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丨大山裡的幼兒園 「學前學會普通話」為彝族孩子鋪就...

2020-12-15 環球網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稚嫩的童聲歡快地歌唱著。這幾天,「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平均海拔2600米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幼教點。嶄新的校舍、寬闊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彝族小朋友們熱情地用漢語和採訪團的記者們打著招呼。當記者問道:「你幾歲了?」小朋友安志成用漢語清楚大聲地說:「4歲了!」

在老師阿比牛牛的帶領下,20名彝族孩子用普通話唱起了《小老鼠上燈臺》,充滿童趣的歌聲贏得了大家的掌聲。之後,彝族小朋友們還跟著教育機器人Bingo,一起聲情並茂地朗誦了唐詩《春曉》。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為了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涼山州於2015年10月啟動了「一村一幼」計劃,一個村建立一個幼兒教學點,免費提供學前教育。火普村幼教點老師阿比牛牛向記者介紹,目前園裡只有一個班共20名小朋友,最小的3歲,最大的快上小學,已經6歲了。他們都是彝族小朋友,生活的環境都是彝語交流。

千百年來,大涼山地區彝族群眾居住地因交通閉塞、經濟落後,與外界溝通較少,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過大山,更聽不懂漢語。學前兒童長期處於彝族語言環境中,聽不懂普通話,更無法溝通交流。為了讓小朋友銜接正規的義務教育,2018年5月,涼山州又啟動實施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工作,減少因為語言跟不上導致的厭學輟學現象。

阿比牛牛老師告訴記者,火普村幼教點有兩名輔導員,都是彝族人。「平時通過學習兒歌、畫畫、做遊戲來提升孩子們的普通話。」帶小朋友玩中學,用中練,「當小朋友對字詞不理解的時候,我們會結合彝語教一遍,再用普通話教一遍。」

學習兒歌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還在教室裡布置了『學普小舞臺』,有時候教育機器人Bingo還會代替我們做小老師,小朋友邊學邊玩,玩得很開心」。目前園內20名小朋友普通話的達標率超80%。

講衛生也是幼教點裡一項重要內容。 每天早上,兩位輔導員都會在門口挨個檢查學生們的臉、手是否洗乾淨了,如果沒洗淨,還會帶他們去洗。「有的孩子很可愛,如果父母忘記給他們洗,他們會主動提出。」

在昭覺縣,像解放鄉火普村幼教點還有很多。截至目前,涼山州開辦「一村一幼」幼教點3000餘個,12.85萬學前兒童在幼教點學習,已基本實現3至6歲學齡學前兒童能夠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交流,基本達到聽懂、敢說、會說、會用。

