我可能上不了班、回不了家,因為門禁系統都升級為人臉識別,且沒有門禁卡等替代方案。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逛動物園刷臉有必要嗎?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意義可能僅僅止步於個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難題、困境依然待解。  逛動物園強制「刷臉」有必要嗎  2019年10月17日,郭兵收到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發給他的「指紋識別入園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的簡訊。有著法學專業背景的他,對人臉等生物敏感信息尤其關注。
  • 口罩人臉識別為春運期間疫情防控提供助力
    結合人臉識別技術之後,設備可以精準鎖定面部並以此作為測溫目標,將周圍幹擾因素精準"分割",真正實現遠程、無接觸、自動測溫。 在此基礎之上,公交乘車還逐漸將無接觸驗票與測溫結合。如黃山公交集團所使用的"智能人臉測溫+刷臉乘車支付"系統,同時集成了人臉識別算法、額頭檢測算法與紅外熱成像技術,乘客在"刷臉-支付-乘車"的同時直接完成體溫測量。
  • 人臉識別系統想裝就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讀熱點傳言
    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
    我們如何在享有技術便利和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先來回顧這樣幾個案例。 畫面中,法庭公開開庭宣判的這起案件,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去年,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年卡門票由指紋識別被「強制」升級為「刷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的特聘副教授郭兵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
  • 聽說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可賣高價!無奈之下,他們帶著頭盔來...
    這時候,售樓處的人臉識別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它可以讓房企迅速識別某個購房者是中介拉來的,還是看了宣傳的「自然到訪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優惠。以「買房」加「人臉識別」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可以發現,有關售樓處用人臉識別判斷客戶類型的消息比比皆是。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反而是「未註冊人臉識別的用戶將無法正常入園」的警告格外扎眼。按照郭先生本人的意思,從指紋識別到人臉識別,作為消費者的他不但感覺不到園區服務更加便利的愉悅,反而像是陷入了一場沒有商量餘地的綁架。可以發現,從利用人臉識別手機解鎖、在線付款、上班打卡,再到如今被公園、商場、小區「自願」人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