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美食:炒麵

2021-02-07 濱州文學

北方農村流行一句歇後語「六月六吃炒麵——看俺(唵)的」。唵,就是往嘴裡唵炒麵了。

炒麵,在很早以前,是鄉村民眾三伏天必備的食物。

那時候,農村經濟條件極差,少吃的,也少燒的。夏天來臨,秋天未到的三伏天,是人們既喜歡又難過的的日子。喜歡是因為新麥下來了,人們不愁餓肚子。難過是因為暑天雨多,連陰天一來,就沒有燒柴。去年的玉米秸子和棉花柴燒完了,新的還沒下來。也有麥穰可燒,可是那玩意是鬼見愁,一到灶膛裡就燒個精光,讓你不得不接二連三地填。如果放開了燒,一大垛麥穰,不幾天就燒完了。煤炭,在那個時候簡直是奢侈品,即使是冬天,也很少有人家燒炭取暖。大部分人家燒大灶,大灶直通大炕,燒火做飯,火往大炕裡鑽。飯做好了,大炕也就熱了,躺在上面熱乎乎的,也就不必燒爐子取暖了。至於夏天,在我們那個村子,是沒有人燒煤炭的。所以,燒柴是整個夏天最令人發愁的東西,尤其是下了雨,麥穰也淋溼了,有的人家就沒有柴禾燒。

我們的祖先是最聰明的。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發明了炒麵這種食物,解決了上述難題,並一直流傳至我小時候,讓我有幸吃上炒麵。

炒炒麵是在六月六前後。新麥子下來,挑選顆粒飽滿的麥子(顆粒越飽滿,味道越香)、陳年的玉米棒子、豆子。也有些人家,專挑秕麥粒,飽滿的拿到集上糶了,換錢。也不放豆子,說是帶豆子的炒麵,時候久了發苦味兒。在我看來,不是發苦,而是因為豆子貴,拿到集上換的錢多。

各色糧食挑好了,先是在水裡淘乾淨,然後放在竹篩裡控水,晾。並不需要晾十分幹,潮乎乎的正好炒。炒糧食是技術活,一定要分開炒。一般是先炒麥子,再炒玉米,最後炒豆子。炒糧食的鍋,最好是大鍋。那時候我家做飯的鍋是八印鍋,於是炒炒麵的時候,很多人家來借我家的大灶鍋用。

我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炒糧食的場景:

爹燒火,陳年的玉米秸子點燃,待火旺了,再塞到灶膛裡一些早就預備好的樹枝子。但不能放多柴禾,火急了,麥子容易糊。一定要均勻放柴禾,讓火細一些。鍋燒乾了,不放油,也不放任何東西,放上麥子,就那麼乾巴巴地翻炒。翻炒的人很累。開始只是把糧食烘乾,可以翻得慢一些,等到糧食發出微微的香氣,就要一停不停地拿大鏟子翻炒。稍微慢一些,麥子也會糊掉。等到麥子的香味越來越濃鬱,瀰漫了整個廚房,院落,甚至左鄰右舍都能聞到麥子香味的時候,麥子也由土黃色變成淺黃色,金黃色,個別的開出白色的小花,這就表示麥子炒熟了。趕緊盛出來(盛晚了,容易糊),放在大簸籮裡晾著。炒熟的小麥黃燦燦的,極為漂亮,也極香。我有時候感嘆,如果不是烈火高溫的翻炒,小麥永遠不會這麼漂亮,這麼芳香四溢。

一口大鍋,一堆柴禾,一灶大火,兩個人,把狹窄的火屋擠得滿滿的,煙氣、熱氣蒸騰著,整個屋子裡白茫茫一片。爹靠著灶火,娘靠著熱鍋,火氣熱氣炙烤著,燻著。他們汗流浹背,短短的汗衫和褲子早就一點幹的地方也沒有了。汗水溼透了娘的頭髮,一縷縷地貼在臉上。臉,脖子,胸膛,一律紅彤彤的,滾著大粒大粒比黃豆還大的汗珠,甚至穿著鞋塔拉的腳上,也滿是汗。娘從脖子上抽下有些發黑的汗巾,擦一把,遞給爹,爹擦一把,再遞給娘。汗,繼續往下滾著。爹和娘的胳膊,尤其是爹添柴的胳膊和娘拿著大鏟子翻炒麥子的那隻胳膊,卻沒有汗,鮮紅鮮紅的,一直紅到肩膀上,泛著可怕的紅光,幾天也返不過勁來。後來聽人說起蒸桑拿如何酣暢淋漓,我往往想到的是幾十年前爹和娘在火屋裡炒麥子的樣子,汗流成河,不過如此吧!