製片人丨溫露 張鵬軍

主編丨王率

記者丨任樂天

攝像丨何逐

剪輯丨謝琳

相關焦點

  • 彝族孩子飛翔的翅膀:「學前學會普通話」公益項目託起大山裡的希望
    2018年開始,由中植企業集團贊助的「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在外婆家門口設立了教學點,吉木什斤學會了普通話,不僅學會了唱兒歌、講故事,還做起了開小賣鋪的外婆與遊客之間的翻譯。兩年來,「學前學會普通話」項目幫助涼山州26萬名學齡前兒童學會普通話。
  • 【決勝2020】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幼兒園輔導員:學好普通話彝族孩子們...
    如今,大班的孩子們基本上已經能夠使用普通話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昭覺縣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總人口34萬,其中彝族人口佔98.4%。「許多彝族小朋友在家裡並沒有說普通話的條件,他們的爸爸媽媽也不會說普通話」,羅英稱上了幼兒園後,孩子們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小朋友在幼兒園學了普通話,回家後還能教自己的爸爸媽媽說普通話,也就是我們說的『小手拉大手』。」羅英說道。
  • 用愛辦學 為大涼山孩子建起翻山越嶺的通途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集區,曾是全國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這裡曾交通閉塞,形同「孤島」,舉目都是走不盡的路,翻不盡的山。曾有媒體這樣評價:「在脫貧攻堅的歷程中,四川的涼山州絕對是全S級難度的存在。」自2014年被列為深度貧困地區以來,這裡逐年發生改變,直至2020年實現脫貧。
  • 「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丨中國中鐵:鋪就致富「快車道」 造血...
    「對話新國企·大道康莊」丨中國中鐵:鋪就致富「快車道」 造血扶貧拔窮根 2020-10-17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瑞安柯隆】用愛辦學 為大涼山孩子建起翻山越嶺的通途
    「吉時雨」項目組再次來到涼山州吉利幼兒園及涼山州西昌市綠蔭學校,為彝族孩子們捐贈助學金。昭覺縣灑拉地坡鄉上遊村,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灑拉地坡鄉的西南部,是西昌到昭覺的必經之地。這裡平均海拔在2600米以上,常年寒冷。在這裡,正規的現代教育起步晚、學前教育資源短缺。涼山州54萬名學前兒童中,有49%不會說普通話。
  • 「決勝時刻」的四個故事,讀懂變化中的中國
    到外面看過之後,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爺爺本來就姓張,用漢名的話她以後讀書、工作都要方便點。」阿木的想法有一定代表性。在距甘洛約60公裡的越西縣(未摘帽貧困縣),越城鎮第一幼兒園大一班的52名孩子中,有超過半數用的是漢名。從名字開始,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高寒山區的彝族年輕一代父母,有了新的認識和打算。
  • 藁城區通安幼兒園:學前學普 你我同行
    本網訊(通訊員 溫平麗) 為了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根據《石家莊市教育局轉發河北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關於進一步提高教師、幼兒及家長說好普通話的能力,12月1日,藁城區通安幼兒園開展了「學前學普 你我同行」全園推廣普通話活動
  • 「走出大山看世界」為鄉村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
    「走出大山看世界」為鄉村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 2020-11-27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山裡動聽的旋律(決勝2020)
    大山擁抱著的村寨,層層疊疊的茶園,還有一聲聲嘹亮的雞鳴,像是給剛剛過去的一天做著總結。這一刻,林金趙站在校園圍欄邊,雙手捧著陶土色的壎,放到唇邊。他手指靈巧地觸碰著壎上的小孔,悠遠、綿長的聲音便從壎裡傳了出來。那聲音穿過山林,穿過炊煙,仿佛還能夠穿過歲月。
  • 學而思網校學員與山區孩子「小手拉小手」
    8月25日,好未來公益基金會和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正式啟動「送給大山的一堂課」公益活動,向教育資源貧乏地區贈送學而思網校課程,號召全國學而思網校學員與大山裡的孩子「小手拉小手」。所贈送的課程都是經過調研、專為大山裡的孩子們量身定製,以期用輕鬆互動的方式激發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這些課程也將通過好未來公益基金會「希望在線」教育平臺輸送到包括甘肅臨夏、四川涼山、貴州畢節等地區十個縣的師生手上。學而思網校總經理劉慶遜表示,希望在學而思網校,學員們不僅可以學習到知識,還能完成公益啟蒙第一課。
  • 還未上小學,一年級知識就學會了,鄭州家長:孩子該上學前班嗎?
    為此,她也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去上學前班,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多家社會培訓機構和幼兒園,與專業人士、家長和學校老師探討,了解了學前班的「套路」,從家長口中得知了學前班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 回望2020:教育公益的「好未來模式」
    AI老師:人工智慧的教育應用 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普通話普及率很低,導致很多孩子因聽不懂老師講課而輟學。2018年,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自主研發了一套「AI老師普通話教學」系統,採取「彝漢雙語+彝族風格圖片+語音測評打分+學情自動復盤」的形式,受到當地師生歡迎。
  • 溫暖傳遞,我在畢節大山裡的幼兒園
    山裡的冬天有點冷,我卻融化在孩子們的笑臉裡。之所以有這次畢節之行,起源就是下面這2張照片,這是一座大山裡的幼兒園,午休時,孩子們是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它建在大山深處,從畢節到這裡,還需開上2個多小時起起伏伏的盤山公路。
  • 【決勝2020】脫貧了,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決勝2020】脫貧了,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20-12-04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造鎮支教老師,用行動照亮大山裡的孩子求學路
    支教期間,梁瑞妹和其他支教老師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讀書,但由於經濟狀況等原因,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課外書籍。於是,她向柯中明校長反映情況,希望利用廣州市的資源為涼山州的孩子們捐贈一批課外書籍,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