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位擴容 環境提升 杭州老舊小區螺螄殼裡做出大道場

2020-12-18 浙江在線

2020-11-25 07: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杭建宣 吳佳妮

麒麟街改造一新的口袋公園

「本來都打算搬出去了。沒想到這一輪提升改造,小區一下子高檔起來了!」52歲的周強在杭州市下城區河西南38號院住了20多年,接下去的日子,他和家人依然選擇留在這裡:「睜開眼就覺得環境真好,再也捨不得搬走。」

汙水管雨水管換新;雜亂的管線梳理歸併或入地;屋頂補漏,停車位擴容;增設智能門禁;環境提升……在河西南38號院換「新顏」的同時,杭州城300餘個小區也在悄然「蝶變」。

作為杭州市委改革試點任務和市政府民生實事任務之一,杭州今年計劃實施改造300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1200萬平方米。截至11月,已有302個老舊小區實現完工,超額超前完成民生實事任務,受益居民約15萬戶。

這項工作在補齊民生短板、逐步提標擴面的同時,還打造出和睦新村、葉青苑等「樣板」,獲得居民認可,並連續兩次入選杭州市委重大改革任務和試點任務「紅榜」,工作成效甚至被推廣至千裡之外的天山南麓。

存量更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杭州已形成一套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突破創新的舊改經驗,成為幸福城市的生動註腳。

補齊功能 提升服務

老街區留住鄉愁也實現「逆生長」

晨光浮動,武林街道麒麟街開始甦醒。青磚白牆木門匾,在改造之初就經過專門設計,留住了鄉愁記憶;同時,補齊短板的公共設施、提升業態的街巷,也讓這個老街區實現了「逆生長」,讓居民生活與現代都市接軌。

按照老舊小區不同的資源稟賦和人員結構,因地制宜實施改造,並以居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作為突破口,補齊老小區基礎功能,提升公共設施服務水平,是杭州老舊小區改造的基本策略。

「一開始,我們就讓居民『看單點菜』,從最需要的地方著手。」武林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主任楊紫江說。於是,街口一座幾近廢棄的自行車庫拆除,變身成綠樹掩映的口袋公園;老車庫經過改造,不僅可以停放非機動車,還增加了快遞放置處、微型消防站;車庫頂部改造成小花園,但為避免影響周邊住戶,呼聲較高的晾衣架從屋頂挪到了屋側;蜘蛛網般的電線「上改下」,環境整潔有序……

這樣一來,小區的公共配套擺脫了長期「欠帳」狀態。「現在衣服有地方晾,活動有地方去,抬頭見綠出門見景。」68歲老居民俞亦明感慨道,「就連房子都增值了,別提多高興。」

好比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老舊小區改造,杭州靠著優化利用小區資源、統籌共享城市資源,一點一點騰挪空間。南星街道美政花苑小區通過微更新改造,新增200個車位,破解老小區停車難;文新街道星洲社區綜合街區商家資源,為老少提供一條龍服務,打造「15分鐘」居家服務圈。

據杭州市建委統計,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截至10月底,杭州老舊小區新增停車泊位9655個、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3591處、健身場地約12.1萬平方米、養老託幼等服務設施約8.59萬平方米。

董家新村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徵集

統籌推進 共建共管

政府、居民及社會力量合理共擔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繫著發展,要把事情辦得「叫好又叫座」,做好全局謀劃至關重要。

自老舊小區全面吹響「蝶變」號角,杭州就陸續出臺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技術導則、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項目管理等14個政策文件,明確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與評判標準,明確項目生成、審批、施工、驗收等各階段的工作流程。

與此同時,以市級統籌謀劃,50餘個部門及區縣為成員單位具體實施,將停車泊位、電梯加裝、養老託幼、安防消防、長效管理等通盤納入改造內容,努力實現「綜合改一次」。「如此既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也減少了對老百姓的打擾。」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以政策支持、黨建引領,發動居民力量廣泛參與,是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實踐。「這次改造要求滿足雙2/3原則,即2/3以上的業主同意改造並對初步改造方案和長效管理方案認可。」小天竺社區主任告訴筆者,他們發放並回收民意調查表1437份,以高於90%的支持率確定改造方案。

