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的楊女士在煙臺海港醫院骨外二科接受了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後,膝關節絞索的症狀得以完全解除。 膝關節絞索是什麼感覺?兩個月前,楊女士走路時膝關節總會出現「別」住的症狀,特別是在起立的過程症狀更加明顯,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屈伸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不能活動,並伴有明顯的疼痛。她甩甩腿或者活動一下膝關節,症狀就明顯好轉。為此,楊女士一直心裡納悶,她的膝關節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帶著疑問,楊女士來到煙臺海港醫院骨外二科就診。
骨外二科的柳學武副主任醫師經過仔細詢問病情和詳細的查體後,得知楊女士在之前有過一次膝關節的外傷史,之後便時常出現絞索症狀。經檢查後,楊女士的膝關節外側間隙壓痛明顯,麥氏徵陽性,研磨試驗陽性,抽屜試驗陰性,側搬試驗陰性,由此判斷膝關節的外側半月板出了問題。
但是,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結果卻不典型,冠狀位只有一個面能夠看出半月板損傷,其餘的圖像均提示損傷很輕。而膝關節核磁共振檢查只能夠達到90%-95%的準確率,只有關節鏡檢查是診斷膝關節疾病的金標準,並且關節鏡還具有治療作用,手術中發現問題,可以一併進行處理。
針對以上情況,柳醫生向患者解釋了緣由,楊女士相信柳醫生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於是欣然接受了關節鏡微創手術的治療方案。
手術很快開始了。在術中,柳醫生在患者的膝關節兩側各做一長約0.6公分的切口;通過電腦屏幕,清晰的顯示出了關節內的結構,通過仔細的檢查,發現膝關節的外側半月板自體部撕裂,撕裂的部分處於半月板的「白區」,漂浮於關節腔內;至此,楊女士膝關節絞索的始作俑者終於找到了,與醫生術前判斷的情況是一致的。
於是,柳醫生嫻熟地將撕裂的一部分半月板去除,將剩餘的部分做了成形術,恢復了半月板的環匝穩定功能。此次關節鏡的微創手術,既發現了楊女士的準確病情,消除了病因,又保住了半月板的功能,對患者可謂意義重大。
骨外二科柳醫生介紹,半月板損傷在膝關節損傷中達到了50%的比例。當膝關節從屈曲到伸直同時伴有旋轉時,最易發生半月板損傷。常發生於長期久蹲後突然站起,或運動員打籃球時突然變向轉身之際,以年輕人最為常見。表現為局部腫脹或疼痛。當發生損傷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磁共振檢查。根據影像學結果,將半月板損傷程度從輕到重分為Ⅰ級、Ⅱ級、Ⅲ級。輕症時,即Ⅰ級損傷,一般採取保守治療;Ⅱ級損傷,可先保守治療,若保守無效,可以進行微創手術;對於Ⅲ級的患者,絕大多數是要接受微創手術幹預的。
最後,骨外二科柳學武副主任醫師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在做體育運動時需要提前做好熱身活動,保護好膝關節。如果膝關節一旦出現了疼痛、並且伴有絞索的症狀時,大多是半月板出現了問題,特別是膝關節有外傷史的情況下,關節鏡檢查是優於磁共振、診斷關節損傷的金標準,需要到專業正規的醫院骨科專科就診,將疾病得以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