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和機器人聯合再顯神通,輔助舟骨骨折手術微創又精準

2020-12-22 丁香園

近日,徐州仁慈醫院手外科二病區齊偉亞主任再次收到患者贈送的錦旗:「齊主任微創,機器人精準」。自 2019 年 12 月我院引進天璣骨科機器人以來,廣受患者及家屬的好評和肯定。

6 月 29 日,家住徐州銅山區的吳先生 (化名) 在騎電瓶車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當時他右手掌先著地,致右腕橈側痛、腫脹、活動受限。在家附近的醫院就診檢查,拍片顯示右腕舟狀骨骨折,醫生建議吳先生到徐州仁慈醫院治療。當天,吳先生趕到我院,找到手外科腕關節專家齊偉亞主任。齊主任接診後,查看了片子,舟骨骨折,而且不穩定,需要手術治療,跟吳先生溝通後安排住院手術治療。

由於舟骨骨折不同於橈骨遠端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可以等一周手術,而新鮮舟骨骨折越早手術效果越好。齊主任和團隊成員經過討論決定加班為吳先生手術。

當晚 7 點左右,完善術前準備工作,齊主任手術團隊為吳先生進行了「機器人導航下右舟狀骨骨折復位內固定術」。術中,設計右舟骨進針點於舟骨結節處,機器人導航下精準定位腕關節舟骨中心縱軸位置,沿舟骨結節做一長約 2 mm 橫形切口,中心位打入克氏針,而後沿克氏針進行了螺釘內固定,舟骨骨折對位對線良好,內固定於中心位置,一次操作完成,精準無誤。在機器人的輔助下,手術只用了 40 分鐘左右,比以往手術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不僅解放了醫生的雙手,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術中

術後,吳先生恢復良好,對手術非常滿意,在出院當天為齊主任送了錦旗,感謝齊主任妙手仁心。

齊主任介紹,由於腕舟骨體積小、解剖結構複雜,螺釘置入位置欠佳,會引起骨折處穩定性不良,還有癒合時間長。而有了機器人參與手術,精準導航,螺釘可一次性成功置入,減輕了手術風險,使患者受益良多。機器人可謂是一個好幫手、好夥伴。

 