接下來要分別炒玉米,炒豆子。家庭條件好的人家,會放一些芝麻,味道更香。玉米、豆子和芝麻放得少,炒起來不難。程序是一樣的,不過用的時間長一些。一律炒得黃燦燦的,香味四溢才可。炒熟的糧食發著醉人的香味,引得饞嘴的孩子,不等糧食晾涼了磨成面就抓一大把,揣在兜裡,「嘎嘣嘎嘣」地大嚼。於是,孩子走到哪裡,炒糧食的香味也跟到哪裡,整個鄉村就瀰漫在一片炒糧食的香氣裡。

磨炒麵,是一種享受。把各種香氣四溢、顏色各異的糧食混在一起,本就是一副色彩斑斕、香味濃鬱的極美的畫,再攤放在或者青色,或者白色的石磨上,映襯更為鮮明,更為美麗。推磨是大人孩子都可以的。放糧食的,一定是娘。她怕別人不仔細,浪費了糧食。炒熟的糧食從磨眼裡投到磨裡,一圈一圈地轉過,經歷了千磨萬研,細細的、略發褐色的炒麵便絲絲縷縷地從兩片磨石間飄下來,落到磨臺上。磨一遍是不能吃的,太粗,咯牙。還要再磨,要磨好幾遍,磨成齏粉,細到入口即化才算大功告成。邊推磨,便抓一把唵在嘴裡,最先享受炒麵,是推磨者的優待,所以我們幾個常常會爭著推磨。爹坐在一邊,吸著紙菸,笑眯眯地看著,娘跟著磨,一邊拿小笤帚掃著隨時可能灑到外面的炒麵,一邊說著家長裡短,間或訓一下不好好推磨的孩子。傍晚的風撇去了燥熱,吹在身上很舒服。夕陽有時候也來湊熱鬧,變幻出紅彤彤的晚霞,給每個人的臉上,身上塗上一層胭脂。石磨嗚嗚嗚地唱著歌,給這個農家院增添了一份幸福和快樂。不推磨的姐妹,就在院子裡、屋子裡做著自己的事情。那時候,最大的姐姐也才十七八歲,姐妹六個輪流推磨,說著鬧著,笑聲連連。這個傍晚磨炒麵的溫馨絕美的畫面和石磨嗚嗚嗚地聲音,還有姐妹們的笑聲,一起定格在我的記憶裡。大姐三姐去世後,我能想起的她們的笑聲,多是推炒麵時的笑聲。

後來,村裡安上了電磨,沒人自己磨麵了,都到電磨上磨,包括磨炒麵。那時候大姐是磨坊的會計,磨麵的事情就全權交給她,我們只管吃炒麵了。

炒麵的吃法很多,根據個人的愛好,添加不同的佐料。通常的吃法是:裝一碗炒麵,倒入少許溫水或者涼開水,和成溼乎乎但不黏,用手攥能成團,不攥則還是粉狀的狀態。再撒上紅糖,攪勻了,便可以用手抓著吃了。炒麵團入口,甜而不膩,軟而不囊,滿口糧食的香味和糖的甜味,在那時候,是很好的零食。不喜歡用手攥著吃的,就和得稍微溼一點,用筷子一攪,也能成團。但這樣的不如用手攥著吃的那種口感好,嚼頭也不大。吃炒麵一般是放紅糖,說是涼水和炒麵會涼著肚子,加點發汗的紅糖,就不會傷人了。也有的放白糖,條件不好的人家,則放糖精。糖精看起來像現在的味精,白色的晶體。吃的時候要先化在水裡,再倒入碗裡。糖精很甜,是那種有點膩的甜,娘嫌那東西不好,不給我們買,我就偷著買,不貴,一小包能吃好久。小孩子們沒耐心,有時候會抓一把唵在嘴裡,弄得滿臉麵粉,惹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炒了炒麵,這個三伏天就省很多事了。天太熱了,不願意做飯,吃炒麵;連陰天來了,沒柴燒,吃炒麵;上坡幹活,中午不回家,捎一包炒麵、一桶水,吃炒麵;啥活也不幹的日子,不想開夥,吃炒麵;孩子們沒有零食吃,裝一兜,也吃炒麵。炒麵,成了那個年代,人們三伏天最喜愛的食物。

