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口罩也能刷臉驗證健康碼 杭州老舊小區改造 推廣數字賦能智慧...

2020-12-15 杭州網

杭州日報訊 「刷臉就能驗健康碼、開門禁,我們小區現在可『洋氣』了……」家住杭州城西金田花園小區的張女士說,現在「解放」了雙手,手裡拎著袋子只要刷臉就能進出。

難道不看綠碼也不查出入證、核對身份證嗎?

無獨有偶,家住下城區文暉街道流水北苑小區的李師傅也享受到了這個「待遇」——買菜回來,不用放下手中的袋子去找手機健康碼,刷刷臉就過了。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因為老舊小區在此次改造中,採用了健康碼智能門禁系統,這也是數字賦能杭州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最新成果之一。」市建委、市舊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機器已自動對來人面部進行識別,數據後臺則將他的臉與街道數字駕駛艙、杭城健康碼信息聯動,自動完成三方信息比對,並準確無誤顯示他的準入狀態。

刷臉門禁與健康碼聯動

據了解,在去年全市65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中,一批老舊小區成為智慧社區改造試點。如何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中植入未來城市、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場景,讓城市大腦數字賦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小區綜合治理能力,便成為本輪老舊小區改造啟動之初考慮的重點。

結合杭州數字賦能優勢,市舊改辦鼓勵各小區在改造中積極嵌入智慧安防系統,從小區大門到住戶單元配備監控網絡、樓道門禁和綜合管理平臺,搭建匹配各類智能設備的綜合管理平臺。

「小區智慧平臺具備了小區人員信息分析、特殊人群關注提醒、單元門長時間未關閉提醒、出租房屋統計與排查、流動人口自主申報、物業巡更系統、訪客系統、人員車輛進出記錄等一系列功能。」文暉街道舊改工作負責人介紹說,該平臺與文暉街道數字駕駛艙信息聯動,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判斷來客是否為本小區居民。疫情防控期間,街道數字駕駛艙通過數據交換埠獲取健康碼動態信息,通過「人臉識別+後臺比對」,便可準確快速掌握住戶實時健康碼狀態,大大提升了社區基層治理效率和智能服務水平。

戴著口罩刷臉的同時還能測溫

在小區實現刷臉開門禁、驗健康碼的智能「嘗鮮」後,舊改辦工作人員又有了新的思考。

3月10日,市建委結合「三走進」特色服務,組織舊改辦與阿里巴巴未來社區數位化團隊、華數集團研發中心及街道相關負責人召開座談,共同探討數字賦能老舊小區改造、未來社區生活智能服務場景。在會上,文暉街道舊改人員現場提出,能否做到「身份證+人臉+健康碼+測溫」一體化門禁識別?這樣一來,社區志願者、小區保安就不用24小時通宵站崗,小區居民也不用排長隊測體溫通行。

通過各技術團隊的介紹,大家了解到,依託城市大腦的算力算法,華數集團已推出智慧門禁設備「華數溫感通平臺」,將身份信息、人臉識別、健康碼和測溫「四合一」技術集中在智能門禁設備上,還支持戴口罩識別人臉、異常報警等多個特色功能,目前已在濱江行政服務中心率先啟用;阿里巴巴未來社區數位化團隊則憑藉在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方面的絕對優勢,結合未來社區建設實踐案例,提出老舊小區數字賦能實現模式和服務場景。

據了解,今年杭州持續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四年計劃,計劃改造小區380個,涉及住宅4900幢、面積1600萬平方米,住戶19萬戶。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今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杭州將全面推廣數字賦能智慧服務新模式,將住戶身份識別、健康碼識別、社區公共服務、居家生活服務等更多未來場景結合起來,為社區居民、管理人員、服務企業建立高效、豐富的智能化應用平臺,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主動向老舊小區聚攏,提升老舊小區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時效性和精準性,高水平推動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全力打造舊改「杭州模式」,爭創全國標杆。

