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8年,戰時經濟是如何支撐這場戰爭?知道真相後令人驚嘆

2020-12-23 地平線薦賞

任何戰爭,本來就是經濟社會的超級殺手,它摧毀了人們賴以維生的一切。其中,吃的、穿的、住的,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過去,也不知道明天將如何?是生、是死,好像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中國人憑藉著骨子裡特有的一股子氣,和一股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整整熬過了8年之久的硝煙戰火。當然,要是算上東北6年被統治的歲月,這14年以來,他們究竟是怎麼熬過來的?實在不是我們後人所能想得到的。

今天,我們從當年一些親身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過來人口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在那個年代,在物資極其匱乏的狀況下,中國人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又是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

據當年,甘肅天水電廠的孫工程師介紹,在祖國的大西北,經常會看到一些百姓窮到都沒有褲子穿,即使有一些人有衣服穿,但他們身上也是一個補丁接一個補丁。不過,當時大家你也不笑我,我也不笑你,因為,大家的境遇基本上都相差不多。

至於吃,就更是寒酸了。據當年太行山遊擊隊員回憶講,當時根本沒油水,戰士們幾年都沒油吃。平時大家吃飯,不說香不香,只說酸不酸。另外,人的體內如果沒有油水,他的飯量會成倍增加。所以,有的戰士本來吃2碗飯,但實際竟吃了4碗,而且一會又餓了。

有的戰士實在餓得沒辦法,就跑出去打了一隻狗回來。當大家一看這條狗,渾身皮包骨一點肉都沒有。但不管怎樣,蚊子肉也是肉,於是,大家連皮都不剝直接扔進鍋裡煮了,哪怕是喝一口骨頭湯,也值了。

就這樣,大家在吃不飽、餓肚子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抗日,跟小鬼子拼到底。當然,抗戰到底的情操是感人的,但當局是否有能力照顧老百姓,使他們能夠獲得最低標準的生活保障,卻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實際上,日本實施現代化要比我國早上幾十年,開始於1868年的明治維新的時候。而中國在完成北伐以後,才幡然醒悟奮起追趕。但此時,我們整整晚了60多年,因此,即便沒有這樣一場殘酷的戰爭,我們的日子已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自身難保。

也許大家很難理解,像我們這樣的農業大國,到了1933年,每年還要進口糧食260餘萬公噸。原來,我們的農業用地有相當一部分用於鴉片、菸草等高附加值的種植。而且,基本上都是要靠天吃飯的耕種方法,如果遭遇水災或者旱災,就沒了收成,只能餓肚子。

在9·18爆發以後,我國每年的工業生產成長率,都高過9%,但是,它只佔全國生產毛利率,也不過僅僅13%而已。然而,這跟日本或者西方列強比起來,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當時中國只是一個非常原始的農耕社會,現代化的工業比重少得可憐。

另外,更加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大部份由外人投資。並且,都聚集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可是,中日戰爭爆發不久,一些十分重要港埠,開始相繼被小日本所佔領。也就是說,我國剛剛有點起色的工業現代化,也隨之炮聲夭折了。

如今我們從一些史料記載來看,當時中國工業生產是如何支撐這場戰爭的

1940年,國民政府實際控制的省份大概有14個,而在這14個省份境內的實業或工廠數,在戰前僅佔全國的13%。我們就拿民需品「布匹」來看,在這十幾個省份裡面,所有的棉紗廠紡出來的布匹,實際上只是全國總產量的5%,可以說少得可憐。

但據估計,到1940年,從戰區、淪陷區湧入後方的老百姓、軍人,已達5000萬人之多。導致後方人口從戰前的1億8000萬,驟增到2億300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50%。換句話說,5%的民生工業生產能力,要提供50%民眾的生活需要。所以,沒褲子穿就不足為怪了。

還有一個資料也讓人意想不到,那就是汽車保有量的統計,我們就以公路的公裡數為例,這14個省份公路裡程雖然佔據了全國的42%左右。但是,行駛在這些省份的車輛總數卻只佔到了全國的8%。由此,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道路上,車馬寥落的景象。