據說,志願軍抗美援朝,也是吃炒麵,一口雪一口炒麵,行軍打仗都靠它。有時候看電視,看到一些子弟兵吃青稞面,也應該是類似炒麵的東西吧。炒麵,救活了多少生命,沒人計算過。

可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沒有誰家會缺燒柴了。煤氣,天然氣,各種廚房電器,讓燒火做飯成了極簡單的事。即使三伏天連陰天人們也照樣開火做飯。不願意自己做飯,就去餐館吃。不想出去,還可以叫外賣。打電話也行,網購也行。人們吃的東西花樣也越來越多,只要有錢,你就能吃到你想吃的任何東西。炒麵,這種極質樸極原始的美食,毫無聲息地退出了食品歷史舞臺。

除了這種普通炒麵,我還吃過娘特意為我炒的面,娘說,那叫油炒麵。

做油炒麵要比炒麵麻煩許多。先是選優質的麵粉,在鍋裡蒸,蒸大約一個小時,麵粉熟了,變得更加細膩,更加潤滑。盛出,晾乾,上鍋炒。炒麵時,要放油,放切得極碎的蔥花,少許鹽。喜歡吃花椒的,也可放幾粒,等花椒熟了,再挑出來,只留花椒味。最後放上蒸過的麵粉翻炒。因為麵粉蒸過了,不需要炒太久,就炒到油完全滲透到麵粉裡,麵粉還原到乾麵粉的狀態,就大功告成了。吃油炒麵,娘只告訴我一種吃法,就是放少半碗油炒麵(約三分之一),沸水衝,邊衝便拿筷子攪拌,成粘稠的黏粥樣,就可以吃了。吃油炒麵不用另外放糖什麼的。沸水衝泡出來的油炒麵,透著一股麵粉的香味,蔥花的香味,植物油的香味,花椒的香味,淡淡的鹹味,比到飯店裡要的藥粥還好喝,更比餐廳裡的白粥小米粥不知好喝上多少倍了。

在外地讀書的兩年,我每次回家,臨走時,娘總要給我捎一小袋油炒麵,剛好夠我喝一個月的。也有時候,室友們羨慕,會搶著喝一些,就不夠了。最羨慕的是小妹。她初一沒讀完就輟學了,天天在家。每每娘炒了油炒麵,最多給她喝一兩碗,其餘的全給我裝好,等我回家來取。小妹嚷嚷娘偏心眼,娘就說:「你姐在外,喝不上粥,會生病的。」我自小體弱,娘總是怕我生病,或許這就是她偏心於我的原因了。

參加工作後,娘也不再炒油炒麵給我吃了。娘漸漸老去,即使我想吃,也不好意思麻煩娘了。自己曾炒過一次,全然不是那個味道,於是作罷。

炒麵,真正地離開了我,離開我的生活,離開我的記憶,即使在夢裡,也找不到它的蹤影,聞不到它的香氣了。

作者:蓋建紅,山東博興縣人。中學教師,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發表小說《下雨了》《夭夭的浪漫事兒》,散文《無花果》《一碗餛飩》《聽雨》等。

審核:許煙華;編輯:安穎光;校對:左麗寧、時佃書、王世悅。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關注

山東省濱州市最具社會責任感微信公眾號

——濱州文學——

(jdlc2016)

