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2020-12-14 教育有智慧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在家待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一定無法相信。

寒門學子考取醫科大學

這位北大博士生是湖南常德人,名叫張進生,父母都是農民,一家四口,家境貧寒。或許從小他就明白,讀書能夠改變自己命運,他也因此努力上進,在學習上也特別用功,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成績優異,只是性格上有些孤僻。

1984年張進生順利的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或許現在年輕人並不知道,在80年代,要考取一個普通的專科學校都不是容易的事,何況是醫學專業本科,那更加難上難。這在當時張進生的家鄉,那可是雞窩裡飛出了金鳳凰,而且他也成了家鄉第一個本科大學生。

分配天津工作受挫

5年後,也就是1989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天津一家醫院工作。能從湖南鄉下直接分配到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說實在對於一個農民子弟,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已是令人羨慕的事情,也足以看出當時張進生在學校裡的學業一樣的優異。

在當時醫生這個職業地位高,收入不錯。如果按我們的想法,接下來的張進生一定會順風順水,在天津結婚生子……可是命運總是如此喜歡作弄人,張進生作為一個醫學畢業的高材生,卻無法適應社會的生活。

工作後,由於性格原因,他無法融入到醫院這個群體中。他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個醫學專業畢業的人,竟然害怕見血,也因此他開不了刀、做不了手術。為此從業多年,始終是一名普通的住院醫師,後來還被醫院降職降薪過。

開掛的學業,考取北大研究生、博士生

工作上的挫折和他在學校的優秀反差極大,漸漸地他越發地將自己封閉起來,將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他想通過繼續學習來離開這家醫院,或者可以說逃離這個他不適應的社會。本來學習能力極強的他,1992年考上了北大的醫學專業研究生,這又是多麼令人羨慕的好消息。

研究生畢業後,他決定攻讀北大博士,經過自己的番努力,他如願以償考上了北大博士,再次證明了他的才華。也將自己的學業高度拔上一大截,要知道,當時全國能有幾個北大的博士生呀。這樣的學習經歷要是放在現在,可以說是開掛的人生。在北大讀研和讀博時,每月都可以領到5000元的補助工資的,這在當時是何等的豔羨的事。

但命運總喜歡和張進生開起玩笑,1998年他幸運地被學校推薦到英國留學,可是家貧的他,因為交不起20萬元的天價留學費用,他只能放棄了又一次學業高度,可是這一件事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壓力和苦悶之下,抑鬱成疾,他最終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這時的他已經32歲,一年後被學校勸退,他只能以肄業的身份離開北大。

北大博士成為月薪1000的臨時工

可是,張進生北大的研究、博士生的光環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如意的工作。在別人眼裡,他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無法得到同行認可。而且他還是和先前一樣,無法融入到社會之中,找工作也是處處碰壁,最後到蘭州的一家醫院做著一份只有1000元月薪的臨時工作。

這樣的反差,更讓張進生無法接受。後來,在這家醫院裡他認識了一個女朋友,如果能這樣生活下去,對張進生來說也是一種進步。但是性乖張的他,在一次和女朋友鬧矛盾後,他辭職回到了老家。

辭職回家,待業18年後成為低保戶

回到老家,他也陸陸續續找了幾份工作,可是最後都是無疾而終,最後只能住進姐姐家裡,依靠姐姐生活。失業18年後,政府給張進生辦了低保,這無疑是給張進生最大的諷刺,一個北大研究生、博士卻弄到這樣的地步,更使張進生拒絕這個社會,他完全將自己封閉了起來,不與他人接觸,精神也逐漸出現異常。

一個在學業上無比開掛的人,最後卻需要靠低保生活,真是令人唏噓。高學歷並不等同於高情商,高學歷也不等同於高技術。一切還需有實踐的經驗,將知識化作技能,才能使知識轉變為他人服務。

對於張進生的故事,相信許多感嘆之後還有反思,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是多麼的重要。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情商和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也是多麼重要。