綜上所述,當年以如此原始簡陋的物質基礎,竟然從事一場現代化的戰爭,確實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不過,中國人自古以來,往往都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不斷前進,經常會做出一些其他民族,辦不到,也想不到的事情。俗話說得好,窮則變,變則通。

在淞滬之戰的過程中,日軍不顧人類道義,滅絕人性地對中國軍隊投放毒氣彈,死亡和重殘於毒氣之下的中國將士,無法計數。後來,當我們計劃製造防毒面具的時候,又陷入了沒有原料的困境。所以說,其實當時中國軍隊面對化學武器,除了捂鼻子之外,別無他法。

我國號稱地大物博,但是由於疏於開發,所以很多東西有等於沒有。像戰時最重要的汽油等燃料,其中甘肅玉門油礦的原油,還是戰前一年才正式投產的。當時,玉門鑽探可以說是我國石油史上最光彩,也是最艱辛的一頁。據說,人們在海拔2000多米,零下40度的環境下工作。

1939年,由於設備陳舊,玉門的原油年產量僅只有400多噸。為了爭取更新煉油設備,我國石油界的先驅孫越崎,直接去找了孔祥熙。在外匯奇缺的窘境之下,孔祥熙還是撥出了500萬美元,向美國採購了新的鑽鑿器材。

沒想到,當這批貨運到仰光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一箱箱器材竟被日機炸得的七零八落。於是,工程師們就把本來20部的機器拆掉,最後組裝成幾部機器。正是這幾部設備,直接把玉門煉油廠的產量,提高到180萬加侖,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

另外,為了開發其它輔助能源,中國人在戰時,想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彌補燃油的不足。

第一個方法,就是利用貴州生產酒的優勢,工程師們就把濃度在70%以上的酒,經過一個蒸餾過程以後,就可以變成了燃料。

第二個辦法,就是利用四川多產植物油的優勢,工程師們用植物油提煉出輕油。

第三個辦法,就是利用生產木炭的工廠,工程師們用木炭做原料產生煤氣作燃料,當時木炭車是戰時交通的重要工具。

就這樣,長達8年的仗,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山河破碎、國家零落的情景之下,這一仗竟然打了這麼長的時間。

其實,任何國家如果發生戰事,它的經濟自然成了「戰時經濟」,因為,它一切主要為戰爭的勝利服務,中國也不例外。但是,中國的戰時經濟有它自己的特點:

第一、中國戰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非常的不平衡,東部沿海和西部地區差別非常之大。

第二、中國的抗戰是持久戰,是以空間換時間。所以,中國的整個抗戰過程,就是怎麼樣在短時間內,把中國沿海的重要工業,尤其是上海為中心的東部沿海工業,快速地遷徙到大後方。

這在中國經濟史上、中國抗戰史上,被稱為工業西建或者工業廠礦內遷。應該說這是戰爭條件下,中國整個產業分布的最大一次調整,也可以說是在戰爭條件下,中國的一次西部大開發。

1937年8月10日,當局通過了一個重要決議,就是把以上海為中心的東部企業內遷,並由著名的三名大員來負責,有翁文灝、錢昌照和俞大維。應該說,從現在來看,當年這樣的一個舉措,可謂是波瀾壯闊,也是非常悲壯。不過,從結局來看是十分成功的。

1937年到1941年左右,前往內地的企業,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後方眾企業,已經達到了448家。其中,包括關乎戰時需要的一批,如軍事工業、紡織工業、化工工業等等,建立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走廊。從根本上把西部產業結構,提升到一個比較現代的水平。

以此,才得以支撐長期的中國抗戰,並發揮出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國的「戰時經濟」與政治、軍事、外交、文化一樣,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也是非常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