黨員骨幹們則分散到樓道裡聽取意見,邀請居民代表、施工方一起召開黨群議事會。「整個舊改期間,大到整體設計方案,小到花架的款式,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居民討論後才確定的。」

由居民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管」,意味著改造不再從看的角度,而是真正從用的角度來進行。當居民真正成為舊改的決策者,積極性便空前高漲。

在石板巷小區舊改期間,都是高溫酷暑,為了幫小區搶進度,很多工人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居民謝師傅騎著個小電驢載著茶桶到處轉,看到有需要的工人就給他們遞茶。後來鄰居們也加入其中,從家中拿來茶葉、金銀花等,在小區門口支起了茶水攤。

參與的熱情從政府部門蔓延至小區居民,還撬動了各部門各行業的資源。不少機關、企事業單位將老舊小區內部或周邊的存量用房提供給街道、社區用於配套服務,截至今年10月,杭州市已盤活存量用房86處、約2.7萬平方米。

如今,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居民及社會力量合理共擔的局面,不僅服務供給進一步豐富,更成為穩投資、擴內需、促消費的有力抓手。

梅堰小區改造成效

改革創新 智慧賦能

老舊小區改造模式方法頻頻破冰

縱觀這一輪杭州老舊小區改造的實施方案,其中最搶眼球的一條是,原則上居民要出資參與本小區改造提升工作。「出臺這條意見,是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積極推動居民的主體意識。」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這成為杭州老舊小區改造中,最具改革創新意識的一條建議,看似難以實現,卻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推進,在杭州有了破冰實踐:下城區河西南38號院的改造,每一戶居民都出資參與。

「3幢房子75戶居民,一樓每戶人家出資800元,其餘每戶人家500元。」 河西南38號院所屬打鐵關社區書記盛珺介紹說:「不是一開始就讓老百姓掏腰包,而是大家看到效果,滿意了再出錢。」

為了讓居民滿意,改造處處見用心。小區主幹道50米美麗小巷停車位整齊劃一,另一側則保留了綠化;每棟居民樓條狀樓梯邊,有特殊的擋雨棚,裡面有消音材料,可以降低雨水落在棚上發出的聲音;在當天竣工交付活動上,小區管家正式揭牌入駐,為小區提供保潔、保綠、保序等綜合性服務。

因此當最後集資時,大家都很爽快,小區居民周強也是立馬交了錢:「變化大家都看得到,出點錢是應該的,老觀念確實要改改了。」

改革創新,杭州老舊小區改造並未止步於此,在城北德勝新村,一場普惠大眾的舊改創新,正在進行中。「最具特色的是無障礙專項改造。」德勝新村老舊小區改造設計方——泛城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長王貴美告訴筆者,通過軟硬體改造,殘障人士將在德勝新村這個老小區享受到無障礙生活圈。

打造無障礙生活圈,不僅僅是增設盲道、輪椅坡道等,還有智慧賦能。再過幾天,德勝新村將鋪設瀝青路面,部分路面將裝上傳感器,盲障等人士在佩戴相關感應設備後,走到該位置就能收到相關提示,該處是否路口,前面有哪些活動點,都能通過語音等方式接收到。

「老舊小區住著很多老年人,觀念較為陳舊,但需要的服務卻要更精心。」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說:「因此我們通過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將來更多的老舊小區提升創出一條示範之路。接下去,我們將繼續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加快推進改造工作,切實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並進一步提升項目設計標準和建設品質,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小區,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採。」

【專家說】

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副院長孫雁:

老舊小區改造撬動治理能力

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最大的亮點在於,通過改造,撬動了治理能力,尤其是基層治理能力。

這一輪提升改造是綜合性改造,涉及到國有企業、市政公司、政府職能部門等,因此這一輪改造的順利推進,提升了老舊小區改造各方力量綜合作戰能力,是城市治理能力整體提升的有力印證。

與此同時,杭州提出了舊改雙「三分之二」原則,喚起了群眾對自己家園的關注,形成了良好的「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民商民議的社區氛圍,不僅將老舊小區最易出現眾口難調的矛盾化於無形,也再度加強了基層自治的觀念。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改造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將老舊小區內或附近的存量房屋,提供給街道、社區用於老舊小區養老託幼、醫療衛生等配套服務,這意味著杭州老舊小區改造是真正的「裡子工程」、民心工程,杭州市相關部門真正在為老百姓著想,提升服務能力,提升百姓幸福感,這也是最值得其他城市學習的地方。