圖片來源:徐州仁慈醫院


相關焦點

  • 【智慧骨科】關節鏡和機器人聯合再顯神通,輔助舟骨骨折手術微創又...
    近日,徐州仁慈醫院手外科二病區齊偉亞主任再次收到患者贈送的錦旗:「齊主任微創,機器人精準」。自2019年12月我院引進天璣骨科機器人以來,廣受患者及家屬的好評和肯定。6月29日,家住徐州銅山區的吳先生(化名)在騎電瓶車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當時他右手掌先著地,致右腕橈側痛、腫脹、活動受限。
  • 手腕舟骨骨折一年多未愈 仁慈骨科機器人讓手術「如虎添翼」
    中國江蘇網5月29日徐州訊 相較於傳統石膏固定腕舟骨骨折或橈骨遠端骨折,近年來腕關節鏡手術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再加上天璣骨科機器人的協助,手外科手術可謂如虎添翼。骨科機器人導航+關節鏡輔助下手術,全程3小時幾百臺腕關節鏡手術下來,齊偉亞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心得,而手術的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是最令他欣慰的。他介紹,醫學研究表明,腕舟骨骨折發生率佔腕關節骨折約60%。由於腕舟骨體積小、解剖結構複雜,血供少,舟骨骨折後早期未進行手術治療容易導致骨折不癒合,甚至舟骨壞死。
  • 妙齡少女不慎摔傷,關節鏡手術顯「神通」
    黃迅主任及其手術團隊經過嚴格縝密的討論,決定採用關節鏡微創技術,為小薇進行關節鏡下左脛骨髁間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內側副韌帶斷裂縫合術治療。一切準備就緒,小薇被推入手術室。關節鏡下,可清楚的看到患者左膝關節腔積血,脛骨髁間撕脫性骨折,內側副韌帶斷裂。術中,專家團隊復位患者骨折端,使用克氏釘打入骨道,穿入鋼絲固定。關節鏡下活動關節,骨折端固定牢靠,再對患者膝關節內側副韌帶進行縫合修復。
  • 【每日學術】微創與精準時代的關節外科
    需要注意的是,「微創」理念要求的小切口,微損傷,以及儘量減少對患者身心的幹擾都是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來實現 「精準醫療」一詞首次出現在2015 年歐巴馬所做的國情諮文中 廣義的精準醫療是將醫療對象由群體個體轉化,包括個體化用藥 基因級別的診療 以及植入物的個體化等等 隨著計算機輔助導航和數位化定製內植物等技術的進步
  • 骨科醫生眼睛的延伸技術——關節鏡微創手術
    關節鏡,顧名思義就是把鏡頭深入到關節腔內,人的肉眼難以企及的地方,就好比把醫生的眼睛放到關節腔內部進行觀察和治療的一種微創手術方法
  • 關節鏡的微創手術改善疼痛,7個優勢很明顯,這個缺點或成阻礙
    關節疼痛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關節疼痛都可以依靠保守治療就能夠緩解,所有的治療方案都必須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制定,對於症狀嚴重的需要進行關節鏡的微創手術。關節鏡的微創手術都有哪些優點呢?1、手術之後的後遺症少關節疼痛採取微創手術之後,患者可以立即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一般在關節鏡手術後1~2周就可以恢復正常的體力勞動,對身體的影響小,後遺症少,適合絕大多數關節疾病的人群。
  • 我院骨科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經皮微創實心椎弓根螺釘臨床應用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朱悅教授團隊成功完成了機器人輔助經皮微創實心椎弓根螺釘手術工具設計和臨床應用。常規骨科機器人手術根據病人個體化的解剖結構,在術前「量身定做」規劃出最理想的螺釘置入位置,精準定位,依據定位置入導針,再通過導針置入空心椎弓根螺釘。這種操作大大降低了置釘難度及置釘失誤的發生機率,使置釘更精確、更安全。
  • 成都80後小夥開發微創手術機器人 讓患者「用得起」
    手術間裡,主刀醫生坐在椅子上,通過目鏡觀察,並在中控臺進行系列操作。在醫生的指揮下,一旁的手術機器人靈活地揮舞著機械臂進行剝離、切割、止血、縫合、打結等各種操作。  這臺微創外科機器人結合外科大數據及人機互動最優控制,實現機器人精準微創手術,智慧的「手術大腦」通過深度學習掌握外科數據,為醫生提供更精準的決策與手術輔助從而提升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 36氪首發 |「博恩思」完成1億元A輪融資,加速微創手術機器人註冊...
    4月9日,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德屹資本領投,瑞華控股和天巽投資聯合投資。本輪所籌資金將重點用於支持公司完成博恩思全系列微創手術機器人的註冊認證以及商業化上市前準備工作。  醫學機器人種類繁多,按用途劃分包括:手術機器人、診斷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
  • 痛風性關節炎手術治療——微創關節鏡
    痛風可以由飲食、天氣變化如溫度和氣壓突變、外傷等多方面引發,有家族傾向。痛風的臨床表現。高尿酸血症和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急性關節痛、尿路結石、關節活動障礙等,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等。該病發作時疼痛劇烈,就好像千萬個「小銀針」從四面八方扎在你的關節裡,任何輕微的觸碰都會錐心刺骨。