相關焦點

  • 對中國抗日遊擊戰爭的再認識
    正是在科學預見抗日戰爭形勢發展和深入分析敵友我三方具體情況的基礎上,中共中央在1937年8月下旬召開的洛川會議上,確定了人民軍隊的軍事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不久,毛澤東又將其概括為「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這一方針,從根本上解決了發動群眾與集中打仗、分散兵力進行遊擊戰與集中兵力實行大兵團作戰、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的關係,是人民軍隊揚長避短、以弱制強的最佳戰略。
  • 中國外貿復甦令人驚嘆,國際大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
    1、中國外貿復甦令人驚嘆:貨櫃嚴重短缺,貨櫃海運價格漲170%。疫情的衝擊對全球外貿產生影響,其中航運業也發生了大幅變化。2020年下半年以來,急劇飆升且維持高位的貨櫃海運價格,令許多業內人士直呼「看不懂」。
  • 從戰時狀態與戰時經濟,看口罩價格被哄抬本質。
    消息傳來,令人愕然!中央指導組也就此事緊急約談了武漢市副市長等三人。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主任高雨明確指出,「這些負責轉運危重和重症病人的黨員幹部為什麼不跟車?現在的武漢就是戰時狀態,這些人的行為十分惡劣。」一句「戰時狀態」,令人警醒!武漢的個別幹部,恐怕還是不懂什麼叫「戰時狀態」。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特稿 | 劉小楓:戰爭紀事與戰爭的歷史真相
    [6] 筆者很久以後才知道,斯通就是那位70歲開始學古希臘文,並以此年齡窮10年之功寫了一部蘇格拉底傳的「斯東」。[7] 《韓戰內幕》出版差不多20年後(1971),美國在越南戰場深陷泥潭,知識界甚至軍界的「反戰」之聲此起彼伏,斯通的這部紀事作品重獲新生,成了名副其實的「史書」。因為,該書引用了大量1950年6月至1952年元月美英媒體對這場戰爭的報導。
  • 一位抗日名將被淪為漢奸,日本投降後,他向蔣介石請求戴罪立功
    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少中國革命戰士因貪生怕死,而背叛了祖國,成了人民的公敵,走上了投敵賣國的道路。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不少的中國漢奸,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位曾經的「抗日名將」,戰敗後被日軍活捉當了漢奸,他就是龐炳勳。龐炳勳本來是一位聲名非常顯赫抗日名將,其名字都被外國媒體報導讚揚。不幸的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抗日名將,卻因為貪生怕死最終淪為漢奸,不由得讓眾人感到惋惜。
  • 日本一家族將我國抗日劇告上法庭,勝訴後,從此抗日劇禁止用此姓
    在我國近代史上,那段長達14年的戰爭無疑是我國最困難、最黑暗的的日子,那時候其他國家有飛機大炮,我們有什麼呢?幾把槍桿子而已,可就是這種情況下,我我們也沒有忍氣吞聲,當時日本實力比我們強那麼多,這場戰爭裡,基本上所有人都看好日本,覺得我們認輸是遲早的事。但是我們認輸了嗎?絕對不可能,不僅不認輸,我們還要反擊,還要把他們趕出去,建立嶄新的國家。
  • 中國好不容易結束內戰,為何就要抗美援朝?真相讓人動容!
    抗美援朝戰爭發生於1950年,距離新中國成立不過1年時間,彼時的中國才剛剛結束抗日戰爭和內戰不久,國內一片廢墟,需要國家政府機構好好調控建設一般。中國無數百姓都渴望和平,國家也應當如此。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拼盡全力組織了一支抗美援朝的軍隊,幫助朝鮮奪回失地。
  • 看他們的戰時經濟,後期都快吃不起飯了
    日本的工業化甚至要推遲到明治維新和西南戰爭結束後,這就造成了日本的工業起步要比其他歐美國家落後40年以上。因此雖然日本在亞洲是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 , 但其同歐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 , 工業實力遠遠落後於歐美列強。
  • 55年前這場低調的戰爭,32萬志願軍出國抗戰,15年後人們才知道
    55年前一場低調的戰爭1964年,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其戰機也不斷侵入海南島及雲南、廣西上空,在這些地區投擲炸彈和發射飛彈,打死打傷我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再加上1965年黎筍、武元甲受胡志明的委託,率領代表團到達北京,請求中國擴大對越南的援助,並派遣「志願軍」入越支援。
  • 抗日神劇惹日本不滿,一家族將劇組告上法庭,後來怎麼樣了?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經歷了一段非常屈辱的歷史。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我國成為了海外列強砧板上的魚肉,等到時機成熟就要宰殺分割。作為我國鄰居的日本不僅不伸出援手,還在這個時候踩了我國一腳,對我國發起了時間長達8年的侵略戰爭。
