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直接關係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2013年以來,台州市黃巖區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改造」原則,提早謀劃、主動作為、下沉重心,累計改造老舊小區47個,完成近60%的老舊小區改造。2020年4月,黃巖區金桂花苑小區改造入選住建部第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九項機制」試點案例集》。
當前,黃巖區正開啟「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新徵程,以奔跑者的姿態奮進「永寧江時代」。為了充分發揮老舊小區改造在「永寧江時代」發展大局中的助推作用,從今年開始,黃巖區正式啟動了新一輪的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計劃,並在合理謀劃、系統改造、資金籌措等方面加大創新舉措,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取得更大實效。其中2020年實施海棠新村(一~四區)、西江新村(一~三區)、前洋頭(一、二區)、南城新村、南苑新村等11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將煥發「第二春」,滿足人們對橘鄉美好生活的嚮往。
堅持頂層設計、充分傾聽民聲,做好「謀」字文章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老舊小區改造必須貫徹的宗旨。為此,黃巖區按照「政策實、情況明、方法對」的要求,突出問題導向、緊盯政策導向、堅持民生導向,系統把握政策引導、機制建設、民意選擇等各個環節。
為了合理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黃巖區強化頂層設計,規範制度保障,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全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黃巖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生成辦法》《黃巖區老舊小區改造新三年計劃(2020~2022)》等政策文件,建立了黃巖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改造標準、方案制定、部門協同等進行了明確,為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和依據。
有了政策保障,要改哪些小區?黃巖區堅持「兩步走」,首先由社區居委會根據小區具體情況和居民意願提出初步改造意向名單,再由住建部門牽頭,會同財政、發改、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等進行充分協商溝通,最終確定改造小區名單。其中2020年度實施11個老舊小區改造,計劃2021年實施10個項目、2022年實施6個項目。
「老舊小區改造,這項實事好事要辦到群眾的心坎上。改什麼、怎麼改,都要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正從群眾需求出發。」黃巖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建設前期,區住建局會同相關部門多次對老舊小區進行摸底排查,並徵詢居民們的改造意見。
在實施海棠新村改造時,共發出居民意見徵求書2196份,收回有效問卷1791份,有效率為81.56%,改造內容熱點集中在停車設施、適老性改造、雨汙改造、外牆瓷磚剝落修復、居民集中活動場地等方面。在具體制定改造方案時,結合小區現狀實際,最終確定將創建零直排生活小區、新建休憩活動場所、房屋立面修繕和牆面防水、通訊線路規整、路面改造(同步增加停車位)等作為主要改造內容,與居民改造內容意願重合率達到80%。
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在黃巖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於老舊小區排水難、維修難、上樓難、消防難、停車難等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我們量體裁衣、對症下藥。」黃巖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東城街道雅仕苑小區居民反映的小區房屋存在沉降現象、汙水無法處理到位、停車難等問題,施工單位在改造過程中將通過增加小區內停車位、提升小區綠化、新建雨汙分流管道等措施予以解決。
經過改造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齊全,管理更加有序,人際關係更加和諧,民生建設「溫度」和「滿意度」也得到提升。「以後出門就可以休閒健身,可以告別回家『搶車位』、出門『髒亂差』的日子了。」居民們對舊改後的成果充滿了期待。
創新改造模式、全面規範實施,做好「改」字文章
開窗見景,推門看花,好看又好住的老舊小區長啥樣?走進改造完成後的金桂花苑小區,可以初見光景。大門口安裝好了全新的門禁系統,道路兩側規劃了整齊的停車位,綠化、景觀等面貌煥然一新,全新的電梯也讓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金桂花苑是1998年黃巖舊城改造拆遷戶原址安置小區,20多年過去了,市政配套設施不全、停車位混雜無序等問題也日益突顯。」黃巖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區住建局籌集改造資金對金桂花苑進行改造,其中包括用於雨汙水改造、停車位新建、綠化及各種配套設施的約350萬元政府財政資金。