  • 關節鏡微創手術也許可以給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提供意外的幫助
    後來到北醫三院風溼免疫科看過了以後,因為風溼免疫科跟運動醫學科有多學科合作的項目,我們也已經在類風溼性滑膜炎的關節鏡微創手術切除方面做了很多年的工作,例如下面這篇文章就是我們程序主任在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12年發的一篇文章,裡面總結了我們研究所之前做的11例肘關節類風溼病人的隨訪研究。
  • 傳統骨科手術與關節鏡手術 | 醫學科普系列
    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手術導航系統,手術機器人的使用,使得微創手術的發展更為快速。微創手術不僅能像開放手術一樣解決患者病痛,而且手術創傷小,不影響美觀和功能,恢復快,今天就來講一講傳統骨科手術與關節鏡手術的區別。
  • 濟南三院劉華水:讓骨折手術更加精準微創,是一輩子的追求
    擅於複雜骨折的微創治療,精於骨盆骨折微創手術,專於骨科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手術,與機器人共舞的濟南三院創傷骨外二科主任劉華水,不畏艱險勇於創新,開創了骨盆骨折微創精準手術新時代。
  • 關節鏡下粉碎性跟骨骨折精準復位
    通過獨創的「關節鏡下定點有限造腔微創關節鏡全直視下精準復位技術」,桂教授團隊完美地通過數個0.5cm長的小切口,將移位的骨塊精準復位,並通過螺釘牢固固定,手術僅歷時60分鐘,全部手術均在關節鏡直視下完成。
  • 濱醫附院完成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骨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石輝帶領其團隊成功完成了黃河三角洲地區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這一手術技術拓展了我院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領域。    患者為35歲男性,因運動傷致右膝關節疼痛不適入骨關節外科。
  • 膝骨關節炎,做關節鏡微創手術有用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在眾多治療手段中,關節鏡下微創清理術,由於創傷小,恢復快,被廣大患者所了解並接受。在門診中,經常見到有膝骨關節炎的患者問:「醫生,我這膝關節疼得厲害,可以做微創手術嗎?」。他們提的微創手術就是關節鏡手術。
  • 關節鏡微創手術解除膝關節絞索疼痛症狀
    近日,煙臺的楊女士在煙臺海港醫院骨外二科接受了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後,膝關節絞索的症狀得以完全解除。 膝關節絞索是什麼感覺?骨外二科的柳學武副主任醫師經過仔細詢問病情和詳細的查體後,得知楊女士在之前有過一次膝關節的外傷史,之後便時常出現絞索症狀。經檢查後,楊女士的膝關節外側間隙壓痛明顯,麥氏徵陽性,研磨試驗陽性,抽屜試驗陰性,側搬試驗陰性,由此判斷膝關節的外側半月板出了問題。
  • 3D列印導板輔助腦出血微創手術 黑焰與徐永革團隊助力基層醫院
    目前的多種定位方法各有利弊:-通過術中CT進行定位比較普及,但對手術醫師的操作技巧要求比較高,需要醫師在CT引導下反覆調整穿刺,經驗不足者比較費時,而且醫師和患者都會受長時間的輻射,安全性不佳;-通過計算機進行輔助引導定位的神經導航系統定位精確且術中可提供實時圖像支持,但是整套設備價格昂貴,還需要安裝定位裝置來輔助手術的順利進行,操作繁瑣、成本高、經濟性欠佳;
  • 珠澳首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日 開創精準微創新時代
    隨著醫生的手腳並用的「遙控」,機器人的手臂精巧靈活地在布滿細小血管、神經組織的腹腔內翻轉剪切、穿針引線,精準無誤地完成分離、止血、切除、縫合處理等操作。數個小時後,兩臺手術均順利完成。以往醫生也曾多次建議其行膀胱切除手術,患者和家屬一直有顧慮,現在聽說珠海市人民醫院引進了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治療將更加精準、創傷更小、成功率更高,於是決定來醫院手術。
  • 石島人民醫院完成一例關節鏡微創手術
    石島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  大眾網·海報新聞威海8月4日訊 (通訊員 劉洪江 記者 陳亭如) 近日,石島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了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入院後,骨科團隊在院長於曉峰的帶領下對王阿姨的病情進行了仔細分析:患者骨性關節炎診斷明確,可以進行關節置換,但患者不到70歲,膝關節沒有畸形,活動度正常,因而決定採用創傷小、恢復快的關節鏡技術為其治療,並制定了科學詳細的手術計劃。  7月31日,於曉峰帶領骨科團隊為王阿姨實施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