  • 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日本戰國時代,一旦國家遭到侵略,女性勢必會被捲入戰火。只不過,這些大和撫子們並非是躲在城裡瑟瑟發抖的人物。雖然被捲入戰爭,但她們堅強的讓現代人感到驚嘆。
  • 什麼是真相?韓戰期間的大屠殺
    這支部隊及其他有中國淵源的部隊支撐起了朝鮮1950年的戰爭計劃。如果這些部隊在1949年夏天可以派得上用場的話,韓戰或許早已開打了。第二,第6師能夠如此迅速地肅清全羅道,是因為李承晚政府撤退得太快。第三,朝鮮部隊所及之地,受到數千名地方遊擊隊的迎接,奪村佔城(他們是1948年和1949年全羅道遊擊隊的殘部)。朝鮮部隊旋即轉向東邊,於8月1日佔領晉州,直接威脅釜山。
  • Ray Dalio最新萬字長文:戰時經濟的運行機制
    正如你從我以前的著作中所知道的,我相信1930-1945年的那段時期是類似於現在情形而離我們最近一個的時期,因為和現在一樣,當時的利率達到0%的下限,貨幣政策已然無效,債務高企,全球經濟疲軟,巨大的財富和政治差距橫亙,一個正在崛起的世界強國正在挑戰現有的世界力量。
  • 這場內戰,死亡的人數將近中國近代四分之一的人口,令人痛惜!
    縱觀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都有一個永恆的話題,那便是戰爭。不是我看你不順眼,就是在爭老大,但戰爭的出現卻意味著人民的流離失所,意味著食不果腹、屍橫遍野。而從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戰爭中,最讓人在意的莫過於消失在戰火中的人口。
  • 抗美援朝有五大意義,真正看懂後,才發現這場戰爭最終贏家是中國
    當年不向朝鮮出兵,中國經濟建設可能會更快,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確實付出了很多人員傷亡和軍費開支,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國內負擔,但這場戰爭真的是錯誤的決定嗎?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再梳理一下。毛澤東的守護者李恩橋回憶了1953年7月27日當天毛澤東的狀態。當天,朝鮮籤署停戰協定的消息傳到中國時,毛澤東顯得非常興奮。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
    8月28日,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承辦、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協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出席並發表講話。
  • 敵後戰場是抗戰勝利的堅固支撐
    在此情況下,如何遲滯和阻止敵人的戰略進攻,穩定戰局,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單純依靠正面防禦,是很難阻止日軍進攻步伐的。這種犬牙交錯的戰爭特殊形態,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是迫使日軍陷入兩面作戰局面,成為日軍在侵佔武漢後被迫停止戰略進攻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這場戰爭就脫離了日軍追求的速決戰方向,進入了中國設定的持久戰軌道,並最終決定了中國抗戰的前途命運。
  • 有經濟實力支撐戰爭嗎?
    如果只是一場中小規模的戰爭,特別是短期戰爭的話,土耳其的經濟實力是可以支撐起來的。畢竟土耳其2019年的GDP總值約為7500億美元,是中東GDP最高的國家。2019年土耳其的軍費達到了206億美元,是俄羅斯軍費的一半左右。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在這場戰爭中,湧現了無數無畏的戰士們,正是他們用血肉之軀鑄成了最堅固的盾牌,我們才沒有淪為外國侵略者的殖民地。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 如何保障戰時軍需?「印刷廠」只是掩護,「印鈔局」才是真身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全面打響侵華戰爭後,中國軍隊奮起抗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8月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8月25日,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由師長林彪、政治委員兼副師長聶榮臻率領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挺進山西晉北一帶。9月25日,在山西靈丘縣平型關首戰告捷,打擊了日寇的器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11月建立了晉察冀軍區。當時市面上流通著大量日本侵華軍用手票、日偽蒙疆銀行券以及國民黨政府的法幣,還流通著各省的地方流通券和各縣自製的土票,經濟金融十分混亂,非常不利於我黨的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