投稿信箱:jdlc2016@126.com

更多好文在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看了就流口水的美食——新疆炒麵
    點擊箭頭上方「花果山果果盟」可快速關注美食娛樂、旅遊自駕、綠色生活
  • 新疆美食:炒麵
    這炒麵在新疆也叫幹煸炒麵,通常少不了要用蕃茄,但在幹煸炒麵時為了減少含水量卻多用蕃茄醬來替代,色香味俱全,盡顯新疆特色。這裡,我就將炒麵製作的方法告訴大家,這些,可都是新疆人的不傳之秘哦:原料:拉麵、羊肉、洋蔥、青椒(或蒜臺)、蕃茄醬、幹紅辣椒(不吃辣的可以省去)、蒜末。
  • 炒粉炒麵 湖北鄂州鄂城美食散文隨筆
    炒粉炒麵 湖北鄂州鄂城美食散文隨筆湖北鄂東有的人喜歡吃炒粉炒麵 原因何在?湖北武漢人愛吃熱乾麵,全國人都知道,按照地理位置,武漢其實屬於湖北大鄂東地區,但是武漢或許總喜歡把自己放在湖北的中央,不大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 鐵板炒飯炒麵全套商用版配方,熱門夜市美食,想夜市擺攤可以看看
    熱門地攤小吃《鐵板炒飯炒麵全套商用版配方》分享給您!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葉老師,今天又來和大家分享美食製作、小吃配方乾貨啦,今天我們繼續最近超熱門的話題:夜市擺攤賣小吃!今天呢,我要分享超熱門的地攤小吃鐵板炒飯炒麵炒粉的技術配方給大家,這款全國都普及的特色美食,不僅僅是大眾熱愛的地攤人氣美食,一直以來,也都是大眾心目中最經典最實惠的代表,同樣也是夜市小吃中無可替代的「主食」扛把子,更是被稱為夜市三大金剛!
  • 鍋師兄炒麵強力入市 炒麵品牌化發展成必然
    但唯獨炒麵這個品類沒有實現品牌化運作。縱觀市場,炒麵多為遍布街頭巷尾的「蒼蠅小店」,髒亂不衛生,毫無體驗感。眾多炒麵產品融合在小吃快餐、米麵粉店以及其他類餐廳中,產品結構和口味尚未成形。以炒麵為主題的餐廳門店也屈指可數,且呈現單店經營業態。
  • 丁丁炒麵
    丁丁炒麵丁丁炒麵是新疆維吾爾族的飯食方式之一。
  • 吳曉明:上海炒麵
    炒麵師傅是個大塊頭,不是一點點胖,足足有三、四百斤體重,一個人對著個火燙的爐子,力氣大,炒得動。師傅胖,下巴不是雙下巴,恐怕三個四個下巴都有了。偏偏那樣子炒麵,是不能吹電風扇的,老闆娘僱兩個小童,在胖師傅背後,替他打扇子。炒點面,排場大煞。炒出來的面,無人可比,好吃。」    我友人H兄生於斯,長於斯,讀到這段以為失實:「盛利炒麵好吃而出名,盛利炒麵大塊頭比盛利炒麵更出名。
  • 沙洺炒麵,武安一絕
    武安有句民間諺語,說沒有吃過沙洺炒麵,就沒有真正的到武安旅遊過,沙洺村位於武安西部景區三叉路口,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其獨有的商業文化,尤其是開炒麵館的,他們店裡的震店之寶 ,沙洺炒麵  更是在武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與其說沙洺炒麵是一種食物
  • 日本排名第一的小吃,竟是炒麵,你聽說過麼?
    早在幾年前,日本一美食團體就做過問卷調查,進行對日本各地人氣小吃的評選,最終靜岡縣富士宮市的「富士宮炒麵」,拔得頭籌拿到了第一名。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富士宮炒麵究竟有何不同。如果我們上網搜索,其實關於富士宮炒麵的報導非常少,在日本旅遊攻略中是很少提及的,去日本遊玩的美食,更多還是拉麵和日本料理,富士宮炒麵更像是上不了臺面的小吃。但它能成為日本人心中的第一美食小吃,必然有它的精髓所在,通過一番了解,原來富士宮炒麵的關鍵在於豬肉渣。
  • 炒麵的做法有哪些?
    炒麵可以說是經典的美食,一般在早餐或者宵夜時吃得多,炒麵的香和炒粉的香完全不同,可能是因為這兩種食材的的製作原料不同所致吧。炒麵的做法有很多,五花八門,但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目的就是要好吃。其實炒麵是很簡單的,沒有複雜的步驟,但往往很簡單的卻要有技巧,要不就會像很多人炒出來的麵條結成一坨,這樣的炒麵即不會好看,也不會好吃。那如果才能炒出這香噴噴的炒麵來呢,下面大家看看我的炒麵炒得咋樣,給打打分吧。炒麵的做法:1、準備食材。主料:新鮮的鹼水面。配菜:豆芽、蔥花、雞蛋。
  • 泰國總理在潮汕粿條基礎上發明泰式炒麵
    提起泰國美食,冬陰功、咖喱、各種海鮮馬上湧入腦海,近年來泰式炒麵(Pad Thai)在世界各地也是越來越火。這道美食已成為泰國的國家料理,但它的烹調方法和用料其實都與中國烹飪有聯繫。  Pad在泰語中意為「炒」,Thai即是泰國,Pad Thai即「泰式炒」,實為一種炒麵。