在此基礎上,協調小區業主提取住宅專項維修基金114萬元,用於小區電梯改造和增設小區門禁,滿足了小區住戶強烈要求的「加裝門禁」等需求。正是憑藉著「政府和居民合理共擔機制建立改造資金,政府給予資金補助支持」的成功實踐,金桂花苑入選住建部第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九項機制」試點案例集》。
老舊小區改造資金的有限性和居民對於改造內容意願的廣泛性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如何做好既量力而行,又最大程度滿足群眾的需求是一個課題。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黃巖區創新改造模式,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整體性改造,儘可能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單個工程體量較小、高水平設計施工單位參與意願不高的實際情況,黃巖區創新改造模式,將城區老舊小區三期四期改造項目中的27個小區一次性打包進行EPC招標,通過連片改、打包招的形式,有效擴大工程量,提高對高水平設計單位、高資質施工單位的吸引力,確保改造質量。
圍繞「實施基礎改造、促進功能提升」的總體要求,黃巖區在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的同時,豐富小區配套服務功能。比如,利用海棠新村原社區配套用房,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文化禮堂、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引進了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公安警務室,沿街商鋪提供餐飲、超市等生活便利性設施,基本做到了不出社區就能滿足絕大多數生活所需。
為了避免老舊小區改造年年都要改,年年都改不到位的困境,當地建立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工地周例會制度,通過統一思想,各方聯動,協同施工等具體舉措,確保實現一次性改到位。特別是針對老舊小區管線地下「腸梗阻」、地上「蜘蛛網」的現實情況,牽頭各管線產權單位進行統一改造,包括進行雨汙管網分流、改造預留燃氣管道、通訊線路三線合一、設置線纜橋架等,長效解決管線亂象,全面落實「最多改一次」。
此外,黃巖還推出了《小區改造居民意見徵求書》,將有限的資金優先實施群眾要求最迫切、意願最集中的改造內容。金桂花苑居民高興地說:「我們的訴求基本都得到了解決,對於小區改造的效果我們非常滿意,真的是改到咱老百姓的心坎裡了。」
多方出資保障、緩解資金壓力,做好「引」字文章
入口景觀現代時尚,休閒區域景觀設施一應俱全,還配備社區服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看到海棠新村(一~四區)改造的效果圖,不禁對溫馨而美好的小區未來充滿期待。據了解,本次改造的內容包括重新布置小區部分綠化帶,重新設計小區出入口、休閒涼亭、兒童活動中心、健身場地,以及改造小區道路、房屋外牆等,改造的幅度大、涉及資金多。
為了儘快籌措到海棠新村(一~四區)的所需資金,讓美好生活的願景照進現實,黃巖區積極創新、借力用力,破解資金難題。海棠新村改造項目由區級財政投入1500萬元,利用中央財政補助964萬元,供電部門承擔電力改造費用864萬元,汙水公司負責雨汙分流改造900萬元,燃氣公司負責燃氣管線改造費用300餘萬元,通訊公司和有線電視投入100多萬元,多部門共同出資改造海棠新村。
海棠新村所遭遇的資金困難不是個例。老舊小區改造作為2020年黃巖區十大民生實事之一,資金難是困擾這項民生工程的第一隻「攔路虎」。為了破解建設資金困局,黃巖區積極想方設法,多方籌措資金,在地方財政提供兜底保障的基礎上,採用了「上級補助一點、居民出資一點、管線單位支持一點」的多元化多渠道資金籌措方式。
上級補助一點。緊緊抓住、用足用活上級政府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出臺的一系列新政策,做好向上爭取資金工作。老舊小區改造三期項目納入2020年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補助計劃,獲中央財政補助1515萬元,浙江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188.23萬元。
居民出資一點。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利用小區物業維修基金和居民出資自籌的方式,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到老舊小區改造中來。比如,有條件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由政府加梯辦引導,居民自主籌集資金,進行電梯加裝。政府按照每臺20萬元標準予以補助,其餘部分由實施主體(小區業主)自行承擔。
管線單位支持一點。對於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的各類管線,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按照「誰產權誰治理、誰運營誰規範」的原則,由各管線產權單位自行出資進行改造。
除此以外,黃巖區還與國開行和省建設廳對接,計劃融資用以整體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為未來幾年老舊小區改造提供資金保障。
(本版圖片由黃巖區住建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