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機器人上崗,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

2021-01-19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 通訊員 薛珊 董飛

近日,54歲的患者胡某不慎外傷致胸腰疼痛,經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診斷為腰2椎體骨折。1月6日,醫院為胡某實施手術,本次手術首次採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精準「操刀」輔助手術,手術獲得圓滿成功。

據悉,這是珠海首例骨科機器人輔助手術,也是珠海首次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完成脊柱、創傷等骨科手術,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

珠海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上崗」進行了直播。省中醫珠海醫院骨二科(脊柱科)陳茂水主任為患者胡某實施手術,在骨科手術機器人精準定位輔助下,成功完成了珠海市第一臺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的經皮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減少手術費用和創傷,手術歷時一個小時,獲得圓滿成功。

陳茂水通過機器人為患者施術

「骨科機器人輔助手術相當手術醫生多了一雙能夠通過皮膚就能夠看到人體深部骨組織的有穿透能力的『眼睛』和精確到亞毫米級別的『手』。」在媒體採訪中,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劉軍介紹了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優勢。據了解,作為骨科醫生的「得力助手」,骨科手術機器人讓經驗豐富的醫生如虎添翼。手術的規劃和決策取決於醫生的判斷,但是骨科手術機器人可以精準透視到骨骼組織,機械臂可以精準到達指定位置,實現高難手術安全化、微創手術常規化、關鍵操作智能化。

據了解,此次省中醫珠海醫院引進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我國中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既能開展脊柱手術,又能開展創傷修復的骨科手術機器人。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許靜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陳熙儀