1606260275000

相關焦點

  • 螺螄殼裡做道場 看海曙呼童小區如何在老城廂裡改出新天地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裡,呼童小區按照文明城市創建的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微創意」「微更新」在老城廂裡改出了一番新天地,讓居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和滿意度。「老百姓最需要什麼,我們就從哪裡開始破題。」汙水管道堵塞、雨水滲漏、亂停車、缺少公共照明是居民反映最集中的問題,這也成為小區改造著力最多的地方。小區裡裡外外進行了翻新。建築外立面修補破損處,重做防水設施,更換汙水管道,重新粉刷樓道,統一鋪設橋架,凌亂的線路不見了,小區環境一下子清爽起來。
  • 杭州老舊小區改造 和睦新村等10個小區成為最佳案例
    每日商報訊 2019年,杭州確定了65個小區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試點。今年5月6日,市建委發起了2019年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工作最佳案例評選活動,邀請市民選出心中改造得最棒的小區。比如,和睦街道和睦新村老舊小區環境功能綜合提升工程,從滿足群眾居家養老需求出發,打造具有和睦特色的「陽光老人家·頤樂和睦」居家養老綜合服務街區。改造後,出行、停車、排汙、居住、養老等各方面功能都得到了全面改善,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 老舊小區改造:文化融合喚醒杭州老舊小區靈魂
    如今,像華豐新村這樣用個性化的融合文化元素的「煥新」之舉換來居民們的驚喜與舒心的小區,在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中,比比皆是。老舊小區改造,與城市品質相系,更與民生福祉相連。今年是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被納入杭州2020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的重要年,是實施綜合改造提升四年行動計劃的關鍵年,也是全面推廣試點經驗、打造全國樣板的攻堅年。
  • 聽生動民意,幹惠民實事,杭州西湖老舊小區「活力新生」
    正是杭州全面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的初衷和落腳點。去年,杭州正式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四年行動計劃,開展項目試點,建立工作機制;今年整體計劃全面啟動;2021年全面推進;至2022年底,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約950個、1.2萬幢、43萬套、3300萬平方米。
  • 2020年杭州計劃改造300個老舊小區 將惠及15萬住戶
    央廣網杭州4月15日消息(記者李佳 曹文君)近日,記者從杭州市建委了解到,杭州市建委會同杭州市發改委、杭州市財政局正式下發《杭州市2020年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項目計劃》,2020年杭州將計劃改造300個小區,總建築面積超1200萬平方米,將惠及15萬住戶。
  • 西城區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出幸福新天地!
    小區環境大大提升拆除違建、小區架空線入地、地下管線改移、路邊重新鋪裝、原有垃圾樓改造為辦公樓、自行車棚改造……白雲路七號院的改造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經過改造後,小區地面正規停車位有55個,立體停車位有26個,臨時車位有20個,數量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
  • 滄州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完工,258個小區舊貌換新顏
    居民樓粉刷一新、道路平坦整潔、停車位整齊劃一……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康居園、錦繡家園等小區後發現,這些老舊小區改造後,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高。昨天,記者了解到,今年的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整體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順利完工,改造建築面積近315萬平方米,惠及258個小區的11.9萬名居民。
  • 改舊煥新順民意 環境提升聚民心 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改舊煥新順民意環境提升聚民心宿州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持續改善城鎮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宿州市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高位推動,全面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 雨花臺烈士陵園周邊環境大升級
    2020-11-10 09:2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深秋的南京陽光明媚、天空蔚藍,9日下午,當記者走進共青團路51號大院時,小區廣場上幾個老人正在一邊下棋一邊閒聊。大方社區黨委書記孫建國不停地詢問居民對此次環境整治的滿意度,得知小區停車位從50多個一下子擴容到120多個,他不禁豎起大拇指點讚:「老小區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停車難問題,這次的整治,解決了居民的大麻煩。」 今年,雨花臺區把環烈士陵園周邊環境整治提升納入了全區重大項目任務。此次的大升級行動包括道路整治、沿線建築立面整治、小區出新整治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道路整治。