相關焦點

  • 老舊小區改造:文化融合喚醒杭州老舊小區靈魂
    杭州日報 「一走出家門,就能看到這些熟悉的『老物件』,真的從心底裡生出一種親切感。」近段時間,類似這樣的感嘆聲,總能在今年改造一新的拱墅區華豐新村小區裡聽到。如今,像華豐新村這樣用個性化的融合文化元素的「煥新」之舉換來居民們的驚喜與舒心的小區,在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中,比比皆是。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品質相系,更與民生福祉相連。今年是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被納入杭州2020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的重要年,是實施綜合改造提升四年行動計劃的關鍵年,也是全面推廣試點經驗、打造全國樣板的攻堅年。
  • 全民共享亞運 數字智慧賦能 杭州體育的2020
    2020年,杭州市體育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體育事業發展,在貫徹落實《杭州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綱要》、開展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科學培養體育後備人才、打造「賽事之城」、數字智慧賦能體育等方面穩步推進,為杭州市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採」貢獻體育力量。
  • 2020下城區首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式開工——率先吹響老舊小區...
    「大家有序下車,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之後再進場施工。」3月20日一早,30餘名工人統一坐車抵達杭州市下城區麒麟街,在經過前期信息核查及測溫亮碼之後,開始分工協作安裝腳手架。這首批工人正式進場施工,也標誌著2020年下城區首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武林街道麒麟街小區美麗家園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 大數據「智慧安防」發揮大作用 曲靖馬龍11個老舊小區這樣做
    大數據「智慧安防」發揮大作用「我們居民進小區都是靠『刷臉』成功才能進入,陌生人要想進去很難!」在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化建小區大門口,住戶陶先益一邊向記者演示著小區人臉識別門禁作業系統一邊調侃著說。只見住戶湊近人臉識別窗口,識別成功!
  • 人臉識別技術升級 戴著口罩也能刷臉打卡
    研發人員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檢測。受訪者供圖3月6日,在中國中鐵科學研究院門禁口,員工們戴著口罩和安全帽,排隊陸陸續續「刷臉打卡」。他們沒有摘下口罩或帽子,僅在屏幕前簡短停留,員工信息及體溫狀況就出現在了屏幕上,工作人員也實現了安全、快速入場。
  • 「刷臉」進小區,麥家精準防疫迎來「電子守門員」~
    疫情當前,守住各小區的大門,是社區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在麥子店街2號院迎來了一位「新朋友」,小區居民進大門時不用摘口罩,刷臉就能進入。這個科技感滿滿的「智慧門禁」,讓疫情「防輸入」多了把安全鎖。這款防疫黑科技——社區智能出入防控系統,居民戴著口罩也可以進行人臉識別及測量體溫,社區對院內居民面部信息於近期進行全部錄入。錄入方式既可以通過照片採集,也可以在居民日常出入時進行採集。
  • 停車位擴容 環境提升 杭州老舊小區螺螄殼裡做出大道場
    汙水管雨水管換新;雜亂的管線梳理歸併或入地;屋頂補漏,停車位擴容;增設智能門禁;環境提升……在河西南38號院換「新顏」的同時,杭州城300餘個小區也在悄然「蝶變」。作為杭州市委改革試點任務和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之一,杭州今年計劃實施改造300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1200萬平方米。截至11月,已有302個老舊小區實現完工,超額超前完成民生實事任務,受益居民約15萬戶。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這套智能系統,不僅可以自動實時甄別出入人員是否是本人,和登記身份證是否一致,還能甄別出出入人員是否是健康碼綠碼。使用了半年多,居民們蠻喜歡。「一開始外來人員很多,進進出出也不安全,有了這個,基本上都是咱們的居民,小區也安全的。」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 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這套智能系統,不僅可以自動實時甄別出入人員是否是本人,和登記身份證是否一致,還能甄別出出入人員是否是健康碼綠碼。使用了半年多,居民們蠻喜歡。「一開始外來人員很多,進進出出也不安全,有了這個,基本上都是咱們的居民,小區也安全的。」「其實去年我們在做小區改造的時候,就已經開展了智慧安防系統升級。」
  • 杭州老舊小區改造 和睦新村等10個小區成為最佳案例