或許命運弄人,但從中我們卻能感受到,以陽光的心態去迎接人生的挫折,並能懂得反思自己的錯誤。

不知大家對於張進生有何看法,不妨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當年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已失業18年,在家務農靠低保度日
    但在北大博士張進生身上卻沒有得到應驗,反而在家啃老靠吃低保度過了18年,原因是天生的病症和專業相違背,張進生在校時進修的是臨床醫學系,但本人卻因「暈血症」而導致不能實戰操刀,故而和自己本可以璀璨的人生失之交臂。
  • 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肄業後「啃老」18年,今靠低保為生
    而在漫長的教育史上,有一位明明考上北大博士的「學霸」,卻因為自己的不知變通,導致後半生過得並不那麼順利。 張進生在1966年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普通村莊,一家人都是踏實的農民,張進生還有個姐姐,生活雖然貧寒,但是也很快樂。 從小學開始,張進生就一直因為天資聰穎而深受村裡人的喜歡,去參加高考的時候,更是肩負著全鄉父老鄉親們的期望。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研究生,讀到博士選擇肄業,失業18年成為低保戶
    ▲醫生形象但是這麼一點成就並沒有讓他止步於現在,三年後,他又考上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而且在1995年碩士畢業後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進入最高學府學習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在這種環境下,張某隻能每天靠埋頭苦讀來緩解自己心中的壓力,三年後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最終離開了這個環境。但是這時的他,就算是最高學府的錄取通知書,也已經不能解救他出現問題的人生了。
  • 他是北大肄業博士生,18年前一氣之下退學,現在靠低保維持生活
    在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北大的肄業博士,固執己見,最終淪為低保戶。18歲時,張進生不負家人期望,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並在這裡進行了五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在大學期間,張進生依然勤奮刻苦的學習,在他看來只要肯讀書,將來就能擺脫貧窮的處境。張進生在校期間,專業成績位於班級前茅,在畢業時就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醫院工作,就此成為了一名醫生。
  • 天之驕子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被女友拋棄,如今靠低保生活18年
    然而卻也有例外:他是一名北大博士畢業的高材生,卻面對自己劣勢之時折戟,一度沉淪長達18年之久,如今不得已靠政府低保維持生計。他就是天之驕子張進生。那麼他到底因為何事由最高學府的神壇跌落到塵世的泥淖中,這18年來他又經歷了什麼?待我們一一道來。
  • 21年了,半工半讀考上北大,卻博士肄業的湖南小夥,現在怎麼樣了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天津的一家醫院,開始從事醫學事業。本想著能夠安安穩穩的在醫院紮根,但是沒想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工作期間自己被查出來患有「暈血症」,這樣的症狀讓他無法正常工作。每天做一些簡單的後勤工作,他覺得日子太過於乏味。在學校備受老師關注,現如今踏入社會卻出現這樣的問題。再三考慮後,他決定繼續深造,利用閒暇的時間繼續補充知識。
  • 那個北大畢業的肄業博士,十多年未工作,如今怎麼樣了?
    人人都覺得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一定能夠前程似錦,但現實生活中,永遠存在讓人意想不到的個例。有這樣一位北大學生,待業十多年,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活。作為國內的頂尖高校,北京大學擁有一流的教學資源,是培養社會各界人才的搖籃。但是,其超高的錄取條件也成了很多人仰望的地方。
  • 「北京大學」肄業博士,20年來,為什麼一直「待業」在家
    不過,張某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工作後的他積極備考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想繼續深造。考研成功,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張某果然不負眾望,參加工作3年後,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家裡得知這一消息後,哥哥姐姐都以有這樣優秀的弟弟引以為榮,全家人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
  • 北大博士張進生,畢業後靠家人接濟度日,國家特批他農村特困救助
    在這5年裡,張進生勤奮好學,刻苦努力,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學校並沒有埋沒成績優異的張進生,於1989年,在湖南醫科大學順利畢業後,張進生被國家分配到天津的一家醫院裡面進行工作實習。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貧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實屬不易。