  • 冷水灘:11個老舊小區「穿新衣」 居住環境換新顏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冷水灘站記者 王庚娣 周吉鋒)近年來,冷水灘區將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和城建重點工程加以推進,構建和諧的宜居環境,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滿足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 你家小區屬於老舊小區嗎?瑞安市城鎮老舊小區這麼改!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決策部署,提升老舊小區居住品質,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結合瑞安市實際,特制定《瑞安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具體如下↓改造範圍重點改造國有土地上2000年(含)以前建成、建設標準不高、房屋年久失修、設施缺損、功能不全、環境髒亂差、影響居民基本生活且近5年未實施綜合改造、未納入今後5年規劃徵遷改造範圍的住宅小區。
  • 武鳴區分類施策提升城區文明風貌 老舊小區換新顏 新小區「六個...
    福瑞中央公園小區環境整潔空氣清新 記者葉子榕攝居民正在分類投放垃圾 記者葉子榕攝盧巖屯的外牆宣傳裝飾令人賞心悅目 記者李璋攝老舊小區換了新顏,物管小區推進垃圾分類,裸露的通信電纜按規範橫平豎直綁紮整齊……連日來,武鳴區組織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投身創建文明城市整改提升工作
  • 這是不是杭州第一個「無車化小區」?杭州保俶花園裡沒有一輛機動車...
    也想過向綠化帶要空間  還想過「搖號停車」  老舊小區停車難,是個「老大難」了。怎麼解決?  保俶花園也想過向小區的綠化帶要空間。事實上,這也是現在很多老舊小區增加小區停車位常用的方法。但是居民反對意見蠻大。
  • 南寧鼓勵老舊小區增設充電樁和專屬停車位
    而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南寧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行動目標任務分別為新能源汽車14600輛,充電樁4000個,充電插座7600個,專用停車位7600個,示範單位60個。
  • 全市今年已有839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
    未央區一老舊小區改造後用上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資料圖片)。(記者 雷偉東 攝)「我們小區原來真的是老破舊,院子裡有種菜的、有養雞的,各種違建都有,垃圾也多,物業真的管不過來,也沒法管。其實,早在2013年,在學習其他城市經驗的基礎上,西安就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為大面積改造積累經驗。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實施改造老舊小區279個,面積1015.7萬平方米,其中市級共支付補貼資金3.28億元,工程總造價約7億元。
  • 杭州這個老舊小區,5個工程項目實現「最多挖一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陶鼎灝杭州拱墅區小河街道和睦路128號小區建造於2003年,作為安置房主要用於當時的拆遷居民回遷居住。為此,拱墅區城管局聯合區城建發展中心、小河街道,圍繞「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專項行動長效管理要求,按照「結合現狀、特事特辦、不留遺憾」的原則,將和睦路128號「加塞」到了等待改造的60餘個小區中。
  • 【熱點】老舊小區改造改到百姓心坎上
    今年以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更是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擴大有效投資、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眾生活的重要舉措,堅持改造與整治並舉、建設與管理同步,實現了老舊小區整體改造提檔升級。33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面積56.66萬平方米,惠及6472戶,居民心裡敞亮了。
  • 十項重點工作巡禮:鄠邑區149個老舊小區已綜合提升三分之二
    西安網訊(記者 韓濤)今年以來,鄠邑區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全力推進和完善改造工作,第一批23個小區已改造完成,第二批正在穩步推進,居民身邊環境的改善,每個人都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我們這五年|嘉興老舊小區「逆生長」,居民越住越舒心
    回望這五年,嘉興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百姓收入不斷提高,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12月10日起,禾點點推出《我們這五年》系列報導,梳理「十三五」時期嘉興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就,展現嘉興人民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我們小區改造前後變化太大了,不僅環境美了,像個小公園一樣,物業公司也進來了,管理得更好,確實大家心裡都很高興。」
  • 黃巖:老舊小區煥發「第二春」
    在具體制定改造方案時,結合小區現狀實際,最終確定將創建零直排生活小區、新建休憩活動場所、房屋立面修繕和牆面防水、通訊線路規整、路面改造(同步增加停車位)等作為主要改造內容,與居民改造內容意願重合率達到80%。  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在黃巖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