    每日商報訊 2019年,杭州確定了65個小區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試點。今年5月6日,市建委發起了2019年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最佳案例評選活動,邀請市民選出心中改造得最棒的小區。昨天,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評選結果已經「出爐」,和睦新村、葉青苑等10個老舊小區成為改造後的最佳案例,蔣村花園美麗家園提升改善工程(廣安苑)等10個小區獲得樣板案例。 這些最佳案例,到底有什麼亮點做法?記者發現,每個小區在改造過程中都緊緊圍繞打造「六有」宜居小區目標,但在具體的做法上因地制宜,體現了各自的特色。
  • 刷臉進小區、社工小智24小時在線!杭州市社區智治在線讓城市更...
    ▲ 上城區推出「湖濱在線」數字駕駛艙,為商圈數位化治理、社區減負等提供解決方案02從數字彙總到數字抗疫社區智治不斷賦能破解種種難題在杭州,全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在探索智慧社區治理和服務應用場景中的各種創新,層出不窮,遍地開花。
  • 2020年杭州計劃改造300個老舊小區 將惠及15萬住戶
    央廣網杭州4月15日消息(記者李佳 曹文君)近日,記者從杭州市建委了解到,杭州市建委會同杭州市發改委、杭州市財政局正式下發《杭州市2020年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項目計劃》,2020年杭州將計劃改造300個小區,總建築面積超1200萬平方米,將惠及15萬住戶。
  • 杭州一批重大項目開工!涉及公園、道路、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該項目位於潮鳴街道,東至大樹路,西至建國北路,南至東園街,北至體育場路。改造內容包括小區管家、完善消防設施、提升智能安防設施、強弱電管線規整、管道升級改造、建築外立面整治、綠化彩化、環境美化、挖掘文化碎片、打造景觀小品等。共涉及37棟居民樓,2049戶,總建築面積約10.92萬平方米。三塘單元XC0506-R21-26地塊拆遷安置房
  • 富陽強化數字賦能打好改革硬仗!
    給你精彩 等你關注 數字賦能社會治理 城市會思考生活更美好 以「智安小區」建設為契機,研發「富春智聯」綜合治理平臺,搭建「1+5+N」管服架構,賦予智安小區建設靈魂,實現了 「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體系新格局轉變。
  • 老舊小區改造怎麼做到「脫胎換骨」
    原標題:老舊小區改造怎麼做到「脫胎換骨」 位於縣城中心的「練江南苑小區」是峨山縣第一批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經過半年多的改造,老舊小區沒有「傷筋動骨」,卻實現了「脫胎換骨」,達到了「環境整潔、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目標,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肯定。那麼,峨山縣的老舊小區改造取得了哪些成效?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面子」「裡子」並重  「社區老人的姓名、年齡、基礎疾病等信息都已經保存在資料庫,老人佩戴的終端設備通過與平臺遠程連接,平臺的心電監測模塊能實時監測老人心率、血壓,如果發現心率異常,會第一時間通知到老人的家人。」在邯鄲復興區六二社區北崗院,智慧平臺運營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平臺智慧醫療的功能。
  • 數字賦能,農貿市場有「智慧」!
    當前,省委省政府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拓面,推動商品市場「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建設,深化全省商品市場服務提升,對智慧農貿市場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 湘潭市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探索
    新塘裡美好社區在改造中,將兩個小區之間的圍牆、雜屋拆除,建成「口袋公園」。湘潭市招商引資的創新模式吸引了多家外地名企(泛華、北京宜居、湖南智慧康健、二十三冶、慧生活、省建工集團、星星能源、上海富友、中郵速遞)和本土平臺公司(湘潭市發展投、嶽塘區城建投)前來洽談,目前已經拉動投資5.17億元,建設鄰裡中心、加裝電梯,布設雲櫃、充電樁、智慧安防等,真正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共謀共建共擔共享。
  • 科技賦能,「數字體育」發展迎機遇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參展企業中,不乏與體育、健康息息相關的企業身影——展位是一個窗口,透過該窗口,外界對浙江數字體育的建設或可「管中窺豹」。   在省內,「數字體育」早已滲透到方方面面。隨後經過系統調試和檢測後,就將向全省開展信息錄入、培訓和推廣工作,並預計在今年12月份之前完成。
  • 事關老舊小區改造!湘潭經驗被住建部在全國推廣
    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住建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複製政策機制清單(第一批)的通知》,遴選總結了全國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點擊查看通知其中湘潭市加強規劃設計引導等相關經驗做法入選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首批可複製政策機制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