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飯後在客廳泡一杯茶,靜靜待一會兒,暖融融的光非常配合我此刻的心情。這時手機裡剛好放到的音樂是陳奕迅的《倒帶人生》,遂把它設定成循環播放,就這樣聽他反反覆覆倒帶人生。
關註上陳奕迅,還記得那年曾在大陸風靡一時的《十年》,有很多內地的朋友是通過這一首歌才開始認識陳奕迅,在當時還尤為迷戀那最後一句,「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淚,不是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Eason用一種很平淡的音調唱出這一句,卻在平淡之中帶有一絲超然的悽涼,要到很多年以後的今天我才明白,其實這寥寥一句,卻心酸的寫盡愛情的來去,即使無奈,也要看開。
直到大學時才接觸陳奕迅的粵語歌,當時正好《the key 》髮型,首先被吸引的不是碟內的歌曲,而專輯的封面。兩個背對著坐著好像在聊天的兩個人的插畫,畫像詭異又真實,令人充滿探知欲。
原來《The Key》是原自陳奕迅看過的一幅畫像,當時畫像還未完整,並未加上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圖案, 那就是今天大家可以在封面上看到的星星圖案"The Key"。當陳奕迅了解此畫的"Main Theme (主旨)" 後,覺得與這張專輯內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一致,因為每一首歌曲也是如生命的鑰匙,所以用上了《The Key》作為此專輯的名稱,及以此畫作為專輯封面。
專輯《The Key》裡的歌曲如《斯德哥爾摩情人》《遠在咫尺》《任我行》《失憶蝴蝶》等都代表著當時香港樂壇的一流水準,在其他歌手如李克勤、張敬軒都紛紛推出翻唱專輯的2013年,《The Key》也是當年粵語歌的代表性作品。
碟內的歌曲最打動我的應該是《失憶蝴蝶》。陳曉娟和林夕的組合是質量保證。夕爺在歌中宣揚的蝴蝶記憶很短,總是隨時嬉戲又隨時忘記,告誡我們對待感情要放開,不要把自己禁錮自己。而歌曲低音和高音左右的地方Eason處理得可圈可點,幾近完美。
《失憶蝴蝶》運用鋼琴為主樂器,在黃丹儀的Solo下,吉他與鼓點相輔相成,而提琴團隊再一次為歌曲後半段高亢的副歌增添了悲壯傷感的澎湃旋律。
《失憶蝴蝶》是張國榮《路過蜻蜓》的續篇。林夕寫這首歌的同時也寄託了詞人以及聽眾對於哥哥的追思。
時過境遷發現,記憶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東西,彼時的事物跨越過時間來到此刻。或許你會模糊一些面容,只能清晰地被某一個很強烈的細節刺激著。當時的感覺不管是開懷大笑還是撕心裂肺,你只記得發生過這些事,好像是跟你有關。但是卻恍若隔世,彷佛是一場早已下線的午夜場電影花絮。
當然,這還算是記得住的,而那些記不住的呢。譬如,只發生在兩人之間的私密事,你忘記了,他也忘記了,是不是就和沒發生過一樣?
據說蝴蝶和金魚一樣記憶很短,因為善忘,所以歡喜。但真的就會開心嗎?「蝴蝶記憶很短,留下什麼恩怨;回頭像隔世,一笑便算」。魚忘三秒,流浪旅程已同渡,任君喝下這壇醉生夢死,就像蝶戀花後無憑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