  • 蓁蓁教你怎麼做出好吃好看又營養的炒麵
    歡迎大家來到蓁蓁真味的廚房裡,在這裡我會給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製作的家常美食,有中餐、也有西餐,有家常菜、也有麵食,當然,還會有一些西點、烘焙類的家常做法。人生要多姿多彩,家裡的餐桌上也要豐富多彩,我喜歡吃,喜歡變著花樣吃,喜歡讓家人吃出美味、吃出健康,我這裡是:老百姓的飯菜,普通人的美食。北方人愛吃麵食,作為北方生,北方長的北方人的家庭,麵食是我們一家人的主食,麵條作為麵食中的一個大系列,各種麵條好像我家都喜歡吃,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種家常炒麵的做法。
  • 深夜食堂腦洞篇:醬油炒麵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每當這時,她那治癒式的笑容和美食,讓在大城市獨自奮鬥生活的百匠君,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包容和暖意。 最近翻拍的中國版「深夜食堂」吵得火熱,儘管翻拍不盡如人意,但熱愛美食的百匠君也追起了劇。美食影視劇就像是人間清泉,下班了、餓懵了、累癱了最需要一份活色生香的治癒。
  • 醬油炒麵——深夜食堂(第一季)
    隨著一陣風來的女子總愛點一份醬油炒麵加一個荷包蛋🍳,筷子戳開溏心蛋,金黃色的半熟蛋黃順著筷子浸潤麵條,一口下去滿是童年時和父親的回憶...雖然被至親拋棄,但仍舊無法忘卻兒時父親做的醬油炒麵。偶然的入店的父親告訴老闆醬油炒麵最美味不過在最後撒上四十萬川的青海苔,含淚笑著說下次她來一定要這麼做給她吃呀。劇末,當老闆告訴倫子是一個她的忠實粉絲告訴他在炒麵上加上四十萬川的青海苔時,含淚的眼睛和重現的回憶,我知道他們都放下了彼此心中的包袱。
  • 「幹煸炒麵」,是新疆人從舌尖到心靈的麵食情懷!
    廣袤的新疆,是各色美食的集散地,天山南北各地的人大都愛吃麵食,色香味俱佳的特色炒麵更是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 重點項目觀摩|明集鄉(三)魯北鐵路物流園項目
    魯北鐵路物流園項目  魯北鐵路物流園位於東營、濱州兩市中間區域,可承接榮烏高速、東呂高速、德大鐵路、黃大鐵路等物流公鐵聯運,是依託東營港疏港鐵路建設的市級鐵路物流園區。總規劃面積3.83平方公裡(5745畝)。
  • 炒麵總是發坨粘鍋?關鍵這3步你沒做好,學會後,炒麵筋道又爽滑
    炒麵總是發坨粘鍋?關鍵這3步你沒做好,學會後,麵條筋道爽滑不發坨。親愛的好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們準備好了嗎?相信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都是喜歡吃炒麵的,但是,咱們自己在家做的時候,炒麵總是發坨粘鍋,其實解決的原因很簡單,關鍵就是,這三步你沒做好,今天呢,我就把關鍵的這三步,和炒麵的正確做法,分享給大家,大家學會後,保證做出的炒麵,爽滑筋道不發坨,好了,廢話不多說,接下來直接給大家上乾貨了。
  • 炒麵之前到底是煮完炒?還是蒸著炒?你做對了嗎
    炒麵是家常麵食的一種,南北都有吃,風味各有不同。南方一般炒麵搭配以海鮮、雞蛋、肉為主,口味以清淡為主。而北方人呢,愛吃重口味的炒麵,一般是以肉類為主,油重色重口味偏鹹偏辣,尤其是我們這裡的新疆炒麵,口味尤其的重。炒麵的做法有很多種,有素炒麵,有肉炒麵,有海鮮炒麵等等。
  • 【教你製作新疆味兒】新疆特色幹扁炒麵
  • 魯北化工「騰挪術」:14億資產重組「左手倒右手」
    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導6月11日,魯北化工(600727.SH)公告披露,其資產重組事項獲中國證監會方面審核通過。上述重組事項醞釀已久。在2019年11月,魯北化工就公告表示,擬作價14億元向魯北集團、錦江集團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金海鈦業100%股權、祥海鈦業100%股權。天眼查數據顯示,魯北集團為魯北化工控股股東,錦江集團持有魯北集團35.6%股份。魯北化工原本以化肥、水泥等為主業,而金海鈦業、祥海鈦業的主業均為鈦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