相關焦點

  • 三亞首臺Mako機器人正式「上崗」輔助手術
    三亞首臺Mako機器人正式「上崗」輔助手術解決傳統髖關節置換手術中醫生「看不準」「拿不穩」等問題12月7日,三亞首臺Mako機器人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正式「上崗」並成功輔助醫生進行手術。記者李學仕通訊員柏林攝12月7日上午,三亞首臺Mako機器人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以下簡稱「海南醫院」)正式「上崗」並成功輔助手術。當天,海南醫院成立Mako亞太培訓中心三亞分部,同時舉行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授牌儀式。
  • 首款個性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上崗,比人工更精準
    「這款機器人將手術精度控制在1度以內,堪稱接近『完美』。」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主治醫師唐浩說。今天下午,該院舉辦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唐浩和團隊成員參與研發的「基於運動學與力學個性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 順德這臺骨科手術機器人「上崗」啦
    骨科手術機器人來了!7月10日下午,順德和平外科醫院舉行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應用講座活動,擁有「透視眼」「穩定手」「靈活腦」的骨科機器人,精準度達到亞毫米級,在提高手術精度與效率上能助醫生一臂之力。據悉,這是順德區率先引進該先進設備。
  • 熱點|全國首個機器人智慧餐廳創業實訓基地落成
    珠海完成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 珠海首次引進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在省中醫珠海醫院成功完成首例骨科手術,患者為54歲因不慎外傷致腰2椎骨折的胡某。「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由我國自主研發,是目前國際上唯一既能開展脊柱,又能開展創傷的骨科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完成脊柱、創傷等骨科手術,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 機器人女主播全球首賣飛機
  • 山東首例Mako機器人輔助髖關節置換手術在青大附院完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辛剛 青島報導  「複雜手術變得更精準,堪比大師級醫生...」12月31日,一臺名叫Mako的智慧機器人在青大附院嶗山院區正式
  • 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 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海南完成
    26日,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博鰲超級醫院,完成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據悉,來自海南的57歲患者吳先生接受了此次手術。  據介紹,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中晚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黃金標準」,這個手術最重要的就是膝關節假體。
  • 聚焦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未來 | 年度行業...
    相關閱讀 2020的冬天,中國疫苗產業的春天 | 年度行業研究 億級潛在市場背後,國產作業系統連橫合縱、抱團取暖|年度行業研究 被攪動的萬億5G市場:億級用戶的連接重構與產業網際網路的誕生|年度行業研究 全球量子競賽再加速:百億美元市場背後,角力量子霸權 | 年度行業研究 ** 作者:徐天嘯、頓雨婷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飛速發展,包括開放性模塊化的控制系統、軟體系統、機器人故障診斷與安全維護技術。通過實時網絡自適應控制已可以模擬深部腦刺激的電極植入,這種方法也有助於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實時糾錯並提高精度的方法。
  • 行研|神外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專科化趨勢的重要賽道!
    神經外科手術一直存在手術空間小、定位困難等痛點,同時由於手術一般需要對特定神經組織部分進行操作,因此操作需要十分精確。而外科醫生一般很難達到所需要的精度。因此,利用機器人在醫療影像指導的基礎下做精準動作的手術成為大多數醫生傾向的手術方式。通過醫學圖像可實現大腦內部結構與外部手術框架的良好關聯。
  • 行業|精度高達0.002毫米的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大陸已裝機62臺
    醫生過了50多歲之後,精度進一步下降。而本文的主角,達文西機器人,其手法無比精準,可達到0.002毫米以內。不僅精準,而且靈巧,擁有7個自由度,可以輕易到達人手不能到達的區域。非常適合微創手術。達文西機器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全球最牛逼的的手術機器人。公司 Intuitive Surgical 位於美國加州,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領導者。
  • 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樂城完成
    人民網博鰲12月28日電(王碩)近日,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博鰲超級醫院完成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生物型膝關節手術據介紹,該手術的最大亮點是通過Mako智能骨科機器人的輔助精準完成了極高難度的生物型假體的置入——藉助機器人的智能規劃系統,術前可精準規劃手術中所需要應用的假體的型號和放置的位置、角度;術中藉助機械臂,可以實現亞毫米級的精準截骨操作;甚至在術者偏離規劃路徑時,機器人能夠瞬間暫停操作。
  • 「成都造」手術機器人解放醫生雙手
    在2017創交會上亮相的手術機器人,是他們朝向目標邁出的第一步。讓醫生坐著做手術  在一些大熱的醫療劇中,已經可以看到類似手術機器人的「身影」:在手術臺前,一臺機器以微創的方式進入人體,醫生在人體外操作這臺機器,最終完成手術。
  • 看機器人如何完成關節置換手術
    03 人工智慧結合微創,機器人「持證上崗」 曾有一位外院醫生向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介紹,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如果醫生通過人眼觀察測量能達到85%的準確性,那他已經算是一位不錯的骨科醫生了。
  • 前沿科技手段落戶城市副中心 機器人「醫生」助力診療
    定位精度亞毫米級「天璣」覓「天機」去年12月底,「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落戶城市副中心。由主控臺、光學跟蹤系統、6軸大自由度機械臂三部分組成的「天璣」小巧精緻,號稱是脊柱手術中的「高德地圖」,是醫生尋覓破解「天機」的好幫手。截至目前,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骨科已使用「天璣」成功進行37例手術。
  • 我校附屬醫院脊柱外科手術專用機器人上崗
    新聞網訊 繼達文西機器人、電磁導航手術系統、沃森機器人大展身手後,近期,我校附屬醫院又應用脊柱外科手術專用機器人成功開展手術11臺。青大附院也成為山東省首家、全國第3家應用機器人進行骨科手術的大型綜合醫院。
  • 中國「達文西」天智航開盤暴漲超614%,國產手術機器人信心大振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創始團隊於2016年完成第三代天璣機器人的研發,這是款擁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是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目前,天璣機器人是全球範圍內唯一覆蓋創傷外科和脊柱外科兩大應用領域的骨科手術機器人產品,精度達到亞毫米級。
  • 開發新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系列,提高工業機器人手臂安全性和精度
    打開APP 開發新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系列,提高工業機器人手臂安全性和精度 新加坡國立大學 發表於 2020-12-23 16:03:33
  • 同仁堂機器人咖啡師上崗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北京老字號同仁堂,與站在科技前沿的AI機器人跨界相遇。9月25日,同仁堂知嘛健康雙井店迎來了一位特殊員工——名叫「智咖大師」的機器人咖啡師。
  • 專注神經外科+口腔手術機器人,「柏惠維康」兩款新產品明年計劃上市
    公司在手術機器人領域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紀錄:第一次在國內成功應用於臨床,第一次在國內實現遠程手術,第一款獲得NMPA認證並完成 DBS 手術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 二代產品步入30餘家醫院,兩款新產品明年上市 目前,「柏惠維康」共有兩款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
  • 關節鏡和機器人聯合再顯神通,輔助舟骨骨折手術微創又精準
    近日,徐州仁慈醫院手外科二病區齊偉亞主任再次收到患者贈送的錦旗:「齊主任微創,機器人精準」。自 2019 年 12 月我院引進天璣骨科機器人以來,廣受患者及家屬的好評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