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在北大博士張進生身上卻沒有得到應驗,反而在家啃老靠吃低保度過了18年,原因是天生的病症和專業相違背,張進生在校時進修的是臨床醫學系,但本人卻因「暈血症」而導致不能實戰操刀,故而和自己本可以璀璨的人生失之交臂。
於1966年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張進生家境貧寒,家裡有兩個姐姐,自己是家裡唯一的男丁,父母對張進生抱著莫大的希望,把全家的寄託全部傾之於張進生的身上,為此,家裡面兩個姐姐都早早輟學,打工嫁人。張進生而在學校的時候,卻沒有讓父母失過一點望,18歲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但是,等到學業有成步入社會的時候,卻成為了家裡面的累贅。
1989年,大學畢業之際,學校把成績優異23歲的張進生安排到了天津的一家醫院裡當一個基層醫生,為期三年的醫院生涯讓張進生備受煎熬,加上自己性格內向,不擅長人際關係,故在醫院工作的非常不愉快,最重要的是發現了自己患有「暈血症」。
因為暈血症故而不能上臺操刀,張進生也不能克服這個症狀,也不想轉行幹點別的,因為不想讓自己五年在讀醫學的青春白白浪費,但屬實不能上臺,為此弄得張進生非常躊躇,久而久之便索性逃避。
逃避工作戰場的張進生說服家裡,繼續留校進修,在校期間,張進生認真刻苦,於1992年一舉考入北大後,自1995年讀到了碩士,後又繼續攻讀博士,1998年,一家英國皇家醫學院都想讓張進生出國留學,但無奈的是留學費用高達20萬,這對此時已經32歲的張進生一家來說屬實是難如登天。
人遲早是要面對社會的,畢業很快來臨,一直到了博士的張進生卻一點都興奮起來,對於張進生來說意味著畢業既失業,久而久之患上了抑鬱症,期間因為抑鬱症在北大休學了一年, 2001年,學校把張進生勸退以碩士身份分配到了蘭州一家醫院裡當一個基層醫生,同為博士一起畢業的同學月薪5000元,而張進生卻只能拿到了1000元。
身為博士生的張進生卻破天荒的接受了這個待遇,決定要好好改變自己人生的軌跡,在工作期間還和一名小護士談起了戀愛,原以為靠自己的努力會把日子一天天給過好能給家裡減輕負擔的張進生直到有一天和女朋友爭吵起來。
女朋友說張進生其實就什麼都不是,還妄想成為人上人,簡直就是猴子撈月,分不清現實和夢幻,這句話對敏感內向和抑鬱的張進生無疑更是傷口撒鹽雪上加霜,同年的2001年,張進生辭掉了這份工作,回到了鄉下。
回到鄉下後的張進生繼續找工作,卻屢次碰壁,自此索性一直待在家裡靠啃老度日,這一啃就啃了18個年頭,比較有意思的是,張進生卻也沒有閒著,一直在家中自學著物理和數學,想有朝一日去北大教書。
但是,知識總是會更新換代的,張進生的教書夢終有一天會如夢般的泡影破滅於現實的幻想,一次,在張進生的出行中意外的丟失了自己的戶口本和身份證,在補領的時候,政府特給張進生辦理了農村特困救助,張進生的本來該是璀璨的人生也由此戛然而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