  • 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因暈血上不了手術臺,失業後在家領18年低保
    張進生196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家裡幾代人都是農民,還有幾個兄弟姐妹,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由於張進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加上他的學習成績很好,常被人作為榜樣加以表揚。因此經過再三考慮,家裡人決定讓弟弟妹妹們輟學打工,全家人竭盡全力供張進生上學,從此張進生學習更加刻苦,因為全家的希望都在他身上。
  • 湖南小夥考上北大,因留學不成賭氣退學,失業18年全靠國家救濟
    結果,在公元前260年的昌平戰役中,趙括取代了廉頗,變守為進攻。趙括被秦軍殺害。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知道如何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最後只能停留在紙上。 01 因為不知道如何靈活運用知識而死去?這樣的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 北大醫學博士因暈血,在家中啃老幾十年,如今靠著拿低保過日子
    張進生也沒有讓家人失望,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名列榜首,1984年,18歲的張進生參加高考,在父母的建議下,他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土木工程專業。張進生從小到大隻知道悶頭看書,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所以他進了大學以後還是一如既往。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因天生暈血上不了手術臺,如今卻靠低保度日
    張進生於196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自小學習成績就很突出,雖然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不過優秀的張進生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1984年,張進生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在攻讀大學期間,他也十分刻苦,成績也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得獎學金。5年的學習時光結束,張進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在大學畢業後,張進生隨著學校的分配,他進入天津的一家醫院工作,成了一名醫生。
  • 湖南男子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7年成五保戶,他經歷了什麼?
    張夢是一名北京大學博士肄業生,在家鄉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已待業7年,至今未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他的許多同學留在全國各地大型醫院工作,成為了骨幹,不少人海外留學,事業有成。(視頻截圖)自稱未找到「伯樂」的張夢,如今窮困潦倒,其生活僅靠開小糧油店的姐姐張麗(化名)資助,而一直對張寄予厚望的88歲老父親,還在老家等待著兒子出人頭地的好消息。
  • 54歲的北大博士淪落成低保戶,曾是全村驕傲,女朋友:他眼高手低
    北大醫學博士是一個怎樣閃閃發光的代名詞,對一般人來說考上北大已經是不敢想的夢,而張進生作為最難科系之一的北大醫學院博士生,按理說應該是人生巔峰的起點,走向成功,迎娶白富美,過上幸福的生活已經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但最終他卻落得低保戶的下場,不免令人唏噓。
  • 35歲中年博後失業,決定給找教職的後浪一些建議
    近5年了,為了解決博士就業問題,另外一種身份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多,那就是博士後。下面我們就討論,國內的博士後。因此,博士畢業,首先找教職,找不到就海外博後。一旦做了國內博後,一定要想好後路!18年找教職的時候,很多老闆明確表示:「不支持這種組裡之外的行為」 「怕影響我以後工作」 「怕學院別的老師說閒話喲」
  • 90後辭職不想工作?休息一年後找工作碰壁,不想上班?
    他是90後,他說他辭職休息在家快一年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打遊戲之外,什麼都不幹。他說工作那會兒每天忙碌的不行,這次在家放鬆這麼久,有父母養著,也不花什麼錢,突然就不想上班了。但人得有經濟來源啊,最近找工作碰壁多次,然後和我傾訴。在老王看來這種現象不止發生在90後身上,就連我們80後,70後也有這樣的人。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怎麼明明很好的一份工作說辭就辭了,甚至都沒有找好下家。
  • 《詩詞大會》冠軍陳更走紅後,北大博士6年未畢業,現狀令人惋惜
    愛文學,卻選擇了理科專業上大學後,本以為她會選擇文學專業,不過她卻選擇了自動化,因為她覺得自己家境一般,有一技之長在手,會更好就業。她不僅擅長文學,理科成績也出乎意料的優秀,就這樣被保送了北大,本以為會在北大順利完成學業,繼而畢業,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